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栓调节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栓调节蛋白(TM)的相关性。 方法 68 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临床白蛋白尿(CAU)组。30 例健康人作对照(NC)组。检测各组对象的血浆TM 水平、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结果 MAU组和CAU组UAER显著高于NC组(P<0.01)。T2DM患者血浆TM含量均高于NC组(P<0.01)。UAER与TM水平呈正相关(r=0.798,P<0.05)。T2DM患者PC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PDW在MAU组和CAU组显著高于NC组(P<0.01)。 结论 T2DM患者UAER与TM水平呈正相关。两者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的评价有重要意义。T2DM患者的PC、MPV和PDW高于NC组,且随着UAER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Ghrelin在T2DM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根据24hUAER,将105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3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36例及临床白蛋白尿组(CP)30例。另选健康对照者35名为对照(NC)组。测定研究对象血浆Ghrelin、血糖、血脂、UAER、血BUN及Scr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NA组血浆Ghrelin较NC组下降(P0.05),MA组及CP组血浆Ghrelin均高于NA组(P0.05或P0.01),CP组血浆Ghrelin高于MA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Ghrelin与BMI、HbA1c及FPG呈负相关(r=-0.420、-0.458、-0.433,P0.05);与UAER、Scr及ISI呈正相关(r=0.322、0.601、0.47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UAER及HbA1c是T2DM患者Ghrelin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Ghrelin随尿白蛋白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可能与CK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方法 选取初诊T2DM患者52例及46例相匹配健康体检者;将T2DM组分为超重组(28例)、正常体重组(24例).检测受试者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浆内脂素、hs-CRP、血脂、血糖、葡萄糖耐量(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计算HOMA-IR.比较各组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并对内脂素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患者空腹血浆内脂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超重组与正常体重组间血浆内脂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糖尿病(DM)患者血浆内脂素浓度与空腹血糖(FPG)(r=0.348,P<0.01)、餐后2 h血糖(r=0.394,P<0.01)、hs-CRP(r=0.372,P<0.01)、HOMA-IR(r=0.270,P<0.01)呈正相关.结论 初诊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显著升高,与HOMA-IR、hs-CRP呈正相关.它可能是联系肥胖和DM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102例T2DM患者和64例正常糖耐量(NGT)对照者,根据BMl分为肥胖组(Ob)和非肥胖(Non-Ob)组,均测定空腹血浆内脏脂肪素、瘦素和相关临床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腰臀比(WHR).结果 T2DM组与NGT组比较空腹血浆内脏脂肪素和瘦素水平明显升高(t=3.922,P=0.00;t=2.128,P=0.038).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空腹血浆内脏脂肪紊与HOMA-IR、WHR、瘦素、HbA<,1> c和TG正相关(r=0.543,P=0.001;r=0.442,P=0.008;r=0.385,P=0.013,r=0.345,P=0.025;r=0.427,P=0.005),瘦素与HOMA-IR、性别、BMI正相关(r=0.578,P<0.01;r=0.547,P<0.01;r=0.607,P<0.01).结论 T2DM患者空腹血浆内脏脂肪素和瘦素水平显著升高,且与IR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T2DM患者110例,其中颈动脉内膜正常组43例,颈动脉内膜增厚组35例,颈动脉硬化斑块组32例;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压、血浆AngⅡ、血糖、血脂。超声多普勒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结果 T2DM患者中颈动脉硬化斑块组血浆AngⅡ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均P<0.01),颈动脉内膜增厚组血浆AngⅡ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1);T2DM患者血浆AngⅡ和CIM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AngⅡ、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水平是T2DM患者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r=0.011,0.013,0.051,0.013,P<0.01或P<0.05)。T2DM患者血浆AngⅡ水平与CIMT、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正相关(r=0.529,0.232,0.248,P<0.01或P<0.05);校正收缩压和舒张压后,血AngⅡ水平仍与CIMT相关(r=0.532,P<0.01)。结论高血AngⅡ水平可能是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肾素(PRA)活性及醛固酮(PAC)水平变化,探讨二者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选择283例T2DM患者,采用干化学微粒免疫比浊法检测尿白蛋白水平,按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组135例、微量白蛋白尿(MAU)组81例、大量白蛋白尿(CAU)组67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浆PRA活性、PAC水平,计算PAC与PRA比值(ARR)。