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范新星  沈彦  谢文龙 《中国骨伤》2017,30(4):339-344
目的 :探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明确降低切口并发症的有效干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85例(315足)行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切口并发症的18个临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存在统计差异的变量再给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85例(315足)共有29例(30足)出现切口并发症,其中切口皮缘红肿渗出、不愈合9足,皮缘发黑坏死或者切口裂开16足,皮肤软组织浅层感染3足,骨髓炎2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坠落高度(P=0.017)、糖尿病病史(P=0.026)、吸烟史(P=0.001)、手术时间(P=0.003)4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这些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P=0.029)、吸烟史(P0.001)、手术时间(P=0.018)是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戒烟、积极控制血糖以及熟悉手术操作,有效减短手术时间可以减少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2):1139-1142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小切口空心钉组和"L"形切口钢板组各75例,小切口空心钉组行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L"形切口钢板组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一般资料、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即刻影像学参数以及术后1年Maryfand评分情况。[结果]小切口空心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L"形切口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空心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L"形切口钢板组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中部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小切口空心钉组Maryfand评分及优良率均高于"L"形切口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相比,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术后恢复效果更佳,且具有微创、手术简便以及周围组织创伤小等优势,符合现代骨科微创治疗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对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2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跗骨窦切口组30例和传统外侧L形切口组32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愈合时间术后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术前、术后12个月B?hler角及Gissane角及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结果]跗骨窦组切口长度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形切口组(P0.05),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足部功能评分及术后12个月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跗骨窦切口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均可有效改善SandersⅢ、Ⅳ跟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相对于后者,前者具有手术切口小及术后并发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肤缝合器在跟骨骨折外侧延长L形切口内固定术中切口缝合时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6-04采用外侧延长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46例跟骨骨折,采用皮肤缝合器缝合切口,观察术后切口并发症情况。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4(12~16)个月。43例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并发症。1例术后4 d出现切口局部红肿,调整应用抗生素后好转。1例切口表皮发生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引流管均在48 h内拔除,随访期间均无钢板外露、深部感染、骨髓炎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跟骨骨折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皮肤缝合器缝合切口对皮肤血运损伤小,缝合时无需穿针、打结、拆线,可以单人操作,缝合速度快,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自2006年1月~ 2009年1月,对8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8足采用传统跟骨外侧“L”形切口,40足采用改良外侧切口.对两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Bohler角、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AOFAS评分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Bohler角及AOFAS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外侧切口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疗效及切口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早期手术切口的并发症。方法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入路对50例5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按Essex-Lopresti进行骨折分类,舌型骨折30足,关节压缩型骨折27足。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对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 hler角和Gissane角进行评估,并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采用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临床功能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5~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术后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 hler角和Gissane角均获得满意恢复,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显示优31足,良20足,可6足,优良率89.5%。术后早期出现切口裂开、坏死及感染共10例,占总病例数17.5%。结论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仍难以完全避免。  相似文献   

7.
跟骨骨折外侧延长切口不愈合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外侧延长切口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自2003年10月~2007年6月,采用延伸的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6例.本组随访6个月~2年,平均11个月.[结果] 术后切口不愈合7例,不愈合率19.4%.其中切口皮缘坏死4例.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的标准(满分100分)评分为53~98分,平均84.8分.[结论] 对足跟处皮肤软组织的解剖特点认识不足,对骨折合并皮肤及软组织损伤估计不足、手术操作技术不当、植入物的反应、吸烟等都可能影响切口愈合.术前充分估计损伤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术中仔细操作及熟悉手术人路的解剖特点.从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合理的处理,才能提高切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0):1877-1881
[目的]探讨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4年8月~2017年11月在本院行开放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62例,其中,经跗骨窦入路32例,经外侧L形入路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跗骨窦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显著少于L形切口组(P0.05),跗骨窦组患者无腓肠神经损伤、无切口皮缘坏死者,仅1例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而L形切口组,发生腓肠神经损伤1例、局部皮肤坏死3例,切口浅表感染2例,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3%和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8个月,跗骨窦组患肢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L形切口组(P0.05)。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AOF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跗骨窦组的AOFS评分显著高于L形切口组(P0.05)。影像评估方面,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跗骨窦入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其相关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经外侧L形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外侧延长L形切口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非手术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9月-2011年8月58例63足经外侧延长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52例56足,女6例7足;年龄18~64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坠落伤53例58足,交通事故伤5例5足。