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Chevron手术治疗母外翻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20例轻度、中度母外翻患者,年龄48~72岁,行三维螺旋CT下0.625 mm薄层扫描,在M3D软件中三维图像处理系统上进行建模、模拟截骨,测量母 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在不同截骨角度值下比较各测量值间的差异。 结果 数字化重建母 外翻模型、模拟截骨后按术前规划进行手术,与矫形后影像学表现进行比对,两者相符程度很高。AOFAS评分明显升高,患者满意度较高。 结论 三维重建母 外翻患者足部负重位模型可以清楚显示第1跖列在三维空间上的位置改变,为Chevron 截骨面设计,矫形后第1跖骨头的三维数据测量等提供量化依据。个性化制订母 外翻矫形手术方案,使足部形态及负重功能更好,术后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伸肌腱移位治疗外翻的解剖学入路及手术的要点。方法:(1)100例正常足及100例外翻足,测量长伸屈肌腱的位置;(2)对20具尸体40足解剖,观察长伸肌腱、长屈肌腱、短伸肌腱、腓浅神经、腓深神经、隐神经及周围血管走行特点,并测量上述结构与解剖标志的相对位置。结果:正常长伸肌腱的位置在踝横纹处位于胫骨前肌外侧(9.44±4.26)m m,在跖附关节中点外侧(2.00±2.22)m m,跖趾关节中点外侧(1.32±1.46)m m,止点位于末节趾骨基底中点(2.22±2.42)m m范围内,长屈肌腱在跖趾关节中点外侧(0.44±2.42)m m。在外翻的患者中,长伸肌腱在踝横纹处位于胫骨前肌外侧(9.32±3.46)m m,在跗跖关节中点外侧(3.00±2.22)m m,跖趾关节中点外侧(4.22±2.26)m m,止点位于末节趾骨基底中点(2.02±2.32)m m范围内,长屈肌腱在跖趾关节中点外侧(3.24±2.32)m m。趾背侧皮肤由隐神经、腓浅及腓深神经支配。结论:(1)正常与外翻足的比较中,伸肌腱的位置在足横纹及止点处无明显的差异,在跖附关节及跖趾关节处,外翻足的伸肌腱明显外移(P<0.05)。长屈肌腱也明显外移(P<0.05)。(2)手术中隐神经终末支易受损伤。(3)伸肌腱内移并止点重建可矫正外翻。  相似文献   

3.
外翻病理足及其手术方案的生物力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了人足(足母)趾外翻病理的机理,建立了分析、计算其跖、趾骨强度的力学模型,实验测定和分析、比较正常态的和(足母)外翻病理态的足跖骨负荷值及其分布规律,最后还实验探讨了国内、外尚有争议的(足母)外翻病理的三种手术方案,推荐了Wilson为较佳手术方案,以供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设计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一科采用椎板切除治疗的4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40~76岁。术前均采用Mimics软件对胸椎CT扫描的DICOM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胸椎椎板和骨化黄韧带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上观察骨化灶的立体结构以及与椎弓根、关节突、椎板的位置关系,计算数字模拟骨化灶体积;按照“分区椎板切除”的方式在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上进行骨化黄韧带的模拟切除;按照术前模拟切除步骤,实施手术操作。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根据术前和术后JOA评分计算JOA改良率,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三维重建模型44个,重建骨化灶103个,骨化灶体积为(1 831±443)mm3。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80(96.7±19.6)min;术中出血量230~1 350(432±83.5)mL。患者术后无脊髓神经损害症状加重者,术后神经症状均逐步好转。4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6(25±10.3)个月。随访期间无迟发性感染、神经症状加重、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JOA评分(8.8±1.8)分,明显高于术前的(5.3±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66, P<0.01);JOA评分改善率为64.2%±21.7%,疗效评价优13例、良21例、可10例,优良率77.3%(34/44)。结论 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术前评估,能够立体、全面了解骨化黄韧带的形态,通过模拟手术,设计手术切除范围,可以提高手术精准度、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前影像学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脏三维可视化评估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手术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三科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治疗的75例尾状叶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20例,年龄30~66岁,均采用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术前规划,并应用术前三维重建模型模拟肝脏尾状叶肿瘤切除手术。对比术前规划与术中操作,计算全肝体积、模拟切除肝体积、剩余功能性肝体积,统计全组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等,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 模拟切除肝体积263.89 mL(33.76,1 650.85),剩余功能性肝体积1 189.67 mL(529.79,1 859.72)。行单独尾状叶肿瘤切除27例,左半肝+尾状叶切除6例,部分右肝(Ⅵ、Ⅶ段)+尾状叶切除14例,右半肝+尾状叶切除20例,中肝叶(Ⅳ、Ⅴ、Ⅷ段)+尾状叶切除8例。75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第一肝门阻断时间数25(0,62)min,出血量300(100,3 600)mL,手术时间198(116,388)min,输血11例,输血量600(200,3 000)mL。