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置管(CVC)相关性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为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感染率提供依据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我院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CVC感染率和病原菌类别,并对发生感染患者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发生CVC相关感染患者共计23例,细菌检出15株,革兰阳性菌9株,革兰阴性菌6株,真菌检出11株。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有基础疾病、并发腹腔感染、长期静脉营养日、置管部位及导管留置时间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有基础疾病、并发腹腔感染、长期静脉营养日、置管部位及导管留置时间为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高风险因素,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引起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入住重症监护病房(NICU)并实施PICC导管留置的新生儿220例,未发生CRI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发生CRI的新生儿为病例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置管因素之间的区别。结果:在新生儿PICC导管出现CRI的危险因素中,两组间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是否发生堵管及置管地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执行新生儿PICC置管时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合理支配穿刺次数及时间,妥当选取置管环境,严格监测管理,汇集分析材料是减少CRI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发生率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的关系及CRI感染的途径.方法 选取242例心脏直视术后留置深静脉导管的病例,依据拔管时间将患者分为1~5 d组、6~8 d组及9~11 d组,对拔除导管的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统计三组病原菌菌株数及相关构成比.结果 共38例患出现CRI,培养出病原菌48株,留置时间1~5 d、6~8 d、9~11 d时患者CRI发生率分别为8.26%、18.18%和36.36%,三组间CRI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48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54.16%,革兰阴性菌占37.5%,真菌占8.33%.结论 随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延长CRI呈显著增加趋势,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CRI以局部细菌侵入途径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导管感染及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感染、血栓形成提供科学合理的实施依据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行PICC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基础疾病、发病诱因),记录患者PICC置管现状及PICC管理情况(PICC置管时间、留置天数、管道护理次数、肝素使用频次、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时间、血栓处理方式、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的病原菌类型、抗生素使用情况、腹腔感染情况、多器官功能受损情况),对PICC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PICC相关感染患者共10例,细菌检出7株,革兰氏阳性菌5株,革兰氏阴性菌2株,真菌检出1株。发生血栓形成的患者共5例,导管血栓形成有效预防的51例。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与年龄密切相关,感染呈高龄化趋势,住院天数越长、基础疾病越多、伴发器官功能状态越差,感染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心外科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感染及制定临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2021年于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512例患者,其中35例发生术后感染,477例未发生感染。采集感染患者的分泌物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BMI、基础病情况、是否为二次手术、术前EF值、麻醉风险评分、气管插管时间、留置尿管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输血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6.84%。15例患者年龄>70岁,24例于术后10 d内发生感染,11例于秋季发生感染。发生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37.14%)与表浅手术切口(25.71%)。本次研究中共检出3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15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真菌2株。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表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15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置入半永久导管后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留置半永久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共纳入7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记录半永久导管出口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菌血症等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将出现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其他患者纳入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透析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等临床特征,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半永久导管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入选患者均保持随访1年以上,平均(21.5±8.2)个月,79例置管患者共发生半永久导管相关感染事件者21例(26.6%),其中置管出口部感染11例,隧道感染8例,导管相关菌血症2例。细菌分布:革兰阳性球菌12株(57.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33.3%)]、表皮葡萄球菌[4株(19.0%)]常见;革兰阴性杆菌8株(38.1%),以大肠埃希菌[3株(14.3%)]、铜绿假单跑菌[3株(14.3%)]常见;真菌1株(4.8%)。感染组平均年龄、平均透析时间、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合并糖尿病比例、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比例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而两组性别、有无合并高血压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合并糖尿病(OR=4.211,P=0.001)、半永久导管留置时间(OR=2.910,P=0.003)、低蛋白血症(OR=1.340,P=0.019)是半永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平均年龄、平均透析时间对半永久导管相关感染影响较小(P>0.05)。结论老年慢性肾衰竭使用半永久导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以置管出口部、隧道感染多见,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合并糖尿病、半永久导管留置时间、低白蛋白血症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老年住院患者914例,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疾病,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种类、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详细记录患者感染部位,性别,长期卧床,住院时间≥30 d,白蛋白<30 g/L,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放置尿管、是否吞咽困难、是否有创性操作。对患者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制定基本因素的评估分界点。