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腹针取穴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即时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腹针TENS组、经穴TENS组、电针组、非腹针TENS组,每组30例。各组选取不同刺激点采用相同刺激参数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腹针TENS组在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即时镇痛作用总有效率(96.7%)与经穴TENS组(93.3%)、电针组(96.7%)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非腹针TENS组(10.0%)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腹针TENS具有较好的即时镇痛作用,并可以在使用较少刺激点的情况下提高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2.
癌症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急性疼痛,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是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与针灸的一种疗法。TEAS可促进阿片肽释放,阻滞疼痛刺激信号传导,从而发挥镇痛作用,在治疗癌症术后疼痛中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对TEAS在癌症术后疼痛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探讨,突出该方法可有效镇痛,进一步推进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大鼠痛阈的时值变化观察分析了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的镇痛效应,并与电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ENS具有较强的镇痛效应,在镇痛作用上与电针无明显差异,但经皮神经电刺激具有更明显的后效应。不同刺激点连接方式的TENS刺激有着相似的镇痛效应。TENS疗法存在与电针相同的镇痛个体差异性,其产生镇病效应的刺激频率和强度也与电针基本一致。本研究为临床上科学地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提供了确凿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结合中频电刺激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方法:将126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1组(42例)和对照2组(41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塌渍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对照1组及对照2组则分别单纯采用中药塌渍或中频电刺激治疗,观察三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对照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塌渍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颈肩腰腿痛显著优于单纯中药塌渍或中频电刺激治疗,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互补性、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经皮电刺激装置(TENS),是在患者皮肤表面设置电极,给予电刺激,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疼痛。其中新近开发的SOMA DYNE因其为阈值下刺激,并具有疗效而被应用于临床。本次对主诉身体各部位疼痛的患者及健康者,使用本装置,以探讨其疗效和作用机理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成分的变化。 方法:①对象及TENs的条件:对象为主诉颈、肩、腕、腰等慢性疼痛的患者52例(男性16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64.8岁,健康者男性6例(平均54.6岁)。治疗每日一次,每次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5,(10):1410-141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分娩镇痛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A组(TEAS复合右美托咪定组)、B组(TEAS组)和C组(空白组)。A组在宫缩活跃后行穴位电刺激,同时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再以0.4μg/(kg·h)持续泵注直至第二产程结束;B组单纯在相应穴位进行电刺激至胎儿娩出,没有泵注右美托咪定;C组在相应穴位贴上电极刺激片,不予电刺激。观察三组产妇分娩中疼痛情况、产程进展、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A组和B组与镇痛前相比镇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随着产程进展,镇痛评分逐渐升高至第二产程结束;组间相比,A组镇痛效果最佳,B组次之,C组最差;A组在产程影响、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皆优于B组和C组。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颈、肩、腰腿痛基础与临床国际学术交流,我会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拟于1992年9月在北京举行“国际颈、肩、腰腿痛学术研讨会”,现将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1.颈、肩、腰腿痛病因、病理学研究 2.颈、肩、腰腿痛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后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将58例初产妇随机双盲分为TENS组、病人自控镇痛(PCA)组、假TENS组3组。以术后1 h为镇痛前。在7个时间点(镇痛前、镇痛后5 min、镇痛后15 min、镇痛后30 min、镇痛后60 min、镇痛后24 h、镇痛后48 h)进行产后疼痛的VAS评分;分别于术前(剖宫产前24 h)、术后24 h、术后48 h 3个时点检测产后应激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前列腺素(PG)。对比3组不同镇痛方式对产后应激激素的影响。结果 TENS组镇痛30 min后相比假TENS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镇痛后30 min开始,TENS组与PCA组间VAS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48 h 3个时间点里,3组ACTH值组间均无差异(P0.05)。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48 h 3个时间里,3组前列腺素组间均无差异(P0.05);但TENS组、PCA组两组在术后48 h前列腺素相比术后24 h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TENS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作用30 min以上可以达到和PCA等同的镇痛效果。TENS和PCA两种镇痛方式均可减低前列腺素水平。3种镇痛方式对血液中ACTH的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全髋置换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6例接受全髋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8例,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舒芬太尼0.002 mg/kg自控静脉镇痛;TEAS+PCIA组:TEAS治疗+舒芬太尼0.002 mg/kg自控静脉镇痛。结果:与PCIA组比较,辅助TEAS治疗,患者术后第1,2,3天疼痛明显减轻(P<0.01),镇痛药使用量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TEAS可以增强全髋置换术后PCIA镇痛效果,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减轻PCIA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用于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探究TEAS镇痛对新生儿的动静脉血气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临产开始时予导乐陪伴,电刺激组使用穴位电刺激仪刺激产妇双侧合谷、三阴交、夹脊穴(L_(3~5)段),直至胎儿娩出,对照组除导乐陪伴外未予其他镇痛干预。在镇痛过程中,分别记录两组镇痛前(T_0)、镇痛后30 min(T_1)、镇痛后1 h(T_2)、宫口开全(T_3)、胎儿娩出后(T_4)的VAS评分,评估镇痛效果。分娩后抽取两组新生儿脐动、静脉血各1. 