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听写障碍儿童是否存在视觉和听觉单通道的联结缺陷。方法:从小学三、四、五年级共412名儿童中,根据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关于听写障碍定义筛选出听写障碍儿童21名,同时选择年龄、智力水平以及阅读水平相当但不符合听写障碍定义标准的21名儿童作为对照。采用变化检测范式,在形-形联结实验和音-音联结实验中,分别以成对的几何图形和成对的单音节声音刺激为实验材料。通过比较探测刺激捆绑错误条件下的判断正确率,考察两组儿童的视觉和听觉单通道联结能力。结果:在形-形联结实验中,在探测刺激捆绑错误条件下,听写障碍组和对照组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0.15)vs.(0.66±0.17),P>0.05]。在探测刺激捆绑正确条件下,听写障碍组和对照组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7±0.21)vs.(0.60±0.20),P>0.05]。在音-音联结实验中,探测刺激捆绑错误条件下听写障碍组判断正确率低于对照组[(0.65±0.13)%vs.(0.76±0.12),P<0.01],探测刺激捆绑正确条件下听写障碍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0±0.16)vs.(0.64±0.17),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听写障碍儿童存在听觉单通道的捆绑联结缺陷,可能不存在视觉单通道的捆绑联结缺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部件字形加工难度对听写困难儿童字形-空间捆绑编码的影响。方法:采用变化检测范式,从苏州某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儿童中筛选年龄和智商匹配的听写困难儿童、对照组儿童各25名,实验材料以部件字形的相似程度作为部件加工难度的指标,对比听写困难组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在字形-空间记忆任务上的成绩差异。结果:两组被试在成绩上组别主效应不显著,但在反应时数据上,组别和材料的交互作用显著,听写困难儿童在部件字形高相似条件下的反应时明显高于字形低相似条件,而对照组被试在两个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在字形-空间的捆绑编码时,听写困难儿童存在明显的字形难度效应,在字形加工难度较低时,听写困难儿童的捆绑加工水平较为正常,但是,一旦提高字形加工难度,听写困难儿童就表现出字形-空间捆绑缺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重感觉通道训练法对听写落后儿童的教学效果,将其与传统识字教学法进行比较。方法:以24名听写落后儿童为被试,平均分为两组。接受不同的汉字学习教学,分别为多重感觉通道训练法和传统识字教学法,其中多重感觉通道训练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视听动触多种感官通道整合。收集两组儿童教学前后的认读正确率和错字比率,考察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差异。结果:两种教学方法在认读正确率的教学效果上差异不显著;在错字比率上教学效果差异显著,多重感觉通道训练组的听写落后儿童有着显著更低的错字比率。结论:多重感觉通道训练方法在对听写落后儿童的识字教学上更有优势,这一优势可能来源于视觉通道刺激的丰富或者触觉通道和动作编码在汉字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听写困难儿童的空间编码特点。方法:选择听写困难组和对照组儿童各30名,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特征匹配范式,以实验材料辨别难度为指标,对比听写困难组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对探测刺激的判断反应时和正确率。实验二采用变化察觉范式,考察听写困难儿童对空间信息的记忆特点。结果:(1)实验一在反应时指标上,组别主效应显著,困难组被试的反应时高于正常组被试;条件主效应显著,在低辨别难度条件下的反应时,明显低于高辨别难度;交互效应不显著。在正确率指标上,条件主效应显著,低辨别难度条件下的正确率明显高于高辨别难度;组别效应和交互作用不显著。(2)实验二在反应时指标上,材料难度主效应显著,在低难度条件下的反应时,明显低于高难度;组别主效应不显著;交互效应不显著。在正确率指标上,材料难度的主效应显著,在低难度条件下的正确率,明显高于高难度;组别的主效应边缘显著,困难组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交互效应不显著。结论:与正常儿童相比,听写困难儿童的视觉空间辨别加工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加工速度的延迟。在视觉空间记忆上,听写困难儿童和正常儿童没有明显差别,差异水平边缘显著。  相似文献   

5.
