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方式多样,疗效不一,Ilizarov延长技术适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的疗效。方法:我院从2011年8月至2019年8月,应用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左7例,右4例;年龄14~36岁,平均(24.5±7.8)岁。根据Ilizarov外固定穿针原则,安装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0 mm处截骨,手术后7 d以0.75 mm/d速度旋转螺母,分4次延长桡骨,逐渐恢复桡骨的高度,调整铰链矫正尺偏角及掌倾角。结果:11例患者随访8~33个月,平均(20.0±11.9)个月;带外固定时间为(5.0±1.9)个月。拍摄双侧尺桡骨正侧位片(包括腕、肘关节),以肱骨外髁、桡骨茎突为两点连线,对比测量出桡骨短缩长度。术前桡骨平均短缩-31.5(-37.0,-30.0)mm,术后长度恢复32.0(30.0,38.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桡骨长度恢复要求。术后桡骨掌倾角和尺偏角大于术前[12.0°(10.0°,13.0°)vs.-10.0°(-17.0°,-4.0°);21.5°(20.0°,24.0°)vs.-18.5°(-26.0°,-10.0°)];术后腕关节背伸和掌屈大于术前[(50.0°±4.9°)vs.(45.0°±7.1°);(55.0°±4.0°)vs.(50.0°±5.3°)];术后前臂旋前活动度和旋后活动度大于术前[(68.0°±7.2°)vs.(65.0°±8.3°);(66.0°±6.5°)vs.(60.0°±9.1°)];Quick-DASH上肢功能障碍量表评分,术后为2.3(0.0,4.5)分,小于术前29.5(22.7,52.3)分(P均<0.05),符合矫形恢复要求。根据Lidstrom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izarov肢体延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损伤骨骺早闭短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4年10月对7例桡骨远端损伤骨骺早闭短缩畸形患者应用Ilizarov肢体延长技术治疗,将组装好的外固定支架按照Ilizarov技术理念及穿针原则安装在前臂设定位置,桡骨截骨后通过旋转螺母延长矫正桡骨远端短缩畸形,恢复桡骨高度及下尺桡关节和掌倾角与尺偏角,然后固定前臂中立位8~12周,前臂及腕关节康复训练。[结果]7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6个月。拆除外固定后腕关节功能依据Lidstrom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1例,可1例。[结论]Ilizarov肢体延长技术是治疗桡骨远端骨骺损伤早闭后短缩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骨短缩与二期骨延长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7—2018-12采用一期骨短缩、二期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的30例感染性胫骨骨缺损。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愈合、下肢功能恢复和并发症情况。骨愈合与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按照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学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5(12~30)个月。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复发。短缩骨愈合时间6~8个月,平均7.3个月;延长段骨愈合时间6~11个月,平均7.7个月;愈合指数为1.5~1.7个月,平均1.6个月。骨愈合分级:优21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下肢功能恢复分级:优14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并发症情况:针道感染4例,邻近关节挛缩或僵硬3例,足下垂2例,骨不愈合1例,暂时性腓总神经损伤1例,针道松动1例。结论在严格控制伤口感染的前提下,一期骨短缩、二期Ilizarov骨延长技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可同时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和胫骨缺损,具有简化伤口闭合、促进缺损骨愈合、骨愈合率较高、骨整体愈合时间短、并发症相对较少、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骨延长治疗肢体短缩畸形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各种原因如因感染、外伤以及先天性或发育异常引起的肢体短缩畸形较为常见。掌骨和手指的缺损直接影响手的功能 ;下肢的一侧肢体的短缩 ,会使患者骨盆倾斜 ,步态不稳 ,髋、膝关节的屈曲畸形 ,足部的畸形 ,久之 ,脊柱产生代偿性侧弯 ,会严重影响下肢的功能。骨延长术是目前治疗肢体短缩畸形 ,恢复或改善肢体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被更多的患者所接受。作者就骨延长术治疗肢体缩短畸形的进展谈以下几个方面。1 国内开展延长术的简要情况国外 190 5年Codivilla首次报道粗隆下截骨和用跟骨牵引延长下肢为骨延长术的开始[1] 。而我…  相似文献   

5.
