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1)
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和同伴支持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同伴支持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量表对96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生命意义感部分中介了家庭亲密度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关系。②同伴支持调节了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同伴支持调节了生命意义感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关系。对同伴支持较低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更显著。结论:家庭亲密度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10)
目的:探讨大学生认知共情与情绪共情在亲社会行为与尴尬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哈尔滨市2所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380人[男159人,女221人;年龄17~27岁,平均(21±2)岁],采用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PTM)、尴尬易感性量表中文版(SES)和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进行测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对共情在亲社会行为与尴尬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认知共情与情绪共情在亲社会倾向与尴尬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Bootstrap输出的95%可信区间为(0.15,0.28),其中介效应为遮掩效应,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例的绝对值为|0.03/-0.15|,且性别在尴尬对认知共情的作用中存在调节效应。结论:尴尬情绪会直接抑制个体的亲社会倾向,尴尬也可以通过认知共情与情绪共情间接对个体的亲社会倾向产生作用,促进其亲社会行为产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认知移情在自恋和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大学生移情问卷、亲社会倾向问卷和自恋人格问卷对222名大学生进行考察,进一步探讨三者间的关系。结果:(1)大学生在自恋人格方面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83,P0.01),且男性的自恋水平均略高于女性;(2)自恋与认知移情,亲社会行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18,0.20;P0.01);(3)认知移情在自恋人格和亲社会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效应占总比的27.54%。结论:认知移情在大学生自恋人格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同时考察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与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358名滇西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症状存在显著负相关(r=-0.448,P0.01),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不显著(t=0.141,P0.05),但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β=-0.055,P0.01)显著;并且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值(β=-0.353,P0.001)大于由社会支持中介的间接效应值(β=-0.055,P0.01)。结论以增强成就动机水平为主,提升社会支持程度为辅,可能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
目的:探究暴力视频游戏接触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共情与心理素质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游戏经验问卷、中学生亲社会行为量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和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对272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暴力视频游戏接触与共情、亲社会行为以及心理素质均呈显著负相关,共情、亲社会行为和心理素质两两间呈显著正相关;(2)暴力视频游戏接触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且共情在其中起中介作用;(3)心理素质能够调节暴力视频游戏接触与共情的关系:与低心理素质个体相比,高心理素质个体更不容易受到暴力视频游戏的消极影响。结论:暴力视频游戏接触通过共情影响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并且心理素质调节了前半段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1)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希望量表和情绪智力问卷,对112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社会支持和希望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生涯适应力;(2)希望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情绪智力调节了社会支持通过希望影响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后半路径。结论:社会支持会通过希望对大学生生涯适应力产生影响,且这一影响受到了情绪智力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的群体威胁与极端亲群体行为的关系,以及群体焦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政府权威合法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疫情威胁量表、群体焦虑量表、权威合法性量表、极端亲群体行为量表,对146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疫情造成的群体威胁和极端亲群体行为显著正相关,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阶层后,疫情威胁正向预测极端亲群体行为;(2)疫情威胁通过群体焦虑间接作用于极端亲群体行为;(3)政府权威合法性在群体焦虑与极端亲群体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个体感知到政府权威合法性较高时,群体焦虑在疫情威胁感知与极端亲群体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个体感知到政府权威合法性较低时,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群体焦虑在疫情威胁感知与极端亲群体行为的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政府权威合法在群体焦虑与极端亲群体行为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共情与亲社会行为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和亲社会倾向量表(PTM)对3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共情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共情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4.454,P0.001);(4)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16.726,P0.001);(5)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共情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3.105,P0.001);(6)文科生与理科生的亲社会行为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8.647,P0.001);(7)共情可以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结论:大学生共情可以影响其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家庭无效环境问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8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筛选出1066名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