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 h及治疗后6~8 w进行测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经6~8 w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康复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FMA平均值转化为运动最大程度百分比,治疗前后下肢均较上肢高,但治疗后FMA的提高程度上下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治疗对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应用针灸脉冲电疗仪KWD-8081;对照组仅采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8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8 w...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期随访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22例住院的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正规神经内科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病情平稳后出院,出院后分为指导组和未指导组,行常规随访危险因素的防治,其中指导组定期接受康复指导,以运动再学习方案为主要的指导技术。在出院时和出院后2月、5月左右行简式Fugl-Meyer评定和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组间评分。结果随访时两组患者较出院时均有明显改善(P〈0.05),指导组与未指导组相比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采取院内正规康复治疗与院外康复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运动再学习方案为主要的指导技术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两组持续4 w。比较两组康复前后平衡功能、上肢肢体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康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51.22±5.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76±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2,P0.05)。观察组康复后简易上肢功能(STEF)评分[(72.31±4.87)分]和Fugl-Meyer(FMA)评分[(51.27±5.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72±7.29)分和(39.27±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0、9.724,均P0.05)。观察组康复后手指主动活动范围(AROM)[(19.32±2.56)°]、最大屈曲角度[(53.17±5.98)°]和最大伸展角度[(38.65±4.97)°]明显高于对照组[(13.09±3.25)°]、[(41.36±7.91)°]和[(27.62±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8、6.523、7.596,均P0.05)。观察组康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70.28±5.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7.83±6.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0,P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和上肢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不同次数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6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及常规组,每组4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常规组联合常规FES治疗,20 min/次,1次/d;强化组联合强化FES治疗,20 min/次,2次/d。对比两组治疗前1 d与治疗2 w时的步行能力(采用Holden分级评价)、运动功能[采用运动评定量表(MAS)评价]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评价];对比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 w时,两组Holden分级优于治疗前1 d,且强化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w时,两组MAS、BI评分均较治疗前1 d,且强化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每日应用1次FES相比,每日应用2次FES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带来的获益更理想,患者步行能力、活动功能恢复更好,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且治疗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想象能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年龄、学历、性别和婚姻状况与运动想象能力的关系,为实施运动想象疗法提供依据。方法抽取锦州市某三甲医院康复科符合标准的患者,用最新修改的运动想象能力问卷第二版(MIQ-RS)进行问卷调查,填写期间给予指导,问卷当场收回。结果按学历和年龄分层患者运动想象能力的差异显著(P<0.05),而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分层患者运动想象能力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不同层次学历、年龄的脑卒中患者,应给予不同的指导训练,从而提高运动想象疗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之上结合针刺治疗,8 w后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各自不同开始训练时间对应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治疗后8 w,两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自不同发病到开始训练时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更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可提高临床疗效,表现为开始训练时间越早,临床疗效越理想,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桥式训练辅助器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基础康复治疗,5次/w,共4w.观察组患者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基础康复治疗,同时每天增加桥式训练辅助器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w后对2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前2组组间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w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桥式训练辅助器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青壮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 4 5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5例 ,综合康复组 (C组 )接受综合康复治疗药物 +运动疗法 (PT) +作业疗法 (OT) +认知功能训练 +心理康复 +功能性电刺激 +脑神经促通仪改善脑循环 ;单纯康复组 (B组 )只接受 PT+OT治疗 ;单纯治疗组 (A组 )只接受单一药物治疗。结果  3个月后 C组较 B组及 A组在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在肢体功能上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综合康复疗法可明显促进青壮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能力恢复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采用腹针联合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120例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常规干预+腹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均连续治疗4w.于治疗前、治疗4w时评估两组下肢肌张力(Ashworth量表)、下肢运动...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老年患者的多发病,而且多数都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吞咽障碍、语言及认知障碍、尿便控制障碍等,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因此,探讨如何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一直都是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难点[1].本研究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观察其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均喜 《内科》2008,3(1):40-41
