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仲景创立的桂枝汤,素有“群方之冠”的著称,为太阳中风证之主方。《伤寒论》应用桂枝汤及其类方的计有19条条文.近代,桂枝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前贤多把它归于发汗剂,究竟桂枝汤该属何剂?有提出讨论的必要。兹试作如下探讨. 一、桂枝汤与太阳中风证《伤寒论》原文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  相似文献   

2.
太阳中风是太阳病的一大证候类型,桂枝汤则为其主治方。然而《伤寒论》中,桂枝汤应用凡十九见,若仔细研究一下其脉证内容,则会知道又不尽是由风邪感犯太阳所致。由此可见,桂枝汤实际主治的证侯范围,远比太阳中风证大的多,它包括太阳中风证却不与之等同。学习《伤寒论》,研究桂枝汤的功能作用与主治范围,如若不能很好地参透个中意趣,势必狭小其所见而类诸管中窥天。桂枝汤证包括太阳中风证;感犯其他外邪的太阳病,因病机发生转化而成为桂枝汤的适应证,姑可名之曰病机变化后的其他太阳证候;太阳杂病。一、太阳中风证  相似文献   

3.
余习读《伤寒论》一书略有所悟,遂写昧识”一篇。敬请同道赐教。1.太阳中风兼证21、22条析疑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证为太阳中风之本证。所谓其兼证,大抵是在桂枝汤的主证不变,主方也不变的前提下随证治之。据21条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  相似文献   

4.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该方用药精当,配伍巧妙,结构严谨,是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金匮要略》以此方为基础,灵活加减变化出十多首方剂,迄今仍广泛用于各种内伤杂病的治疗,值得我们学习借鉴。1桂枝汤治妊娠恶阻及产后中风桂枝汤具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桂枝汤原是仲景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因其能调和营卫,解肌表之邪,其辨证加减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且疗效明显。《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本方及其加减方反复出现,其变方之多是其他方无法比拟的,故被历代医家广为推崇。清代医家黄元御对其应用更颇具特色,笔者临证多以黄氏桂枝汤组方思路治疗内伤杂病,屡试屡验。兹就临床应用与体会介绍如下,冀以扩展桂枝汤临证运用思路。1关于黄氏桂枝汤系列方  相似文献   

6.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5味药组成。用于治疗太阳中风,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功能。《伤寒论》太阳病篇共183条,其中谈及桂枝汤主治及加减变化的就有35条,可见此方应用之广泛。贾老师以此方加减化裁治疗骨关节疾病疗效显著,现举验案如下。1  相似文献   

7.
试析桂枝汤     
仲景《伤寒论》是中医必读之经典巨著之一,它为中医学术奠定了理法方药基础,对我国中医学的理论发展和临床诊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桂枝汤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可谓《伤寒论》113方之首。古人对桂枝汤亦多有论述,本文试述学习桂枝汤的几点意见。一、桂枝汤主证及其病机《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从上述两条原文中可以看出,太阳中风的证治是桂枝汤的主要适应证。“太阳中风”概括了上述两条内容。桂枝汤证即是头痛、  相似文献   

8.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方,被后世医家称为“群方之冠”,可见桂枝汤在伤寒论中的重要性。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其功用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法遵循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风: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即辛温发汗解表。究其原因,太阳病是由外邪侵袭肌表,  相似文献   

9.
仲景运用桂枝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方,它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指导下应用理、法、方、药的代表方.柯韵伯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然而对于桂枝汤主治和应用,不少人则误入井底.由于《伤寒论》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的论述,后世把太阳中风与桂枝汤证等同起来.殊不知桂枝汤的解表之功,仅仅是其众多功用之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桂枝汤的功效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1桂枝汤有广泛的适应证而非仅用于解表仲景虽首用枝枝汤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但综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不难发现,桂枝汤是两书众方之中的一首重要方剂,它是一大类相关方剂的代表方和基础方,由桂枝汤而变生之类方在书中出现的频次最高,适应症也颇为广泛,桂枝汤除用治中风表虚之外,还用治“病常自汗出”及患者“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不愈”等非外感之杂病,《金匮要略》中还用原方治疗孕妇“尺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之证,说明仲景已不将此方限于解表。至于以桂枝汤为基础而化裁之类方大多与外感无涉,诸如小建中…  相似文献   

