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结果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的心肌室壁运动和心肌存活情况及其与CTO血管的对应关系。方法入选2014年12月至2017年1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至少有1支血管存在CTO病变的患者128例,入院后均行CMR检查。将左心室划分为17个心肌节段,对每个心肌节段进行室壁运动及延迟强化透壁程度评分,并记录CMR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结果 149支CTO血管供应区域中,仅有11.5%的心肌节段透壁梗死,而58.6%的心肌节段不存在心肌梗死,延迟强化透壁程度≥75%的患者的LVEF最低,EDV及ESV最高。结论 CMR检出大多数CTO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室壁运动异常及心肌梗死。透壁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明显心功能下降及心室重构,但透壁性心肌梗死患者仅占很小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 CTO)是指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病变基础,加之血栓形成、机化而导致冠状动脉管腔100%闭塞且闭塞在3个月以上的病变.但针对CTO闭塞时间的定义文献资料各异[1,2].2005年,由美国心脏学会创办发行的权威心血管杂志《循环》发表了一篇名为《CTO病变经皮介入治疗共识》的文章,文中建议"慢性闭塞时间应在3个月以上"被广泛公认为临床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诊断方法,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依据CAG检查结果,可将CTO病变程度分为真性完全闭塞和次全闭塞.CTO病变常由血栓闭塞并机化所致,包含4个主要的病理学特征:①近端高密度纤维帽;②负性重构;③新生微通道的速增;④远端纤维帽.  相似文献   

3.
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冠状动脉病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介入治疗中最复杂及最具挑战性的病变。过去由于手术技术水平及器械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致使CTO的再通治疗成功率较为低下,近年来,由于器械、手术医师操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致使CTO手术成功率较前升高,CTO再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心功能,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干细胞治疗等也开始在CTO临床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这些患者通常年龄更大,合并疾病更多。CTO病变的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难度较大,成功率相对低,且并发症的发生更多,但在经验丰富中心CTO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术的成功率已经达到80%~90%。CTO病变血运重建的获益目前还存在争议。观察性研究和注册研究显示,开通CTO病变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甚至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是尚缺乏随机对照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入选2011年8月到2013年9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诊治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20~80岁。同期选择本院检查的非慢性闭塞病变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观察组中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出闭塞疾病82例,未检出8例;而对照组中心肌灌注显像正常87例,显示闭塞病变3例(心肌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闭塞疾病的敏感性为91.1%,而特异性为96.7%,阳性预测值96.5%,阴性预测值为91.6%。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指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超过3个月、TIMI血流0级的病变,发生率约占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20%~30%[1],仅8%~15%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CTO发病率和接受PCI的比例呈明显反差,一方面是CTO治疗难度大,成功率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研究报道在技术成熟的诊疗中心或丰富经验的介入专家,CTO患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目前发现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CTO病变。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发展,CTO-PCI策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冠状动脉CTO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该文介绍冠状动脉CTO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糖尿病与侧支循环的关系及CTO-PCI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心脏磁共振(CMR)组织追踪技术定量评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入选2014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CMR检查的单支CTO患者作为病例组(即CTO组),另选取同期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临床病史等排除的无心血管疾...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方法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65例,回顾其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靶血管共65支,平均闭塞时间为(10±5)个月,均按标准方法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75%(49/65)的患者成功完成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金属支架58枚。随闭塞时间的延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显著降低(P=0.001),真性完全闭塞、残端形态圆钝形或刀切样改变、闭塞长度超过15mm都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低成功率的相关因素(P〈0.05)。所有病例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技术难度较大,术前选择适当的病例和病变、正确选择和应用器械有利于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行PTCA和支架置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血管完全闭塞病变行PTCA和(或)支架置入治疗,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共对28例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行PTCA和冠脉内支架治疗。17支左前降支治疗中,4例失败,植入支架6例。4支左回旋支治疗中,1例失败,置入支架1例。7支右冠状动脉治疗中,3例失败,置入支架2例。成功率为71.4%,9例病人置入支架(32.1%),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42个月效果良好。结论对血管完全闭塞病变行PTCA和支架置入治疗,仍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方法 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65例,回顾其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靶血管共65支,平均闭塞时间为(10±5)个月,均按标准方法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 75%(49/65)的患者成功完成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金属支架58枚.随闭塞时间的延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显著降低(P=0.001).真性完全闭塞、残端形态圆钝形或刀切样改变、闭塞长度超过15 mm都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低成功率的相关因素(P<0.05).所有病例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技术难度较大,术前选择适当的病例和病变、正确选择和应用器械有利于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心脏磁共振(CMR)成像评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血运重建适应证。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一支血管存在CTO病变的患者32例,通过CMR测量心肌延迟强化透壁程度和区域性室壁运动积分指数(RWMSI),比较主要供体血管和CTO病变血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FFR值的变化,并观察3个月随访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最终19例患者完成所有检查和随访。CTO-PCI后主要供体血管FFR值[(0.88±0.09)比(0.81±0.12),P=0.031]和CTO病变血管FFR值[(0.85±0.10)比(0.41±0.08),P=0.015]均较CTO-PCI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随访时LVEF较CTO-PCI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32±11.72)%比(43.82±10.56)%,P=0.038]。但心肌延迟强化透壁程度>75%和RWMSI>2.0的患者CTO-PCI后FFR<0.8,LVEF无改善。结论即使有良好的侧支循环,CTO病变端心肌仍处于缺血状态。CTO-PCI后CTO病变血管和主要供体血管的FFR值均显著升高,并能带来左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与延迟强化心脏磁共振成像(ce CMR)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的心肌活性。方法 77例CTO患者在1周内同时行CMR与PET检查。通过17节段法对CMR图像进行分析,对延迟强化透壁程度进行评分:1分(0%),2分(1%~25%),3分(26%~50%),4分(51%~75%),5分(76%~100%),对室壁运动进行评分1分(运动正常),2分(运动减弱),3分(无运动),4分(反向运动)。PET检查通过血流灌注与FDG摄取对心肌活性进行分类,心肌具有正常的血流灌注和正常或增加的FDG摄取(正常),以及心肌具有降低的血流灌注和正常或增加的FDG摄取(不匹配)可认为具有存活心肌;心肌具有降低的血流灌注和降低的FDG摄取(匹配)可认为无存活心肌。结果 PET所决定的心肌活性与CMR延迟强化透壁程度(LGE)呈显著地负相关性(r=-0.657,P0.001)。以PET为金标准,ce CMR检测心肌活性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79.5%,准确性为94.8%。运用ROC曲线分析ce CMR检测心肌活性的性能,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LGE为50%临界值时,ce CMR区分以PET界定的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对ce CMR和PET运动一致性及相关性进行分析,Kappa值为0.795,r=0.837(P0.001)。结论以PET检查为金标准,ce CMR检测CTO患者的心肌活性与PET检查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ce CMR可以在CTO患者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心肌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CTO病变约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的30%以上,目前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者<8%,仅占全部PCI病例的10%~20%,与非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相比,[1-2]  相似文献   