患者术中均未发生大出血、空气栓塞。术后发生并发症29例,其中Ⅰ类并发症1例,经剖腹探查止血后顺利恢复,余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有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 采用肝脏三维可视化评估技术进行术前精准规划,可使术者更准确地掌握切除范围,规避主要血管,控制术中出血,以及维持术后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复杂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4—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骨科11例复杂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16~67(52.6±15.9)岁。11例患者术前均行CT常规二维扫描及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于重建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三维规划系统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型号选择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期间的27例(32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其中男10例,女17例.术前完成患侧髋关节X线及CT影像资料采集,分别使用传统模板测量法和人工智能三维术前规划进行假体型号预测,通过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三维规划系统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型号选择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期间的27例(32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其中男10例,女17例。术前完成患侧髋关节X线及CT影像资料采集,分别使用传统模板测量法和人工智能三维术前规划进行假体型号预测,通过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实际所用型号进行对比,比较两种预测方法的吻合率。结果 人工智能三维术前规划对髋臼及股骨假体型号预测的吻合率分别为90.6%和81.3%,传统模板测量对髋臼及股骨假体型号预测的吻合率分别为56.3%和46.9%。两种预测方法吻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智能三维规划系统预测髋臼杯型号同实际应用型号之间存在相关性(r=0.915,P<0.001),人工智能三维规划系统预测股骨假体型号同实际应用型号之间存在相关性(r=0.941,P<0.001)。结论 人工智能三维术前规划系统较传统模板测量方法更能准确预测假体型号。  相似文献   

9.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具有内容多、概念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学生难以全面掌握,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人体血管3D可视化,结合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最新成果,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的人体血管各个层次的计算机模型,展示人体微血管与器官周围诸结构相互关系,为解剖学教学提供形象生动的三维立体模型,从而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是医学图像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其应用领域广泛。为了更直观的掌握人体内部信息.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仍需继续发展。方法: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结果:主要介绍了三维可视化技术、体绘制加速技术、结合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的思路及在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上的最新应用,并对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结论:研究表明,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临床医学上已经取得了大量的应用成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也将继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肝脏肿瘤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1]。手术切除是最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因肝脏解剖结构的复杂性,手术风险较大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精准外科显著降低了肝切除手术风险,其依托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手段紧密结合基础之上的新外科理念[3]。扎实的解剖理论知识的掌握是精准肝切除术的基石。因此,肝脏外科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教学与传统影像学对于解剖知识掌握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计算机辅助医疗的飞速发展,精准医疗、个体化治疗的憧憬逐渐在各个学科成为现实。计算机技术可将患者个人CT、MRI、超声等检查数据在计算机三维空间相对应位置构建体数据集,然后通过体绘制、面绘制技术将目标脏器构建出来并进行分析。随着重建技术、仿真技术的不断成熟,医学领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4]。本文从医学生角度出发,阐述目前三维可视化(3DV)技术的一些教学成果与不足,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国产MITK软件在医学影像三维可视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ITK在医学图像处理和三维可视化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考察其在医学影像研究领域的实用性。