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进行手术的93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后入路组43例和内外侧联合入路(侧入路)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交叉克氏针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儿术后Baumann角和提携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入路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低于后入路组(P0.05),而Flynn评分显著高于后入路组(P0.05)。[结论]相比于后入路,内外双侧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在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时,有着并发症发生率低、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恢复较为理想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间骨折是青壮年严重的肘部损伤,近年来发生率明显增多。过去多采用牵引复位,克氏针加石膏外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后期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差。1999-2004年.我们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术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操作技术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2004年9月有选择性地对23例Rise-BoroughⅡ、Ⅲ型肱骨髁间骨折中的6例(A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和克氏针经皮内固定的技术,其余17例(B组)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随访1~2年,对2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的愈合时间、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随访A组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1~1.5 h,术中出血量10~20 ml,骨折于9~15周内愈合(平均13.2周),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骨化性肌炎、尺神经炎。B组17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1.5~2.5 h,术中使用止血带,出血量200~400 ml,骨折于14~29周愈合,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出现1例骨化性肌炎。肘关节功能按Aitken-Rorabeck标准进行评定,A组6例患者5例达到优级,1例良。B组7例优级,7例良,2例可,1例差。[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和克氏针经皮内固定技术治疗部分Rise-BoroughⅡ、Ⅲ型的肱骨髁间骨折较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有如下优势:(1)对于骨折局部采用闭合复位,不切开软组织,不剥离骨膜,减少了对骨折局部的血运破坏,降低了术后感染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2)不需使用止血带,术中出血量很少;(3)相对于切开复位,不需行尺骨鹰嘴截骨或肱三头肌舌型瓣切开,无需尺神经前移,减少了对肘部的医源性损伤,避免了尺骨鹰嘴骨折不愈合、肘关节周围黏连和骨化性肌炎的发生;(4)坚强固定并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迅速,关节功能优良。通过闭合复位空心钉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部分肱骨髁间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利用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至2009年本院应用多枚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0例临床资料。结果随访5-2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且无感染,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利用多枚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对骨干扰小,临床愈合快,减少肘关节粘连及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改良外侧入路与传统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改良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自2006年1月~2010年11月共治疗64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34例采用改良外侧入路和30例采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随访6~35个月,比较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所用X线暴露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及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改良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小于外侧入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外侧入路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7.6%,包括:克氏针松动移位2例,肘关节活动范围减少4例。外侧入路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3.3%,包括:切口感染1例,克氏针松动移位5例,尺神经损伤2例,肘内翻2例,肘关节活动范围减少3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改良外侧入路组32例满意,而外侧入路组22例满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时采用改良外侧入路比传统外侧入路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三种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经皮微创克氏针固定及开放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8例,从临床功能、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经济方面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经皮微创组临床功能及并发症明显少于手法复位组(P<0.01);开放复位组费用多于手法复位组及经皮微创固定组(P<0.05) o[结论]经皮微创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理想,综合评价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及开放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相似文献   

7.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3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分析骨折粉碎程度、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功能锻炼时间等因素与肘关节功能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随访时间20~38个月,平均26.5个月,其中尺神经麻痹3例,克氏针退出失效4例。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13例,良16例,中4例,差3例,优良率80.6%。结论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疗效与骨折粉碎程度、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功能锻炼时问等因素均有关。骨折粉碎愈重,则肘关节功能恢复愈差。早期手术、骨折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手术入路对疗效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克氏针固定与微型接骨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克氏针固定组及微型接骨板组,每组30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折处的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开始功能训练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感染、骨折愈合迟缓、固定物不良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克氏针固定组患者相比,微型接骨板组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评分的优良度显著升高(P0.05),开始功能训练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5),但手术时间显著增加(P0.05);术后并发症减少,但两组差异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克氏针固定相比,微型接骨板治疗掌指骨骨折能够显著促进患者手术后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并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吴长青  华英  刘勇占 《中国骨伤》2023,36(7):614-618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采用切开固定术治疗12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男59例,女61例,年龄25~77(53.5±3.2)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肘关节僵硬分为僵硬组37例和对照组8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生肘关节僵硬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发生肘关节僵硬37例(僵硬组),未发生肘关节僵硬83例(对照组),关节僵硬发生率为30.83%,僵硬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损伤能量、合并其他部位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是否开放性损伤和术后过早或过度活动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高能量损伤、骨折AO分型、开放性骨折和术后过早或过度活动是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术后僵硬组术后活动度以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术后非僵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屈曲僵硬与旋转僵硬患者的术后活动度以及Mayo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僵硬的危险因素,术前应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康复策略,以最大程度降低肘关节僵硬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1-06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7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组(闭合组,61例)和肘外侧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组(开放组,56例)。比较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时采用Flynn标准评价患儿的肘关节功能。结果 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时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闭合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与肘外侧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有良好的效果。但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的创伤小,患儿术后恢复快,更利于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顾军 《浙江创伤外科》2011,16(4):462-463
