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LTC)者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家庭、养老机构、医院分层便利抽取老年慢性病患者516例,采用老年慢性病患者对LTC者的选择意愿问卷、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选择家人进行长期照顾的为44.2%,选择养老护理员的为35.0%。年龄、婚姻、居住情况、医疗保障、平均月收入及ADL程度对LTC者的选择差异显著(P0.05),对LTC者不同需求意愿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及问卷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于已婚、与子女或老伴同住、年轻的老年人、ADL功能好、社会支持高、平均月收入≤1 000元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可选择居家照护,加强对家庭照顾者的培训。年龄长、ADL功能下降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可选择机构或社区LTC,重视培育专业化的LTC服务人才队伍。培育和发展LTC志愿者,发挥社会服务组织及社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心理反应等的异常患病行为及不同群体患者患病行为的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截取宝鸡市中医医院143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的一般情况问卷和患病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异常患病行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户籍类型、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与子女联系、照顾情况和经济压力的患者在一般疑病维度得分差异显著(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经济压力和治疗状态的患者在疾病信念维度得分差异显著(P<0.05);不同宗教信仰的患者在心理取向维度得分差异显著(P<0.01);不同家庭关系的患者在情感压抑维度得分差异显著(P<0.05);不同户籍类型、职业、照顾情况的患者在情绪紊乱维度得分差异显著(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与子女联系、居住情况、家庭关系和经济压力的患者在否认心因维度得分差异显著(P<0.05);不同文化程度、户籍类型、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与子女联系、经济压力和治疗状态的患者在疑病指数维度得分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户籍类型、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顾情况和治疗状态的患者在情绪状态维度得分差异显著(P<0.05);不同户籍类型、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宗教和经济压力的患者在疾病确信维度得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社会应对不同冠心病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及政策制定,以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法,选取老年慢性病患者312例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和肺心病是发生率较高的疾病,被调查者存在一定的服药依从性差的现象,所占比例为17.62%。长期用药患者占91.98%,其中人均持续使用西药治疗为(3.12±1.46)种,使用时间(58.40±26.28)个月;人均持续使用中药(1.58±1.20)种,使用时间(43.12±22.43)个月;平均使用保健品(0.56±1.57)种,使用时间(23.91±14.76)个月。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种类多、时间长、依从性差,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社区医师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目前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发现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比例逐年上升,由于这两种慢性病相互之间存在影响,造成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困难。笔者通过对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实际管理发现,积极控制高血压能减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周围微循环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进展,而有效降糖能减少高血压肾病、心脑血管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本文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社区非药物治疗及药物选择的体会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海口市黎族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2个社区60周岁及以上的396名黎族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资料,分析黎族老年居民常见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体检发现,258名(65.16%)黎族老年居民患有慢性病。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离退休前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作息时间规律、肥胖和健身运动情况不同,其慢性病患病率也不同(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肥胖、离退休前职业、作息时间规律、健身运动情况对黎族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口市黎族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与危险因素均处于较高水平,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逐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蒙古通辽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内蒙古通辽市2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PSQI总分(6.86±2.28)分,社会支持总分(40.78±6.74)分,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P<0.01),即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睡眠质量越好。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子女需要照护、月收入低于1 000元是老年高血压患者PSQI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通辽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一般,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通辽市老年人睡眠质量与社会支持水平具有相关性;照护者可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帮助其维持身心稳态,促进良好睡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总结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北京市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各500例,采用自制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基本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情况等。结果 1有64.46%(629/976)的患者知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服务,但只有35.53%(347/976)的患者得到了建档管理;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评分为(2.95±0.41)分;3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54.80%(268/489),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率为51.54%(251/487),接受建档管理的患者的慢性病控制情况明显好于未接受建档管理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当进一步扩大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建档管理的覆盖面,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以改善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该社区中300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相关要求为实践指导,针对性为社区300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观察实施前后患者病情控制情况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后,300例患者病情控制率较管理前的44.67%、50.33%提高至72.00%、75.00%;且管理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管理前有明显增加,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患者病情控制意义重大,可提高社区居民对慢性疾病的认知程度与自我管理能力,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互动管理模式在长沙市芙蓉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建立与应用效果。方法以"优势整合,资源互补"为前提,组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互动管理团队,包括医院糖尿病多学科教育小组、社区糖尿病管理随访小组、居家照顾协管组。根据团队成员的职责,设置有系统的培训课程,由医院培训社区,社区培训居家照顾协管组成员。团队通过双向转诊、患者网络管理平台、糖尿病健康小屋、随访管理、定期义诊、讲座、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建立医院-社区、社区-家庭、医院-家庭之间的互动管理。在长沙市芙蓉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92例,比较管理前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一体化互动管理1年后,患者Hb A1c值较管理前显著降低(P0.05),而Hb A1c达标率、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较管理前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互动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2009年,国家将高血压患者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评价高血压患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及血压控制情况,在北京市部分社区开展了此项调查。