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我概念清晰性、生命意义感对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通过纵向追踪方式,采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SCCS)、生命意义量表(MLQ)、自杀意念量表(PANSI)对671名大学新生进行间隔3个月的3次调查(T1、T2、T3)。MLQ包括拥有意义和寻求意义2个分量表。结果:T1 SCCS得分与T1、T2、T3拥有意义得分正相关(r=0.33~0.45,均P<0.001),与T1、T2、T3 PANSI得分负相关(r=-0.29~-0.25,均P<0.001);T1拥有意义得分与T1、T2、T3的PANSI得分负相关(r=-0.37~-0.22,均P<0.001)。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控制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以及T1 PANSI得分后,T1 SCCS得分可通过T2拥有意义得分预测T3 PANSI得分,中介效应为-0.13(95%CI:-0.20,-0.06)。结论:生命意义感的拥有意义可能在自我概念清晰性和自杀意念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可通过增强大学新生的自我概念清晰性及拥有的意义感来降低自杀意念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拥有生命意义感量表、积极情绪量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和自我概念清晰性问卷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18份。结果:(1)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显著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2)积极情绪在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社会比较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既正向调节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积极情绪和社会比较的影响,也正向调节积极情绪和社会比较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4)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正向调节积极情绪和社会比较在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中介效应。结论: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能直接预测生命意义感,也能通过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影响生命意义感;在高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下,还能通过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影响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时间心理账户特征、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修正的时间心理账户特征问卷、成人时间管理倾向量表、Compell幸福感量表对275名被试进行测量;采用SPSS 22.0与AMO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时间心理账户损失规避和非替代性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在0.18-0.60之间,P0.01),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9,0.13,P0.01);时间心理账户灵活性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在0.17-0.20之间,P0.01),与主观幸福感没有相关性(r=0.047,P0.05);时间价值感在损失规避和非替代性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时间监控观及时间效能感在时间心理账户损失规避与非替代性对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时间管理倾向是时间心理账户特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结论:时间心理账户特征通过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自尊与自我概念清晰性以及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644名青少年进行了测量调查。结果:1高自尊组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清晰性得分显著高于低自尊组(t=-6.21,P0.01),低自尊组青少年的社交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高自尊组(t=7.62,P0.01);2自尊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1),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均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2,-0.35,P0.01);3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自尊与社交焦虑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1.6%。结论:青少年自尊、自我概念清晰性和社交焦虑三者之间密切相关,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自尊和社交焦虑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留守初中生自我表露、自我概念清晰性、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表露指数量表(SDI)、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SCCS)、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MS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332名留守初中生进行问卷测量。结果:(1)留守初中生的自我表露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正相关(r=0.33,P0.01),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21,P0.01);留守初中生的自我概念清晰性与消极应对方式和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r=-0.24,P0.01;r=-0.40,P0.01);(2)留守初中生的自我表露通过两条中介间接预测其抑郁水平: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作用、自我概念清晰性和消极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留守初中生的自我概念清晰性和消极应对方式在自我表露和抑郁间具有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785名初中生进行评定。结果: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年级差异(F=0.034,P0.01),城乡差异(t=3.073,P0.001),及是否住校差异均显著(t=-3.026,P0.001)。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相关(r=-0.328,0.467;P0.01);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对主观幸福感均有预测作用(β=-0.112,0.380;P0.001);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的感恩及心理资本在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在天津、四川、河南4所高校选取贫困大学生1360名,使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BJWS)、六项目感恩问卷(GQ-6)、心理资本问卷(PCQ)、主观幸福感量表(SWS)进行调查。结果:贫困大学生BJWS、GQ-6、PCQ、SWS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21~0.37,均P0.001)。结构方程表明,BJWS得分对SWS得分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β=0.32,P0.001);Bootstrap检验显示链式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为0.01~0.03。结论:公正世界信念不仅直接作用于主观幸福感,并且通过感恩、心理资本间接作用于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30名大学生进行了幸福感指数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测量.结果:①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心理控制源的机遇成分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②心理控制源中的内控性和机遇以及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积极应对与心理控制源可以分别独立预测主观幸福感.积极应对是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预测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控制源影响主观幸福感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清晰性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和积极/消极情绪问卷对62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的生活事件、自我概念清晰性和消极应对能够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F=17.55,P0.001),在控制了生活事件后,自我概念清晰性和消极应对也能够显著预测消极情绪(F=65.37,P0.001);(2)生活事件、自我概念清晰性对消极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显著(F=72.59,P0.001);(3)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预测作用显著(F=29.81,P0.001)。结论: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和消极应对在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并且在生活事件和消极情绪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大学生的幸福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可协商命运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生命意义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可协商命运观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三所高校的5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可协商命运观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36,P0.001),可协商命运观与生命意义体验(r=0.40,P0.001)呈正相关,生命意义体验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r=0.30,P0.001)。