5 mL送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新生儿1 min、5 min、10 min时Apgar评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对照组因低体重儿脱落2例,最后收集符合要求产妇共78例,电刺激组40例,对照组38例。电刺激组组内比较,T_1、T_2与T_4时间VAS评分低于T_0(P 0. 01),T_3与T_0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组内比较,T_1、T_2与T_0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_3时间VAS评分高于T_0(P 0. 01),T_4时间VAS评分低于T_0(P 0. 01);电刺激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T_0时间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_1、T_2、T_3与T_4时间VAS评分电刺激组低于对照组(P 0. 01);镇痛有效率比较,电刺激组高于对照组(P 0. 01)。电刺激组脐动、静脉血pH值、BE值和PO_2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Lac值低于对照组(P 0. 01),PCO_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电刺激组新生儿出生时第1 min、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TEAS应用于分娩镇痛临床效果确切,同时能改善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减少乳酸堆积,有助于减少新生儿酸中毒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的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结合腕带按压刺激内关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治疗效果,优化治疗PONV的TEAS频率选择。方法: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术后常规护理组、2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组、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组和2 Hz/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组,每组20例(术后常规护理组脱落1例)。各组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在手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术后常规护理组仅接受常规护理,余3组患者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在术后苏醒即刻分别采用2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2 Hz/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刺激内关穴进行治疗,每次治疗30 min,共治疗4次。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术后0~2 h、2~8 h、8~24 h及24~48 h各个时间段PONV发生率,并评估患者PONV严重程度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与术后常规护理组相比,2 Hz/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组在术后4个时间段均能明显降低患者PONV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P0.05),2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组与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组在术后2 h及2~8 h时间段能显著减轻患者PONV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均P0.05),术后8 h、术后24 h时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组与2 Hz/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组均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均P0.05)。结论:不同频率TEAS结合腕带按压刺激内关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PONV都有一定的治疗效应,2 Hz/100 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刺激内关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PONV治疗效果更明显。2 Hz/100 Hz TEAS与100Hz TEAS结合腕带按压刺激内关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具有术后镇痛效应,2Hz/100Hz TEAS镇痛效应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全身麻醉中的辅助镇痛效应,初步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全麻组)、TEAS复合全身麻醉组(TEAS+全麻组),每组30例。全麻组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进行诱导插管;术中异丙酚靶浓度为(3.0±0.5)μg/mL,瑞芬太尼恒速输注(22±5)mL/h,顺式阿曲库胺间断静脉注射。TEAS+全麻组选用疏密波(2 Hz/100 Hz)TEAS患侧合谷配劳宫穴、内关配外关穴30 min,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记录两组TEAS前、麻醉诱导后及插管后1 min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记录麻醉药物的使用量,观察手术结束后病人苏醒质量、气管拔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放射免疫法测定TEAS前、TEAS 30 min、切皮后5 min、术毕各时间点血浆中β-内啡呔(-βEP)的含量。结果: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时,TEAS+全麻组的MAP平稳,优于单纯全麻组(P0.05)。TEAS+全麻可明显减少镇痛药用量,缩短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TEAS+全麻组TEAS 30 min、切皮后5 min及术毕的-βEP水平与单纯全麻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乳腺癌手术麻醉中,TEAS可强化单纯全麻的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血浆中-βEP的升高有关,是一种较为优良的麻醉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肌肉炎性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探讨激活痛源局部穴位深、浅层次的不同传入神经纤维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在SD大鼠右侧股二头肌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肌肉炎性痛模型。实验分为3部分:(1)8只模型大鼠分别采用不同刺激方式(电针/TEAS)诱导得出激活A类神经纤维的阈值(threshold of A fiber, Ta)和C类神经纤维的阈值(threshold of C fiber, Tc)。(2)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a强度TEAS(TEAS-Ta)组、Tc强度TEAS(TEAS-Tc)组、Ta强度电针(EA-Ta)组、Tc强度电针(EA-Tc)组。4个干预组以相应的刺激强度干预痛源局部穴位"梁丘",以大鼠双足承重差值作为疼痛检测指标,观察不同强度的电针和TEAS的镇痛作用。(3)6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同侧梁丘TEAS组、同侧梁丘电针组、对侧梁丘TEAS组、对侧梁丘电针组、同侧合谷TEAS和同侧合谷电针组,观察不同强度电针和TEAS干预同侧"梁丘"、对侧"梁丘"和远端"合谷"对大鼠C类神经纤维反射肌电的影响。结果:采用TEAS和电针两种方式诱导出的Aδ类和C类神经纤维反射肌电,其潜伏期、阈值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双足承重差值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同侧"梁丘"后,TEAS-Tc组、EA-Ta组、EA-Tc组双足承重差值降低(P0.05,P0.01);与TEAS-Ta组比较,TEAS-Tc组双足承重差值降低(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Tc强度TEAS干预同侧"梁丘"即刻、1 min和对侧"梁丘"即刻,C纤维反射肌电的频率降低(P0.01,P0.05);以Tc强度电针同侧"梁丘"即刻、1 min、2 min和对侧"梁丘"即刻、1 min以及"合谷"即刻,C类纤维反射肌电频率均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以Tc强度TEAS干预同侧"梁丘"即刻、1 min、 2 min及Tc强度TEAS干预对侧"梁丘"即刻时,C类神经纤维反射肌电的频率均降低(P0.01,P0.05);以Ta强度电针同侧"梁丘"即刻、1 min及对侧"梁丘"即刻,C类纤维反射肌电频率降低(P0.01,P0.05);以Ta强度电针同侧"梁丘"即刻,C类纤维反射肌甩频率均降低(P0.01,P0.05),以Tc强度电针同侧"梁丘"即刻、1 min、2 min、3 min和对侧"梁丘"即刻、1 min以及"合谷"即刻,C类纤维反射肌电频率均降低(P0.01,P0.05)。