水平显著正相关;(2)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在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中起中介作用;(3)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对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在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中,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起中介作用,而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调节着这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累积家庭风险对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以及抑郁的中介作用和自悯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累积家庭风险问卷、简版自我伤害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自悯量表对118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累积家庭风险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自伤行为,抑郁在累积家庭风险与自伤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2)自悯在累积家庭风险和自伤行为、累积家庭风险与抑郁、抑郁与自伤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均显著;大学生自悯水平越高,累积家庭风险对其抑郁和自伤行为、抑郁对其自伤行为的预测作用越弱。结论:累积家庭风险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自伤行为,还通过抑郁间接影响大学生自伤行为;高水平自悯不但可以削弱累积家庭风险对大学生抑郁及自伤行为的影响,还可以削弱抑郁对自伤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公正世界信念与大学生志愿动机的关系,以及亲社会倾向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亲社会倾向量表和志愿功能动机量表对64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志愿动机各维度得分差异显著(F = 267.38,P<0.001),且社会交往维度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 = 2.29,P<0.05);②公...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对亲社会倾向(Prosocial Tendency)的影响,考察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亲社会倾向量表(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PTM)、安全感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SQ)对3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利用Bootstrap检验心理安全感在自我效能感和亲社会倾向之间中介效应。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511,P0.01);心理安全感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1);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r=0.489,P0.01)。心理安全感在自我效能感和亲社会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效应值为0.19,占总效应的38.18%。结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亲社会倾向,心理安全感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认知情绪调节、体验回避对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25名中学生的自伤行为以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体验回避做了调查,分析中学生不同性别的自伤行为的差异,分析不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自伤行为的影响,体验回避对自伤行为的影响,以及体验回避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中的作用。结果:不同性别中学生在自伤行为无显著差异(t=1.59,P=0.113);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与自伤行为相关不显著(r=0.028);体验回避在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自伤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自伤行为的影响是完全通过体验回避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工作满意度对情感承诺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整群抽样,对274名在县处级以下机关单位任职的基层领导干部(正科级、副处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基层领导干部对职业有较高的亲密感,干部队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2)工作投入在工作满意度与职业情感承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且该中介作用受到心理资本的负向调节:当心理资本水平较低时,工作满意度对工作投入的预测作用较强(β=0.54,t=6.71,P0.001);当心理资本水平较高时,工作满意度对工作投入的预测作用较弱(β=0.33,t=5.52,P0.001)。结论:要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职业情感承诺,一方面要提高工作满意度,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讲座、拓展训练等方式,增强其心理资本,从而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能、服务民众。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3)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高考焦虑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以及考试焦虑量表对733名高三学生进行研究。结果:1社会支持与高考焦虑显著负相关,心理韧性与高考焦虑显著负相关;2心理韧性中介了社会支持与高考焦虑之间关系;3性别调节了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高考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结论:社会支持对高考焦虑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10)
目的:考察拒酒自我效能感和感觉寻求在同伴饮酒规范与饮酒行为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饮酒规范评定量表、拒酒自我效能感问卷、感觉寻求量表、饮酒行为问卷对453名一、二年级男性大学生饮酒者施测。结果:(1)同伴饮酒规范显著正向预测低年级男性大学生的饮酒行为(B=0.57,P0.001);(2)拒酒效能感在同伴饮酒规范与饮酒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7,占总效应的10.94%;(3)感觉寻求在同伴饮酒规范对饮酒行为的影响中有显著的调节作用(B=0.35,P0.05)。结论:同伴饮酒规范影响男性大学生饮酒者的饮酒行为,且一部分效应通过拒酒效能感起作用;感觉寻求能增强同伴饮酒规范对饮酒行为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抑郁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和家庭环境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山西省1 87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韧性呈负相关(r=-0.50,P<0.01),与家庭环境呈负相关(r=-0.23,P<0.01),与抑郁呈正相关(r=0.73,P<0.01);心理韧性与家庭环境呈正相关(r=0.18,P<0.01),与抑郁呈负相关(r=-0.53,P<0.01);家庭环境与抑郁呈负相关(r=-0.27,P<0.01)。(2)宿舍人际关系能显著正向预测抑郁(β=0.72,P<0.01),宿舍人际关系能显著负向预测心理韧性(β=-0.47,P<0.01),当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韧性一起预测抑郁时,心理韧性对抑郁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2,P<0.01),宿舍人际关系对抑郁的正向预测作用依然显著(β=0.61,P<0.01)。宿舍人际关系和抑郁的直接效应为0.6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