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超过10%~([1])。房颤不仅显著升高患者脑卒中和系统性栓塞的风险,而且增加患者的死亡率~([2])。心脏瓣膜疾病常与房颤伴发,约30%房颤患者合并各种类型的瓣膜疾病~([3])。心脏瓣膜疾病与血栓栓塞风险升高相关,因此其可能进一步增加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4])。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是房  相似文献   

2.
正颅内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 AVM)是儿童颅内自发性出血的最常见原因~([1]),年出血率高达2%~4%~([2]),进而导致20%~25%的并发症及病死率~([3-5])。因此对于儿童c AVM,国内外学者普遍建议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目前,关于c AVM的主要治疗方式有外科治疗~([6-7])、放射治疗~([8-9])、栓塞治疗~([10-11])或以上治疗方式的联合治疗~([12-13])。总体而言,经过积极治疗后,多数患儿可获得影像学治愈,并能得到较好的功能恢复~([7,12])。笔  相似文献   

3.
正颅内动脉病变导致的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风险之一。颅内动脉狭窄相关性脑卒中在白人中占9%,黑人中占17%,西班牙人中占15%~([1])。相对于欧美人群,亚洲人群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颅内动脉病变中,大脑中动脉(MCA)最易受累,其主要病因是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除此之外,Moyamoya病、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脑血管炎等均可引起颅内血管狭窄。根据有无神经症状,颅内动脉狭窄可分为有症状颅内动脉狭窄及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对于有症状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今中国,脑卒中是国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按照性质,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分别约为出血性脑卒中的2.9倍和4.9倍~([2])。一项基于影像学的研究显示,在亚裔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颅内大动脉闭塞的发生率高达34.5%,颅内大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6.4%,而颅外  相似文献   

5.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我国患病率约为0.77%~([1])。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房内栓子脱落发生体循环栓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远大于正常人群,口服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栓栓塞和脑卒中的风险~([2-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4-5])。那么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ACS,理论上应该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三联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是我国人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年龄是与脑卒中相关的最重要因素~([1])。脑卒中可能部分是由易损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2])。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呈明显上升态势,今后10年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脑卒中患者至少达700万~([3])。1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高达2%的老年男性和1.6%的老年女性颅外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50%,  相似文献   

7.
正约20%卒中由颈动脉狭窄引起~([1]),其也为卒中复发的重要因素。一项Meta分析结果表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性卒中患者在2~3 d、1周内及2周内的复发率分别为6.4%、19.5%及26.1%~([2])。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小卒中患者早期进行颈动脉血管重建可减少80%的复发风险~([3]),而把握颈动  相似文献   

8.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545-1549
正我国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目前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4位,致死率占第2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目前被公认为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常用方法之一~([2])。通过治疗将不可治愈的肝癌降期转化为可根治性手术或肝移植~([3])。单纯行TACE患者5年生存率为5%~15%,且15%~20%的患者获得二次手术机会~([4])。  相似文献   

9.
<正>血管再通治疗可以再通闭塞血管,实现血流再灌注,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首选治疗方法。Bush等~([1])对5个随机对照试验的1287例患者的汇总分析显示,血管内治疗组的良好转归率是对照组的2.22倍。机械碎栓术是通过微导丝、微圈套器或球囊,对血栓进行机械性破坏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2])。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机械血栓切除术对成年AIS有效,且见效快~([3])。但可能会带来治疗风险,如医源性血栓形成、颅内血肿、肺栓塞等,常常是灾难性的~([4])。因此,如何避免治疗风险,就成为继续开展血管再通治疗的关  相似文献   

10.
<正>脑出血是脑卒中相关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较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最初4周有更高的死亡率~([1-2])。流行病学调查指出,欧美国家脑出血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的10%~15%,而在亚洲国家则高达20%~30%。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脑出血后也往往合并血压显著升高~([3-4])。有研究发现,中国脑出血患者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出现高血压,而白种人则无此差异~([5])。现有不同指南对脑出血  相似文献   

