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照研究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mCIMT)与感知提醒疗法(sensory cueing treatment, SCT)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招募6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mCIMT组(20例)、SCT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三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mCIMT组与SCT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接受连续3周的单侧和双侧上肢强化训练。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上肢功能评估,包括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UE)、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RAT)、运动活动日志(MAL)、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评定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mCIMT组与SCT组FMA-UE、ARAT、MAL与MBI得分均明显增加,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mCIMT组MAL使用数量与活动质量评分均优于SCT组,其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SCT组ARAT与MBI得分优于mCIMT组,其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单侧肢体强化训练(如m CIMT)与双侧上肢强化训练(如SCT)均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日常使用频率与运动质量,以及功能性活动表现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和观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FMA、STEF、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STEF、MBI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STEF、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较常规康复疗法好。  相似文献   

3.
陆敏  魏凤芹  肖峰  彭军 《中国康复》2012,27(6):411-413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2组均接受基础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后进行上肢Brunnstrom分级、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上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FMA-UE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2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对照组予以假针刺结合镜像疗法。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Brotez手功能测试、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各项评分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FAM-UE评分、Brotez评分、MAS、MBI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FAM-UE评分、Brotez评分、MBI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M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镜像疗法能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缓解痉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日1次,每周5d,持续12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FMA-UE评分、FMA-UE肩肘部分评分、FMA-UE腕手部分评分、MBI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治疗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FMA-UE评分、FMA-UE肩肘部分评分、FMA-UE腕手部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54.66±18.61)分]、8周[(65.54±15.78)分]、12周[(74.96±15.61)分]后的MBI评分显著较高(P<0.05)。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2组患者肘关节、腕关节MAS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显著提高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治疗组采用双侧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发育法训练患侧上肢,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的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FMA-UE、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双侧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53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治疗组(n=26)。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共6周。治疗前、治疗6周和治疗后12周随访时,采用上肢徒手肌力测试(MMT)、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评定上肢部分(FMA-UE)、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时,两组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 1.511, P 0.05);治疗后12周随访时,治疗组腕背伸肌力、FMA-UE评分和MBI评分优于对照组(t 2.312, P 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进一步促进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手和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和镜像疗法,观察组增加tDCS,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UE、ARAT和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 10.455, Z=-2.793, P <0.001),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 4.152, Z=-2.045, P <0.05)。结论 联合应用tDCS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推拿疗法结合肩胛带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易化组和对照组,推拿组,每组患者32例。3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推拿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推拿疗法结合肩胛带稳定性训练,易化组则增加易化技术结合肩胛带稳定性训练,对照组仅增加易化技术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以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标准包括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UE)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的肩部疼痛。 结果 治疗后和随访时,3组患者的FMA-UE、MBI和VA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推拿组随访时的FMA-UE、MBI和VAS评分分别为(48.13±15.0)分、(79.25±15.12)分和(1.49±1.34)分。推拿组和易化组治疗后以及随访时的FMA-UE、MBI和VAS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推拿疗法结合肩胛带稳定性训练可明显缓解脑卒中患者的肩痛并改善其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川平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频率为1Hz的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反复促通疗法;均连续接受4周的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MAS)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UE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疗效更佳,可明显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改良强制性使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84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案,B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改良强制性使用技术,C组在B组基础上增加经颅直流电刺激,对3组患者在治疗前(T1)、治疗2周(T2)、治疗4周(T3)、出院后1个月(T4)、出院后2个月(T5)时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估表(FMA-UE)和Wolf运动功能评分(WMFT)并进一步分析。结果:3组患者MBI、FMA-UE、WMFT结果显示组别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28.96,F=16.64,F=56.11,均P<0.01)。3个结局指标中各组组间比较显示:B组较A组,在T1、T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3、T4、T5时,B组3项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在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2、T3、T4、T5时,C组3项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B组,在T1、T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3、T4、T5时C组3项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改良版强制性使用技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疗效在疗程结束后可以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康复机器人组(n=49)及常规康复组(n=49)。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Fugl-Ma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康复机器人组治疗后FMA-UE评分(47.49±7.84)分,常规康复组FMA-UE评分(33.29±9.53)分,康复机器人组治疗后MBI评分(52.49±9.45)分,常规康复组MBI评分(39.81±12.19)分,康复机器人组均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一步实验分析发现,组间两两比较,康复机器人组肩关节前屈评分、肩关节外展评分、肩关节内旋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系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rTMS治疗组和伪rTMS治疗组,每组各30例.伪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rTMS假刺激治疗,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镜像治疗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者60例,随机分为4组,常规组、镜像组、肌电组、联合组各15例。4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镜像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镜像治疗,肌电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主动腕背伸角度(AROM)进行康复效果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4组患者腕背伸角度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联合组高于其余3组(P<0.05)。在FMA‐UE评分方面,治疗8周后仅联合组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而其余3组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7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tDCS组(n= 26)、MT组(n= 26)和联合组(n= 26),分别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阳极tDCS、MT和tDCS联合MT。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量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L)、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CL和CMCT,以及FMA-UE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 > 2.609, P < 0.001),联合组优于tDCS组和MT组( P < 0.05)。 结论 tDCS和MT均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大脑皮质兴奋性和上肢运动功能,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曲斯伟  朱琳  严莉  宋为群 《中国康复》2022,37(3):131-135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首发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前者2次/d,30min/次;后者1次/d,1h/次,均5d/周,共4周.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另外进行4周的运动想象疗法,20m...  相似文献   

17.
肖露  代菁  樊巍  刘茂竹  肖少华 《中国康复》2020,35(9):459-462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tDC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组采用tDC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定,并测定患侧肩外展及腕背伸时的表面肌电均值(sEMG)。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FMA-UE、MBI评分及肩外展和腕背伸时的表面肌电均值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0.01),且联合组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均更高(均P<0.05)。结论:tDC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较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治疗作用优于单一的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亚急性期脑卒中并发认知障碍的偏瘫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脱落2例)和试验组(n=33,脱落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认知训练,试验组接受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MMSE、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22.11,Z>4.79,P<0.001),试验组MoCA总分及部分维度分,MMSE总分及部分维度分,FMA-UE总分及手臂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2.06,Z>3.19,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改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