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颗粒对肝阳上亢型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肝阳上亢型脑卒中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天麻钩藤颗粒,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分别于治疗后3、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进行脑血管反应性检测。结果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临床疗效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管反应性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天麻钩藤颗粒可有效改善肝阳上亢型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且对脑卒中再次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酸性磷脂(AP)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组疗程均为14 d.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LPA、A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的测定.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LPA、A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四项指标方面,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能显著改善LPA、A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更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并未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好转,NIHS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较单一阿司匹林治疗更能有效阻止脑梗死进展,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76例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空腹血糖值及PDW、PLT、MPV值均较对照组低,P-LCR值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糖值,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奥扎格雷)联合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7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B组(阿司匹林+奥扎格雷)、C组(氯吡格雷+奥扎格雷),分别比较各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天后和治疗14天后血小板CD62P表达水平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三组患者联合抗血小板治疗14天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A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C组(氯吡格雷+奥扎格雷)较B组(阿司匹林+奥扎格雷)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尽早联合使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和氯吡格雷联合奥扎格雷方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内科》2015,(6)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的NIHS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20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别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根据不同服药分为阿司匹林组69例,氯吡格雷组67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联合组,69例),监测各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治疗后3、6和12个月各组NIHSS评分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NIHSS评分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均P<0.05),氯吡格雷组NIHSS评分较阿司匹林组明显降低(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联合组脑卒中复发率显著减少(均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且未增加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酸性磷脂(A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不用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组疗程均为14d。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LPA、A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的测定。结果治疗14d后,联合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666,4.3360,P<0.05);在LPA、A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4项指标方面,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5.4889,2.5842,3.6924,7.0401,P<0.05或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4884,P>0.05);血小板计数:每组治疗前后比较(t=0.2047,0.1966)、两组之间治疗前后比较(t=0.1994,0.20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能显著改善LPA、A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更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且未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0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分别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动态复查颅脑CT或MR,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7d时,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评分及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14 d时,观察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未发生致死性出血现象.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其作用与其降低血清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8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43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流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6.74%),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46±2.15)分]低于对照组[(25.24±2.32)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18.60%),P0.05。结论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更优,更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1次/d;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6 ml皮下注射,每12 h 1次,同时给予氯吡格雷,用法同对照组.疗程均为10d.结果 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1.7%),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减少(P<0.05).提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病人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脑卒中病人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病人脑卒中复发情况、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神经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随访期间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5)。研究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11.86%,对照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8.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1,P0.05)。两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出院时和末次随访时,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病人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降低脑卒中复发率和改善神经功能方面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孙俊英 《山东医药》2014,(42):60-6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脑梗死急性期高危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急性期高危患者80例,脑梗死发病6 h~7 d,Eeeen卒中评分均〉6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口服,第1~7天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1次/d,共7 d。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长期服用。入院时及入院后第7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治疗后1年采用健康调查简表(RAND-36)评估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心理健康及活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可改善脑梗死急性期高危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1例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n=36)实施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C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舒张压、收缩压、三酰甘油(TG)、梗死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实验室各项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丁苯酞治疗高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有效改善软脑膜侧支循环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住院的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应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保护神经细胞、抗凝、降脂等常规治疗手段,对照组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 mg 1次顿服;观察组在口服氯吡格雷的同时,加服脑心通胶囊,1.6 g/次,3次/d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对两组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时及入院1个月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比较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为(23.1±7.8),治疗1个月后为(12.1±5.4);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为(22.9±7.9),治疗1个月后为(7.9±2.3)。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疗效可靠,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优于单用氯吡格雷,且服用方便,无不良反应,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糖尿病并发首次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统计。结果在糖尿病并发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中,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发生脑出血,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在糖尿病并发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中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肠溶阿司匹林,且不良反应轻,出血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桥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mR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且试验组患者上述评分下降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IL-18、TNF-α、ICAM-1、HMGB1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下降的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替罗非班桥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功能,临床疗效较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1±3.5)分,低于对照组的(13.9±6.2)分(P0.05)。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轻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自行恢复;对照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孙希明 《内科》2013,(6):588-58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降低颅内压、降血脂、钙离子拮抗剂、活血化瘀中药、营养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注射用奥扎格雷钠80mg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患者予氯吡格雷片口服,75mg/次·d,阿司匹林片100mg/次·d,口服。两组均连用14d为l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2.1%),明显优于对照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治疗14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以及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以及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IL-6以及TNF-α水平,表明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