11.
<正>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2种,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研究发现,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研究发现,欧美国家约4/5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中近一半并发颅外动脉狭窄,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尤其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更常见[2]。有报道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是缺  相似文献   

12.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供血动脉狭窄闭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伴不同程度的脑梗死,常造成劳动能力丧失或残疾~([1])。老年人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重,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常见疾病亦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2])。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中风"范畴。补阳还五汤为理血剂,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3.
正气管支气管结核(tracheobronchial tuberculosis,TBTB)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的黏膜、黏膜下层、平滑肌、软骨及外膜的结核病~([1-3])。TBTB可导致气道内膜弥漫性的肉芽肿形成、溃疡和假膜形成,会导致气管、支气管狭窄~([4])。TBTB是我国造成良性气道狭窄的主要病因~([5-6])。以往传统治疗TBTB狭窄的方法是袖状肺叶切除术,即将狭窄阻塞病变的支气管或连同受累肺叶一并切除~([7])。但TBTB属于良性病,手术治疗会对患者肺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支气管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支气管镜下的介入治疗方法应用于良性气道狭窄~([8])。Han等~([9])首次在TBTB狭窄的患者中使用金属支架,并在6个月  相似文献   

14.
<正>脑卒中是重要的死亡和残疾病因,除各种不良生活方式和血管性危险因素外,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本身就是重要复发危险因素,尤其是近期发生者。因此,为预防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的复发,抗血小板治疗(APT)是一个重要的预防措施。自2014年美国卒中学会及我国的相关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发表,针对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开展了几项重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一些系统分析~([1-2])。本研究就此予以介绍。1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我国开展的CHANCE试验证明,对高危轻型  相似文献   

15.
<正>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其以颅内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并在颅底出现大量代偿性侧支血管为主要病理特点~([1])。烟雾病发病年龄早,症状以脑梗死或脑出血为主,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病情严重~([2])。目前对该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手  相似文献   

16.
正颅内动脉瘤血管内的介入手术血栓栓塞发生率较高(2%~15%)~([1])。血栓形成原因包括:各种操作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术前动脉瘤内存在的血栓在栓塞过程中脱落,或弹簧圈表面新发血栓形成,弹簧圈脱出致邻近动脉狭窄也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弹簧圈电解脱时对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血栓还可能来自  相似文献   

17.
正HCV共有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1])。基因4型约占全球HCV感染者的20%~([2]),主要分布在中东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在埃及HCV感染者中,基因4型约占90%~([3])。我国较常见的是1b和2a基因型,其中以1b型为主(56.8%),其次为2型(24.1%)和3型(9.1%),未见基因4型和5型报告,6型相对较少(6.3%)~([4-6])。笔者收治基因4型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例,经美国吉利德三代(sofosbuvir+velpatasvir)规范抗病毒方案治疗24周后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椎动脉起始部狭窄与后循环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呈正相关,一旦发生将严重破坏患者的生存质量。25%~30%的后循环卒中由椎动脉狭窄引起~([1])。椎动脉狭窄可以发生于颅外段或颅内段,而椎动脉起始部是后循环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造成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2])。近年来,随着材料工艺学的进步,采用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椎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支架置入,可以实时有效地改善脑血流,防止目标血管斑  相似文献   

19.
正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目前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对缺血相关的心外膜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血运重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2]),然而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非罪犯血管及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进行的血运重建治疗却并无明显获益~([3])。在目前的大多数血运重建治疗中,仍主要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的形态学评估来指导治疗决策。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造影所显示的狭窄程度并不能够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做出准确、可靠的判断。一项研究发现,有近20%符合传统介入治疗指征的冠状动脉病变实际并未造成血流动力异常~([4])。  相似文献   

20.
<正>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心房颤动是卒中和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使患者卒中风险增加5倍,死亡率增加2倍~([2-3])。对于卒中风险高的心房颤动患者,维生素K拮抗剂或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与安慰剂相比,可降低卒中风险65%~80%,但增加出血风险~([4-6])。目前,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的风险通常用CHA_2DS_2VASc评分(该评分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疾病、年龄65~74岁和女性各给1分,对年龄≥75岁和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病史各给2分)进行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