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G)技术的不断提高,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在逐年下降,但是神经系统并发症一旦发生,其具有较高的致残性和致死率,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1]。当合并升主动脉钙化时,术中使用主动脉侧壁钳行桥血管近端吻合,可能会导致病变升主动脉内钙化斑块脱落而增加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2,3]。因此做好此类患者术后护理和病情观察,早期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心外科于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63例,现将术后护理经验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现今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1],术后5~10年内约25%~50%的桥血管会发生再狭窄或者闭塞[2],评价CABG疗效的最主要指标之一是桥血管近、远期的通畅率。国内外CABG采用最多的移植血管是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IMA)和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SV)。由于IMA长度受限以及冠心病患者大多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以自体SV仍然是CABG术中最常用的桥血管移植材料[3]。如何提高静脉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已经成为CABG术后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静脉桥血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病变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多支血管严重病变者,外科手术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自体静脉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主要桥血管材料,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自体大隐静脉.自体大隐静脉虽然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但有术后桥血管再狭窄或闭塞等诸多问题.本文综述静脉桥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及其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多支血管严重病变者,外科手术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自体静脉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主要桥血管材料,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自体大隐静脉。自体大隐静脉虽然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但有术后桥血管再狭窄或闭塞等诸多问题。本文综述静脉桥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及其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70例患者,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25例患者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后2 w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并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评价结果,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共搭建204支桥血管,包括65支动脉桥血管,139支静脉桥血管,动脉桥血管的通畅率明显高于静脉桥血管(P<0.05)。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4.29%,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1%、96.00%、94.44%、97.78%、88.89%,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可对其桥血管通畅情况予以清晰显示和准确评价,其评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分别运用单抗(阿司匹林)与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对远期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01月至2005年12月,在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固定手术组行OPCABG并顺利出院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150个月,随访期内心脏相关死亡54例(16.4%)。两组前降支通畅率分别为65.8%、66.4%(P>0.05)。结论:对于OPCABG的患者,无论给与双抗或单抗,其远期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短期内前降支通畅率变化趋势,双抗组优于单抗组。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提高桥血管的通畅率、预防桥血管堵塞成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已有多项研究从不同方向探索了提高桥血管血运效率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作为抢救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ow card iac output syndrom l,LCOS)的一项治疗措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998年6月~2005年6月我院为4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行IABP辅助循环,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0例IABP患者中,男34例,女6例,年龄45~75岁,术前心肌缺血或急性心梗2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34%~83%,搭桥数目为1~5条,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8~265m in,体外循环时间为171~610m in,IABP时间为14~210 h。采用股动脉切开或直接穿刺,利用导…  相似文献   

10.
慢性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分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静脉桥血管(saphenous vein bypass graft,SVBG)阻塞的介入治疗,是当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几个主要难题。伴随CABG术后再次心肌缺血患的增多,已有国内学关注到SVBG病变的介入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隐静脉一直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最常用血管材料之一,但静脉桥血管远期通畅率低,是目前CABG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最新文献及研究进展,就CABG后静脉桥血管可能的堵塞机制及提高静脉桥远期通畅率的几种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64排螺旋CT的问世,开创了心血管疾病无创诊断的新纪元.2005年11月西门子公司正式将双源CT (Dual Source CT,DSCT),这一划时代的影像学诊断产品展现在世人面前,使得冠脉CT (CTA)在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冠脉CTA已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53例经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行MIDCAB 53例,其中单纯MIDCAB 44例,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杂交9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1例术中转正中开胸手术.