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辉 《中国康复》2018,33(2):138-139
目的:观察下肢机器人应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将40名步态异常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步态纠正训练,观察组除常规步态纠正训练外还进行下肢机器人训练。训练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和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BS、FAC、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下肢机器人的应用对于纠正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提高步行能力,改善ADL水平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训练组、rTMS组及联合治疗组各30例。3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认知训练组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rTMS组予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计算机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3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3组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的MMSE、MoCA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的MMSE、MoC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MBI评分均优于认知训练组、rTMS组(P0.05)。结论: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天轨步行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后下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予常规方案康复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针灸、激励强化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坐位和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天轨移位式步行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MA、BBS及Barthel指数对2组进行评测。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BBS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轨移位式步行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认知训练对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80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13~18分,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40)进行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对照组(n=40)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训练,共3个月。干预前后进行MMS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干预后,实验组MMSE、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强化认知训练能提高伴认知障碍脑卒中患者的ADL。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活动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活动平板训练,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步行训练,2组每天每次治疗30 min,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三维步态参数(左右步长差、步速)、功能性步行分级(FAC)、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左右步长差、步速、FAC分级、下肢FMA评分及M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评分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活动平板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步行功能,且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跪位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入跪位躯干强化训练方法。2组患者每天训练1次,每次60 min,每周练习6 d,持续6周。治疗前后分别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平衡、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变化。结果6周治疗后,2组BBS、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TUGT较治疗前均缩短(P<0.05);观察组的BBS、TUGT、MBI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跪位躯干强化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步行功能,提高患者AD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02—2015-09在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血管认知障碍患者7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给予两组患者降糖、降压、调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内容包括:认知训练(定向力训练,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运算与逻辑训练,对人物、事件等的记忆训练等)及日常行为动作训练(坐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站位平衡训练、上下台阶训练等),1次/d。观察组康复治疗同对照组,并联合奥拉西坦治疗,4~6 mg静注,1次/d。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oca、MMSE与ADL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oca、MMSE、ADL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Moca、MMSE、ADL分值提高更多,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能力,提高运动能力,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训练技术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颅脑损伤(TB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认知治疗组和虚拟现实治疗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的认知训练和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前、治疗2周时、治疗4周时以及治疗8周时分别对2组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时,2组患者的MoCA评分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但MMSE评分、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间各项评分也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时,2组患者的MoCA评分、MMSE评分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但2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8周时,2组患者的MoCA评分、MMSE评分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此时,虚拟现实治疗组的MoCA评分、MMSE评分与ADL评分高于常规认知治疗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技术能够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有效的认知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介导的三阶段服药程序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认知护理介导的三阶段服药程序干预措施,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Mo CA、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Mo CA、MMSE、ADL评分改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护理介导的三阶段服药程序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改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高频rTMS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MOC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高频rTMS可改善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进食、个人卫生、洗澡、穿衣、如厕、上下楼梯和平地步行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认知康复训练对改善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睡眠质 量的效果。方法:60例M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虚拟组,每组30例。常规组行常规认知训练,虚拟组行虚 拟现实认知康复训练,疗程均为6周。在训练前及训练6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COA)、简易智 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半结构式访谈来 评价2种认知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结果:康复后,2组的MoCA、MMSE和ADL评分均高于同组康复前,且 虚拟组高于常规组(P<0.05);2组的PSQI评分与同组康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访谈结果显示,虚拟组患者均认为虚拟现实技术能提高其认知功能,并愿意继续虚 拟现实技术下的认知康复训练;常规组部分患者表示训练后认知功能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虚拟现实认知康 复训练改善MCI患者的认知系统功能的疗效优于传统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了Armeo Spring上肢运动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 方法 52例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每日1次作业疗法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每日1次Armeo Spring上肢运动反馈的作业疗法训练,2组治疗时间均为5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上肢和手的主动关节活动度测量(AROM)、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y Barthel Index,MBI)、Fugl-Meyer 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FMA)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进行评价。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BI、FMA和WM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FMA和WMFT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BI、FMA和WMFT较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通过上肢运动反馈训练联合常规康复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用RTMS以及计算机认知训练。分别比较2组在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2组MMSE评分、MoCA评分、Barthel指数及SS-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A 41例和观察组B 42例(最终脱失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加用tDCS假刺激治疗;观察组A加用tDCS假刺激治疗及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观察组B加用tDCS治疗及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对患者患侧上肢的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屈肘肌肌张力分级、FMA-UE评分、ARAT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A、观察组B患者与对照组组间屈肘肌肌张力分级、上述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B与观察组A患者间屈肘肌肌张力分级,上述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及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均可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DCS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较常规康复治疗有着更为明显效果;与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比较,疗效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LR2训练后,偏瘫患者肌痉挛和ADL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运用LR2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30min,共治疗6周;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共治疗6周。在入组时、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LR2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且近期疗效优于常规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康复组由责任护士按护理程序实施系统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早期患肢康复锻炼、语言功能锻炼、吞咽功能锻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进行评定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康复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ADL,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网络视频健康教育在急性脑梗死(ACI)后遗症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1日~2016年3月31日收治的30例ACI后遗症患者为对照组,在其康复锻炼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选取2016年4月1日~2018年10月31日收治的30例ACI后遗症患者为观察组,在其康复锻炼期间给予网络视频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ISS)]、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观察组康复锻炼完全依从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BI、FMA及MMSE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网络视频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ACI后遗症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悬吊下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上肢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悬吊下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Brunnstrom分期(包括上肢和手)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及Brunnstorm分期(包括上肢和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及上肢Brunnstorm分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Brunnstorm分期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悬吊下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