汉字听写障碍儿童形音联结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索其汉字听写障碍儿童的认知加工特点,了解汉字听写障碍的发生机制及性质。方法:以对某患儿的个案研究为主,结合生理年龄和阅读水平对照组(各5人)。共三个实验,分别是视觉加工、语音加工、视听联结任务。结果:实验一、二二的结果为个案在视觉和语音加工任务上并不落后于两对照组;而在实验三中,个案总分为11分,生理年龄对照组、阅读水平对照组的平均分为19分、14.6分,将三者两两之间进行二比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个案与生理年龄对照组之间:Z=2.432,P〈0.05;个案与阅读水平对照组之间:Z=1.124,P〉0.05;两个对照组之间:Z=2.324,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形音联结落后是DT听写障碍的内在原因.汉字昕写障碍与拼音文字障碍困难的认知加工机制不同,形音连接能力缺陷也许是汉字听写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行为学和EEG频谱能量分析方法,考察大脑对视、听和体感单通道靶刺激探测的频段和空间半球分布.采集14位健康受试者的64导联脑电数据,实验材料分为视觉、听觉和体感觉的靶刺激和非靶刺激.分析了3个感觉通道下所有受试者靶刺激EEG Power显著强于非靶刺激的频谱和脑区分布,还比较了3个感觉通道靶刺激的行为学数据.结果表明,体感觉靶刺激探测的难度显著大于听觉和视觉靶刺激探测.delta和theta频段在三感觉通道靶刺激探测过程中都发挥主要作用,印证ERPs成份中的P300在三感觉通道靶刺激探测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大脑对近点靶刺激的探测具有明显的左半球优势.三感觉通道靶刺激探测的行为学结果(错误率)与EEGPower结果(显著性差异电极统计)趋于一致,表明EEG Power分析可作为视、听、体三通道认知任务难度分类的潜在电生理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汉语听写困难儿童在处理一般图形时视觉的整体和部分加工特点。方法:从三、四、五年级的儿童中,筛选出听写困难儿童22名,同时选择年龄、智力水平相当的对照组儿童24名。实验1采用形状变化探测任务,以由小图形构成的大图形为视觉材料(所有大、小图形均为三角形、圆形、方形或菱形四种形状),要求被试在大图形发生整体变化、部分变化两种条件下作出判断,记录正确率和反应时;实验2采用整体部分同时加工任务,以与实验1类似的视觉材料作为刺激(区别在于所有大图形由与之形状不同的一种小图形构成),要求被试判断大、小图形中是否包含圆形和三角形,记录被试在整体判断和部分判断两种条件下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在实验1中,整体变化条件下,听写困难组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均落后于对照组儿童,部分变化条件下两组被试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实验2中,整体判断条件下,听写困难组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显著低于对照组,部分判断条件下,两组被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听写困难儿童在一般视觉材料的处理中表现出整体加工落后、部分加工良好的特点,这与听写困难儿童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倾向于一笔一划地书写、无法写出完整字形的表现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加工速度与数学障碍儿童推理和心算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教师提名、学业成绩相结合的综合标准甑选数学障碍儿童,在长沙市三所小学随机选取4-6年级共12个班,从中抽取24名数学障碍儿壹和24名学习正常儿童。对两组儿童进行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加工速度以及数字推理、图案推理和心算测验。结果:数学障碍组的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及加工速度测验成绩均屁著低于学习正常组(P〈0.001—0.05),数学障碍组数字推理、图案推理和心算成绩也湿著低于正常组;数字推理、图案推理及心算成绩与听觉工作记忆、视觉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和加工速度均有显著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推理能力回归方程的自变量有听觉工作记忆和视觉工作记忆;进入心算的回归方程的是听觉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结论:数学障碍儿童存在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和加工速度缺陷;数学障碍儿童的推理能力低于正常学习儿童,主要可由工作记忆能力不足来解释,而心算能力低下则可由听觉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共同解释。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技术,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ASD)视觉能力和特点。方法:选取25名10~12岁ASD儿童作为试验组,另选2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通过半视野速示法,考察ASD儿童的视觉系统左右两侧枕叶发育特征。结果:①刺激产生的ERP各成分(P1, N2)特征明显;②行为数据显示,ASD儿童的反应时显著延长、正确率低,与正常儿童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正常儿童相比,ASD儿童对无意义的视觉刺激编码加工阶段、检索提取阶段等方面,可能存在劣势。