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品味在乐商与幸福感间的作用。方法:采用乐商量表、牛津幸福感量表、品味信念量表对129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东部地区教师的乐商和品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F=6.100,9.983;P0.001);(2)在乐商、品味指标上,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t=-3.373,P0.01;t=-4.984,P0.001),城市教师显著高于农村教师(t=-4.869,P0.001;t=-3.335,P0.01);此外,城市教师的幸福感高于农村教师(t=-3.389,P0.01);(3)教师的乐商、主观幸福感、品味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158~0.919,P0.001);(4)品味在乐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中介效应[95%CI为(0.0760,0.1377)]。结论:乐商和品味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且品味起到中介作用,故应培养教师积极体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尊在名字喜爱度和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校生641人[男368人,女247人;年龄17-27岁,平均年龄为(22.46±2.02)岁]。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包括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和名字喜爱度问卷进行测量。结果:名字喜爱度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自尊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r=0.15~0.31,均P0.001),名字喜爱度与消极情绪间呈负相关(r=-0.12,P0.01)。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间均呈正相关(r=0.39~0.47,均P0.001),与消极情绪间呈负相关(r=-0.41,P0.001)。自尊在名字喜爱度与生活满意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自尊在名字喜爱度与积极情绪和名字喜爱度与消极情绪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个体对自己名字的喜爱度可以通过自尊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我概念清晰性对生命意义感及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并考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通过纵向问卷研究形式,采用方便取样收集数据,时间点1收集了241份数据,间隔2个月后的时间点2收集了168份数据,匹配样本为118份。两次数据收集采用的量表包括: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生命意义感问卷、幸福感指数量表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结果:自我概念清晰性得分与拥有意义感得分呈正相关(r=0.33,P0.01),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正相关(r=0.37,P0.01)。以自我概念清晰性得分为预测变量,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得分作为中介变量,拥有意义感得分及主观幸福感得分作为结果变量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均拟合良好,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得分在自我概念清晰性得分与拥有意义感及主观幸福感得分间起纵向中介作用。结论:自我概念清晰性可以正向预测拥有意义感和主观幸福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785名初中生进行评定。结果: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年级差异(F=0.034,P0.01),城乡差异(t=3.073,P0.001),及是否住校差异均显著(t=-3.026,P0.001)。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相关(r=-0.328,0.467;P0.01);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对主观幸福感均有预测作用(β=-0.112,0.380;P0.001);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生命意义感在隔代教养意愿与祖辈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663名隔代教养祖辈,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家庭环境量表(FES-CV)亲密度分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MIL)和隔代教养意愿自编问卷分别测量受访者的生活满意度、抑郁症状、家庭亲密度、生命意义感和教养孙辈意愿。结果:相关分析显示,教养意愿、家庭亲密度、生命意义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教养意愿、家庭亲密度、生命意义感与抑郁症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路径分析表明:第一,教养意愿通过家庭亲密度间接缓解祖辈抑郁症状。第二,教养意愿通过生命意义感以及"家庭亲密度→生命意义感"的中介链,间接促进祖辈生活满意度并缓解其抑郁症状。结论:链式中介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家庭亲密度、生命意义感在隔代教养意愿与祖辈主观幸福感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自尊在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幸福感指数量表(IWB)和自尊量表(SES)对409名北京市初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显示,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308)、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r=0.496)、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00);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中介作用的检验表明,自尊在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初一年级学生的正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关系是通过自尊来中介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探讨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生活目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医学院校472名学生为被试,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MLQ)、生活目的测验(PIL)测量被试的生命意义感,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量幸福感水平。结果:(1)48.9%的医学生缺乏明确的生活目的和意义感;(2)在性别、年级等方面MLQ总分和PIL总分差异均不显著。在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近1年是否有自杀想法方面MLQ总分差异不显著,在PIL总分上有统计学差异;(3)生命意义感高分组在GWB中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各因子与低分组差异显著;(4)存在意义感因子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07,P0.01)。PIL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554,P0.01);(5)经回归分析,生命意义感与生活目的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59.8%的变异。结论: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较高的生命意义感与生活目的可促进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家庭社会阶层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主观家庭社会阶层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天津、武汉四所大学的3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家庭社会阶层与生命意义体验呈正相关(r=0.14,P=0.0080.01),家庭社会阶层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呈正相关(r=0.18,P=0.0010.01),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生命意义体验呈正相关(r=0.43,P0.001);2回归分析显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家庭社会阶层和大学生生命意义体验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所占比例为54%。结论:家庭社会阶层会影响个体的生命意义体验,且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格特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分析社会支持及人际信任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 Short Scale)、牛津幸福量表(OH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信任他人量表(TIPS)对375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社会支持(效应值分别为0.26和0.14,P0.001)、人际信任(效应值均为0.39,P0.001)在两种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②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水平高于社会支持。