目的 探讨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内科药物基础治疗,康复组在早期即给予规范的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康复治疗。结果 康复组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踝足部感觉输入对老年脑卒中偏瘫后直立位静态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运动疗法。对照组在治疗室接受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后增加常规下肢肌力训练;观察组在治疗室接受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后增加踝足部感觉输入训练。两组疗程均为6 w。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 w和干预6 w平衡功能、直立位静态平衡、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两组干预3 w和干预6 w 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3 w和干预6 w 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 w和干预6 w运动轨迹长度(WL)和外周面积(CIRCUA)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3 w和干预6 w WL和CIRCU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 w和干预6 w Holden步行能力Ⅲ~Ⅳ级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3 w和干预6 w Holden步行能力Ⅲ~Ⅳ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 w和干预6 w Barthel指数(BI)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3 w和干预6 w 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踝足部感觉输入对老年脑卒中偏瘫后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直立位静态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可改善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家庭功能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对郑州某综合性医院300例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入院2 w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家庭功能与抑郁状况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26.72±11.08),其中正常者占27.0%,下降者占73.0%;家庭功能得分(7.08±1.06),其中良好者占72.3%,中度障碍18.7%,重度家庭功能不足者占9%;抑郁自评得分(15.88±8.17),其中无抑郁症状者占50.3%,可能有郁症状者22.0%,有抑郁症状者27.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家庭功能患者抑郁自评得分差异显著(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家庭功能是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重视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筛查和干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家庭功能,防止抑郁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马国良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31-4632
脑卒中包含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病死、残疾率很高。由于近年神经外科诊疗技术的提高,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残疾率却日趋升高,其中肢体偏瘫最为常见,发生率高达75%〔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探讨针灸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发病4周内的老年(46例)及非老年(32例)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治疗不同阶段的ADL能力进行评定比较。结果①老年康复组及对照组的各项ADL能力在入组时无显著性差异。入组1月末,老年康复组的修饰、穿衣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入组3月末,除二便控制及洗澡、进食能力外,老年康复组的其他ADL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老年康复组的小便控制、转移及步行能力在入组时较非老年康复组低下(P<0.05);入组1月末,老年康复组的用厕、步行、穿衣及上下楼梯能力仍较非老年康复组显著低下(P<0.05);入组3月末,2组的各项ADL能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有利于改善多数老年脑卒中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与上肢及手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华山医院牵头的多家中心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742例,其中老年患者164例。所有均接受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BI)、WOLF运动功能测试评分表(WMFT)、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改良Ashworth量表(MAS)、徒手肌力评定(MMT)、上肢Brunnstrom分期(BS)、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等的评估。结果164例老年患者ADL与各指标间相关性的强弱排序依次是:上肢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缺损(NIHSS)>运动状态(MSS)>上肢运动功能分期(BS)>运动质量(WMFT)>肌力(MMT)>痉挛(MAS)。MBI与FMA(r=0.72)、NIHSS(r=-0.72)、MSS(r=0.71)、BS(r=0.70)、WMFT(r=0.67)、屈MTT(r=0.63)和伸MTT(r=0.61),均呈显著相关(P<0.05);而MBI与MAS无相关性(r=0.12,P=0.14)。结论脑卒中后上肢整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状态与老年患者ADL的相关性最强。上肢运动质量、运动状态、上肢及手分期和屈伸肌力也与ADL显著相关。康复治疗师在设计适当的干预措施时,应重视上肢及手的运动整体功能、运动质量、运动状态、运动分期和肌力的恢复,以针对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肢及手运动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0例。通过加强康复护理,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纳入标准将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患侧下肢踝跖屈肌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最大步行速度(MWS)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CSI评分、FMA、MWS分别为(10.58±2.50)分、(19.01±4.67)分、(35.93±6.78) m/min,试验组CSI、FMA、MWS分别为(8.41±2.29)分、(23.41±5.45)分、(41.52±8.16) m/min.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踝跖屈肌痉挛明显缓解(t=3.506、P〈0.05),下肢运动功能及最大步行速度明显提高(t=3.358、t=2.886、P〈0.05).结论 经皮电神经刺激可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跖屈肌痉挛,提高下肢运功功能,改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侧抑制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运动想象(MI)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方法选取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MI组和联合组,每组3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MI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进行MI训练,联合组在MI组基础上进行对侧抑制性rTMS治疗;3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侧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EP-CL)、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平衡量表(BBS)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时间、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简化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手部精细动作评估量表(MAS)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分。 结果常规组、MI组、联合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50.0%、77.8%、94.1%,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治疗前MEP-CL、CMCT、TUGT时间及BBS、MFES、FMA、手部精细动作MAS、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MEP-CL、CMCT、TUGT时间缩短,BBS、MFES、FMA、手部精细动作MAS、MBI评分增高(P<0.05);改善程度:联合组>MI组>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侧抑制性rTMS联合MI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