目的分析双侧肱骨髁上钢板加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优势及手术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10年3月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16例,按骨折AO/ASIF分型:C1型4例,C2型6例,C3型6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经尺骨鹰嘴截骨,使用AO双重建钛板加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尽早行肘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结果16例随访6-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Cassebaum法评分,优1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7.5%。结论双侧肱骨髁上钢板加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目前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较好方法,有利于肘关节早期运动,恢复肘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螺钉克氏针骑缝钉三者联合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这一新方法的临床经验,为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提供新的固定思路。[方法]自2006年3月~2009年2月共采用螺钉克氏针骑缝钉三者联合固定治疗11例肱骨髁间骨折,按AO分类其中C1型5例,C2型4例,C3型2例。[结果]11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6.5个月。按Cassebaun评定,优7例,良3例,可1例。[结论]螺钉克氏针骑缝钉三者联合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可行且方便快捷的新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双钛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通过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C型骨折21例,经过平均1年4个月的随访,以Jupiter评分校准评估患者肘关节功能.[结果]Jupiter评分优3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达85%,2例术后5个月出现尺骨鹰嘴克氏针退针.[结论]经尺骨鹰嘴入路双钛板固定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肱骨髁间骨折是严重的肘关节损伤,因其结构特点,骨折端对位后的稳定性极差,闭合复位困难。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1]。1999年10月-2004年10月我科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加双克氏针张力带法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2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5~65岁。按AO骨  相似文献   

15.
双重建钛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在青壮年中常见而且严重的肘部损伤,过去多采用石膏外固定、牵引、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等方法,骨折固定不牢固易发生移位,最终发生肘关节功能障碍.我院2002年至2006年,采用双重建钛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在C臂机辅助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5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记录手术时间、术后3 d Baumann角、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手术时间40~50(46.7±5.4)min,术后3 d Baumann角2°~6°(2.5°±0.8°)。骨折均愈合,时间48~62(54.6±5.4) d。术后3个月采用肘关节Flynn评分评价疗效:优138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97.33%。末次随访时,患儿肘关节屈曲120°~140°、伸直0°~8°,前臂旋前80°~90°、旋后70°~80°。145例术后桡动脉博动恢复或改善,患侧末梢血运良好;5例患侧末梢血运良好,桡动脉博动于术后3~5 d恢复正常。结论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患儿功能恢复好;术中使用C臂机透视能够清晰地了解骨折移位情况,可有效保障手术安全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接骨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7-01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8例尺骨鹰嘴骨折,42例术中使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张力带组),36例术中使用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接骨板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MES评分、肘关节屈曲范围、伸直范围、前臂旋转范围。结果 7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12~48)个月。张力带组手术时间较接骨板组少,术中出血量较接骨板组少,手术切口较接骨板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带组出现4例内固定松动,6例软组织刺激,接骨板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软组织刺激,接骨板组术后并发症较张力带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2组MES评分、肘关节屈曲范围、伸直范围、前臂旋转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锁定接骨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疗效,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L形微钛钢板结合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L形微钛钢板结合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9例。结果 29例获随访8个月~1年,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9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功能评分结果:优21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9.7%。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用L形微钛钢板结合克氏针治疗有利于儿童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及活动度恢复,避免内翻畸形,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克氏针张力带与解剖锁定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的48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26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张力带组),22例采用解剖锁定板治疗(锁定板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侧别、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按Mayo肘关节评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肘关节疼痛情况,并测量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结果]张力带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锁定板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18~3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9)。Mayo评分及VAS评分二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张力带组在肘关节屈曲及后伸活动范围不及钢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带组2例出现克氏针松动,4例出现针尾刺激软组织,而锁定板组无内固定松动、失效等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克氏针张力带与解剖锁定板均能够用于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但对于MayoⅡB型尺骨鹰嘴骨折,解剖锁定板较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更加牢固,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对8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经肘后正中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实施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前外侧入路的手术时间和临床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后正中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常伴有肘关节明显肿胀,手法复位难度大。经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