<正>下尺桡关节改变而出现前臂旋转功能障碍时,所采用的尺骨远端节段性截骨、下尺桡关节融合假关节成形术的术式,在1936年由Louis de Gonzague Sauvé和Mehmed Kapandji提出,称之为Sauvé-Kapandji手术,是目前治疗严重下尺桡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1]。目前主要适用于创伤类风湿等产生的下尺桡关节炎、  相似文献   

6.
施某,女:14岁。发现右肘部外侧包块并逐年长大5a。曾去几家医院诊疗,诊断为“桡骨头脱位”,拟作桡骨头切除。因家长不同意。于2003年1月4日来本院治疗。患者母亲患有多发性骨软骨瘤。检查双膝关节上下方均可触到多个骨性隆起包块,右肱骨外髁外侧可触到隆起的桡骨头。肘关切伸屈及前臂旋转均不受限。腕。手部感觉、运动正常。X线片显示,双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有多个骨软骨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应用半环式外固定架渐进性骨牵伸延长并同期行跟腱延长术治疗合并马蹄足的下肢短缩畸形的经验。方法:36例合并马蹄足的下肢短缩患者同期行跟腱延长及胫骨延长术,骨延长采用胫骨上端舌型截骨或胫骨上端骨骺牵开。半环式外固定架缓慢延长。结果:36例患者骨延长4-9cm,平均6.5cm。均达预期长度,马蹄足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达到术前设计的矫正效果。结论:本术式能减少合并马蹄足的下肢短缩畸形矫正手术次数和术后畸形发生,并有利于术后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半环式外固定架骨延长治疗儿童下肢短缩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应用半环式外固定架渐进性骨牵伸/加压技术治疗儿童下肢短缩的经验。方法:单纯下肢短缩采用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横行截骨,半环式外固定架牵伸延长,胫骨骨缺损、骨不连性肢体短缩除截骨延长外,还将假关节端修整丰杨互嵌合的“V”形并加压。结果:16例患儿骨延长4~8cm,平均4.7cm,均达预期长度。结论:半环式外固定架骨延长治疗儿童下肢短缩畸形疗效满意。合并骨缺损、骨不连的肢体短缩是应用半式或外回定  相似文献   

9.
背景:幼年期的股骨远端骨骺损伤,随年龄增长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短缩、膝关节内外翻和前弓等畸形,传统方法需多次手术治疗.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股骨短缩并膝关节畸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9例股骨远端骨骺损伤后遗股骨短缩并膝关节畸形患...  相似文献   

10.
背景:通过Ilizarov外固定器延长创伤性短缩指体是目前临床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目的:讨论Ilizarov技术结合改良构型的微型外固定器在手指创伤性短缩指体延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器进行短缩指体延长的34例40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16例;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短缩延长术治疗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2013年13年间,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短缩延长术治疗下肢大段感染性骨缺损60例。男42例,女18例;治疗时年龄:最小6岁,最大52岁,平均34岁。股骨20例,胫骨40例,合并足下垂30例。骨缺损长度7~9 cm 16例,9~12 cm 18例,12 cm以上26例,最长缺损25 cm。治疗时仍有感染的42例,股骨15例,胫骨27例;感染静止18例。治疗过程:彻底切除感染病灶,从切除骨端清除髓腔内炎症肉芽组织,骨髓腔内及残存髓腔内放置川嶌式持续洗净管,生理盐水加敏感抗生素洗净,安装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一期尽可能加压短缩使两断端接合;如缺损范围过长或软组织臃肿,一期不能完成加压短缩对接,术后缓慢加压短缩,直到两断端对接。骨干骺端皮质骨截骨,截骨后2周开始延长,每日延长0.5~1 mm,分4~6次进行,直到两下肢等长。对接点部分骨缺损,股骨12例,胫骨26例,经再次补充植骨16例,碎骨术8例,骨断端愈合及延长段骨皮质化完成后,拆除外固定。[结果]炎症全部治愈。股骨20例全部对接点愈合,两下肢等长;13例膝关节僵硬,7例能部分屈伸,1例合并髋内翻。胫骨40例,38例两下肢等长,2例下肢短缩1 cm,自感满意。足下垂30例同时矫正27例,2例部分矫正,1例出院时尚未矫正。[结论]Ilizarov技术一期短缩延长术是治疗大段感染性骨缺损肯定有效的方法,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Ilizarov外固定架非对称性延长术一期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合并股骨短缩的疗效,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童骨科2006年1月~2015年4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对12例膝外翻畸形并肢体短缩患者行Ilizarov外固定架延长术治疗的资料。