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笔者于2015-04诊治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深部血肿1例,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女,68岁,因"左膝疼痛8年,加重伴活动障碍1个月"入院。患者于8年前出现左膝关节疼痛,主要表现为行走劳累后疼痛明显,下蹲时明显,起立困难,膝关节偶有打软,无膝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天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髋、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可行性及疗效。方法于2017-06诊治1例重度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先进行双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时将下肢外展20°,并减少髋关节的屈曲度,使股骨头假体处于稳固状态。结果手术时间为4.25 h。患者在ICU病房治疗1周后转入关节科,术后4切口一期愈合。术后42 d可完全站立行走。末次随访时左髋关节内收20°、外展20°、内外旋15°、屈曲110°,右髋关节内收20°、外展20°、内外旋15°、屈曲110°;左膝关节活动度为0°~120°,右膝关节活动度为5°~110°。结论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髋、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创伤大、风险高,需要完善术前准备,制定全面、科学的手术方案和术后康复计划,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并发症,以提高患者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于2014-11诊治1例前交叉韧带与半月板修复术后腓总神经损伤加重,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男,24岁,因摔伤导致左膝前交叉韧带及内侧半月板损伤,行左膝前交叉韧带重建、外侧半月板缝合、后外复合体重建术,术后左膝活动度改善,但左足感觉障碍加重,因左足下垂、不能背伸4个月后至笔者所在医院进一步治疗。入院诊断:左侧腓总神经损伤,左膝韧带、半月板修复术后。查体:左膝关节外侧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左膝关节活动度良好,屈90°、伸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系统的骨科康复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系统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后效果满意,切口Ⅰ期愈合.关节活动度(ROM)75°~105°(平均92.5°),膝关节HSS评分83~94分(平均89.6分).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的...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5岁,因左膝肿物关节绞锁10年伴关节疼痛1年于2018年6月23日入院.查体:左膝前、膝上及腘窝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肿物,质硬、无压痛,可轻微活动,膝关节内侧压痛,关节轻度肿胀,左膝屈曲活动度0° ~80°受限,左足踝活动感觉好,血运良好,左膝内翻30°畸形.入院摄X线片检查显示(见图1A):左膝关节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对术中关节间隙及改善术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于截骨后行后髁增生骨常规清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比较2组患者术中屈、伸膝间隙及术后最大屈膝角度、平均屈膝角度、主动屈膝90°及120°时间。结果 (1)术中2组屈膝间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伸膝间隙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组平均屈膝角度均大于术前,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最大屈膝角度大于对照组,主动屈膝90°及120°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可有效改善术中关节间隙及术后活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患肢体位对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北大人民医院骨关节中心自2012年3月~2012年5月共实施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术后6 h髋、膝关节均完全伸直位.B组:术后6h患肢屈髋30°、屈膝70°,计算所有患者的术后隐性失血量.[结果]A组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80.23±57.64) ml,占总失血量的48.3%.B组术后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15.23±56.32) ml,占总失血量的31.4%.两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体位不同可以明显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隐性失血量,术后6h患肢屈髋30°、屈膝70°位可有效减少关节置换术后的引流量,有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0月~2010年10月3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1年25例膝关节屈曲度>90°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2例膝关节屈曲度<90°的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根据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随访时间等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随访时间及术前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两组膝关节屈曲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两组的胫骨倾斜度与关节力线对位不良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受肥胖、下肢力线对位情况和术后主动功能锻炼等因素影响,术中术后减少以上因素影响可以提高膝关节术后活动度。  相似文献   

9.
我院门诊诊治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次翻修致膝关节疼痛的患者,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髋关节异常引起膝关节疼痛的病因进行分析。1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因"左膝酸痛半年余"来我科门诊部就诊。自诉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左膝关节酸痛,走路时酸痛较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索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方法。方法采用针对性的软组织平衡程序对33例膝关节屈曲挛缩大于20°(20°~60°)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软组织松解,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畸形程度、术中软组织松解情况、术后畸形矫正和膝关节功能等。结果33例患者中20例(60.6%)仅靠软组织松解即可在手术中基本矫正膝关节的屈曲畸形,术中需行股骨远端2次截骨者不到40%,且均为屈曲挛缩大于30°的患者。屈曲挛缩大于40°的患者,除松解紧张侧侧副韧带外,均需松解内外两侧后方关节囊;屈曲挛缩小于40°时,内外翻畸形越严重,两侧后方关节囊需要同时松解的概率越低。临床疗效显示,术中除2例仍残留5°和8°屈曲挛缩畸形外,其余31例患者术中均能完全伸直。随访31.3个月(6~66个月),膝关节评分(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8.8分增加到平均79.2分,膝关节平均屈曲挛缩1.3°(-3°~10°)。膝关节活动范围(ROM)由术前平均57.69°增加至97.69°。结论软组织松解是矫正膝关节屈曲挛缩的主要手段,对不同的膝关节疾病和畸形程度其术中软组织松解方法各不相同。良好合理的软组织平衡仍可使高度屈曲挛缩的膝关节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明显的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同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双膝骨关节病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双膝骨关节病患者行同期双膝关节置换.