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OP)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MD)与OP性骨折的关系。方法 OP患者432例中发生OP性骨折194例为骨折组,非骨折238例为非骨折组,检测髋及腰椎BMD,抽血清检测25羟维生素D3[25-(OH)D3]、总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OP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骨折组BMD明显低于非骨折组,PINP、β-CTX均显著高于非骨折组,而25-(OH)D3显著低于非骨折组(P<0.01)。年龄与体质指数(BMI)、BMD(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股骨转子间、总髋部、Ward三角区、腰椎等部位)及25-(OH)D3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其他骨代谢指标无明显相关性。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股骨转子间、总髋部BMD与β-CTX呈负相关、与25-(OH)D3呈正相关(P<0.05),与PINP无相关性;各部位BMD与女性、年龄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P<0.01)。β-CTX的升高、女性是骨折的危险因素,而25-(OH)D3是骨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骨代谢指标和BMD及OP性骨折关系密切,β-CTX升高可用于骨折危险的预测,25-(OH)D3的升高可减少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研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改变特征,分析患者升主动脉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变分为梗阻性组(HOCM组)和非梗阻性组(HNOCM组),并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3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升主动脉弹性参数。结果:对HOCM组、HNOCM组和对照组3组分析,升主动脉应变、扩张性和舒张早期运动速度逐渐升高,升主动脉僵硬度指数则依次序下降,以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CM组和HNOCM组患者舒张晚期运动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HOCM组升主动脉前壁收缩期运动速度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升主动脉血管弹性下降,其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下降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大动脉弹性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EH患者119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9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硬化组)60例;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38例(对照组)。检测血压、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及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9水平,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上3 cm处测量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升主动脉内径,并计算出Peterson弹性指数(Ep)、僵硬度指数(β)、扩张性。结果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硬化组的ln Ep(Ep的自然对数)、β、血清MMP-9依次升高;扩张性依次降低[(0.91±0.47)×10-6比(0.63±0.42)×10-6比(0.38±0.21)×10-6cm2/dyn,P<0.01]。偏相关分析显示,ln Ep、β与血清MMP-9呈正相关(r=0.43,P<0.01;r=0.44,P<0.01),扩张性与MMP-9呈负相关(r=-0.30,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MP-9是大动脉弹性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结论EH患者血清MMP-9的升高与大动脉弹性的减退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依托2011年中华医学会发起的REACTION研究(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与肿瘤发生风险的临床研究),于2011年7-12月在大连地区年龄>40岁健康体检的社区居民中,选取参与骨密度检测的自然绝经后女性,且合并高血压但未应用降压药物治疗者,共收集符合标准的病例715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OP)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26例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采集年龄、性别、既往史、月经生育史等一般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1~L4)、股骨颈、华氏三角及大粗隆的骨密度(BMD)值,同时检测血钙、1,25(OH)2D3水平。结果高血压组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高血压组血清钙、1,25(OH)2D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女性OP与高血压具有相关性,可能与钙磷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崔双  薛昊罡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051-2053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BMD)与血脂和护骨素(OPG)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和50例未伴发骨质疏松的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分析血脂水平与绝经女性并发骨质疏松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TC、LDL、L1~4BMD、FN BMD及O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4.82、11.24、11.08、6.18,均P<0.05),而两组的TG和HDL水平相比则无明显差异(t=1.39、0.42,均P>0.05)。OPG与TC、TG、LDL呈负相关,而与L1~4BMD和L1~4BMD呈正相关。另外,在控制绝经年限、TC、TG、LDL等因素后进行偏关性分析发现,OPG仍然与L1-4BMD和L1~4BMD呈正相关。L1~4BMD、L1~4BMD与TC、LDL呈负相关,而与TG和HDL无相关性。另外,在控制BMI、绝经年限后进行偏关性分析发现L1~4 BMD、L1~4 BMD仍然与TC和LDL呈负相关。但是,在控制OPG后进行偏关性分析发现L1~4BMD、L1~4BMD与TC和LDL无相关性。结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TC、LDL水平较高,且与BMD呈负相关;而其血清OPG较低,与BMD正相关,与TC、TG、LDL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血脂水平与腰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根据BMD将232名中老年男性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血脂谱的差异,对其BMD和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氧运动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骨质疏松组TC和LDL-C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BMD情况的独立因素有TC和有氧运动,其中前者为危险因素,后者为保护因素.