结果CAU组PAC水平低于MAU组、NA组(P均<0.05),3组PRA、A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Spearman秩相关及偏相关分析,AER与PAC呈负相关(rs=-0.296,P<0.05),与PRA、ARR无相关性(r分别为-0.053、-0.090,P均>0.05)。结论 T2DM患者血浆PRA活性与微量白蛋白尿无相关性,PAC水平随微量白蛋白尿的增多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30例正常对照组(NC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组)、T2DN组患者血清内脂素、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结果 T2DM组血清内脂素和MDA明显高于NC组(均P<0.01),T2DN组血清内脂素和MDA明显高于T2DM组(均P<0.01)。T2DN组血清SOD和CAT明显低于T2DM组(P<0.01),T2DN患者血清内脂素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HOMA-IR、甘油三酯(TG)和MDA呈明显正相关(r=0.418,r=0.475,r=0.359,r=0.427,r=0.518,r=0.522,均P<0.01),与SOD和CAT呈明显负相关(r=-0.583,r=-0.469,均P<0.01)。结论T2DN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同时存在氧化应激,内脂素与氧化应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参与T2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胖及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分泌的关系。方法肥胖T2DM患者26例(Ob+T2DM组)及非肥胖T2DM患者32例(NOb+T2DM组),正常对照30名(NC组)行胰升血糖素-C-P释放试验,同步取血测定血浆Ghrelin和C-P。结果(1)Ob4-T2DM组空腹Ghrelin水平低于NC组和NOb+T2DM组(P〈0.05或P〈0.01);Ob+T2DM组FC-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高于NC组和NOb+T2DM组(P〈0.01或P〈0.05)。静脉推注胰升血糖素后,NC组Ghrdin水平显著下降(P〈0.01),肥胖及非肥胖T2DM组Ghrelin水平无显著性改变。(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分别与WC、BMI、体脂百分比、体脂重量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腰围(WC)是Ghrelin水平的负性预测因子(回归方程Y=4.814—0.0265X)。(3)Ob+T2DM组中,空腹血浆Ghrelin水平分别与WC、BMI、体脂百分比、体脂重量、HOMA2-IR呈负相关。结论外源性给予胰升血糖素对T2DM患者Ghrelin抑制效应减弱;肥胖T2DM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较非肥胖患者明显降低,且与WC、BMI、体脂百分比、体脂重量、HOMA2-IR负相关;中心性肥胖T2DM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下降与IR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的变化及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将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42例)、微量蛋白尿组(B组,36例)和大量蛋白尿组(C组,31例)3组,分别检测其血浆tHcy水平,并与对照组(78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血浆tHcy水平显著升高(P<0.01).B组、C组与A组比较及B组与C组比较,tHcy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患者tHcy水平的升高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正相关(r=0.389,P<0.01).结论:T2DM患者的tHcy水平升高,并随着肾脏损害的加重而逐步升高.tHcy水平增高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对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85名正常人(NC组)及93例糖调节受损患者(IGR组)为对照,研究10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的精神心理状况和皮质醇水平的关系.各组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浆皮质醇及唾液皮质醇水平.结果 (1)各组间焦虑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焦虑的发生率在三组间也有差异(χ2=7.245,P<0.05),T2DM组明显高于IGR组及NC组.(2)三组间抑郁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IGR组高于NC组,抑郁发生率T2DM组、IGR组高于NC组(χ2=8.179,P<0.05).(3)三组血浆皮质醇、唾液皮质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唾液皮质醇水平与BMI、HbA1c呈正相关(r=0.467,P<0.01;r=0.249,P<0.05),与血浆皮质醇呈显著正相关(r=0.872,P<0.01).T2DM组中焦虑抑郁者其唾液皮质醇水平高于无焦虑抑郁者(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示,T2DM患者中,与焦虑相关的因素有唾液皮质醇、空腹血糖及HbA1c;与抑郁相关的因素有唾液皮质醇、HbA1c及性别.结论 初发T2DM患者伴焦虑、抑郁者皮质醇水平增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可能是其易于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神经内分泌因素之一.唾液皮质醇是评价肾上腺皮质功能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尿白蛋白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中老年男性患者骨骼肌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于包钢医院住院且糖尿病病程<1年的新诊断T2DM的96例中老年(年龄≥45岁)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白蛋白尿,分为无白蛋白尿组(n=50)和白蛋白尿组(n=46)。测定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肌酐(SCr)、四肢肌量及四肢骨骼肌量指数(ASMI)等临床指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尿白蛋白与ASMI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白蛋白尿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S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均高于无白蛋白尿组(t=2.762~13.343, 均P<0.05);四肢肌量、ASMI及肾小球滤过滤(GFR)低于无白蛋白尿组(t=5.539~6.953, 均P<0.05)。