15.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coronary total occlusions,CTO)在冠心病中比较常见,对其介入治疗(PCI)具有挑战性。在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中CTO占约1/3。CTO包含有纤维钙化及血栓成分,由于其复杂性,与非CTO PCI相比,CTO PCI手术成功率较低,并发症率较高,放射线照射量较多,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尽管如此,成功的CTO PCI能减轻症状,改善心室功能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目前仍是介入心血管医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尽管目前在介入治疗技术上和临床获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尚未开通病变的患者比例仍然很高,对开通病变策略选择尚无统一准则,且现今关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预后临床证据尚有争议。因此,本综述重点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行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目前介入治疗的策略、技术及临床获益的研究情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占所有冠心病患者的15%~25%,在观察到的CTO患者中,只有相对少的一部分完成了血运重建。随着技术和设备的进步,CTO血运重建的成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减少了并发症。最近关于CTO血运重建的临床益处的证据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缓解心绞痛方面得到了证实。然而,不同研究之间的结果仍存在异质性,对于CTO是否需要血运重建目前存在较大争议。现就CTO血运重建的理论依据、CTO治疗策略的选择、临床获益情况及全球专家共识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冠状动脉内斑块负荷重,导致冠状动脉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的病变。冠状动脉闭塞的时间通常难以确定,但CTO病变一般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至少3个月以上的病变[1]。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  相似文献   

19.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迄今是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需要攻克的"堡垒"。循征医学数据显示,目前CTO病变介入治疗的平均病变成功率为75.1%(62%~85%),而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和冠心病PCI水平的不断提高,CTO病变PCI成功率可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成像上的形态学特点,并评估具有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价值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为CTO病变患者的术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影像资料。评估并记录CCTA上所显示的各形态学指标,包括病变位置、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血管近端呈钝形、闭塞段血管出现钙化;与CAG结果相比较,分析两者间显示的差异。结果 80例患者(82个CTO病变)CCTA结果显示82支血管闭塞,CCTA诊断CTO病变的敏感度为95.12%,特异度为97.14%;冠状动脉CTO病变45例(54.88%)位于右冠状动脉,CCTA测量闭塞段长度显著小于CAG测量所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29±14.15)mm vs.(38.90±23.48)mm,P0.001]。CCTA显示闭塞段血管近端呈钝形19例(23.17%),与CAG对照一致。CCTA显示58个(70.73%)CTO病变闭塞段血管内可见点状、结节状、条片状钙化灶,而CAG显示闭塞段血管存在钙化55个(67.07%),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CTO病变有较高敏感度及特异度,且可以显示闭塞段长度,近端形态及闭塞段钙化等有利于指导PCI治疗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