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老年KOA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4)与研究组(n=34),对照组行膝关节镜清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6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KSS、KSS评分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镜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老年KOA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同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膝内翻畸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胫骨内侧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关节外科2007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资料较完整的48例(53膝)老年膝内翻畸形并胫骨内侧骨缺损患者,术中采用加大胫骨截骨量(胫骨截骨组)、骨水泥充填螺钉加强(水泥充填组)、自体骨移植(骨移植组)修复胫骨内侧骨缺损。对手术情况、术后影像学、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评测量表(KSS)评分等进行分析,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53膝均获完整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有3膝出现植骨不愈合,1膝骨水泥断裂、松动,4膝假体下沉,2膝出现膝关节不稳,1膝出现深静脉血栓。胫骨截骨组KSS评分由术前(38.17±5.2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5.71±4.47)分,优良率达87.5%;水泥充填组KSS评分由术前(36.56±4.1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14±5.01)分,优良率达92.7%;骨移植组KSS评分由术前(37.27±4.9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2.86±3.47)分,优良率达93.4%。水泥充填组、骨移植组修复老年患者膝内翻胫骨内侧骨缺损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结论采用骨水泥充填螺钉加强或自体骨移植修复老年膝内翻人工关节置换术中胫骨侧骨缺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及Giebel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膝内翻畸形的有效性和优势。方法对老年膝内翻患者16例26膝采用上述方法手术。患者术前内翻畸形平均12.5°,膝关节活动度大于90°,不伴有其他关节间室病变,膝关节稳定性无明显异常,膝关节症状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对患膝进行精确的胫骨高位截骨术并应用Giebel系统内固定截骨端。手术前后测量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大小,进行Lysholm评分。术后对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未出现钢板螺钉断裂及神经血管损伤;1例切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截骨处至术后12~16周均骨性愈合。测量矫正角度平均12.4°。对16例随访平均21个月,随访期间X线检查,下肢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内外侧关节间隙无明显退变加重。至随访终末时,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7.5%,81.3%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变化;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9.1分增至79.4分,内外关节间隙差由术前的4.7 mm减至0.6 mm,内翻角度由术前的12.5°减至0.2°,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Giebel系统固定可有效地治疗老年患者轻中度膝关节内翻畸形,其创伤较小,固定强度大,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腓总神经松解联合伸直优先法在严重外翻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严重膝外翻患者34例,患者均采取腓总神经松解联合伸直优先截骨法治疗,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周、6周关节活动度变化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34例术后均无神经损伤、感染以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周、术后6周患者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 0. 05),且术后6周患者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后2周(P 0. 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膝关节评分法(Knee Society Score,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 0. 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2例患者出现下肢肌间静脉以及深静脉血栓。结论腓总神经松解联合伸直优先法在严重外翻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手术安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髁前后径与左右径比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标准截骨后屈伸间隙的影响。方法筛选出在该院行TKA的患者76例,术前在膝关节X线片上测量股骨髁前后径及左右径,并在术中测量标准截骨后的屈伸间隙,其中屈曲间隙伸直间隙的患者为A组,屈曲间隙=伸直间隙为B组,屈曲间隙伸直间隙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前后径与左右径比值、术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结果三组患者术前股骨髁前后径与左右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K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后K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股骨髁前后径与左右径比值的大小与术中标准截骨后屈伸间隙的大小有关,而且比值偏大的患者,截骨后可能出现屈曲间隙伸直间隙,而比值偏小的患者,可能出现屈曲间隙伸直间隙。但经过术中调整,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屈曲固定平台后稳定假体(Nex Gen-LPS-Flex)及普通固定平台后稳定假体(Nex Gen-LPS)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7例(85膝),其中高屈曲假体组(LPS-Flex组)33例(42个膝关节),普通固定平台后稳定假体组(LPS组)34例(43个膝关节)。术后1 w~5年随访,分别于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测定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采用WOMAC健康调查表及KSS膝评分评估患者关节功能。结果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两组KSS膝评分、WOMAC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除末次随访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他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KSS膝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行膝关节X线检查,显示全部病例假体位置正常,力线良好,假体周围未见明显透亮带。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Nex Gen-LPS-Flex与Nex Gen-LPS相比,在改善患者疼痛、恢复行走功能以及手术并发症率方面无显著差别,但LPS-FLEX组膝关节屈曲功能优于LPS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关节镜清理术的68例老年KOA患者临床资料,以膝关节X线下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分为3组,对比各组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评分标准(Lysholm)评分。