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Gamma钉固定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所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发生并发症几率,髓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髓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围手术期处理的汇总分析,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对2016年河南省人民医院骨一科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合并症、骨折类型、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所选患者平均年龄78岁,每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以2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多见,均成功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体质差、合并症较多,术后并发症几率增加,充分评估和治疗术前疾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预防术后并发症,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具有临床疗效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降低并发症等特点,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护理.方法对2005年10月~2009年10月通过DHS手术治疗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48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整体护理护理要点.结果48例患者中全部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8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率93.75%.结论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对患者采取整体护理的护理方法,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解剖髓腔交锁假体(AML)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6例,采用AML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 26例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术后6个月时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7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达88.4%.随访8~36个月,骨折均愈合,未见有假体松动、断裂、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AML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安全,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面有优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关键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其中髋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hipscrew plate DHS)是目前公认治疗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但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老年患者创伤大,对机体生理干扰大,术后恢复慢。笔者自2004年3月-2007年12月采用微创置人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股骨近端骨折。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文献报道,髓内系统破坏髓腔,则会引起术后隐形失血量较大[1]。氨甲环酸作为一种抗纤溶药物,近年来多用于手术中,其对术后降低隐形失血量具有重要作用[2-3]。本研究探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临床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采用PFNA治疗,30例采用DHS治疗。对其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类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FNA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DHS组(均P〈0.05)。PFNA组优良率93.3%,DHS组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HS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力髋部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两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治疗组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动力髋部螺钉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除手术时间外,治疗组疗效、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Gamma钉用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9例,53例患者以PFNA钉治疗,另46例患者以Gamma钉治疗。结果PFNA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Gamma组,PFN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Gamma组,P均〈0.05;二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钉与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方法可靠、疗效显著,虽均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靠方法,但PFNA固定创伤小、出血量更少,同时并发症较少,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是更加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河南省镇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对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两周都正常拆线,术后随访18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没有出现髋关节内翻畸形、钢板松动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根据Harris评分标准,6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50例为优,12例为良,4例为可,其优良率为93.9%.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较好,提高了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杨继斌 《吉林医学》2013,(20):4013-4014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40例和DHS组38例,观察两组手术治疗后疗效。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快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加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2例。分别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观察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失血50~160ml,平均80ml;手术时间35~70min,平均45min;术后随访5~18个月,平均11.2个月;1例因心脑血管疾病术后半年内死亡,余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根据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所有患者无感染、内固定失败、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PFN-A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等特点,能早期功能锻炼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定期随访及复查,回顾性分析手术效果及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44例得到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3~18个月,1例在术后3个月因内科疾病死亡.得到随访的43例中,均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断钉,未出现螺钉切出、断板、退钉及髋内翻、髋关节僵硬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老年人身体条件差,骨质疏松,常并含多种内科疾病,术后并发症多,以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内固定方式,针对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治疗,不仅手术操作方便,而且手术用时也比较短.另外,内固定坚强,可以较早活动,并减少并发症、有利于骨折愈合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和春 《当代医学》2013,(20):111-11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CP)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处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在中出血量、骨折处愈合时间、运动范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CP与DHS均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LCP法手术操作简单,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骨折处愈合快、运动范围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观察随访切口愈合、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手术时间90 min~150 min,中位数120 min;术中出血150~400 mL,中位数300 mL.出院患者按时随访,时间1个月~18个月,中位数9个月.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术后住院期间出现肺炎6例、尿路感染2例,经抗感染及增加患者抵抗力等治疗后痊愈,无内置物松动、骨折复位处下移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提示骨折完全愈合,愈合时间12周~32周,中位数16周.结论 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有利于老年患者早期功能恢复,减少卧床导致的各种风险,提高老年患者的围术期生存率,手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5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使病人增加手术的耐受性,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牵引护理及合并内科疾病的护理;术后重视病情观察、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57例骨折愈合时间3.0~7.5个月,优3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81.2%。结论:随着我国老年社会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手术治疗已成为大势所趋,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动力髓螺钉(DHS)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探讨临床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问骨折的最佳方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58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行动力髓钉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负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情况皆较对照组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效,术后并发症相对少,负重行走时间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治疗的60例不稳定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中,27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3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并对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与PFN组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且可早期下床负重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甘林  谭先勇 《中国医疗前沿》2012,(21):33+15-33,15
目的研究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经我院骨科确诊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采用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部螺纹钉(DHS)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髋关节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髋关节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DHS的手术治疗方式,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两种手术方式在骨折的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较少、内固定稳定性较好等优点,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