呼吸机脱机时间(3.0±3.5)h,引流量(145±60) ml,全组患者均未输血,术后住院(7.0±1.5)d.53例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 36个月,无死亡病例,心绞痛复发4例[7.7%(4/52)],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示1例吻合口狭窄50%,余3例前降支与左乳内动脉吻合口通畅.结论 MIDCAB手术安全有效、损伤小,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桥血管闭塞患者自身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135例CABG后,再次出现心绞痛且1支或2支桥血管闭塞患者入选.患者CABG后至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为4~89(平均33.8±23.5)个月.移植血管共318支,闭塞146支,其中左内乳动脉(LIMA)闭塞29支(29/128),占22.7%,大隐静脉桥闭塞117支(117/188),占62.2%.自身靶血管146支,靶病变158处,均为B2或C型病变,其中在45例患者有47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47/158),占29.7%.结果 对135例患者共158处自身冠状动脉靶病变进行PCI,其中对45例患者的47处CTO进行了PCI,共置入310枚药物洗脱支架(DES),未置入裸支架.总病例成功率为96.3%(130/135),病变成功率为96.8%(153/158).术后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5.6%(5/89),靶血管重建率5.4%(7/130),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8/130).结论 对CABG后桥血管闭塞患者自身冠状动脉行PCI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左胸小切口取左乳内动脉(LIMA)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0例。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左胸抬高30°,左前外侧第4或第5肋切口,用特制牵开器(德国Fehling公司)牵开肋骨,游离乳内动脉,使用心脏固定器下行冠状动脉吻合。结果: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中出血量40~150m L,平均(85±32)m L。术后24h引流量0~1 325(285±262)m 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17h,平均(9.5±5.7)h。二次开胸2例。无切口感染。30例随访0.5~1年,心绞痛症状消失27例,明显减轻3例。结论: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适用于心脏前壁冠状动脉尤其是前降支的再血管化,安全可靠,中期疗效好。使用特制牵开器行MIDCAB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近中期桥血管的通畅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术后患者预防桥血管病变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首次CABG术患者38例,入选的患者在复查期间未再行任何血管再通术(PTCA、PCI及CABG等),术后4~59(28.1±17.6)个月复查时均行CTA检查,部分患者行CAG检查对照,分别计算动脉桥血管和静脉桥血管的通畅情况,分析影响CABG术后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的高危因素。结果 CABG术后桥血管的总体通畅率为75.3%;LIMA的总体通畅率为92.9%,SV的总体通畅率为64.4%。结论 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大隐静脉桥血管;患者的手术年龄、性别以及综合相关危险因素等都会影响桥血管通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内动脉(left mammary thoracic artery,LIMA)-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SV)Y型复合桥血管的术中即时血流量以及术后中期通畅率。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24例在上海新华医院心胸外科接受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OPCAB)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术中应用Y型复合桥血管(LIMA-SV)。术中使用TTFM进行桥血管血流测定。出院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评估桥血管通畅率。 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OPCAB。平均吻合移植血管2.5 ±0.5支。术中无中转体外循环。住院期间无死亡患者。SV单根组和SV序贯组之间Y型复合桥血管主干(近端LIMA)的平均血流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远端LIMA(LIMA-LAD)平均血流也无明显差异(P>0.05)。而SV序贯组的SV主干的平均血流要高于SV单根组(24.6 ± 9.8 ml/min vs 19.2 ± 5.7 ml/min, P=0.056)。两组之间不同靶血管的PI值无明显差异。术后1年冠状动脉CTA显示,所有桥血管的总通畅率为96.7% (59/61)。其中LIMA桥的通畅率为100% (24/24),SV桥的通畅率为94.6% (35/37)。 结论 LIMA-SV Y型复合桥血管能够为SV和远端LIMA提供足够的血流,中期通畅率良好,对不能获取右乳内动脉或桡动脉且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患者是一种良好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冠心病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严重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35%)、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严重左主干病变和/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如何进一步提高桥血管的通畅率、预防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等一直是CABG术后备受关注的问题。抗血小板治疗作为CABG术后极为关键的一种二级预防措施,对患者预后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有大量有关抗血小板治疗方面的研究,指南也给出了抗血小板治疗相关的推荐。然而,CABG术后是否需要抗凝治疗存在较大的争议,相关证据也有限。本文总结归纳了CABG术后抗凝药物应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院2000年1月-2003年8月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6例,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22例,早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后早期桥血管闭塞对远期再次再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阜外医院由单一术者施行OPCAB的连续540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均完成冠状动脉CT检查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长期随访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的方式进行,主要终点指标是再次再血管化.结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