结果 68例患者中7例失去随访,余61例获得平均(38.0±7.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VAS显著低于治疗前,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1例行第二次关节镜清理术,无患者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结论 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老年KOA的中远期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可以减轻患膝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受限症状,能推迟乃至取消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联合螺钉治疗重度膝内翻畸形合并胫骨平台沉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08~2019-01收治11例(16膝)内翻畸形合并胫骨平台沉降患者,均为女性,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根据X线片比较术前和术后膝内翻角度,应用术前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评分为(40.28±11.34)分、功能评分为(48.32±15.54)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89.76±14.13)°,胫股角(femoral tibia angle,FTA)为(15.04±3.38)°。结果 手术时间为75~90 min,平均80 min;显性失血量为200~700 ml,平均430 ml;住院时间为10~15 d,平均12.5 d。随访时间为6~21个月,平均15个月。复查X线片测量膝关节FTA为(5.87±1.10)°,下肢力线均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下沉。末次随访时,膝关节KSS临床评分为(87.33±5.42)分,功能评分为(89.45±5.94)分,膝关节ROM为(107.54±10.6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膝内翻畸形合并胫骨平台沉降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恢复良好,螺钉联合骨水泥支撑小面积胫骨平台沉降,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及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计膝关节镜下内侧松解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方法对不同程度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应用关节镜内侧松解治疗,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应用膝关节协会的疼痛评分(KSS)和患者主观满意度来评价术后结果。结果 197膝得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平均膝关节KSS评分由术前的17.6分(95%可信区间16.7~18.5分)提高到术后39.4分(95%可信区间37.9~18.5)(P<0.001)。21例治疗效果差的患者中15例进行了膝关节置换,另外2名患者3膝在平均16个月后行膝关节置换治疗。结论关节镜内侧松解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且至少术后4年内能够在大多数患者中减少膝关节疼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关节线(JL)位置改变,探讨其与膝关节临床功能的关系。方法接受单侧T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9例(89膝),手术均采用GENESISⅡ后稳定型假体。分别测量手术前后JL位置,计算JL位置改变程度;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功能KSS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分析TKA后JL改变范围与临床功能评分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假体生存率为100%(89/89),膝关节正位及侧位X线片均未显示影像学松动,膝关节KSS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及Feller髌骨评分均较术前增加(P均<0.01);手术前后JL改变≤4 mm患者术后膝关节KSS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及Feller髌骨评分均高于JL改变>4 mm患者(P<0.05或<0.01)。JL改变≤4 mm患者Feller髌骨评分与JL改变程度没有相关性(r=-0.162,P=0.205),JL改变>4 mm患者Feller髌骨评分与JL改变程度呈负相关(r=-0.724,P=0.000)。结论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的初次TKA患者术后JL改变>4 mm对于膝关节功能有影响,JL改变程度与伸膝装置功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对60例(70膝)入组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微创组取股内侧肌下切口入路,采用美国捷迈公司特殊的微创器械,利用膝关节屈伸位置的不断变化和"移动窗口"技术行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标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比较2组病例的膝关节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关节活动度(ROM)增加度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引流管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无协助负重行走时间(下地时间)等指标。结果术后1周KSS评分、引流管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无协助负重行走时间(下地时间)方面,微创组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2组KSS评分、ROM增加度数、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股四头肌功能干扰少等优点,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尽早恢复下肢活动,短期随访手术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CFNB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PLIA)两种镇痛方法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因膝骨关节炎(KOA)或类风湿关节炎(RA)拟行TKA治疗的96例(96膝)老年患者按手术顺序编号后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B组,各48例。A组给予CFNB,B组给予CFNB联合PLIA。对比两组镇痛效果、术后应激与炎症反应、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价安全性。结果与A组相比,B组术后静息2、6、12、24、48 h及术后主动活动12、24、48 h患侧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6 h血清皮质醇、醛固酮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B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与A组相比,B组术后被动屈膝90°时间、开始行直腿抬高锻炼时间显著缩短(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72 h时膝关节活动度(ROM)及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明显增高(P<0.05),但组间ROM差异不显著(P>0.05),KSS评分差异显著(P<0.05)。A、B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33%、12.50%,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TKA患者给予CFNB联合PLIA,术后静息、主动活动镇痛效果均突出,有助于抑制术后应激与炎症反应,从而有效缩短锻炼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髁膝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7-10对因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行UKA治疗患者15例(15膝),选取同期行TKA治疗患者30例(34膝)作为对照组。