结果 914例患者院内感染率10.83%(99例),其中呼吸道感染57例,胃肠道感染17例,泌尿系感染21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4例;将其血样送病原学检查,共检出微生物1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革兰阴性菌65株,真菌45株。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占全部院内感染的57.58%,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21.21%),胃肠道感染占17.17%,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占4.04%;根据患者血液病原学检测发现,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检出株数较高。选取性别、是否长期卧床、是否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是否超过30 d、是否放置尿管、血浆白蛋白是否<30 g/L、是否吞咽困难、是否有创性操作为院内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长期卧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吞咽困难、是否有创性操作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长期卧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吞咽困难、是否有创性操作作为参数,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长期卧床、吞咽困难、有创性操作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较高,其中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为多发院内感染类型,而院内感染的发生与长期卧床、吞咽困难,有创性操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诊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菌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病例监测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所有入住我院急诊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1)研究连续监测1 240例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共221例,总计3 192导管日,中心静脉置管率为17.8%。(2)留置中心静脉患者发生CRBSI 14例(15例次),感染率为6.3%,千日导管感染率为4.4‰。(3)15例次CRBSI共检出1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12株(63.2%),革兰阳性球菌7株(36.8%)。革兰阴性杆菌碳氢酶烯耐药率为50%;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占主体(71.4%),苯唑西林耐药率为71.4%。(4)中心静脉置管患者61例死亡,发生CRBSI患者死亡5例(35.7%)。调整年龄、性别,引入基础感染状态、是否合并器官衰竭等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BSI并未显著增加患者死亡风险(OR=2.03,95%CI:0.619~6.651,P0.05)。结论: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是发生CRBSI高危人群,置管时间延长显著增加CRBSI风险。CRBSI患者病原菌中,碳氢酶烯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和苯唑西林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高,对患者预后会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内科》2018,(6)
目的探讨老年肾病综合征(NS)患者院内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肾病科住院治疗的300例老年NS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血肌酐等情况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侵入性操作等情况;采集患者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感染部位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及病原菌鉴定。对影响老年NS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老年NS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5. 0%,其中以呼吸道感染、置管感染为主,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49. 3%、革兰阴性菌占46. 7%,真菌占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血肌酐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以及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否进行侵入性操作与无院内感染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血浆白蛋白水平、进行侵入性操作是影响老年NS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NS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高龄、住院时间长、低血浆白蛋白水平、侵入性操作是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构成、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2年11月1日-2017年11月1日本院收治的93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9例发生CRBSI,未感染64例。通过细菌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通过药敏试验检测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接受血液透析的93例老年患者共发生CRBSI 29例,感染率31.18%,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60.47%),革兰阴性菌17株(39.53%);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敏感性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四环素敏感性较高。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杆菌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敏感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敏感性较高;单因素分析中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与血液透析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3次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感染,主要感染病原菌对四环素、头孢吡肟、哌拉西林敏感性较高,可作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的参考。合并糖尿病,穿刺次数是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情况,寻找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RI的发生率为4.5%,低于我院平均医院感染率(5%),主要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的发生与置管持续时间,患者的免疫水平,无菌操作,长期静脉高营养药物的使用有关。结论:应重视中心静脉置管术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老年肿瘤患者各临床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置管后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单一类型肿瘤患者共128例,根据PICC后是否出现感染将患者划分为PICC相关性感染组和无感染组。对比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情况、肿瘤部位及肿瘤TNM分期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置管部位、穿刺次数、置管次数及PICC留置时间等PICC相关临床资料。对比两组PICC前血清降钙素原(PC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肿瘤患者PICC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肿瘤患者PICC后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PICC相关性感染组中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比例、接受穿刺次数、置管次数、PICC时间、血清PCT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感染组(P<0.05)。相关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肿瘤患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比例升高、穿刺次数...  相似文献   

13.