方法:对北京市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4 520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血压控制现状,接受健康教育、不良生活方式干预、门诊随访以及血压监测情况,并分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与血压控制的关系。结果:被调查对象男性占43.1%,女性占56.9%,平均年龄(69±9.6)岁。68.2%的患者采取服药治疗,61.7%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90%以上接受各种生活方式干预,77%进行家庭自测血压,90.4%获得4次以上门诊面对面随访。伴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与不伴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参加健康教育次数、健康管理小组以及门诊随访次数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家庭自测血压以及接受行为干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血压控制率为51.0%,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后,门诊随访7次以上、每周家庭自测血压1~2次、阅读健康教育相关书籍或材料、不饮酒、规律体育锻炼以及戒烟或者不吸烟者血压控制不达标的危险显著降低。结论:北京高血压患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程度较高,有助于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社区应进一步提高患者门诊随访次数及依从性,指导患者正确实施家庭自测血压;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和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公立医院老年医学科参与中国养老服务体系运行模式的构建,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服务模式的临床价值及社会价值,以进一步评价老年医学科专科医疗延伸服务的重要性。方法选择安徽省立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00例患者参与住院-居家延续性医疗服务模式(出院时,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出院后对各种慢病指导合理用药,并对慢病并发症进行三级预防,对半失能、失能老人进行居家环境评估、功能锻炼指导、家庭护理指导、营养及精神心理指导),另对照组100例患者住院-出院,出院时开展老年综合评估,但未参加延续性医疗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1年内再次住院的次数、人均年卫生支出费用及患者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表)、家庭及患者对患者自身状况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再次住院次数与人均年卫生支出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患者自身状况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医学科参与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设一般资料问卷和糖尿病自我效能感量表(PDSMS)及自我感受性负担量表(SPB),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1名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PDSMS得分为(28.28±5.92)分;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治疗方式的患者PDSM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感受性负担呈负相关(r=-0.271,P0.05)。结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有待提高,尤其需要关注受教育程度低、低收入及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自我感受性负担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影响因素,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结果 70和80岁组患者的社会支持总评分明显低于60岁患者(P<0.05);文化程度为中学或专科、大专以上患者的社会支持总评分明显高于小学或文盲患者(P<0.05);月收入800~1 200元的患者的社会支持总评分明显高于月收入小于800元患者(P<0.05);月收人大于1 200元的患者的社会支持总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年龄对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都有影响,主要表现为80岁组患者普遍低于60和70岁组患者;性别只对支持利用度有影响,男性的支持利用度高于女性;文化程度和月收入对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都有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文化程度和月收入的提高,社会支持3个维度的评分逐渐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月收入对客观支持都有影响(P<0.05);月收入对主观支持有影响(P<0.05);年龄、文化程度和月收入对支持利用度有影响(P<0.05);年龄和月收入对社会支持总评分有影响(P<0.05).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受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月收入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生对社区老年高血压入户随访结合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在我院进行高血压慢病管理的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100例,通过医生进行入户随访结合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经过药物指导及健康教育治疗6个月后,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治疗的依从性及测量血压控制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入户随访结合家庭自测血压有利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改善,能使患者高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在海南省某医院住院的317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评估。结果 317例老年患者中,PSQI平均得分(9.73±2.14),睡眠障碍不良率高达94.32%。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建议社会和家庭应广泛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帮助老年人调整心态,转移注意力,提供参加社会活动的场所和机会,鼓励多参加社会活动,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穴位按摩和针灸等医疗服务以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病率为43.8%,城市是53.2%,农村是38.9%〔1〕。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位居前3位依次是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身体活动对社区老年人预防慢性病具有积极作用〔2〕,老年人主要的身体活动是步行〔3〕,本文观察社区中老年人步行、骑自行车等身体活动对高血压、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唐山市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唐山市10个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32个社区,对在社区登记户籍的年龄≥75岁的3 448位老年人应用日常生活照护需求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唐山市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检出率为48.3%,女性需求检出率(51.80%)显著高于男性(44.2%)(P0.001);75~79岁、80~84岁、85岁及以上3个年龄组的需求检出率分别为33.7%、56.4%、73.3%,随年龄增高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_(趋势)0.001)。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居住方式、家庭支持(有无女儿、家庭环境改造、子女是否及时提供帮助、与家人倾诉与否、是否家中主事人)、社区支持(接受居委会提供服务、社区活动参与度)、家庭扩展型社会支持(亲戚朋友来往、邻里来往)是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唐山市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检出率高,女性、高龄老人尤应受关注;有效整合家庭、社区、社会资源以满足其日常生活照护需求、提高其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桂林市漓东社区老年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入户面谈的方式,对桂林市漓东社区户籍年龄65岁及以上的常住老年居民526人进行调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对所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8.5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7.44%,女性患病率为39.46%,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不同年龄段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占18.23%,合并冠心病占11.33%,合并脑血管病占0.49%,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占0.49%;药物治疗率为87.19%。结论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应加强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症状检出情况,为识别高血压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的高危群体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选取年龄在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不同特征的高血压患者抑郁症状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8 48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其中2 835例(33.4%)有抑郁症状。女性、45~60岁、人均家庭年收入低于3 000元以下、农村户口、初等教育及以下学历患者,以及慢性合并症患者抑郁症状风险更高(P<0.05)。结论:中国社区高血压患者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女性、中年人、农村、低学历、低收入群体以及慢性合并症患者更应得到关注。除了血压管理,对高危群体,更应加强心理疾患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逐年增加;同时老年慢性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也逐年增加。因此,做好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现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