术前评估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Hb)下降量、术后3个月及1年VAS评分、HSS评分、ROM。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Hb下降量、VAS评分均低于TKA组,而HSS评分、ROM高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选择UKA更优于TKA,UK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能够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OA)和类风湿关节炎(aA)的疗效。方法共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21例23膝。术前HSS评分(28.42±9.64)分,其中疼痛评分(7.46±2.48)分。结果本组术后HSS评分为(87.85±4.57)分,疼痛评分为(29.41±0.38)分,与术前相比,P均〈0.01。疗效为优18膝,良5膝。患者术后X线片均显示膝关节假体位置、力线良好,股骨、胫骨及髌骨假体周围无X线透亮线,假体元任何松动迹象。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缓解OA、RA患者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TKA)中计算的截骨厚度和术前虚拟的截骨厚度的比较,评价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截骨的精确度。方法选择行初次单侧人工TKA患者20例,采用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行后稳定型人工TKA手术,术中将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所截下的骨质用游标卡尺测量与术前计算机计算的数值分析比较。结果2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4.8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由术前(48.8±2.1)分,术后3个月增至(88.6±2.8)分,差异显著(t=-22.36,P=0.00)。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TKA术后3个月机械胫骨角(MFT)为(2.2±1.3)°,与术前下肢MFT(8.4±2.6)°对比,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t=7.56,P=0.00)。股骨远端截骨厚度术前计算值为(9.28±0.52)mm,术中测量值为(9.15±0.62)mm;胫骨平台最高点截骨厚度术前计算值为(10.18±0.49)mm,术中测量值为(10.25±0.45)mm;胫骨平台最低点截骨厚度术前计算值为(3.48±0.07)mm,术中测量值为(3.22±0.09)mm,三组术中与术前虚拟截骨厚度测量均无统计学差异(t=1.32,P=0.53;t=-0.78,P=0.49;t=1.68,P=0.68)。结论 3D打印截骨模块能够较精确指导中截骨,其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自拟四肢洗方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了2个疗程自拟四肢洗方的治疗,分为四肢洗方组和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术后1、3、6月随访时的疼痛评分(VAS),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结果四肢洗方组共纳入122例患者,对照组纳入109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手术侧和内/外翻膝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肢洗方组患者在1月和3月随访时VAS评分和KSS评分优于对照组,6月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自拟四肢洗方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 52例KOA患者进行本体感觉量化评定、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测试,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KOA患者本体感觉主要指标的测试时间与WOMAC各项评分、VAS无明显相关性(P>0.05);稳定指数、平均轨迹差与WOMAC量表(疼痛、僵硬、功能和总分)、VAS均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P<0.05,P<0.01),其中平均轨迹差与VAS相关性最高(r=0.426);平均力量差与WOMAC各项评分、VAS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KOA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降低与疼痛、功能间具有正向相关性,建议制定康复方案重视改善本体感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硫酸钙人工骨植入治疗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56例采用髓芯减压硫酸钙人工骨植入手术进行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评估术后优良率及影像学稳定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评分差别。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33.4±11.2)min,术中出血量为(18.6±5.3)ml。术后3和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和12个月髋关节行Ficat骨坏死分期标准评定髋关节稳定率显著高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开始逐渐降低,术后12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髓芯减压硫酸钙人工骨植入治疗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远期疗效确切,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Fastin RC锚钉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粉碎撕脱骨折的疗效,探寻更加简单可靠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2例PCL胫骨止点粉碎撕脱骨折患者行膝关节后内直切口,直视下给予缝合,FastinRC锚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9~3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所有膝关节的移位骨块均得到较好复位,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2例患者PDT试验均为阴性,X线检查骨折复位良好,所有患者恢复到伤前运动水平。结论 Fastin RC锚钉治疗PCL胫骨止点粉碎撕脱骨折手术方法简便,手术创伤较小,并发症少,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较好恢复患膝的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跖趾关节(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MTPJ)脱位合并跖骨头下疼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随访2005年10月至2007年1月第2、3MTPJ脱位13例,均为女性,年龄45~80(平均62)岁,共计22个MTPJ。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拍摄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手术采用MTPJ切开复位、跖骨基底部斜形截骨短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手术前后采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对治疗进行临床评估。结果跖骨平均截骨短缩长度为(4.23±1.98)mm,截骨平均愈合时间为6w。术前跖骨头下均有胼胝痛,术后疼痛全部消失,胼胝痛均减轻。术后MTPJ解剖复位21个;MTPJ脱位复发1个;术后足趾软组织坏死1例。未出现感染、骨不连、静脉血栓及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VAS评分、压痛指数、AOFAS评分术前及术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TPJ切开复位、跖骨基底部斜形截骨短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MTPJ脱位合并跖骨头下疼痛,方法简单,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