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海  刘娟 《临床肺科杂志》2016,(6):1126-1129
目的比较以呼吸泵衰竭改善窗(RPFIW)和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为切换点行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8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2组,RPFIW组(n=35例)出现RPFIW时,即撤除气管插管,改用面罩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PICW组(n=35例)出现PICW时,即撤除气管插管,改用面罩行N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现RPFIW或PICW时及拔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RR、心率(HR)、pH值、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气道闭合压(P_(0.1))、浅快呼吸指数、RPFIW或PICW出现时间等循环及呼吸相关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VAP发生率、再次插管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发生RPFIW时MAP、HR、p H值、PaO_2、PaCO_2、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P_(0.1)、浅快呼吸指数等循环及呼吸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PFIW组患者RPFIW出现时间明显快于PICW组患者PICW出现时间(P0.05);两组患者拔管前后MAP、HR、p H值、PaO_2、PaCO_2、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等循环及呼吸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再次插管发生率、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RPFIW组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VAP发生率明显少于或低于PICW组(P0.05)。结论两种不同切换点患者的再次插管发生率、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以RPFIW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的切换点较PICW可明显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间断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在气管插管拔除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4例因各种原因行气管插管后,经系统治疗后达到拔除气管插管条件的患者予拔除气管插管,然后分为常规吸氧组和无创通气组.常规吸氧组31例,给予持续低浓度鼻导管吸氧;无创通气组33例,应用间断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每天4次,每次3 h).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 h、24 h与48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pH值和再插管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无创通气组治疗后12 h、24 h与48 h的PaO_2分别为(75.06±6.19)mm Hg、(74.90±8.62)mm Hg、(73.88±9.46)mm Hg,均高于常规吸氧组[(69.77±7.08)mm Hg、(68.74±7.08)mm Hg、(67.19±10.12)mm Hg,P<0.05].无创通气组治疗后12 h、24 h与48 h的PaCO_2分别为(38.33±5.25)mm Hg、(39.00±6.02)mm Hg、(40.91±8.08)mm Hg,均低于常规吸氧组[(41.74±4.56)mm Hg、(43.52±7.45)mm Hg、(45.77±8.95)mm Hg,P<0.05].两组治疗后12 h、24 h与48 h的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创通气组治疗后48 h的再插管率低于常规吸氧组(9.09%vs 29.03%,P<0.05).而治疗后12 h、24 h的再插管率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3%vs 6.45%,6.06%vs 12.90%).结论 间断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应用于气管插管拔除后的患者,可提高其PaO_2,减少二氧化碳的潴留,应用48 h后可降低再插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抢救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治疗意义。方法对6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根据呼吸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分为常规插管组30例和早期插管组34例,比较两组插管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和心率(HR)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气管插管前常规插管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较早期插管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插管前后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SaO_2及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插管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插管组(P0.01)。结论急救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能明显提高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03~2017-03以"急性心力衰竭"就诊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吸氧、镇静、扩血管、利尿、维持电解质平衡及纠正酸碱紊乱等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予以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有效率、气管插管率,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血气水平[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HR、RR、PaO_2、PaCO_2值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予以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降低气管插管率,尽快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63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行内科综合治疗联合NIPPV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鼻插入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64.5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H值、PaO_2、SaO_2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_2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H值、PaO_2、PaCO_2、SaO_2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均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联合NI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临床疗效好、血气状况改善明显、安全可靠的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中的意义。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并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序贯治疗组30例,传统治疗组30例。其中序贯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予以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继之以无创通气;传统组继续有创正压通气,采用传统的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逐步撤机。结果:序贯治疗组较传统治疗组有创通气天数、总机械通气天数、住ICU天数、住院总天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次插管率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2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序贯通气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撤机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缩短患者的整个疾病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非表面活性物质-拔管联合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201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接受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治疗的早产NRDS患儿65例,其中2011年之前收治的26例患儿(nCPAP组)均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治疗后接受nCPAP治疗,2011年之后收治的39例患儿(nBiPAP组)均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治疗后接受nBiPAP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无创呼吸支持7d内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情况及机械通气情况,无创呼吸支持后1 h、12 h、24 h、48 h及72 h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次要观察指标: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气胸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7 d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PAP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7 d内机械通气率低于nCPAP组(P<0.05)。nBiPAP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后1 h、12 h、24 h、48h及72 h氧合指数均高于nCPAP组,无创呼吸支持后1 h和12 hPaO2高于nCPAP组,无创呼吸支持后1 h、12 h及24h PaCO2低于nCPAP组(P<0.05);两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后24 h、48 h、72 h PaO2及无创呼吸支持后48 h、72 h 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联合nBiPAP治疗早产NRDS较联合nCPAP能更有效地降低患儿机械通气率、改善患儿氧合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以肺部感染和氧合指数(OI)为控制窗在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2组均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气管内插管后出现OI控制窗时,即刻拔除气管插管,改用口罩/鼻罩双水平正压通气序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气管内插管后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即刻拔除气管插管并给予口罩/鼻罩双水平正压通气序贯治疗。密切观察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比较2组通气前、出窗时、通气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_2)、平均动脉压(MAP)及OI指标变化,再插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死亡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出窗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2组通气前、出窗时HR、RR、PaO_2、MAP、OI监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气后上述指标较通气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其中观察组通气后R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OI显著上升(均P0.05);观察组总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均P0.05);2组再插管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部感染、OI均是临床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有效切换点标准,但OI指数在改善疗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和降低VAP风险方面优于前者,可为临床制定机械通气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Ⅱ型呼吸衰竭(FEV1≥50%Pred)中的应用。方法比较AECOPDⅡ型呼吸衰竭(FEV1≥50%Pred)患者经HFNC与NIPPV治疗后的28天内气管插管率、90天病死率。结果 28天气管插管率HFNC组为45%,NIPPV组气管插管率为43%,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908)。