试验组儿童可能存在视觉功能左右侧加工功能分离不明显,使得加工功能的准确率较低,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汉字空间信息的改变对听写困难儿童字形记忆的影响。方法:选择听写困难组和正常组被试各30人,将实验材料分为变异空间汉字与正常空间汉字,第一个任务采用再认范式,与目标字部件相关的独体字作为探测刺激,对比两组被试的判断反应时与正确率。第二个任务在再认任务结束后一周进行,采用回忆范式,比较两组儿童的回忆正确率。结果:再认任务中,听写困难被试反应时大于正常组被试,变异空间反应时大于正常空间;回忆任务中,听写困难被试的正确率低于正常组被试,变异空间条件下的正确率低于正常空间,正常组被试在变异空间条件和正常空间条件的正确率没有差异。结论:听写困难儿童的空间辨别缺陷会对其汉字记忆水平造成影响,但这一影响仅反映在难度较高的字形回忆任务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视觉、听觉、体感3种不同模态下靶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体感电刺激作为脑机接口(BCI)一种新的信号诱发模式的可能性,为基于体感ERP的BCI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7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听力正常、躯体感觉正常且无任何大脑病史的被试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20~26岁,平均年龄22.6岁;均为右利手。分别记录17例健康的被试者在视觉、听觉、体感单通道靶刺激下诱发的脑电图;对3类靶刺激下ERP的时域参数(幅值、潜伏期)、行为学数据(反应时间、错误率)、脑源定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类靶刺激模式下的ERP波形具有相似性,体感电刺激诱发的ERP幅值与视觉、听觉靶刺激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体感电刺激诱发ERP的峰值潜伏期显著长于视觉靶刺激;体感电刺激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视觉靶刺激,错误率也高于视觉、听觉靶刺激;体感电刺激诱发ERP的脑内源与视觉靶刺激相比具有相似性。结论相比于视觉、听觉靶刺激,大脑对于体感电刺激的探测难度高,敏感程度低;但从ERP的波形和幅值上看,体感电刺激可以诱发出稳定的、可被检测到的ERP波形,完全有可能应用于BCI系统作为一种新的ERP诱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单纯的视觉注意或听觉注意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是对于跨通道注意的脑机理研究仍处在较新的阶段。本研究通过心理学实验手段,在只注意视觉刺激、只注意听觉刺激和同时注意视听觉刺激的条件下,记录对每种刺激的反应时间。再通过对反应时间和正确率的分析,研究选择性注意和分隔注意对视听觉统合的影响,并对不同条件下的视听觉统合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包括正确率和刺激的反应时间,结果证实前置的空间和时间线索在视听觉刺激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条件下的选择性注意对视听觉统合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以假字字形为实验材料,考察整体结构这一因素对听写困难儿童部件字形辨别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混合方差设计,选择听写困难组与正常组被试各30名,考察他们在整体促进、整体干扰与基线条件下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差异。结果:在正确率的指标上,困难组被试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组,条件主效应不显著,交互作用不显著。在反应时指标上,组别和条件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困难组的干扰效应大于正常组。结论:听写困难儿童的字形辨别水平正常,整体干扰对他们的字形辨别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不同注意条件对孤独症儿童视听整合能力的影响及其与典型发展儿童的差异。方法:通过线索材料将注意指向不同感觉通道以形成选择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两种注意条件,并采用简单反应时任务对孤独症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的视听整合能力进行测量。结果:孤独症儿童仅在分配性注意条件下对视听一致刺激出现了竞争模型的违反,而典型发展儿童在两种注意条件下均对视听一致刺激出现了竞争模型的违反。两组儿童在两种注意条件下均未对视听不一致刺激出现竞争模型的违反。结论:孤独症儿童在分配性注意条件下能够对视听一致刺激产生整合,但这种整合具有较宽的时间窗,出现了延迟;而在选择性注意条件下对视听一致刺激未产生整合。对于视听不一致刺激,两组儿童在两种条件下均未能产生整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文字阅读障碍儿童的视知觉加工特征。方法:从小学3-4年级维吾尔族儿童中筛选出仅在汉字、仅在维吾尔文以及两种文字上同时存在障碍的三组阅读障碍儿童,共44名;匹配年龄、智力水平相对的对照组儿童16名。采用同型判断视觉辨别任务,比较四组儿童在电子数字、汉字、维吾尔文真假材料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汉单障碍组和双障碍组儿童在电子数字加工任务中表现了显著落后;维吾尔文单障碍组儿童在电子数字视觉加工任务中表现正常,但在维吾尔文假字字形加工任务中表现了显著落后。结论:属于表意文字的中文阅读障碍儿童可能存在更为一般性的视知觉加工落后;属于浅层正字法的拼音文字维吾尔文阅读障碍儿童不存在更为一般性的视知觉加工落后,可能存在语音加工落后。  相似文献   

16.