11.
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由桂枝,白芍、大枣、生姜、甘草五味药组成,主治太阳中风,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笔者用此方治疗内伤杂病,略有心得,将桂枝汤在杂病治疗上的功效归纳为平肝降逆,补虚缓痛,温煦表里,  相似文献   

12.
桂枝汤是《伤寒论》治疗太阳中风之方,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炙)。用于治疗太阳中风之表虚证。笔者取其本方的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作用,治疗其它疾病,收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桂枝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原文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本方含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其功效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临床杂症取得良好成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的临床运用体会李永俊阿左旗制鞋厂中医诊所(750300)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一书,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被称为“群方之首”,在《伤寒论》113方中应用桂枝汤随证加减近70方,约占63%。临床应用颇为广泛,疗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药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桂枝汤系列方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晓夏 《光明中医》2008,23(11):1820-1821
桂枝汤源于《伤寒论》,主要为太阳病中风表虚证而设。其主治症候群为:头晕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等,功在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近年来,笔者将其系列方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伤寒论》桂枝汤在太阳病中以大量条文论述,堪称"伤寒第一方",在三阴病篇也接二连三提及桂枝的使用,如太阴兼太阳合病条文"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虽桂枝汤为太阳病主方,于太阴兼太阳合病中散太阳之邪,但仲景并未提及太阴病某个方药与桂枝汤连用,以散太阴之湿邪,实则以桂枝汤统太阴兼太阳二病。又如厥阴病篇提到下利,腹满痛,身体疼痛者,其治法为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  相似文献   

17.
<正>葛根汤源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具有解肌发表功效。长久以来,大多医家将该方视为麻黄汤、桂枝汤之类方,然伤寒之方并非专为伤寒而设,若仅从太阳伤寒着眼,将本方视为解表之剂,其应用则窄矣。该方配伍巧妙,有疏通经络、调畅经脉血气、润燥生津之功,经后世医家探求发挥,主治病症之多、适用病证之广,远超太阳伤寒病之范围。笔者临证喜用《伤寒论》方治疗内科杂病,尤以葛根汤为最,且遵仲景之旨,灵活化裁,将其用于治疗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第24条云:“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剌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对于这条经文的理解,不少注家均认为:其中所提及的太阳病指的是太阳中风,因而其中所提及的治法自然也指的是太阳中风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治法。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该条言太阳病,当包括太阳病的两大类型,即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若仅以太阳中风言之,则有欠全面。兹论述于后,以求斧正。 众所周知,由于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之的对之方,故太阳中风患者服桂枝汤后,一般都能(执水)然汗出而解。但是也  相似文献   

19.
刍议桂枝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滕晶 《江西中医药》2004,35(6):48-49
桂枝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第一方,以治疗太阳中风证为专功,由于后世历代医家以本方加减治疗的病证很多,使得桂枝汤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它不仅可用于治疗多种外感病,而且可用于治疗内科杂病,妇、儿、外、皮肤、五官等科疾病。因此,桂枝汤被认为是“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本文仅就桂枝汤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桂枝汤的药理学研究——一、一般药效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桂枝汤为“伤寒论”的重要方剂,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被称为‘群方之首”。在《伤寒论》的113方中,以桂枝汤加减的方剂达29个,占25%强。临床应用广泛,疗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近年来不少人对其临床运用作过综述,但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报导尚不多见。为了进一步探讨它的实验药理作用,我们从仲景“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的经文出发,选择流感病毒感染、抗炎、镇痛、解热等指标,作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