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南京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血液透析患者首次和目前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5年7月~2015年12月间在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结果:294例患者,男性189例(64.3%),女性105例(35.7%),年龄53.2±15.1岁(15~87岁),透析龄6.2年(0.3~32)年。首次透析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56例(19.0%),无涤纶套导管235例(79.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占91.8%,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占6.1%。年龄65岁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率开始减少,导管使用率增加。无涤纶套导管置管部位主要以颈内静脉为主,感染发生率为0.52/1 000导管日。自体动静脉内瘘部位主要以左桡动脉-头静脉为主(75.4%),早期并发症主要是术后血栓形成,晚期并发症包括内瘘堵塞、动脉瘤样扩张/动脉瘤形成及肢体水肿等。结论:首次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以无涤纶套导管为主,维持性血液透析阶段血管通路以动静脉内瘘为主。导管置管部位主要以颈内静脉为主,且感染发生率较低。动静脉内瘘部位以左侧桡动脉-头静脉为主,早期并发症主要是术后血栓形成,晚期并发症包括内瘘堵塞、动脉瘤样扩张/动脉瘤形成及肢体水肿等。  相似文献   

2.
<正>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是以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异常扩张、扭曲、延长为特征的血管病~([1])。尽管目前没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在人群中的确切发病率,但血管造影术和尸体解剖结果显示,其总体发病率<0.05%~([2])。日本一项健康人群常规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研究数据显示,无症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发病率是1.3%~([3])。头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年龄>60岁老年患者发病率达30%,而年龄>80岁老年患者发病率达50%~([4])。自发性眼震的性质往往可  相似文献   

