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注入富集骨髓干细胞、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物辅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Ⅱ~Ⅲ度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富含骨髓干细胞的骨髓血复合β-TCP后经伤椎椎弓根注入已撑开复位的伤椎椎体,辅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Ⅱ~Ⅲ度胸腰椎骨折43例。结果对43例随访3~24个月,伤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度明显改善、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愈合质量良好。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注入富集骨髓干细胞、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物辅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Ⅱ~Ⅲ度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另一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行椎体内植骨。结果所有患者椎弓根钉棒系统无松动,无断钉、断棒。伤椎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Frankel评定标准: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5例,E级16例。结论经一侧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椎弓根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对5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复位椎弓钉内固定,在伤椎上下各固定2个椎体。结果 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38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物无松动和断裂。2例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由C级恢复至E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经后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在伤椎上下固定2个椎体,可获得坚强内固定,骨折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5年7月对11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复位固定手术治疗,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38例采用伤椎椎弓根内置短螺钉(伤椎短钉组),38例采用伤椎椎弓根内置长螺钉(伤椎长钉组),40例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伤椎不置螺钉(伤椎无钉组)。[结果]随访9~36个月,平均15.8个月。三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脊柱后凸Cobb角、伤椎椎管矢状径和横截面积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神经功能状态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短钉组、伤椎无钉组在术后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率,优于伤椎长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短钉组和伤椎长钉组的远期矫正丢失率和内固定失效率均低于伤椎无钉组(P<0.05)。三组间神经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伤椎短钉组优于伤椎长钉组和伤椎无钉组(P<0.05)。术后并发症三组无显著差别。[结论]在后路内固定中增加经伤椎椎弓根内置短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更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行性。方法将70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n=20)采用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B组(n=50)采用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后凸畸形角度及矫正角度、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管矢状径进行测量,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和Denis疼痛分级方法进行神经功能改变的评价。结果后凸畸形术后矫正度数较术前两组均很明显。随访中,A组矫正度数的丢失明显小于B组(P=0.0001)。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增加值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术后随访中,A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无丢失(P<0.001),B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有丢失(P<0.05)。采用Denis疼痛分级,两组术后均有很好的改善。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变化,A组患者平均提高优于B组。结论脊柱后路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复位棒辅助复位后伤椎置钉与常规复位前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Magerl A3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2月-2020年6月收住本院的59例Magerl 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其中,32例采用自制复位棒复位后,再行伤椎置钉(复位置钉组);27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4-06分别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77例胸腰椎骨折,跨伤椎置钉38例为对照组,经伤椎置钉39例为研究组。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及椎管侵占率。结果2组术后各时间段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椎管侵占率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1个月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1年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研究组椎管侵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P0.05)。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明显恢复患者的脊柱、神经功能并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4):1328-1331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2011年3月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32011年3月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364岁,平均34岁,观察骨折椎的椎弓根螺钉位置及手术前后伤椎复位高度和后凸Cobb角。[结果]术后CT示伤椎椎弓根螺钉均在正常骨性结构内,术后无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从术前平均(54.75±0.06)%恢复至术后平均(92.35±0.12)%,(P<0.05);骨折椎后凸Cobb角从术前平均(25.13±2.67)°恢复至(4.83±1.43)°(P<0.05)。患者VAS评分改善明显(P<0.05)。所有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钉棒弯曲、松动或断裂。[结论]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于胸腰段骨折治疗有效。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用于治疗胸腰段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内窥镜辅助下寰枢椎不稳症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和开放式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对寰枢椎不稳症21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内窥镜辅助下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等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辅助下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症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42例(A组) 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40例(B组)作为对照.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8个月.[结果]A组在术后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远期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方面明显优于B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并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常规经皮椎弓根钉和新型强力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9—2016-06诊治的66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采用常规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2例(常规组),采用新型强力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4例(新型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时腰痛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结果 6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6(12~27)个月。常规组与新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与新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均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新型强力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在恢复伤椎高度及改善后凸畸形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胸腰椎骨折50例予以手术治疗,随机分为经骨折椎相邻的上下位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组(A组),附加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组(B组)。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及Cobb角优于A组(P<0.05)。结论附加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显著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少了术后腰背痛及内固定失败的发生,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注入富集骨髓干细胞、β-磷酸三钙人工骨复合物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22例,女12例;年龄25~60岁,平均38.5岁。行经伤椎椎弓根复位,注入富集骨髓干细胞、β-磷酸三钙人工骨复合物,置钉及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切口正常愈合,3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4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发生,全部骨性愈合。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神经症状加重患者,远期复查伤椎高度、角度无丢失情况。结论采用经伤椎椎体成形植骨联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可重建椎体前中柱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位置钉(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26例胸腰椎骨折中位置钉及跨过伤椎的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26例平均分两组,分别行中位置钉即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及跨过伤椎的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经过术后3~24个月的随访,平均12.8个月,中位置钉组病例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术前对比术后1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和24个月对与后1周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位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很好地对伤椎进行复位,在纠正后凸畸形的同时,也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与常规CT、X线辅助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CT、X线辅助椎弓根螺钉术,观察组给予3D打印椎弓根螺钉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置钉情况(置钉数量、置钉准确数、置钉准确率)、螺钉一致性(矢状面螺钉植入角、螺钉内倾角差值、螺钉进钉点水平位置差值)、伤椎复位指标(伤椎前后高度比、矢状位后凸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钉准确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P0.05)。观察组矢状面螺钉植入角、螺钉内倾角差值、螺钉进钉点水平位置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后高度比均明显升高(P0.05),矢状位后凸Cobb角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半年、1年时观察组伤椎前后高度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矢状位后凸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低于对照组的12.2%(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CT、X线,3D打印辅助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少、辐射危害低、置钉准确率高、纠正患者脊柱畸形显著、并发症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后外侧融合对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60例均为单一节段无脊髓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30例,行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并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行后外侧融合;B组30例,仅行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未做植骨融合。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Cobb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比较各项指标的结果。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腰椎JOA评分法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bb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各项指标及其矫正度和丢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无脊髓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后外侧融合与否对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球囊复位椎体内植骨治疗终板塌陷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椎体高度恢复与维持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0-12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28例采用经伤椎6枚椎弓根钉内固定、球囊复位伤椎塌陷终板并于椎体内植骨(观察组);37例采用经伤椎6枚椎弓根钉内固定,采用常规钉棒系统复位骨折(对照组)。结果 6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24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组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发生,1例发生深层感染,1例发生浅层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手术1年后取出内固定物。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中部高度比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后1个月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中部高度比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伤椎后缘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终板塌陷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应用球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4-02—2017-02诊治的62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29例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长节段组),33例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短节段组)。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18)个月。与短节段组相比,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但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长节段组术后1周、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优于短节段组,且长节段组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较术后1周的矫正丢失程度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固定效果好,可减轻术后骨折部位疼痛;虽然降低了固定节段的脊柱活动度,但对腰椎活动度影响不大,稳定的伤椎固定可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6—2013-03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切开复位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并结合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8.4个月。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得到恢复,Cobb角得到矫正,伤椎前缘压缩比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断钉病例。结论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10—2013-10对14例无神经损伤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技术进行治疗(微创组),并与同期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9例胸腰椎骨折(切开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切开组相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伤椎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相似,但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早期可康复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