90天病死率HFNC组为15%,NIPPV组为17%,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834)。结论相比无创正压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在降低AECOPDⅡ型呼吸衰竭(FEV1≥50%Pred)患者的28天插管率及90天病死率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ALHF)并低氧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ALHF并低氧血症患者1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8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BiPAP无创通气辅助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鼻导管高流量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1 h、6 h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呼吸频率,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气管插管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O_2、S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6 h A组患者PaO_2、SaO_2高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6 h A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治疗期间气管插管率低于B组(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辅助治疗ALHF并低氧血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动脉高压(PH)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CU收治的PH并呼吸衰竭患者108例,根据通气方式不同分为有创机械通气57例(有创组)和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51例(无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有创组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无创组患者采用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动脉压及血清脑钠肽(BNP)、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6-酮-前列腺素F1ɑ(6-keto-PGF_(1ɑ))水平和肾素活性(PRA),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 H值、PaO_2、PaCO_2及肺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创组患者p H值、PaO_2高于无创组,PaCO_2、肺动脉压低于无创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BNP、ET、AngⅡ、6-keto-PGF_(1ɑ)水平及P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创组患者血清BNP、ET、AngⅡ水平及PRA低于无创组,血清6-keto-PGF_(1ɑ)水平高于无创组(P0.05)。治疗期间无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1%,低于有创组的63.2%(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PH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优于无创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肺动脉压,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60例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待有更换机械通气方式指征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拔除气管插管改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继续有创机械通气。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血气分析、死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无差异性(P>0.05),但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有差异性(P<0.05)。结论序贯性机械通气可降低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03例,根据通气方式分为HFNC组44例和无创正压通气(NIPPV)组5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NIPPV组患者采用NIPPV进行序贯通气,HFNC组患者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进行序贯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ICU入住时间、病死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pH值、PaO_2、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PaCO_2低于治疗前,PaO_2高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pH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患者ICU入住时间短于NIPPV组,VAS评分高于NIPPV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能在AECOPD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提供稳定有效的氧疗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ICU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NCPAP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PS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治疗及住院情况(包括高压力持续时间、高FiO_2持续时间、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转归情况(包括治愈、再次插管机械通气、死亡、放弃治疗)及并发症情况(气胸、肺炎等)。结果时间与方法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12、24 h,试验组患儿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儿治疗后1、12、24 h PaO_2、PaO_2/FiO_2均高于治疗前,PaCO_2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儿高压力持续时间、高FiO_2持续时间、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再次插管机械通气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和放弃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S联合NCPAP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实施无创通气与舒利迭联合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应用数字双盲法,抽取云南老年病医院呼吸内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接收并实施无创通气治疗的55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作为A组,另选同期接收并实施无创通气与舒利迭联合治疗的55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1)两组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水平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B组QOL评分、肺功能指标水平、PaO_2高于A组,PaCO_2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临床有效率是72.73%,低于B组的8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实施无创通气与舒利迭联合治疗可改善其肺功能和血气功能,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辅助呼吸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气分析情况。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pH无显著变化,而PaO_2、PaCO_2有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pH、PaO_2、PaCO_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治疗后2组各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无创通气治疗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心脏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心脏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适合进行NPPV的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及常规治疗组。记录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测值,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插管率、气管切开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入组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研究期间,共有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13例,符合纳入标准77例,男性48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1.7±11.0)岁,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38例,瓣膜手术20例,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9例,大血管手术7例,其他手术3例。无创通气组(n=39),常规治疗组(n=38)。无创通气组再插管率为12.8%,气管切开率10.2%,VAP发生率0,住院病死率12.8%,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84.2%、31.6%、18.4%和26.3%)(P<0.05或P<0.01)。无创通气组入组后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8.0(10.5,43.0)h和4.0(2.0,5.0)d,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69.5(3.8,248.0)h和5.0(4.0,9.0)d,(P<0.05或P<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相近[分别为13.0(10.5,20.0)d和17.0(11.0,28.3)d,P>0.05]。NPPV治疗后2~4h,pH、PaCO2和PaO2均显著改善,心率和呼吸频率减慢(P<0.05或P<0.01),与同时间点常规治疗组水平相近。结论:NPPV选择性用于心脏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可显著降低再插管率,改善患者预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明确NPPV在心脏术后患者中应用的适应证和影响疗效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H、PaO2和PaCO2)变化情况,并比较其气管插管率、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H、PaO2和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H和P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缩短康复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100例,随机分为高频振荡通气组(A组)和常频通气组(B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A组患儿行高频振荡通气,B组患儿行常频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6 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死亡情况。结果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6 h后两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6 h后心率低于机械通气前(P0.05)。机械通气前两组患儿PaO_2、PaCO_2、SaO_2、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6 h后A组患儿PaO_2、SaO_2高于B组,PaCO_2、FiO_2低于B组(P0.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6 h后PaO_2、SaO_2高于机械通气前,PaCO_2、FiO_2低于机械通气前(P0.05)。A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患儿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优于常频通气,可更有效地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峰值流速(PEF)]、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VC、FEV_1、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VC、FEV_1高于对照组,PEF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O_2、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