林萍  左琦 《山东医药》2010,50(23):56-56
中心静脉导管(CVCs )留置在ICU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静脉营养支持、安全输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血管内置管作为一项有创医疗操作存在感染的危险,CVCs是最常见的引起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血管内置管术.2008年9月~2009年11月,我院ICU共对205例患者留置CVCs,现将其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特点、危险因素及对策。 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7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根据CAP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43例,非感染组54例。分析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CAP的病原菌分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CAP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感染组43例送检标本,病原菌检出31株,其中G- 19例(61.29%),真菌3例(9.68%),G+ 9例(29.03%);两组年龄、血清白蛋白、卧床、留置导管、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肺部基础疾病、使用抗菌药物2种以上、并发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血清白蛋白、卧床、留置导管、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肺部基础疾病、使用抗菌药物2种以上、并发糖尿病均是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C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CAP是多种因素,病原菌以G-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病原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304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情况对其进行分组分析。记录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部位和病原学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04例患者中感染者28例(9.21%),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检出感染病原菌共47株,革兰阴性菌27株,革兰阳性菌16株,真菌4株。年龄较大、侵入操作、化疗周期长、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和肿瘤分期Ⅳ期是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感染的发生与年龄、侵入操作、化疗周期、血清白蛋白、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及肿瘤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其与插管时间、部位的关系.方法 将本院收入的临时插管血液透析患者75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观察各种并发症与插管时间、部位的关系.结果 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功能不全、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与中心静脉插管部位、留置时间存在相关性.通过右颈内静脉置管可明显降低患者出现透析导管相关感染、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的机会,同时证明导管功能不全与置管位置无关而与置管时间有关.结论 导管留置部位、留置时间、年龄是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功能不全、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3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感染细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美春  杨西宁 《内科》2008,3(2):203-204
目的了解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导管感染常见菌群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析我院ICU3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者拨管后取穿刺点、导管尖端及血标本培养出的菌株及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我院ICU3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真菌为主。25株表皮葡萄球菌中18株为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CNS);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中有7株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3株大肠艾希菌和1铜绿假单胞菌均产超广谱β-酰胺酶(ESBL);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结论ICU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感染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耐药率高,应加强病原菌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就诊的216例老年AECOPD患者,均进行病原学检查,并依据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将其分为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组与无感染组,统计两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有无长期吸烟史等,分析上述资料差异性,找出可能导致老年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观察老年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216例老年AECOPD患者中,48例(22.22%)合并肺部感染且分离出81株病原菌,病原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经单因素分析显示,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入侵性操作、是否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频繁更换抗生素、是否合并低白蛋白血症与无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生素使用时间14 d、合并糖尿病、入侵性操作、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频繁更换抗生素、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可能是导致老年AECO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病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时间14 d、合并糖尿病、入侵性操作、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频繁更换抗生素、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是导致老年AECO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期间需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老年肿瘤患者多伴有末梢循环不良的现象,因此寻找表浅的静脉较为困难;同时,由于反复穿刺及强刺激性药物的作用常会造成表浅静脉的严重破坏[1],不能保证药物入量和治疗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深静脉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锁骨下静脉置管作为中心静脉导管插管的一种常用手段,已发展成较为成熟的一项临床技术手段.但导管相关感染是其明显的并发症[2].本文以锁骨下静脉置管治疗的肿瘤化疗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与留置时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治疗胸腔积液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我科2010年10月—2012年6月对35例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观察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结果 35例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为5~15d,胸闷、喘憋等症状缓解率为100%;5例出现穿刺点周围皮肤轻度红肿,经加强消毒护理好转,未出现发热、全身感染等。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的应用中效果显著,与传统的胸腔穿刺比较,具有安全、简便、损伤小、可反复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