优化信息输入通道改进解剖学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外界信息必须由感觉器官收集并传入大脑,大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可将信息输入通道具体分为视觉通道,听觉通道,触觉通道,嗅觉通道,味觉通道等。对信息输入通道进行充分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1美化视觉信息激发学生兴趣在所有信息通道中,通过视觉输入的信息量最大。外部世界的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进入大脑的,11%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1-2]。可见视觉通道的输入效率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形态学科,其教学内容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听觉-体感觉跨模靶刺激模式下双模增进作用,探讨大脑认知过程不同脑区间相互作用的神经机制。方法选择20例听力正常、躯体感觉功能正常、无任何大脑病史的在读研究生和大学生,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20~26岁,平均年龄22.5岁;均为右利手。以受试者的事件相关电位为考察对象,分析听觉-体感觉跨模靶刺激与单一听觉、体感觉靶刺激模式下受试者的行为学数据(反应时间、反应错误率)与事件相关电位(P3、P2幅值和潜伏期)的关系。结果单一听觉、体感觉靶刺激模式下受试者的反应时间[分别为(538±14)ms、(576±18)ms]、P3峰值潜伏期[分别为(455±17)ms、(479±18)ms]均显著大于听觉-体感觉双模靶刺激模式下的值[反应时间(461±20)ms,潜伏期(357±12)ms;P0.001];单一听觉、体感觉靶刺激模式下受试者的反应错误率[分别为(5.1±1.2)%、(19.3±3.1)%]显著小于听觉-体感觉双模靶刺激模式下的值[(2.7±0.6)%;P0.001],说明大脑不仅对听觉-体感觉双模靶刺激有更快的反应速度,而且探测的准确度明显优于单一靶刺激;不同靶刺激模式下,反应时间与P3峰值潜伏期具有显著相关性(r=0.58,P0.001),可以作为跨通道增进效应潜在神经过程的时间指标。结论双模靶刺激模式下存在明显的增进效应,大脑在跨模靶刺激模式下具有更优越的感觉信号神经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学习障碍儿童的言语及视空间工作记忆特点。方法:对163对不同亚型学习障碍儿童和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采用数字排序和计数广度测验反映言语工作记忆,采用视觉空间、视觉图形和视觉面孔工作记忆反映视空间工作记忆。结果:①MD、RD及RD/MD儿童的各项言语工作记忆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MD儿童的计数广度高于RD和RD/MD组。②不同亚型学习障碍儿童的视觉空间、视觉图形工作记忆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在视觉面孔测试中,RD组和RD/MD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学习障碍儿童普遍存在言语及视空间工作记忆缺陷,但不同亚型学习障碍儿童具体缺陷领域和缺陷程度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时间知觉特征及其可能相关的原因。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ADHD的诊断标准,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和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中的多动指数Z≥1.5的儿童55例及正常对照儿童55例,以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C-WISC)评定总体智商,以时间辨别任务测试(TDTT)、Coirs积木测验(CBT)、儿童持续注意反应测试(C-SART)分别评定100 ms和1000 ms的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视觉工作记忆广度、持续性注意的遗漏性错误次数和执行错误次数。结果:ADHD儿童总体智商得分低于正常组儿童[(97.4±11.2)vs.(110.3±12.1),P<0.01)],C-SART中的遗漏性错误次数高于正常儿童[(25.5±2.4)vs.(14.6±2.1),P<0.01]。100 ms条件下,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0 ms条件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高于正常儿童(P<0.01)。在控制总体智商之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加工1000 ms时的差别阈限值与其CBT得分呈负相关(r=-0.54 P<0.01),与其C-SART中的遗漏错误和执行错误次数呈正相关(r=0.47、0.44,均P<0.01)。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相比正常儿童存在时间知觉缺陷,这一缺陷可能与其持续性注意和工作记忆的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究多动症适度大脑唤醒模型的心理机制是随机共振现象还是屏蔽效应.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比11名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和15名正常儿童在不同白噪音响度下视觉三刺激Oddball任务中事件相关电位P300家族的变化.结果:实验发现P3b的潜伏期与白噪音响度成U型关系[F(2,48)=3.40,P=0.042],但P3a在白噪音的变化下不明显.结论:大脑唤醒对个体目标刺激的认知加工的影响符合随机共振的规律,白噪音并没有对新异刺激产生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