结论:在痛源局部"梁丘"Tc强度的TEAS和不同强度的电针均可以减轻炎性痛模型大鼠疼痛行为,抑制C类纤维反射肌电,该镇痛作用与穴位局部刺激层次和刺激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51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TEAS组(76例)和硬膜外组(75例)。硬膜外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TEAS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穴取合谷、内关、夹脊穴(T10~L1)、次髎,采用疏密波(2 Hz/100 Hz),电流强度为15~50 m A。镇痛时间均为宫口开至3 cm到宫口全开。观察两组患者镇痛前即刻,镇痛后30、60、120 min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记录各产程时长、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评估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镇痛后VAS评分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P0.01),但TEAS组下降幅度小于硬膜外组(P0.01);TEAS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长均短于硬膜外组(P0.01,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AS组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7/76)和2.6%(2/76),均明显低于硬膜外组的34.7%(26/75)和18.7%(14/75)(P0.01);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镇痛效果虽不如硬膜外阻滞,但可减轻产痛至产妇能耐受程度,并能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长、减少缩宫素使用,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9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术后镇痛治疗,TEAS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基础镇痛治疗,观察比较2组术前术后各时点膝关节VAS评分、痛阈值和HS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组术前及术后第1天膝关节VAS评分及痛阈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TEAS组的膝关节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痛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前及术后第14天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7天TEAS组的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可以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组成部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6.
杨氏3A+疗法是将针刀医学、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有机融合于一体,治疗范围涉及引起颈肩腰腿痛的多种疾病,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针刀剥离松解病变组织的粘连,有效地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穴位埋线对中枢和病变局部产生长久的刺激,延长针刺的效应;药物注射减轻炎症,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治疗效果。杨氏3A+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安全有效,操作简单,适应证广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患者可接受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TEAS在围手术期中的镇痛、调节胃肠道、调节循环、改善术后认知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抗炎和抗应激作用进行阐述,并对TEAS在围手术期应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孔莉敏  郑皇芳 《新中医》2018,50(12):204-20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分娩镇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20例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分娩镇痛及分娩镇痛方式分为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与空白组,每组40例。TEAS组在产妇子宫收缩活跃后于相应穴位进行电刺激直至胎儿分娩,锥管内麻醉组使用盐酸瑞芬太尼0.2~0.5 g/kg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连续泵入直至第二产程结束,空白组不给予任何镇痛处理。对3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不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与产前比较,TEAS组、锥管内麻醉组镇痛后及产时VAS评分与TEAS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均降低(P 0.05),锥管内麻醉组宫缩活跃期末VAS评分与产前相当(P 0.05)。3组镇痛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痛后、宫缩活跃期末和产时,TEAS组及锥管内麻醉组VAS评分均低于空白组(P 0.05);TEAS组VAS评分低于锥管内麻醉组(P 0.05)。TEAS组与锥管内麻醉组产妇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均短于空白组(P 0.05)。TEAS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空白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剖宫产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锥管内麻醉组比较,TEAS组自然分娩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空白组及锥管内麻醉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产妇分娩过程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EAS可优化分娩阵痛效果,促进自然分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研究发现,经皮神经电刺激、触觉性刺激及这两种刺激合用的联合刺激对阿耳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和情感均有改善作用。但由于在进行这些研究时,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医生都在场(佯装刺激),无法排除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心理暗示)对TENS治疗效应的正面影响。因此,作者观察了单独TENS,即医生不在场的情况下,对阿耳茨海默病患者记忆及情感行为的影响。方  相似文献   

20.
综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疗法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TEAS在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中,不仅可以辅助术中、术后镇痛,降低麻醉药物剂量,减轻免疫抑制及手术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护心、脑、肺、肝、肾等脏器,而且还能降低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其康复质量。TEAS可广泛应用于骨科、脑外科、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心胸外科等手术的术中及术后,具有避免感染、无创、患者耐受性好、可重复等优点,其或将代替传统电针成为一种临床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