结论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均在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具有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学生正念、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线上方便抽样的方法,以610名广东省大学生为被试,运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人生意义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正念与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呈正相关(r=0.711、0.454,P<0.05);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维度在大学生正念与意义体验之间存在中介效应(β=0.119、0.325,95%CI均不包含0),正念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维度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意义体验;心理资本的4个维度在大学生正念与意义寻求之间存在中介作用(β=0.162、0.147、0.084、-0.149,95%CI均不包含0),正念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维度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意义寻求,通过韧性维度负向预测意义寻求。结论 正念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维度促进大学生的意义体验;正念也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维度促进大学生的意义寻求,通过韧性维度削弱大学生的意义寻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共情和情绪调节与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问卷法。结果:①同情关怀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身心忧急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②同情关怀与正情绪增强型调节、负情绪增强型调节呈正相关,与正情绪减弱型调节呈负相关;身心忧急与负情绪增强型调节呈正相关,与负情绪减弱型调节呈负相关。③正情绪增强型调节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正情绪减弱型调节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④正情绪增强型调节在同情关怀和主观幸福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共情整体上通过对正性情绪的增强调节提高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当代青少年生命意义感与幸福感的特征及关系,为进一步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温州、湖州两地区初一至初二、高一至高二、大一至大四青少年1141名.采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LAPS)、心理幸福感量表(PWBS)、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LSS)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PANA)进行调查.将PWBS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各27%抽出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其余为中间组.结果:高中生LAPS、PWBS、SLSS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得分均低于初中生和大学生[如,LAPS得分,(3.5±4.2)vs.(3.8±4.7),(3.7±4.0);均P<0.001];性别与年级在生命意义感的意义意志和生命控制两个维度及积极情感上有交互作用(F=3.67、7.20、4.92;均P<0.05).高生命意义感水平青少年的PWBS、SLSS和PANA的积极情感得分均高于低生命意义感青少年[(4.5±7.6)vs.(3.5±7.0)、(3.3±4.0)vs.(2.7±4.1)、(3.6±2.5)vs.(2.8±3.8);均P<0.01].LAPS的存在充盈、意义意志、生命控制、死亡接纳及生命目的因子得分与PWBS总分呈正相关(0.11~0.39,均P<0.001),LAPS的存在充盈、生命目的、苦难接纳因子得分与SLSS总分呈正相关(0.38、0.12、0.11,均P<0.001),LAPS的存在充盈、意义意志、生命控制因子得分与积极情感总分呈正相关(0.25、0.31、0.18,均P<0.001).结论:青少年中高中生的幸福感水平较低,生命意义感对个体的幸福感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不同应对方式在成人依恋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易应对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组合对552名大学生进行自评式问卷调查。结果: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积极应对方式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0.09(P<0.01)和-0.15(P<0.001),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路径系数分析显示,依恋焦虑对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有显著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7(P<0.01)和0.33(P<0.001);依恋回避对积极应对有显著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9(P<0.001),对消极应对无显著影响;积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0(P<0.001),消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影响。结论: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的个体缺少相应的积极应对策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37家不同类型企业150名员工,对其进行家庭支持、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结果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主观幸福感与家庭支持(r=0.20,P=0.04)、心理弹性(r=0.22,P=0.00)呈正相关。心理弹性对于家庭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P=0.03)。结论家庭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正向预测变量;家庭支持对于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心理弹性起作用。增加家庭支持可提高员工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资源保存理论的视角来检验情绪劳动在职场精神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职场精神力量表、情绪劳动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了211名五星级酒店和银行的一线服务人员。结果:1职场精神力对员工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2职场精神力对员工的深层扮演产生正向影响,对员工的表层扮演产生负向影响;3深层扮演和表层扮演分别在职场精神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结论:职场精神力是情绪劳动的前因变量,它增加员工深层扮演的同时会降低表层扮演。职场精神力会提升员工的主观幸福感。深层扮演和表层扮演是解释职场精神力对员工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所起的潜在中介作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8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探讨应对方式在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相关分析发现自尊和积极应对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r=0.15~0.42,P0.05);自尊与消极情绪显著负相关(r=0.48,P0.001);消极应对方式与消极情绪显著正相关(r=0.30,P0.001);自尊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0.27,P0.001),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23,P0.001)。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消极应对在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8,P0.05)。结论自尊既可以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也可以通过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儿童期情感忽视对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以及自我分化水平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被忽视量表、自我分化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1147名初一、初二、高一年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情感忽视负向预测生命意义感(β=-0.267, P<0.01);(2)自我分化在情感忽视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24%。结论:儿童期情感忽视不仅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还能通过其自我分化水平影响生命意义感。加强对青少年的情感关注与支持可能有助于提高其自我分化水平进而提升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心理资本对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量表、文化适应压力量表、感知文化距离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683名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研究。结果:(1)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文化适应压力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文化适应压力中介了心理资本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3)感知文化距离调节了心理资本通过文化适应压力影响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的中介过程,在心理资本水平相似时,相较于感知文化距离较小的大学生,感知文化距离越大的大学生,会有更高的文化适应压力。结论:心理资本对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