3.
血管通路影响着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透析质量、生活质量及医疗费用等 ,定期测量血管通路血流量可以早期发现血管通路问题而予以相应处理 ,可减少血管通路失功的危险。为探讨血管通路再循环的测量方法 ,本组资料尝试应用血透再循环及稀释原理对 13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血流量的测量。临床资料1.对象与方法 :维持性血透患者 13例 ,男性 8例 ,女性 5例 ,平均年龄 5 1.3岁 (2 7~ 72岁 ) ,透析年龄 3个月~ 10年 ,平均 5 .6年。透析剂量为 10~ 12h/周 ,血管通路均为自体内瘘 ,为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端吻合 ,除 1例为钛轮钉吻合外均为缝合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伴有外周血管病变的尿毒症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6年,Brescia等发明了腕部建立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方法,并不断完善手术方式,基本解决了血管条件较好的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HD)的血管通路问题。上世纪70年代之后,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糖尿病(DM)、高血压和65岁以上老年患者逐渐增多,90年代这些患者几乎占新进入透析者的50%[1],这些患者通常不考虑行肾移植,与此同时,随着透析技术和医疗水平提高,HD患者的寿命延长,外周血管病变也更为突出,其血管通路的建立向临床医生提出了挑战,本文简述合并严重血管病变的尿毒症患者建立HD长期血管通路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永久性血管通路在五年以上透析后血流量大小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永久性血管通路透析五年以上患者88例,其中实验组为血管通路血流量≤300 mL/min患者45例,对照组为血管通路血流量在300~500 mL/min患者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透析,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白蛋白、残余肾功能等生存质量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透析后,实验组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24.87±7.97 mmol/L和675±232μmol/L比17.34±9.53 mmol/L和368±243μmol/L;P<0.05),实验组血红蛋白水平(70.62±12.03 g/L)低于对照组(76.03±13.05 g/L;P<0.05),两组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残余肾功能降低了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4%。在对狭窄治疗后再狭窄机会以及血液再通时的流速比较中发现实验组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永久性血管通路进行透析且血管通路血流量≤300 mL/min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应当注意身体机能的变化,在适当的时机应调整透析方案,增加透析频率和对并发症的预防,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不断进展最终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心血管疾病(CVD)是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ESRD患者有50%以上死于CVD,而动脉硬化是CVD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主要独立危险因素~([2]).血液透析(HD)患者,由于残余肾功能下降,未进行水盐控制,易出现容量超负荷,容量超负荷形成后可引起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容量负荷与透析患者CV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4]).最近Volker Wizemann等~([5])研究发现,在HD患者中容量负荷是决定患者预后的第二位影响因素,仅次于糖尿病.其中可能的机制就是容量负荷加重了动脉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主要对老年(≥65岁)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特点进行分析,旨在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维护提供经验。方法收集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依导入透析时的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65岁)116例,中年组(65岁)130例,分析血管通路种类、建立和使用特点。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老年组采用导管比例高于中年组(440%vs 100%,P=0.006),女性采用导管者众。老年组经急诊导入透析比例高(19.0%vs 5.4%,P=0.008)。老年组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比例增高,但在合并糖尿病或外周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中,采用内瘘与采用导管的比例相似(50.7%vs 49.3%,P=0.217)。老年导管组营养状况[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和白蛋白]较其他组差(P=0.007,P=0.006,P=0.007)。老年组的肘瘘比例高于中年组(8.3%vs 0.9%,P0.001)。老年组的内瘘初始通畅时间短(P=0.009),但累积通畅时间与中年组相近,其中经干预的比例高(P=0.006)。老年组内瘘成熟不良发生率高(10.0%vs 3.5%,P=0.008)。老年组使用带涤纶套的导管比例高(30.4%vs 0.0%,P0.005),两组导管通畅时间无明显差异,但老年组的导管感染率高(21.7%vs 15.30%,P=0.006)。结论相对年轻患者,老年透析患者导管使用率和导管感染率均高,但通畅情况相似。老年透析患者肘瘘比例高,内瘘不易成熟且通畅情况略逊,但经积极处理可与年轻人接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血管通路选择对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57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n=28)使用颈内静脉带涤纶套隧道导管(CTC)通路,实验组(n=29)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通路。比较两组透析充分性及患者营养状况。结果透析1年后,实验组KT/V值为(1.61±0.17)、URR值为(66.38±5.43)%,而对照组分别为(1.29±0.22)、(50.84±6.26)%;两组患者ALB、PA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45%,较对照组的21.43%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CTC相比,AVF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透析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可作为建立透析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中的血管通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通路问题是当今血液净化疗法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血透患者因血管通路的并发症而住院者占整个透析患者总住院率的1/4。随着老年透析患者,合并其它严重病情(如糖尿病等)的增加,可供建立血管通路的条件将越来越困难,而患者维持性透析的长期生存完全依赖于良好的血管通路。本文就近几年来血管通路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心房颤动是卒中和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使患者卒中风险增加5倍,死亡率增加2倍~([2-3])。对于卒中风险高的心房颤动患者,维生素K拮抗剂或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与安慰剂相比,可降低卒中风险65%~80%,但增加出血风险~([4-6])。目前,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的风险通常用CHA_2DS_2VASc评分(该评分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疾病、年龄65~74岁和女性各给1分,对年龄≥75岁和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病史各给2分)进行评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年龄增长,睡眠神经生理机制及睡眠结构都在发生变化,导致老年人的睡眠问题发生率更高~([1~3])。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失眠率为23%~34%~([4])。此外,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会伴发睡眠障碍~([5]);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睡眠问题的发生与调节睡眠-觉醒模式的神经通路退化有关~([6,7]),同时,睡眠障碍也会导致AD病人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恶化~([8])。本研究梳理了应用于老年人睡眠问题测量的  相似文献   