(2)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生命意义体验在可协商命运观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结论:可协商命运观会促进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且生命意义体验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家庭社会阶层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主观家庭社会阶层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天津、武汉四所大学的3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家庭社会阶层与生命意义体验呈正相关(r=0.14,P=0.0080.01),家庭社会阶层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呈正相关(r=0.18,P=0.0010.01),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生命意义体验呈正相关(r=0.43,P0.001);2回归分析显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家庭社会阶层和大学生生命意义体验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所占比例为54%。结论:家庭社会阶层会影响个体的生命意义体验,且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讨“蚁族”的留京动机(包括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整合量表、需要满意度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对171名“蚁族”进行调查,使用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①自主动机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受控动机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②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在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蚁族”的自主动机可显著提升主观幸福感,受控动机降低主观幸福感,这种影响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资本、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77名城市老年人进行研究。结果①老年人的心理资本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70,P0.001),心理资本越雄厚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得分越高;②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38,P0.001),获得社会支持越多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得分越高;特别是社会支持程度偏低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提高更加显著;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资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02,P0.001),获得社会支持越多的老年人,其心理资本得分越高。④社会支持既可以作为老年人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也可以作为其调节变量。结论开发和提升老年人的心理资本(自信、乐观、希望、坚韧性)、从各方面(物质和精神)给予老年人以更多的社会支持,可有效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孤独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微信朋友圈,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量表、上行社会比较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和孤独感量表调查广州市538名大学生。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与上行社会比较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上行社会比较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概念清晰性则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②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上行社会比较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孤独感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正向预测孤独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微博成瘾的关系,以及主观幸福感和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451例大学生(男135例,女316例),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测量成就动机,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SWB)测量主观幸福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MD)测量时间管理倾向和微博成瘾状况调查问卷(MEUS)测量微博成瘾。结果:AMS、SWB、TMD得分和MEUS得分之间负相关(r=-0.25~-0.30,均P0.01),AMS、SWB、TMD得分之间两两正相关(r=0.16~0.38,均P0.01);成就动机得分影响微博成瘾得分的通径有3条,分别为直接影响微博成瘾得分,通过主观幸福感得分单独的中介效应影响微博成瘾得分(95%CI分别为-0.11~-0.04),通过主观幸福感得分与时间管理倾向得分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微博成瘾得分(95%CI为-0.09~-0.02)。结论:主观幸福感和时间管理倾向在成就动机对大学生微博成瘾的预测中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方法:通过对103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检验社会比较倾向在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1)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β=0.34,t=4.01,P0.001),且当放入中介变量后,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依然显著(β=0.26,t=3.02,P0.01);(2)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对社会比较倾向预测作用显著(β=0.06,t=7.42,P0.001),社会比较倾向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β=0.37,t=4.08,P0.001);(3)将自我概念清晰性放入模型后,社会比较倾向与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乘积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显著(β=0.33,t=2.61,P0.05)。结论:社会比较倾向能在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自我概念清晰性在社会比较倾向对主观幸福感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积极框架下探究同性恋者自尊在自我概念清晰度和心理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在自尊和心理幸福感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国内同性恋者网络社群平台,选取自我报告性取向为同性恋者471名,采用自我概念清晰度量表(SCCS)、自尊量表(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心理幸福感量表(PWBS)测量自我概念清晰度、自尊、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水平。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 (版本3.3)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SCCS总分和PWBS总分正相关(r=0.65,P<0.001)。SES总分在SCCS总分和PWBS总分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54.69%;PSSS总分调节了SES总分和PWBS总分的关系(β=0.06,P<0.01)。结论:同性恋者的自尊在自我概念清晰度和心理幸福感的正相关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自尊对心理幸福感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社会比较、自我概念清晰性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70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社会比较倾向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社交网站使用、社会比较和抑郁两两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概念与社交网站使用、社会比较和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2链式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社交网站使用并不直接影响抑郁,但存在三条间接路径:社会网站使用通过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抑郁;社会网站使用通过社会比较的单独中介效应影响抑郁;社会网站使用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单独中介效应影响抑郁。结论: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在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企业员工美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工作投入在其关系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在广东、浙江等省选取423名企业员工(年龄20~56岁)。采用中文长处问卷(CVQ)测量美德水平(CVQ包括亲和力、生命力和意志力3个分量表),工作投入量表(UWES)测量工作投入程度,幸福感指数(IWB)测量主观幸福感水平。运用Bootstrap法检验工作投入在美德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CVQ的3个分量表得分均与UWES、IWB得分呈正相关(r=0.32~0.48,均P0.01),UWES得分与IWB得分呈正相关(r=0.54,P0.01)。Bootstrap检验显示,UWES得分在生命力与IWB得分之间及亲和力与IWB得分之间均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12、0.10,95%CI为0.07~0.18、0.04~0.15)。结论:企业员工美德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工作投入在美德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一步验证自尊在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男性大学生在网络社会支持的信息支持维度得分低于女性大学生(t=-2.312,P0.05),工具性支持维度得分高于女性大学生(t=2.567,P0.05);(2)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在专业和年级上均没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有显著正相关(t=0.191,0.167,0.203;P0.001),与消极情感相关不显著;(4)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自尊显著正相关(r=0.110,P0.05);(5)自尊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r=0.518,0.364,0.479;P0.001),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r=-0.293,P0.001);(6)自尊对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分别起中介作用,对网络社会支持与消极情感不起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并且自尊在这两者中间起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