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取半骨盆标本20个,自髋臼切迹至髋臼上缘每隔5.0 mm作系列截骨面,找到最小截骨面,用圆盘法确定其圆心及直径,用斯氏针由该截面的圆心逆行打入,在髂骨后外侧穿出。将该截面下方的系列截面解剖复位,再将斯氏针顺行打入前柱,由耻骨上支前外侧穿出,该穿出点为P,P即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入钉点。测量其在髋臼前柱骨皮质内的长度,将耻骨结节命名为A,将髂耻隆起命名为B,测量AB及PA的距离,并观察该斯氏针的方向。[结果]最小截骨面位于髋臼切迹上方15.0 mm处,该截面平均直径为(4.9±1.7)mm,髋臼前柱骨皮质内斯氏针长度为(86.8±7.2)mm,P位于耻骨上支前缘闭孔嵴上,P距耻骨结节(A)的距离PA为(2.3±0.4)mm,耻骨结节(A)距髂耻隆起(B)的距离AB为(4.7±0.3)mm,P约为AB的中点,该斯氏针与弓状线平行。[结论]逆行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入钉点P位于耻骨上支耻骨结节与髂耻隆起中点处的闭孔嵴上,P距耻骨结节(2.3±0.4)mm,该螺钉最大直径为(4.9±1.7)mm,最大长度为(86.8±7.2)mm,该螺钉与弓状线平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针对中国人骨盆三维形态进行髋臼下部螺钉的位置研究。方法选择2013—2018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因非骨盆疾病需要进行骨盆CT扫描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44髋),平均年龄(33.5±5.1)岁;女性33例(66髋),平均年龄(35.1±5.6)岁。将CT图像进行3D重建,标记髋臼下部骨皮质及髓腔,自动生成最贴合髓腔的圆柱体,此圆柱体代表髋臼下部螺钉需通过的最狭窄处,延长圆柱体,穿出骨盆入口处皮质,圆柱体的轴与骨盆皮质交点代表钉道入口,此交点用于测量钉道入口位置,圆柱体的轴用于测量钉道角度和钉道长度。标记骨盆入口平面和骨盆冠状面、矢状面。测量钉道在骨内的长度。测量髂前上棘到耻骨联合的距离A,耻骨联合到钉道入口的距离B,计算A/B。测量骨盆入口平面上钉道与矢状面的夹角,矢状面上钉道与骨盆入口平面的夹角,冠状面上钉道与矢状面的夹角,矢状面上钉道与冠状面的夹角。比较男性与女性钉道位置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7%的男性研究对象不存在钉道,36%的女性研究对象不存在钉道。其余男性的钉道长度为(89.0±10.1)mm,女性为(83.6±8.7)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钉道直径(4.3±1.0)mm,女性为(3.4±0.8)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骨盆入口平面上钉道与矢状面的夹角为(5.1±2.1)°,女性为(18.0±7.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矢状面上钉道与骨盆入口平面的夹角为(75.5±12.5)°,女性为(70.6±11.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冠状面上钉道与矢状面的夹角为(11.0±6.1)°,女性为(18.1±10.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矢状面上钉道与冠状面的夹角为(60.0±13.8)°,女性为(57.1±1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A/B为(2.5±0.3),女性为(2.6±0.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更有可能存在髋臼下部螺钉的钉道,男性钉道长度和直径大于女性;男性骨盆入口平面上和冠状面上钉道与矢状面的夹角均小于女性,提示男性钉道更加平行于矢状面。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存在钉道的人群占比较小,钉道的直径更小而长度更长。中国人钉道入口更加靠近耻骨联合,而西方人钉道更加平行于矢状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髋臼前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收集82例164个成人半骨盆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男80个,女84个年龄18~80岁,平均(49.1±18.4)岁.在髋臼前柱置入虚拟三维圆柱体,模拟逆行拉力螺钉固定,计算其最大直径、长度、方向以及置入点(A)到耻骨联合(B)和耻骨上支上缘(C)的垂直距离.在相同的三维重建模型上,垂直髋臼前柱前侧面进行模拟截骨,测量截骨面的直径.找出最小的截骨面,用圆盘法测量其直径.结果 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8.16±1.21)mm,最大长度为(109.39±8.95)mm,与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39.66°±3.92°、20.81°±4.58°和42.66°±3.23°,AB和AC的长度分别为(18.42±4.82)mm和(17.76±2.63)mm.虚拟三维圆柱体的最大直径、长度以及AB的长度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截骨面的平均最小直径和最小截骨面的圆盘直径均明显大于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结论 所有男性髋臼前柱可容纳6.5 mm的螺钉,但部分女性无法使用6.5 mm的螺钉,且男、女的进针点不同.螺钉的直径不能仅靠截骨面的直径确定.  相似文献   

4.
