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治疗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6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治疗的12例肘关节骨折脱位。桡骨头骨折用微型钢板或螺钉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用钢板或克氏针固定,内、外侧韧带复合体撕脱用骨锚缝合修复。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5(6~12)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伸直平均25.6°(0°~40°),屈曲平均113°(90°~140°),前臂旋前平均55°(30°~80°),前臂旋后平均63°(40°~80°)。疗效采用改良Cassebaum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4例,可3例。结论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治疗肘关节骨折脱位可以稳定肘关节,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受伤机制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效果。[方法]2008年8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3例。桡骨头骨折按照Hotchkiss改良的Mason分类法均为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照Regan&Morrey分型: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6例。采用微型钢板和(或)螺钉内固定,并行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年,所有骨折均愈合,无复发性脱位或肘关节不稳发生,MEPS评分优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76.9%。[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认真分析其受伤机制,有针对性的采用微型钢板和(或)螺钉内固定,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Herbert钉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钉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9例肱骨小头骨折,观察术后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例获得平均13.9(9~24)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8(8~12)周。末次随访时均无疼痛及关节不稳定,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120°(100°~145°),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135°(90°~180°)。末次随访时改良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1例;Broberg-Morrey肘部骨折疗效评分:优8例,良1例。结论切开复位Herbert钉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固定可靠,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可有效预防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肘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冠状突骨折)治疗体会及金属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38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Ⅰ型13例,Ⅱ型17例,Ⅲ型8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Morrey法分类,Ⅰ型12例,Ⅱ型19例,Ⅲ型7例。38例均采取了手术内固定治疗,其中24例术后采用石膏固定,14例术后采用金属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手术主要固定或置换桡骨头,其中固定35例,置换3例,尽可能地固定修复重建冠状突骨折,修复相关的关节囊及内外侧副韧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0周,手术治疗石膏固定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85°~120°,平均(102.24±15.55)°;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00°~125°,平均(112.40±20.28)°;Mayo肘关节评分为72~94分,平均82分。手术治疗铰链式外架固定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15°~135°,平均(125.78±21.69)°;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35°~175°,平均(165.15±15.25)°;Mayo肘关节评分85~95分,平均93分。结论对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在重建骨关节和软组织机构的稳定性的基础上,金属铰链式外固定架可以帮助肘关节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铰链式肘关节外固定支架辅助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肱骨远端B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收治11例陈旧性肱骨远端B犁骨折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1.5~6.0个月(平均3.1个月),采用铰链式肘关节外固定支架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根据Mav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获10~18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5~6.0个月,平均4.6个月.患者肘关节经功能锻炼后平均活动范围:伸直19.4°±6.5°,屈曲124.2°±11.3°;前臂旋前72.8°±5.4°,旋后67.6°±7.3°.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由术前(52.4±7.6)分上升至(85.7±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1,P=0.000);其中优5例,良4例,可2例.结论 采用切开复位内同定治疗陈旧性肱骨远端B型骨折,术后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下活动肘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后路联合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O'DriscollⅢ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尺骨冠状突O'DriscollⅢB型骨折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固定方式治疗,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 3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3例失访。