方法利用MITK在VC6.0环境下编程实现对多组医学图像数据的三维可视化,通过对不同数据和算法的面绘制、体绘制、分割和配准等多方面的研究,讨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结果MITK编程实现较容易,成像速度快,效果好,针对医学影像处理有其独特的优势。结论MITK作为一种医学图像处理和三维可视化的工具,功能强大,完全可以与现有的同类软件包相媲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三维(3D)打印技术建立具有精准解剖结构的狭颅症头颅3D模型和模拟术后头颅3D模型,探讨3D打印的3D头颅模型对临床诊断和手术计划制定的意义。方法:1例8个月患有严重狭颅症的儿童,行CT扫描后获得影像资料;使用mimics 18.0软件导入CT DICOM数据并对感兴趣区域做图像重建后处理,得到三维头颅重建模型;再运用3-Matic10.0软件对狭颅症头颅模型进行手术模拟操作,得到模拟术后的3D头颅重建模型;将患者3D头颅重建模型和模拟术后的3D头颅重建模型保存成STL格式;最后把数据导入OBJET 260 3D打印机后即完成建模过程。结果:依据3D打印模型模拟手术操作并设计手术方案,手术顺利实施,患儿在术后恢复了完美的头型。结论:3D打印技术能有效地进行辅助诊断并应用于狭颅症矫治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为狭颅症患者带来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虚拟现实(VR)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现实的运动进行模拟和声像演示,其特征包括构想性、交互性和沉浸性。V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生物医学领域,给医疗的发展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VR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然后详述了VR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优势及其在神经外科教学培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可视化技术及其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视化技术是图形生成技术和图像理解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它既可理解送入计算机的图像数据,也可从复杂的多维数据中产生图形;可以把科学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及结果转换成几何图形及图像信息,从而使之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本文详细介绍了可视化技术的新进展以及在医学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ompass系统在直肠癌术前调强放射治疗三维剂量验证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0例直肠癌术前放疗患者在Pinnacle 9.10中进行优化设计,照射野采用七野扇形分布,利用Compass提供的剂量计算(CDD)和剂量重建(RDD)两种方法验证临床靶区(PTV)及危及器官的体积γ通过率、D_(95%)、D_(50%)、D_(2%)、D_(mean)等参数。结果:γ通过率:靶区与危及器官CDD-TPS均大于98.5%,且CDD-TPS均高于RDD-TPS。PTV和膀胱γ通过率差异显著(t=-2.731、2.298,P0.05)。剂量体积差异:PTV的D2%、膀胱和右侧股骨头的Dmean剂量差异显著(t=-4.280、-2.582、-2.582,P0.05)。同时PTV的D_(50%)、D_(2%)、左右侧股骨头的D_(mean)剂量差异CDD-TPS更大。结论:Compass系统提供的剂量验证方法和三维剂量偏差以及γ通过率等剂量评估指标,能够科学合理评估直肠癌术前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背景:因地域环境和饮食习惯致使新疆本地维吾尔族肥胖和骨关节炎患者较多,目前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日益增多,软组织平衡技术在不同体质和民族患者的人工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如何掌握和进一步应用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目的:分析软组织平衡技术在新疆维吾尔族膝外翻患者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针对60例(72膝)重度膝骨关节炎伴一定程度膝外翻患者采用膝前外侧入路及个体化的软组织平衡方法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随访方式为门诊随访,拍X射线片测量股胫角(即股骨和胫骨解剖轴线夹角的补角);定期随访评估美国膝关节协会(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以评估膝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随访6-35个月,总计有57例患者获得随访。患者股胫角由置换前27.9°降至5.6°,KSS临床评分由置换前16.7 分提高到87.5分,KSS功能评分由置换前7.9分提高到85.2分。置换前及末次随访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57例患者置换后外翻畸形均得到完全矫正,且关节稳定性良好。提示在重度膝骨关节炎伴一定程度外翻畸形的患者中,选择个体化的软组织平衡方案,可以有效矫正软组织失衡并获得较为满意的修复效果。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正脊柱肿瘤切除术是脊柱外科手术中难度非常大的手术,需要手术医生对脊柱肿瘤病变部位局部解剖结构有非常细致的了解,并且有娴熟的手术技巧才能完成。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快速成型技术进入医疗领域,大大促进了脊柱外科手术的发展,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逐渐被广大医生所认可[1-12]。快速成型技术是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先进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