结论 血脂异常促进骨质疏松的发展,而有氧运动能减缓骨量丢失.预防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应采用综合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营养干预措施对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5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单纯给予钙+维生素D制剂,观察组采取综合营养干预措施。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骨密度与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综合营养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对预防和改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期女性冠心病与骨质疏松(OP)的相互关系,并为临床冠心病的防治工作开拓新思路。方法随机选取292例心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绝经期女性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根据骨密度(BMD)检查结果分为OP组与非OP组(包括骨质正常组和骨量减低组),比较女性OP组与非OP组之间冠心病发病率的差异,对研究对象进行OP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分析BMD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OP在冠心病发病中所占的比重。结果女性OP组与非OP组相比,前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后者(P<0.05)。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BMD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将OP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相比较,发现锻炼情况(OR=0.351)、饮茶(OR=0.565)和骨质情况(OR=0.252)是保护因素,而吸烟(OR=5.413)则是危险因素。结论绝经期女性OP组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非OP组,OP危险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可能占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成形术(reduction ascending aortoplasty,RAA)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升主动脉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长海医院208例因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联合RA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主动脉瓣情况,分为BAV组和三叶式主动脉瓣(tricuspid aortic valve,TAV)组;在BAV组中,根据术中升主动脉的目标直径,将患者分为30 mm组和≥30 mm组。结果:BAV组与TAV组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比例和随访升主动脉直径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AV组术中升主动脉目标直径30 mm组的随访升主动脉直径、术后5年和9年升主动脉扩张程度均明显小于术中升主动脉≥30 mm组(P均0.05)。结论:对于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BAV不是行RAA的不利因素,在RAA术中将升主动脉目标直径控制在30 mm以下,中远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辛伐他汀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他汀类药物与骨生长关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动物试验的研究,发现广泛用于调血脂的他汀类药物具有刺激骨发育的作用,这为寻找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带来新的研究亮点[1].本文观察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腰椎骨密度与胸主动脉钙化量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因怀疑肺部病变行胸肺CT检查的40岁以上患者116例,CT扫描胸部,检测胸主动脉钙化程度并计算钙化量,同时用QCT行腰椎骨密度检测.对胸主动脉钙化及无钙化者的腰椎骨密度进行检测,分析CT钙化量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别对40~44岁、45~59岁及60岁及以上患者的胸主动脉钙化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胸主动脉壁钙化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r=-0.43,P<0.01).胸主动脉壁钙化者的腰椎松质骨密度低于无胸主动脉壁钙化者(P<0.01).骨密度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两者呈负相关(r=-0.72,P<0.01).45 ~59岁胸主动脉壁钙化者的松质骨密度低于同年龄段无胸主动脉壁钙化者(P<0.01).胸主动脉壁钙化者的胸主动脉壁CT钙化量与腰椎松质骨密度呈负相关(r=-0.63,P<0.01).结论 胸主动脉壁钙化及钙化量能够反映骨密度的减低程度.45~59岁骨质的钙丢失与胸主动脉壁钙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初治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女性SLE患者90例,其中初治45例(初治组),已接受治疗45例(治疗组),另择45例月经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双侧股骨颈、大转子、髋部及腰椎的骨密度,分析各部位骨密度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初治组和治疗组的双侧股骨颈、大转子及全髋的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的右侧股骨颈、双侧大转子及全髋的骨密度均低于初治组(P均<0.05)。各组腰椎各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股骨颈、大转子及全髋关节的骨密度均与疾病活动性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4、-0.705、-0.779、-0.813、-0.654、-0.669,P均<0.01),腰椎的骨密度与疾病活动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女性SLE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骨密度改变,腰椎外的其他各处骨密度和疾病活动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腰椎间盘突出(LDH)与骨质疏松(OP)为中老年人常见退行性疾病〔1〕。本文旨在探讨LDH与OP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行腰椎CT检查的中老年女性97例,5070(平均62)岁,入选标准:1本地区常住人口;2无甲状腺功能亢进、Paget病、肾性骨营养不良等骨代谢相关疾病;3无肿瘤、放化疗、激素替代和长期钙剂治疗等影响骨代谢的情况。