UACR与HOMA-IR、UA、SCr呈正相关(r= 0.223~0.426,均P<0.05);与四肢肌量、ASMI及GFR呈负相关(r=-0.287~-0.490,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ASMI的独立影响因素为UACR(β=0.389,P=0.014)。结论 UACR与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ASMI呈负相关,尿白蛋白是新诊断T2DM中老年男性患者ASMI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的变化及其与T2DM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74例老年T2DM患者按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T2DMⅠ组(无微血管病变)及T2DMⅡ组(合并微血管病变),用循环酶法测定2组患者的Hcy水平,并与2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T2DMⅡ组血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T2DMⅠ组。T2DMⅡ组高Hcy血症(Hcy>15μmol/L)的发生率为50.0%,较对照组(10.1%)及T2DMⅠ组(23.8%)明显升高(P<0.01)。(2)Hcy升高的T2DM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Cr)及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率高于Hcy正常的T2DM患者(P<0.01)。(3)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血Hcy水平与T2DM微血管病变有关(P<0.01,OR=1.055)。结论Hcy与老年T2DM微血管病变有关,可能是T2DM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 (T2DM)、糖调节受损 (IGR)患者血浆Ghrelin对葡萄糖负荷的反应及其与胰岛素 (Ins)的关系。 方法 选择年龄、性别、腰围、BMI相匹配的T2DM患者 33例、IGR 14例及正常葡萄糖耐量者 (NC) 11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同步取血测定血浆Ghrelin及Ins。以HOMA公式评价Ins分泌及抵抗情况。 结果  (1)T2DM组、IGR组与NC组 (正常体重、肥胖者及BMI相匹配者 )之间空腹及葡萄糖负荷后血浆Ghrelin水平及其曲线下面积 (AUC)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均 >0 0 5 )。 (2 )T2DM服药组 (14例 )血浆 6 0minGhrelin值及Ghrelin AUC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 (19例 ) [6 0min :(32± 5 )pg/ml对 (5 1± 16 ) pg/ml,P <0 0 5 ;AUC(71± 10 ) pg/ml对 (114± 36 )pg/ml,P均 <0 0 5 ]。 (3)空腹血浆Ghrelin在有血管并发症T2DM组 (18例 )明显低于NC组 [(4 2±6 ) pg/ml对 (72± 17)pg/ml,P <0 0 5 ],其HOMA IR明显高于NC组 (P <0 0 5 )。 (4 )Ghrelin AUC与Ins AUC呈独立负相关 (r=- 0 5 97,P =0 0 4 0 )。 (5 )T2DM组 12 0minGhrelin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呈独立相关 (r =0 718,P =0 0 0 1)。 结论  (1)伴有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NC组 ,且其HOMA IR明显高于后者 ,提示IR对G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血浆纤溶系统相关性。方法对108例肥胖T2DM患者及31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其体脂含量,测定其24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脂、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水平、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活性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肥胖度、HbA1c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分别大于和小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尿白蛋白正常组(均P<005)。与正常对照者比较,肥胖T2DM患者血浆PAI1活性明显升高(均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更明显;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tPA活性及大量白蛋白尿组DD水平大于正常对照者(P<005,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AI1活性与BMI、腰围及血清TG水平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肥胖T2DM肾病患者尤其是向心性者血浆PAI1活性及DD水平明显增加,而tPA活性减低,并随着肾病的加重而增加,与肥胖程度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cyT)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120例(T2DM组)及同期体检健康的解放军总医院职工4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Hcy、HcyT、叶酸、维生素B12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T2DM组Hcy、Hcy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叶酸明显降低(P<0.01)。与无大血管病变组相比,大血管病变组Hcy、HcyT显著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cyT与年龄(r=0.233,P=0.028)、糖尿病病程(r=0.249,P=0.019)、尿蛋白/肌酐(r=0.285,P=0.007)、纤维蛋白原(r=0.289,P=0.034)、血肌酐(r=0.287,P=0.007)呈显著正相关,与Hcy(r=0.211,P=0.057)相关性接近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223,P=0.037)呈显著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T(r=0.648,P=0.031)、Hcy(r=0.791,P=0.037)、吸烟(r=8.208,P=0.048)、三酰甘油(r=3.020,P=0.045)、肌酐(r=0.173,P=0.047)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相关,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HcyT与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可能是Hcy致血管病变机制之一。