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6~48(27±19.2)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60°±12.6°提高到术后平均105°±7.2°;关节功能HSS评分由术前平均45分±5.6分上升至术后平均88.2分±6.3分,其中优18例,良4例,可2,差1例.结论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膝骨关节病安全,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严重内翻畸形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采用MAKO机器人辅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畸形>20°或伴有严重关节外畸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3例(16膝),其中关节内畸形15膝,关节外畸形1膝,年龄50~80岁,平均(65.1±8.8)岁。记录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假体位置、冠状面下肢力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患者遗忘关节评分(FJS)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5±2.5)个月,手术时长(95±7)min,术中出血量(23±5)ml,假体位置:胫骨平台内翻0.13°±0.34°,胫骨平台后倾2.75°±0.86°,股骨假体屈曲3.13°±1.45°,股骨假体外旋2.38°±1.20°,股骨假体内翻2.28°±1.00°,冠状面下肢力线内翻3.63°±1.50°,膝关节屈曲9.38°±2.78°。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1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至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5.9°±11.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均能完成康复治疗。15 d后膝关节屈曲均>90°。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3°~110°。优良率达98%,无l例发生感染。结论对全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28膝)的资料。采用HSS评分对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测量术后膝关节力线,分析手术的适应症证及术后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2个月。28膝术后关节负重内侧间室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膝屈曲度为122°~135°(128.39°±4.69°),术后力线内翻角度为1.2°~4.0°(2.51°±0.10°)。术后HSS评分:优24膝,良2膝,可2膝。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延缓全膝置换时间等特点,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置换术在严重老年性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2000年3月~2003年12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10例老年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明显。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0例,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5岁;右膝7例,左膝3例。所有病例均为严重骨关节炎,病程在5~25年之间,其中,内翻畸形7例,范围在15°~20°,伸屈范围在80°~90°之间。X光照片显示膝关节间隙变窄,边缘增生硬化,骨赘形成。本组假体均为非限制性膝关节假体,保留后交叉韧带。2.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手术取膝前正中切口,经内侧髌旁入路,彻底切除髌上囊、滑膜、髌下脂肪垫及内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胫骨内侧关节线改变程度对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7—2017-05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的48例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测量术前与术后3个月膝关节正位X线片胫骨内侧关节线改变程度;术后3个月记录膝关节屈曲0°、30°、60°、90°、120°时膝关节在内侧应力下小腿外翻的角度以评估胫骨平台内侧间隙,分析胫骨内侧关节线改变程度与膝关节KSKS评分、膝关节屈伸角度及不同屈曲角度应力下小腿外翻角度的相关性。结果胫骨内侧关节线改变程度与膝关节屈曲0°应力下小腿外翻的角度呈正相关(r=0.314,P=0.029),胫骨内侧关节线改变程度与膝关节屈伸改善角度呈负相关(r=-0.49,P 0.001)。胫骨内侧关节线改变3.6 mm者膝关节屈伸改善角度高于关节线改变≥3.6 m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胫骨内侧关节线改变3.6 mm者膝关节KSKS评分优于关节线改变≥3.6 m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单髁置换术后胫骨内侧关节线改变程度与膝关节屈伸改善程度、膝关节KSKS评分改善程度呈负相关,胫骨内侧关节线改变≥3.6 mm可能导致术后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改善不佳。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69岁,摔伤后致左膝肿痛伴功能障碍。X线片提示:左膝关节脱位、髁间嵴撕脱可能(见图1A)。在当地医院进行手法复位(见图1B),1 d后来我院治疗。查体:左膝关节肿胀明显,皮肤无破损,浮髌试验+,关节屈伸0°~30°,前、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胫骨后沉,屈膝30°膝关节外旋试验(患侧-健侧10°),小腿外侧皮肤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麻木,足背伸无力,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可触及。临床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创伤后膝僵硬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创伤后膝僵硬畸形患者采用TKA手术治疗,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范围以及膝关节HSS评分变化。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3年6个月。HSS评分由术前的27~47(36±3.8)分提高到术后的80~92(86±3)分,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的5°~35°(20±3.5°)提高到术后的85°~100°(90°±5°),术前术后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创伤后膝僵硬畸形采取TKA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症状,恢复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内轴型(MP)假体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MP假体治疗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J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中无血管损伤或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发生;术后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KSS评分82~90(86.7±4.6)分;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15°~135°(121.1°±14.3°),伸直0°~5°(3.0°±2.7°);FJS评分55~66(60.7±14.5)分。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MP假体治疗膝骨关节炎,不仅能矫正膝关节畸形,而且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自行研究设计的治疗膝关节僵直的外固定支架和缆线渐进牵拉装置(PSD),探讨其用于动物实验的疗效.方法 PSD包括3个部分:大腿双边平面外固定支架、小腿双边平面外固定支架和缆线系统.3只成年左膝关节僵直山羊采用PSD(4次/d,每次紧缩2~4 mm)进行左膝关节的逐步牵拉3周.3周后拆除山羊左下肢PSD.分别记录术前、拆除PSD当天、拆除PSD 1周后左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数.结果 3只山羊术前、拆除PSD当天及拆除PSD 1周后的膝关节屈曲角度平均分别为9.0°±3.6°、112.2°±17.7°和110.1°±15.5°.PSD治疗3周后左膝关节屈曲度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平均矫正103.2°.结论 PSD用于实验山羊左膝关节僵直牵拉效果肯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