男4例,女8例,年龄13~21岁,平均16.5岁,均为单侧。术前患侧肢体短缩6~11 cm,平均8.40 cm;股胫角155°~135°,平均142°;踝间距15~43cm,平均28.20 cm。通过Paley法确定膝外翻矫形截骨平面(远端),根据截骨处骨质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股骨近段截骨来延长股骨。本组病例均行单一股骨远端截骨Ilizarov外固定架非对称性延长术。[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4个月,延长范围6~10 cm,平均7.90 cm。愈合后股胫角161°~169°,平均166°,患肢术后短缩-0.80~1.20 cm,平均0.30 cm,膝外翻及股骨短缩纠正满意,行走无疼痛,无骨不连及腓总神经损伤发生,术后有10例患儿出现膝关节伸屈受限,伸(0°)~屈(15°~90°),经过理疗锻炼后明显好转,达到伸(0°)~屈(60°~105°)。[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非对称性延长术一期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合并股骨短缩具有截骨愈合好、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有轨加压延长治疗骨不连伴骨短缩畸形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6例股骨骨不连伴短缩畸形(短缩:5~7 cm,平均5.6 cm)采用断端修整、加压,近端或远端截骨延长,髓内针与外固定架为加压及延长提供轨道和动力。结果 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1.8(8~18)个月,骨不连部位获得骨愈合,患肢恢复长度。平均外固定时间7.4(6~9)个月,外固定指数平均1.48(1.34~1.58)months/cm。结论一期行骨不连部位修整加压,另一部位截骨延长治疗骨不连伴骨短缩畸形是可行的,髓内针固定的同时使用外固定支架延长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戴架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短缩,大段骨缺损合并其他病变的复杂畸形的体会。方法:应用骨段皮质截骨延长输送或楔形骨压缩迟延延长等方法治疗开放性骨缺损伴骨髓炎4例;股骨或胫骨肿瘤瘤段切除3例;肢体短缩伴成角畸形3例。结果:10例均恢复了支体长度和持重功能。2例股骨延长者发生膝关节屈曲受限,1年后恢复。1例儿童出现胫骨过生长。结论:Ilizarov技术是治疗短肢,修复创伤,炎症,肿瘤等所致骨缺损的简单而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修复创伤后桡骨远端畸形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9例创伤后桡骨远端畸形伴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1~46岁,平均25.6岁。其中4例桡侧棒球手畸形并大段骨缺损,4例桡骨远端短缩桡偏畸形,1例桡骨远端短缩并尺桡骨桡偏弯曲旋前畸形,均伴有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受伤至此次手术时间为6个月~6.2年,平均1.5年。骨缺损长度(桡骨短缩畸形骨缺损按短缩计算)1.4~6.8 cm,平均3.6 cm。彻底清创后以Ilizarov环式外固定架固定,术后7 d以0.8~1 mm/d速度进行骨搬移或骨延长,分4次完成,缓慢矫正畸形并修复骨缺损;并根据术前测量掌倾角及尺偏角的丢失,在搬移或延长过程中逐渐调整桡骨远端关节面位置,以尽量恢复掌倾角及尺偏角。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渗液、破溃等现象。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3个月。桡骨骨缺损全部愈合,远端畸形矫正,愈合时间92.4~138.6 d,平均104.7 d;外固定指数32.6~51.1 d/cm,平均40.2 d/cm。外固定拆除术后2个月腕关节屈曲(42.6±3.1)°、背伸(48.5±4.7)°,掌倾角(11.5±1.3)°,尺偏角(21.2±3.7)°;肘关节屈曲(128.2±6.4)°、背伸(3.2±2.1)°;前臂旋前(71.5±4.3)°、旋后(38.2±6.5)°;腕、肘关节背伸及前臂旋后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按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获优3例,良5例,可1例。4例出现针孔感染,抗炎换药或更换针后治愈。3例骨对接处未愈合,行植骨愈合;4例桡骨力线偏移,换针调整后畸形矫正。结论 Ilizarov技术能同期矫正创伤后桡骨远端畸形并修复骨缺损,是治疗此类疾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ybrid骨外固定结合Hizarov自体骨延长治疗股骨开放骨折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1999~2003年本院共收治股骨开放骨折伴大段骨缺损患者12 例,根据Gustilo Andersen开放骨折分型,其中ⅢA型5 例,ⅢB型7 例;MESS评分在7分或者7分以下伴骨缺损的患者被选择,骨缺损均在4 cm以上.12 例患者均采用Hybrid骨外固定结合Ilizarov自体骨延长治疗.