T2DM患者血浆HcyT受HDL-C、Hcy、纤维蛋白原、尿蛋白/肌酐、年龄、糖尿病病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DN)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T2DM组(87例)及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D组(24例)人群血清中TGF-β1、BMP-7水平,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ACR)(<30 mg/g;30300 mg/g;>300 mg/g)将T2DM组分为正常白蛋白尿A组32例,微量白蛋白尿B组31例,临床白蛋白尿C组24例,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清中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BMP-7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A组与B组中TGF-β1因子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以及B组与C组中BMP-7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整体糖尿病组ACR与TGF-β1呈正相关(r=0.433,P<0.001),与BMP-7呈负相关(r=-0.493,P<0.001)。结论 TGF-β1和BMP-7的表达变化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对其检测和早期靶向治疗可能成为诊断和治疗早期DN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110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3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 36例及大量白蛋白尿组 36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血清护骨素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 在T2DM各组中,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4.45±0.76)ng/L]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3.62±0.70)ng/L]、正常白蛋白尿组[(2.77±0.78)mg/L]和对照组[(2.29±0.37)ng/L](均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护骨素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UAER呈明显正相关.血清护骨素水平是DN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DN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明显升高,护骨素可能在DN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初发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该科收治住院的97例初诊T2DM患者和34名行低热卡饮食疗法的正常糖代谢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25OHD3、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并做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25OHD3水平为(16.16±6.45)ng/m L,初发T2DM组25OHD3水平为(15.23±5.19)ng/m L。初发T2DM组25OHD3、HOMA-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HOMA-I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初发T2DM患者血清250HD3水平与HOMA-β呈正相关(r=0.43,P0.01),与FPG(r=-0.42,P0.01)和Hb A1c呈负相关(r=-0.24,P0.01)。结论两组人群25OHD3均未达到正常水平,且初发T2DM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对照组进一步下降,血清25OHD3水平下降与胰岛细胞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T2DM患者tHcy代谢的因素. 方法 167例老年T2DM 患者分为2组:无大血管并发症组(75例)和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92例);42例正常体检老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Hcy浓度;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BS)、尿素氮(BUN)、肌酐(CREA)、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电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胰岛素(INS).对各指标的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tHcy在T2DM合并大血管病患者组血浆浓度较T2DM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和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Hcy水平仅与空腹INS水平呈正相关(r= 0.56,P<0.01). 结论 tHcy参与了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tHcy水平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 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80例,根据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临床蛋白尿(CAU)组;根据患者HbA 1c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同时检测各组血常规生化指标。选择30位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HbA 1c、三酰甘油(TG)水平较高,而血液中肌酐(Cr)水平较低;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CAU组和MAU组检测指标水平明显高于NAU组;而CAU组显著高于MAU组,CAU组、T2DM组检测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NAU组、MAU组、CAU组FBG、HbA 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他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2DM患者UAER越高,HbA 1c水平也相应增高,同时检测HbA 1c、UAER与其他生化指标对糖尿病的医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