1.2检查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enstion16 CT进行常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容易并发骨密度减少和骨质疏松.方法 测量60~85岁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659例及老年女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66例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结果 糖尿病组的腰椎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757±0.122)g/cm2和(0.722±0.124)g/cm2(P<0.001);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1%和41.7%(P<0.01);糖尿病组与对照组之间髋部各骨骼区域骨密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病组大转子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0%和24.3%(P<0.05).以年龄为控制因子,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与绝经年龄无关,与绝经年限呈显著性偏相关[γ=-(0.116~0.265),P<0.01],糖尿病组的病程与大转子和髋部总体的骨密度呈偏相关(γ=-0.134和-0.112,均为P<0.01).结论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腰椎和髋部并非容易并发骨密度减少和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POP)患者骨转换指标、体质指标与骨密度(BMD)和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8例48~74岁POP妇女,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L_(1~4)(正位)、股骨颈及髋部BMD,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采集空腹血后测定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结果 1年龄与CTX、ALP、身高和BMI存在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2、0.334、-0.229和0.325。2年龄与腰椎、股骨颈及髋部BMD间均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280、-0.364和-0.390。3校正年龄因素影响后,PINP与股骨颈和髋部BMD间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434和-0.304;ALP与股骨颈BMD存在负相关,r为-0.209。4脆性骨折组腰椎BMD、体重和BMI较无骨折组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5脆性股骨颈骨折组PINP和ALP均显著高于无骨折组、脆性非股骨颈骨折组。结论年龄是影响BMI、BMD和骨转换指标的重要因素,骨转换指标和BMD间存在负相关。肥胖、腰椎BMD降低及PINP和ALP等骨转换指标的升高都可增加POP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脚踝上臂血压比(ABI)和骨密度T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老年人动脉硬化和骨质疏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老年科门诊就诊的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87例,以全自动动脉硬化诊断装置对其进行baPWV和ABI的测定,根据baPWV结果将其分为动脉硬化组和非动脉硬化组,根据ABI结果将其分为动脉狭窄组和非动脉狭窄组。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骨密度T值等测定,比较baPWV、ABI和骨密度T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动脉硬化组的骨密度T值降低(P〈0.05),baPWV和骨密度T值呈负相关;而ABI和骨密度T值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早期动脉硬化指标和骨密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也存在骨密度降低风险,对其早期进行骨密度测定,可能对防治骨质疏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旨在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与尿 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骨密度的关系特征。方法 采用 Cross Laps TM酶联免疫法对健康的 1 70例老年人及 50例青年人晨尿进行 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 (EKAHD-β- GGR)肽链检测 ,同时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骨量进行研究。结果  1 70例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为 59例 (34.71 % )。老年骨质疏松组尿 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含量值、骨密度测量值分别为 (62 4 .61± 32 5.35) μg/ mmol Cr与 (3636.2 1± 1 64.95) m/ sec,青年组为 (1 35.1 3± 80 .89)μg/ mmol Cr与 (3 950 .49± 1 4 9.61 ) m/ sec。与青年组比较 ,老年骨质疏松组尿中此肽浓度明显升高 (P<0 .0 0 1 ) ;骨密度降低 (P<0 .0 5)。结论  I型胶原代谢产物在尿中排泄可准确反映骨转换率并与骨密度改变相关 ,可直接用于评价骨丢失率。对早期发现老年骨质疏松症有较大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与下颌骨骨密度降低有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与下颌骨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全口牙列缺失的老年患37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Norland XR-36),测量他们的腰椎、股骨及下颌骨的骨密度。结果 37人中骨质疏松为21人,正常为16人。比较骨质疏松组与正常组的平均年龄,无显差异。再比较两组的下颌骨骨密度平均值P<0.001,差异非常显。结论 骨质疏松与下颌骨骨密度降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骨丢失率与人体测量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754例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人体测量学指标采用四分位数(Q)分组,比较各组间骨密度和骨丢失率的差异.结果 体质量分组的Q1~Q4各组的平均骨密度(g/cm2):股骨颈分别为0.555±0.097、0.585±0.086、0.637±0.089和0.673±0.099,髋部总体分别为0.611±0.111、0.657±0.103、0.713±0.100和0.755±0.110;平均骨丢失率(%):股骨颈分别为30.4±12.2、26.6±10.8、20.1±11.2和15.6±12.5,髋部总体分别为29.2±12.8、23.9±11.9、17.5±11.6和(12.6±12.8).骨密度分别依次为Q1组<Q2组<Q3组<Q4组,骨丢失率依次为Q1组>Q2组>Q3组>Q4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骨丢失率与年龄和绝经年限呈负相关(r=-0.108~0.277,均为P<0.01),与身高、体质量和体质指数呈正相关(r=0.146~0.503,均为P<0.01).结论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和骨丢失率随人体测量学指标而变化,体质量和体质指数较大者,骨密度较高和骨丢失率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