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4 a(平均20个月),12 例患者均获随访,所有患者均获稳定骨折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26周(18~30周),平均外固定时间34周(32~44周).其中针道感染8 例,皮肤过敏1 例,骨折畸形愈合2 例;无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病例,术后膝关节僵直3 例.根据Paley骨折愈合评分,优8 例,良1 例,可2 例,差1 例,优良率为75%;根据膝关节HSS评分,优7 例,良3 例,可1 例,差1 例,优良率为83.33%.结论 Hybrid骨外固定结合自体Ilizarov骨延长是治疗大段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足趾短缩主要的原因是跖骨发育不正常,除了影响美观,由于5个跖骨头的负重区域发生应力性改变,易发生跖骨头疼痛性胼胝。作者2004~2006年6月手术3例共5个足趾,均达到满意的矫正效果。1临床资料本足3例,全为女性,年龄19~25岁,第1跖骨短缩3个,第4跖骨短缩2个,其中双侧第1跖骨短缩1  相似文献   

18.
干骺端潜行截骨延长术矫正肢体短肢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治疗肢体短肢畸形手术方法。方法  1985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 ,应用自行研制的“针锯”和“多平面双轨多功能延长器”对 2 88例下肢不等长患者的肢体 ,采用干骺端潜行截骨延长方法进行延长 ,矫正短肢畸形。男 16 1例 ,女 12 7例。年龄 12~ 2 9岁 ,平均 2 1.3岁。其中延长胫骨上干骺端 2 6 8例 ,股骨下干骺端 16例 ,胫骨下干骺端 4例。结果  2 88例肢体分别延长 3.0~ 11.5 cm,延长时间 2 4~ 96天 ,平均 4 7天。全部短缩肢体获得预期延长度。延长第 2周 ,延长间隙中有骨痂形成和骨膜反应 ,6~ 8个月延长骨与断端完全达骨性结合。全部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经 5个月~ 8年随访 ,延长处均骨性愈合 ,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下肢干骺端潜行截骨延长方法安全可靠 ,无骨不连 ,骨萎缩等并发症 ,术后不需要作内固定和植骨 ,是肢体延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不连及骨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胫骨骨不连及骨短缩患者(肢体短缩4~17cm,平均9cm),根据Iuizarov治疗原则,采用微创截骨、直接拉伸延长或骨段滑移术修复骨缺损和延长肢体,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置入外固定架。骨不连者调整外固定架使骨断端对合并加压;骨缺损短缩者则做骨段搬移术或直接拉长。定期复查X片,直至骨愈合满意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本组术后经1~5年随访。所有骨缺损愈合,肢体长度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感染无复发。结论Ilizalov外固定架技术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软组织感染创面可在骨段滑移中逐渐缩小并闭合,骨感染可在骨段滑移中逐渐被控制并随骨连接而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治疗股骨头颈短缩畸形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股骨头颈短缩畸形患者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治疗。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先切开并松解粘连挛缩的髋关节囊,充分显露髋臼,确定真性髋臼位置并行髋臼成形或再造,安放髋臼假体;适配型号的股骨柄试模置入后安放递增长度的股骨头进行髋关节复位,在保持髋关节张力的情况下触摸髋关节周围挛缩的软组织并依次松解,随后置入适配的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实现髋臼及股骨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Harris评分为(94.5±4.7)分,临床效果评定:优15例、良4例,优良率100%。术后影像显示所有患者均保持解剖位旋转中心,假体位置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均示广泛性骨长入,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脱位、假体柄移位及断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不行股骨缩短截骨治疗终末期关节合并股骨头、颈缩短畸形技术可行,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