伤后至手术时间3~22 d,平均8 d。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标准分型:Ⅱ型4足,Ⅲ型31足,Ⅳ型28足。观察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级,其中分级≥2级列入并发症组,<2级列入对照组。对可能导致切口并发症的18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1例46足切口Ⅰ期愈合,纳入对照组;17例17足出现2级及以上切口并发症,纳入并发症组。其中皮肤坏死、红肿或裂开14例,浅表感染3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单因素分析显示,脊柱骨折、糖尿病及吸烟史3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脊柱骨折为独立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0.004~0.360,P=0.004)。结论合并脊柱骨折是采用外侧延长L形切口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经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海波  孔建中 《中国骨伤》2010,23(7):555-556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65%,而涉及距下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占所有跟骨骨折的70%[1].对于关节内的跟骨骨折,大多倾向于采用足跟外侧" L"形切口切开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采用足跟外侧"L"形切口的最大缺点是术后切口边缘皮肤的坏死率高达14%[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5—2019-06诊治的9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45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跗骨窦切口组),45例采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L形切口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红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跗骨窦切口组与L形切口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形切口组比较,跗骨窦切口组术后引流量明显更少,切口红肿时间与愈合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跗骨窦切口组术后未出现切口并发症,2例出现中度切口疼痛;L形切口组4例切口浅表感染或坏死,4例腓骨肌腱损伤,3例中度切口疼痛,1例切口裂开。术后切口浅表感染或坏死与腓骨肌腱损伤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跗骨窦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少,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改良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比较跟骨外侧常规切口和改良切口,对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外侧切口术后皮缘坏死率降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时,取外侧"L"形切口和微创小切口的疗效。方法收治87例(89足)跟骨骨折患者,58足采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1足(SandersⅡ~Ⅲ型)采用微创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采用"L"形切口的58足中,优11足,良35足,可9足,差3足,优良率为79.31%。微创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31足中:优6足,良20足,可5足,优良率为83.87%。结论微创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对软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关节面显露清晰,适用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较牢固,适用于关节面较粉碎的Ⅲ型和Ⅳ型骨折,但软组织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外侧改良L形和U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19例(141足)跟骨粉碎骨折采用外侧改良L形切口或U形切口显露,复位后采用钢板内固定。术后对跟骨进行放射学评估。结果119例平均随访15.4个月。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9.22%。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疗效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58足,良71足,可10足,差2足,优良率91.5%。结论应用跟骨外侧改良L形和U形切口入路均可以充分显露术野,保证骨折的良好复位和固定,减少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而经典的"L"型外侧扩大切口由于可彻底暴露跟骨、保护腓肠神经,以及降低腓骨肌腱炎的发病率,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但该入路导致的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高[1].Folk等[2]报告了190例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的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为25%,其中21%的患者需要二期手术.伤口软组织并发症严重影响了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最终疗效,甚至有些学者质疑了手术干预的必要性.但跟骨关节内骨折仍是手术治疗的绝对指征,因此,如何减少跟骨骨折术后软组织并发症仍是目前临床的一大难题.随着微创技术在足踝部手术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及其推广应用,为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微创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跟骨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疾病,多需手术治疗.目前对其切口的研究较多,有跗骨窦切口、L型切口及各种改良切口等,各有利弊.纵观跟骨切口历史,跟骨外侧扩大L形切口仍然是治疗跟骨骨折的金标准,但目前受到其他切口的挑战,由于该切口的并发症较多,临床上对其运用仍持谨慎观点.本文就跟骨L形切口手术术前皮肤准备、切口设计、术中软组织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8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1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前将患足CT扫描DICOM数据导入Mimics建模软件重建跟骨STL格式模型并输入3D打印机中,用聚乳酸材料打印等比例跟骨模型。术者详细观察对比3D模型与CT重建图像,确定骨折分型,利用模型模拟手术,确定跟骨钢板型号,设计手术方案,判断是否需要植骨。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3(12~18)个月。术后X线片与CT影像显示跟骨高度、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满意,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12个月足踝功能Maryland评分:优10例,良9例,可2例。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取得满意的效果,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影响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撬拨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并随访了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撬拨治疗的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27例共29个跟骨,随访7~60个月,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评分结果:53~100分,平均87.2分,结果优良。Sanders Ⅲ、Ⅳ型骨折功能结果较Ⅱ型骨折差。[结论]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应采取手术治疗。只要注意无创操作,延长的外侧L形切口并不增加感染风险。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手术的质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跟骨关节内骨折分别进行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切开锁定钢板外固定(18例20足)和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0例21足)治疗,比较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和影像学指标,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5.6个月。两组的一般资料、骨折愈合时间、术后Maryland评分及优良率比较无差别(P0.05),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组的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优于外侧"L"形切口组(P0.05)。两组术后放射学指标均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且疗效相仿,但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治疗具有较大的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微创手术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3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传统组(采用传统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12例)和改良组(采用改良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1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并发症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