Wang XQ  Zhang W  Sun S  Zhang JL  Wang J  Li W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700-1703
目的研究髋臼前柱钢板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最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预防发生螺钉穿入关节内的严重并发症。方法取成年男性半骨盆标本20个,分别测量髋臼前、后缘到髂前下棘、髂耻隆起和耻骨结节的距离,确定和制作髋臼前柱系列断面,分别测量各断面上各进钉点的安全进钉角度,将测量数据输入到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髋臼前缘到髂前下棘、髂耻隆起和耻骨结节的距离分别为(25.4±1.4)mm,(11.8±0.7)mm和(37.4±1.5)mm,后缘到髂前下棘和髂耻隆起的距离分别为(15.5±0.9)mm和(29.1±1.6)mm。在各断面距离骨盆界线0.5cm点、1.0cm点和1.5cm点上螺钉的安全进钉角度的最大值分别为(8.2±2.2)°、(14.9±3.4)°和(26.1±4.5)°。结论在前柱髋臼区使用钢板内固定时,可以采用3种方法避免螺钉穿入关节内。第一种方法是使用短螺钉,螺钉方向随意;第二种方法是使用长螺钉紧贴骨盆界线进钉,方向平行于四方区;第三种方法为根据不同的进钉点选择不同的进钉角度和长度。  相似文献   

5.
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三维重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 收集60个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逆行拉力螺钉固定,在髋臼后柱置入虚拟三维圆柱体.计算其最大直径、长度、置入角度以及置入点(A)到坐骨结节远端(B)的距离.同时在相同的三维重建骨盆模型上,垂直髋臼内侧面对后柱进行重切,每间隔1 cm取一个截骨面,测量每个截骨面的内外径和上下径. 结果 男性半骨盆58个,女性半骨盆62个.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13.16±1.45)mm,虚拟三维圆柱体与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72.02°±6.05°、14.71°±6.98°和8.61°±3.96°,置入点位于坐骨结节内外侧缘的中线上,AB间距离为(15.18±1.97)mm.平均最小内外径和上下径分别为20.11 mm、19.19 mm,明显大于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虚拟三维圆柱体的直径、长度、与矢状面的夹角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髋臼后柱可容纳7.3 mm的拉力螺钉,但男女的进针角度不同.螺钉的直径不能仅仅靠截骨面的直径确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髋臼前柱螺钉的可用直径、长度及髋臼前柱截骨平面同心圆直径参数.方法 将59例健康者薄层骨盆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建立模型,测量前柱螺钉的直径、长度及前柱截骨平面同心圆直径.结果 前柱螺钉男性可用直径为6.1~7.8(6.9±0.4)mm,可用长度为96.7~112.1(105.2±3.7...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69-2073
[目的]通过CT断层扫描数据的三维重建模型构建髋臼前柱表面信息数据库,设计符合髋臼前柱表面形态、具有成角稳定性的解剖锁定钢板。[方法]采集146例全骨盆,男94例,女52例,年龄18~78岁,平均43.6岁。将所获取骨盆.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髋臼直径大小。再将三维重建数据转入3-matic 9.0软件中,设立截取平面,测量髋臼危险区大小、四方区-髂窝夹角,并根据测量数据,设计两款髋臼前柱解剖锁定钢板。最后将设计好钢板模型导入数码铣床制作成实体。[结果]男女髋臼直径分别为(57.37±3.10)mm、(53.28±3.37)mm,髋臼危险区大小分别为(51.76±2.94)mm、(48.18±2.7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四方区-髂窝夹角比较中,男性(116.07±2.88°)和女性(114.67±2.69°)夹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设计的各型号的解剖锁定钢板与髋臼前柱表面吻合良好,抽取不同大小髋臼三维图像进行匹配,匹配程度高。