35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8~18周。根据MEPS评定疗效:优26例,良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患者均无伤口深部感染,1例出现肘关节僵硬,1例出现异位骨化。结论应用前后路联合固定方式治疗O'DriscollⅢB型骨折,可以在直视下复位骨折,牢固固定,恢复肘关节解剖关系,有利于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5—2016-07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24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随访时测量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度,采用Mayo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 24例均获得6~28(13.8±7.2)个月随访。外固定架固定时间6~12(7.5±1.6)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125.4±7.5)°,伸直受限(6.5±6.3)°;前臂旋前(68.8±4.2)°,旋后(69.0±3.6)°,旋转范围(137.7±5.5)°。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为(94.2±6.4)分,其中优2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8%。结论采用铰链式外固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效果满意,一方面能有效修复肘关节骨性和软组织结构,维持肘关节的整体稳定性;另一方面患者能尽早行关节主动功能锻炼,减少肘关节僵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tryker铰链外固定架治疗肘部疾患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动态Stryker铰链外固定架治疗肘部疾患11例,9例获完整随访,男8例,女1例;平均年龄39.6岁(21~52岁).左侧3例,右侧6例;主力侧上肢7例,非主力侧卜肢2例.肘关节僵硬4例,肘部"三联征"2例,肘关节脱位合并多发骨折3例.结果 平均随访6.7个月(5~8个月),MEPS平均84.4分(55~100分),优2例,良6例,差1例.平均ROM 110°(40°~145°),其中4例肘关节松解患者,术前平均ROM为30.0°±15.8°,术后平均ROM为112.5°±13.2°;术前平均MEPS为(41.3±13.2)分,术后平均MEPS为(83.8±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例患者平均ROM为108°,平均MEPS为85分.除1例术后Schanz针周围皮肤有少许渗液外,无发生螺钉松动及感染.1例合并桡神经损伤,术后6个月完全恢复. 结论用Stryker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肘部僵硬或肘部不稳定性骨折脱位可获得较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组配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采用组配型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早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22例桡骨头粉碎骨折患者,男16例,女6例;年龄21~62岁,平均41.5岁;左侧部9例,右侧13例.桡骨头骨折均为MasonⅢ型粉碎骨折,其中1例Ⅱ型Monteggja骨折脱位,13例合并肘部损伤“三联征”;1例合并肘关节脱位但不伴有冠状突骨折,3例合并Essex-Lospresti损伤,4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采用Acumed组配型桡骨头假体对桡骨头进行置换,冠状突骨折采用克氏针固定,尺骨近端骨折则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对2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同时辅以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获6~22个月(平均12 95)随访.其中1例患者桡骨头假体位置过高,影响肘关节活动,屈肘小于90°;1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假体位置过低,活动范围基本正常,但出现明显的肘关节侧方不稳定;1例患者术后1个月即出现严重的异位骨化并形成骨桥,最终肘关节完全僵直于屈肘70°;其余19例肘关节功能满意,平均屈肘131.5°±4.4°( 130°~140.),平均伸直受限5.4°±6.3°(0~20°),平均屈伸126.1°±7.7°(120°~140°);前臂平均旋前81.6°±6.4°( 70° ~90°),平均旋后85.6°±3.1° (80°~90°),平均旋转167.2°±8.2°(150°~ 180°),Mayo肘关节评分(MEPS)平均为(94.2±5.1)分(85 ~ 100分). 结论 组配型人工桡骨头假体可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组配,是桡骨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可选治疗方法之一,早期疗效较满意,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1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经再手术后治愈的2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1~86岁,平均46.6岁;左侧15例,右侧11例.原始骨折按照AO分型:C1型3例,C2型14例,C3型9例;开放性骨折10例.此次治疗除4例行全肘关节置换术外,其余22例采用重新内固定+自体骨植骨,其中4例患者发生再次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经二次手术治愈.总结并分析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 26例患者最终治疗前共进行30次手术(其中有4例患者进行了 2次手术),其中不稳定固定28次,术后行石膏外固定16例,有明显骨缺损21例.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1.4个月(4~41个月).4例行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肘关节平均屈曲112°(90°~130°),伸直18°(0~35°);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平均85分(80~90分).其余22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此22例患者术前肘关节平均屈伸55.0°±9.0°(40°~80°),MEPS评分(47.3±7.8)分(35~60分),其中可4例,差18例;术后平均屈伸66.8°±10.5°(50°~90°),MEPS评分(81.4±11.1)分(65~100分),其中优7例,良9例,可6例;术后与术前肘关节平均屈伸和MEP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的固定、石膏外固定所致肘关节僵硬、明显骨缺损是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最主要原因.双接骨板垂直固定或平行固定是更加稳定的固定,结合结构性植骨,可使骨折获得愈合,但最终的肘关节屈伸范围仍较差.  相似文献   

11.