12.
<正>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是对人的健康危害极严重、治疗难度极大、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病理生理综合征,故有"假恶性"肿瘤之称~([1])。HPH发生机制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2])。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患病率高达8.2%,大多数COPD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最终由HPH发展为肺心病~([3])。HPH是COPD发展到肺心病的中心环节。深入研究并阐明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生存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89-01-01至2007-08-01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共83例,回顾性统计分析以下参数:(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肾脏病病程;(2)HD治疗之前存在的慢性并发症,计算伴随疾病指数;(3)开始HD治疗时的病情:包括治疗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尿量、尿蛋白定量、体重指数以及急性并发症等;(4)HD充分性及血管通路等;(5)预后和转归:计算长期生存率,分析近期和远期死亡的原因及其影响其长期生存的因素等。结果:(1)83例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1.60±11.58)岁(中位数62岁),60岁以上者占57.83%。糖尿病病程为(13.46±8.33)年(1~39,中位时间12年),肾脏病病程仅为(3.27±3.25)年(0.1~17,中位时间2.5年)。(2)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24.10%),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2.89%)和心律失常(6.02%);主要脑血管并发症为脑梗塞(14.46%),脑出血(1.20%)和老年痴呆(1.20%)。Charlson并发症指数为(4.86±0.98)分。(3)急性并发症:开始透析治疗之前,51.81%合并急性左心衰/肺水肿,26.51%合并肺部感染,9.64%合并心包积液。治疗前平均血清肌酐(701.0±230.7)μmol/L,血清白蛋白(34.51±6.06)g/L,血红蛋白(7.56±1.64)g/L。(4)透析充分性:34例透析时间为12h/wk,49例为13.5h/wk,Kt/V分别为1.44±0.37和1.53±0.35,单次透析磷下降率分别为(52.45±12.41)%和(58.37±11.82)%(P<0.05)。(5)血管通路:23例患者(27.71%)多次行血管通路手术,13例患者(15例次)置入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6)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估计平均存活时间为(80.32±11.59)月(95%可信区间为57.59~103.1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5±5)%和(68±7)%,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46±9)%和(33±10)%。短期存活组(≤3年)在开始HD治疗前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比例较高,死于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比例也较高,而长期存活组(>3年)治疗前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比例较低,但死于感染/脓毒症和恶性肿瘤的患者比例较高。Cox模型分析发现,开始透析时≤50岁、BMI22.1~26.0、透析时间13.5h/wk和并发症较少的患者长期生存率更高。结论:本组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高,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68%、46%和33%。导致患者近期和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心脑血管并发症和感染/脓毒症。患者开始治疗时的年龄、慢性并发症、体重指数及透析时间等因素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正>胃癌是全世界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是在亚洲发病率更高,据报道,死于胃癌的患者居2012年癌致死亡原因的第3位~([1])。虽然当前胃癌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由于胃癌发现较晚,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间,且诸多患者对放化疗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靶向治疗成为临床治疗胃癌尤其是晚期胃癌的最主要二线药物~([2])。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受体(VEGFR)-2介导的血管生成信号传导通路有助于胃癌的发生发展~([3])。目前,靶向药物主要针对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60岁及以上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现况,为规范临床诊治及持续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并分析2018年2~3月在该院血透中心在透时间≥3个月,且年龄≥60岁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数据资料,入选99例患者,平均年龄(72±7.48)岁。结果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其次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伤。初次血管通路多为中心静脉临时导管,长期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98.99%的患者每周透析时间≥12 h,贫血、钙磷代谢紊乱、血脂代谢异常普遍存在。结论该中心60岁及以上维持性血透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贫血、钙磷代谢问题、营养状态、初次血管通路问题仍较突出,"医联体-医养结合"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血液透析综合管理尝试。  相似文献   

16.
新型中心静脉导管在维持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命线,其并发症是血液透析(HD)患者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理想的血管通路要求能长期保持功能良好且并发症少,从而使患者达到充分透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肆虐全球的流行性疾病~([1]).老年T2DM患者死亡和残废的主要原因是血管病变~([2]).加拿大糖尿病协会2008临床实用指南指出,45岁以上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和50岁以上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很高(B级建议,2级证据),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的风险为20%,而老年T2DM患者的风险则更高.  相似文献   

18.
正冠状动脉钙化(CAC)是钙盐异常沉积于冠状动脉(冠脉)血管壁,通常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进展过程。CAC广泛共存于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中,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钙化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在70岁以上人群中,93%的男性和75%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血管钙化~([1])。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中、重度钙化病变比例可达30.8%,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接受急诊PCI的患者中,31.9%为钙化病变~([2])。CAC由于病变较硬,且常伴迂曲、成角,是PCI的难点之一,增加了冠心病PCI的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1冠脉钙化的成因及分类  相似文献   

19.
<正>既往临床研究显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40%~60%合并多支血管病变,其包括死亡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较仅有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病变的患者高2倍~([1-2])。然而,尽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开通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吸烟人数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部分地区第三大死亡原因~([1])。BOLD研究表明~([2]),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0.1%,其中男性11.8%,女性8.5%,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3]),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为8.2%,其中男性12.4%,女性5.1%。确诊的慢阻肺患者中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