所有预设螺钉打入方向均可完全避开髋臼。[结论]髋臼前柱解剖结构存在着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与髋臼大小、性别无明显相关性。设计的解剖锁定钢板与髋臼前柱形态匹配度高,锁定螺钉方向可完全避开髋臼,为复杂髋臼前柱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数字化寻找经髂骨顺行拉力螺钉最佳位置,以期获得一种新的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选取40例成年人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18~60岁,平均(42.51±9.16)岁,进行骨盆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17.0中构建三维模型,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模拟置入髋臼后柱拉力螺钉,在Solidworks软件中进行拉力螺钉最优钉道的确定及相关参数的测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的拉力螺钉长度和直径均显著大于女性(P0.05)。但是左、右两侧间在拉力螺钉的长度和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进针点至髂前上棘的距离、进针点至髂后上棘的距离和冠状面夹角均大于女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男性的矢状面夹角显著大于女性(P0.05)。左右两侧间在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获得了经髂骨顺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最佳位置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可为经皮顺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提供一种新的、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改良Stoppa入路拉力螺钉经前柱固定髋臼后柱、后壁的解剖通路。方法收集30例正常成人半骨盆CT数据并重建骨盆髋臼模型,在改良Stoppa入路可见范围内模拟螺钉由髋臼前柱向后柱、后壁置入。测量参数:入钉点与髋臼顶点距离(H1),入钉点与真骨盆内缘的距离(H2),由入钉点向髋臼后壁下部置入螺钉的长度(L1),由入钉点垂直真骨盆面向髋臼后壁中部置入螺钉的长度(L2),由入钉点向髋臼后壁上部置入螺钉的长度(L3),由入钉点向髋臼后柱坐骨小切迹部置入螺钉的长度(L4);髋臼下部螺钉与髋臼后壁中部置钉夹角(A1),髋臼上部螺钉与髋臼后壁中部置钉夹角(A2),髋臼后柱坐骨小切迹螺钉与髋臼后壁中部螺钉夹角(A3),髋臼后柱坐骨小切迹螺钉与进钉点和骶髂关节前缘与真骨盆内缘交点连线的夹角为(A4),髋臼后柱坐骨小切迹螺钉与髂骨翼平面夹角为(A5)。结果男性组模拟置钉后L1、L2、L3、L4明显大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H1、H2、A1、A2、A3、A4、A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3D打印模型(2例男性髋臼及2例女性髋臼)经自制导向器置钉后验证成功。结论在改良Stoppa入路可显露的骨盆范围内,由髋臼前柱固定髋臼后柱、后壁的螺钉安全通路存在,并且经3D打印模型置钉验证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骨盆的解部剖结构,提出一种经髋臼长螺钉的固定方法,并测算钉道进钉区位置和进钉的方向角度.方法 使用20例成年男性半骨盆的CT数据,使用三维建模技术对半骨盆骨骼进行重建和分区,每半骨盆分成髂后区、髂前区、耻骨区和坐骨区,并对每一分区进行平行截骨获得每层断层轮廓数据;通过断层轮廓控制有效钉道的范围,并使用计算辅助程序对有效钉道的进钉点在髋臼上的位置进行测算,再对经过每个有效进钉点的所有有效钉道进行再次优化选择,最后获得相对应的最佳钉道的方向,最后将进钉区域和角度以拓扑地形图的格式显示.结果 计算结果显示半骨盆的解剖结构允许经髋臼螺钉进行加长应用,经髋臼长螺钉进钉区的范围大小依次是髂后区、髂前区、耻骨区和坐骨区,其中髂后和髂前区进钉区有部分重叠,坐骨区进钉长度无法到达坐骨支远1/3部.结论 在解剖上,改变经髋臼螺钉的植入方向,可以在骨盆的各个分区内获得加长螺钉的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