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的冬至在12月22日,这一天太阳处在南回归线上。日行有至,北半球日最短,夜最长。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因此,古人有"冬至一阳生"之说,即冬至的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生发的关键时刻。人体的阳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的作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所以到了冬至,阳气开始萌生,需保护阳气,勿使情志过极,以  相似文献   

2.
冬三月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时节,自立冬开始,自然界呈现出阴气渐长、阳气渐弱的趋势,人体的阳气进入收藏的状态。因此,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俗语言:"冬令进补,来年打虎。"冬令是服用膏方的最佳季节,以滋补为主要功效的膏方容易被人体吸收储藏,多由冬至即"一九"开始服用,至"九九"结束。  相似文献   

3.
冬至食俗谈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是自然界阴阳转换极而生阳之时,因此有“冬至——阳生”之说。在祖国传统养生学中,冬至有着重要的意义,冬至进补”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它符合中医“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冬至是一年之中阴气极盛,阳气始生的转折点,这时及时“进补”有助于体内阳气生发,为第二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民间有“冬至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冬至作为节令必定要有相应的食品贺节,我国各地冬至…  相似文献   

4.
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学特有的养生方法,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揭示了人与天地四时相应,唯有顺应外界四时气机变动,采取适宜的养生方法以调整作息起居模式,才能保持人体健康。天体运行是四时交替的动因,由于太阳、地球角度的周期性变化,在北半球呈现出自冬至开始白昼渐长而夜晚渐短、阳气渐长而阴气渐消,相应万物进入生、  相似文献   

5.
王彦 《健康博览》2011,(11):51-52
冬三月,从立冬起至立春前一天的时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肾脏是人身阴精阳气之本,冬令阳气潜藏于内,阴精固守充盛,是"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机,为来年的生机蕴育精力,因而,冬季的养生之道又称为"养藏之道"。清代石成金在《养生镜》中告诫人们:"冬三月乃水藏闭涩之时,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希望一辈子不生病并获得长寿。然而,怎样才能长寿防百病呢?在中医的许多古典著作中,不仅强调一年四季应有不同的养生方法,十二个月应因时而异,而且还提出即使在一日二十四小时之内也应根据十二时辰的变化而调节养生的方法,即十二时辰中医养生法。《黄帝内经》中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在一天之中阳气的盛衰是不同的,早晨阳气生,中午阳气盛,晚上阳气虚。因此,在早晨阳  相似文献   

7.
气始于冬至     
会仙 《健康》2013,(12):59-59
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民间有“气始于冬至”的说法,因此冬至被认为是养生的最佳时节。进入冬季后,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年纪渐长,往往会对冬至心存敬畏. 冬至日,阴气最盛、阳气最衰,寒意入骨.同时,否极泰来,阳气也开始萌生.正是阴阳交替之时. 好比开车遇到急转弯,最考验车手技巧.底盘要稳、控制要得当,才能避免翻车. 急病高发,长者小心 千年以前,《易经》就提出,冬至对应坎卦.坎者,陷也,坑洼不平.艰难险阻,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传统养生格言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每年冬春季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的季节。这些疾病中医统称为"温病",通俗地讲,就是在夏至前出现的发热的疾病。吴瑭《温病条辨》说:"温者,暑之渐也。先夏至,春候也。春气温,阳气发越,阴精不足以承之,故为病温。"从中可知,温病是特指冬至(一阳生)后到夏至前发热的疾病,尤其多见于立春(三阳开泰)前后到夏至前。其病因在于"阳气发越,阴精不足以承之",即阳气生发太过,使机体阴阳失去了平衡。比如说小儿为何多温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医学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观点,就是"天人相应"。这里强调的是人主动的适应自然。道理很简单,因为"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我们的生命和健康注定要顺应自然规律。老子说"道法自然",养生岂能外乎?关键是怎样实现呢?春三月,夜卧早起中医认为,春季宜养阳气。春天气候回暖,万物复苏,新的生命在春季开始形成。古人将这种现象归结为阳气的作用。比如,冬至以后白日渐长,尤其是立春后气温渐高,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阳气的不断增长。天地如此,人宜应之,就是"春夏养  相似文献   

11.
罗伟 《家庭医学》2014,(2):30-30
漫长的冬季,我们的身体机能也在逐步进行着阴阳之间的转变,以冬至这日为起点,一直到第二年夏至这段时间,人体的阳气会逐渐升发,而阴气会逐渐的潜伏,即所谓的阳长阴消。冬至开始,人体阳气始生,难以祛邪,我们只有通过人为的方法包括使用药物和食物,来加强和调动人体的阳气,御寒扶正,防病祛邪,提高人体免疫力,才能够更好地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孩子冬季养生着重于防病治病,特别是对于那些免疫力低下而又经常易发春季感冒、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易虚寒胃痛、腹泻、怕冷等具有“虚寒体质”特点的孩子,尤其应该好好抓住冬至至立春这段时间,补阳养生,以期达到“冬病冬洽,春病冬治”的目的,也就是中医说的“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相似文献   

12.
12月养生     
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民间以"冬节"、"至节"、"亚节"、"长节"称呼.冬至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长起来.中医认为,冬至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回升的节气,"冬至"以后气温下降明显,天寒地冻.  相似文献   

13.
张德记 《现代养生》2014,(15):18-19
什么是子午其一,子午在一年四季时间中表示是冬至(子)与夏至(午),是一年中的阳气初发之时与阴气初发之时的两个极端点——即冬天(子)月与夏天(午)月——简称"子午"月——借"子午"两个节气的极端点,简称"子午"。其二,子午在一日四时中的时间表示是(子)时与(午)时,是一日中的阳气初发之时与阴气初发之时的两个极端点——即(子)时与(午)时——简称"子午"时——借"子午"两个时辰的极端点,  相似文献   

14.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冬至 冬至降临,数九寒冬真正拉开了帷幕,阳气被消耗竭尽而重新开始慢慢积蓄,这是大自然的新生和起点,民谚谓之"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同样,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新生和起点,抓住冬至,我们就会迎来生活和健康的春天.  相似文献   

15.
一般人多认为,梳头,是女人的事,是保持美发不可缺少的日常修整之一,殊不知,勤梳头其实有助于养生。晋朝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无论男女,乃至头发稀落的老翁,早起梳头,能有效刺激头部诸多经穴,有助于阳气舒畅和升发。春晨梳头升阳气、畅气血春天是阳气升发、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体内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开始升发。《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称:头者,精明之府。头部不但穴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想在新的一年中获得一个好身体,个人养生保健的规划亦要从春天开始。保持愉快心情中医五行理论认为春属木,与肝脏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升阳护肝。大家都知道,树木在春季开始新一轮的生长,人体的阳气也是如此。中医谓之“春生”。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就如树木生长一般,喜欢条达、顺畅,  相似文献   

17.
"春气之应,养生之道".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所以人应该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的健康,总的饮食养生原则是:  相似文献   

18.
《rrjk》2014,(8)
<正>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春天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和恬淡的心态,辅助血糖、血压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正《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这里的"阴气始下",是说在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收",是指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秋  相似文献   

20.
袁秀贤 《食经》2021,(9):8-9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后,意味着秋天来了,但夏未尽,秋已至,应怎样养生? 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颜芳主任中医师最近在"经典养生"直播时表示,秋天来了,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收"是立秋后养生的诀窍,要让我们身、心、神都处于"收"的状态. 立秋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第1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