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手术治疗及入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肘部损伤"三联征"(肘关节后脱位复合桡骨头骨折、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分析各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和适应证,以期优化肘部损伤"三联征"的治疗.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17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2~48岁,平均34.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7d,平均5.4 d.桡骨头骨折按照Ma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5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照ReganMorrey分型:Ⅰ型3例,Ⅱ型12例,Ⅲ型2例.采用外侧入路9例,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2例,前侧入路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行摘除1例,内固定16例;桡骨头骨折行内固定14例,单纯桡骨头切除1例,桡骨头置换2例.术后测量肘关节活动度,并对肘关节功能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2~48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骨不连、骨不愈合及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发生.出现迟发性尺神经麻痹1例,异位骨化2例.末次随访肘关节平均活动度:屈伸128.3°±6.8°,旋转74.6°±4.2°.MEPS评分:优6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除1例桡骨头切除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肘关节稳定性好,影响评分的主要因素为运动受限和日常生活功能部分丧失.结论 肘部损伤"三联征"为复杂类型的肘关节损伤,应根据骨折和损伤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植骨分期治疗开放性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1-01—2013-03诊治伴有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15例,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植骨治疗。结果 15例均获得10-19个月随访,平均12.5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3个月。无感染、骨髓炎、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按Teeny-Wiss的评分评定:72-93分,平均85.6分;优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植骨分期治疗伴有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概念(肘关节后脱位同时伴有桡骨头和尺骨冠突骨折),并报告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自2004年4月~2007年3月,作者共收治肘关节三联征损伤5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Ⅱ型4例,Ⅲ型1例;按Schatzker法分类: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1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法分类:Ⅰ型1例,Ⅱ型4例;按O′Driscoll法分类:5例均为Ⅰ型。4例采取了手术内固定治疗,以3 mm钛空心拉力螺钉或1 mm K针分别固定冠突和桡骨头,并缝合修复肘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开始屈伸和旋转康复训练。[结果]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经3个月~3年随访,骨折愈合,肘关节稳定,无疼痛。肘关节屈伸幅度平均120°,前臂旋转幅度平均110°。3例随访1年以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例,良1例。未手术治疗的1例功能评定为差,有肘关节不稳定和疼痛。[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骨折片虽然很小,但伴有肘内外侧副韧带撕裂,肘关节严重不稳定。只有在重建了骨关节和软组织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及早(3周内)进行康复锻炼,才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18例,从踝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随访1~5年,平均2.6年。骨折愈合时间11~26周,平均16.6周。疗效参照Mazur评价标准:优9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77.8%。结论该方法术中关节面解剖复位,符合生物学内固定要求,术后可早期活动踝关节,能有效减少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338-1340
[目的]探讨铰链式外固定架结合VSD对复杂开放性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复杂开放性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14例。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VSD覆盖等方式进行治疗。最后一次随访时采用HSS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治疗14例患者中11例获得随访,3例失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9个月。HSS评分60~94分,平均(83±8)分,优2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63.6%。[结论]铰链式外固定架结合VSD联合应用治疗复杂开放性肘关节骨折脱位,既能够有效且迅速的稳定肘关节,为血管、神经及软组织的恢复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也可使患肢肘关节早期活动,避免肘关节僵硬及软组织挛缩的可能,创面得到有效封闭,减少感染的发生,愈合更快且愈合率更高,是治疗复杂开放性肘关节骨折脱位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19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分析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1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2~23周。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17/19;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80°~140°(109.8°±12.2°),前臂旋转活动度为110°~180°(140.6°±22.6°)。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显露充分,复位及内固定操作方便,双钢板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7.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慨念、发生机制、损伤后肘关节稳定性变化以及诊疗中的注意事项.[方法]2008年2月~2009年7月共收治肘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冠状突骨折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35.7岁(17~54岁).桡骨小头骨折按照Mason分型:I型3例,Ⅱ型6例,Ⅲ型4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照Regan-Morrey分型:I型5例,Ⅱ型6例,Ⅲ型2例.均行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伤后7.5 d(1~12 d).术后测量肘关节活动度,并对肘关节功能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进行评分.[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9个月(14~31个月). 次随访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117°;平均前臂旋转140°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2例出现异位骨化.5例患者术后1年肘关节活动时仍感疼痛.随访结束时平均MEPS评分81分(78~96分),其中优4例,良6例,可2例,差1例.[结论]上肢外展、前臂外翻及向后外侧旋转时的高能量损伤是发生肘关节在联损伤的主要原因,这种损伤导致了肘关节的严重小稳.早期手术恢复肘关节稳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足预防肘关节三联损伤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放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后肘关节僵硬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20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后肘关节僵硬,于本院行开放松解术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采用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33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功能,优13例、良6例、中1例,优良率95.00%。[结论]开放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后肘关节僵硬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桡骨中上段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桡骨中上段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患者9例。对新鲜骨折脱位:桡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桡骨小头脱位行手法复位;稳定脱位行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困难或者存在再脱位者,行切开复位,若探查环状韧带不完整,行环状韧带重建术,并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对陈旧性病例,行桡骨头行切开复位,环状韧带重建或不重建,并行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例,良2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44.4%。屈肘平均90°(30°~140°),伸直平均10°(0°~30°),前臂旋前平均30°(0°~55°)旋后平均35°(0°~80°)。[结论]前臂结构复杂,对桡骨骨折患者,行肘关节和腕关节X线片检查,必要时行双侧X线片的对照比较,有条件者行CT进行重建,是避免误诊和漏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采用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21~75岁,平均47.3岁。按AO/ASIF分型:A3型9例,C2型9例,C3型17例。开放性骨折4例,但皮肤及软组织损伤较轻,污染轻。手术方法中单纯手法牵引复位加外固定架27例,经皮钢针撬拨复位加外固定架5例,尺骨固定加外固定架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5h~21d,平均6.6d(2例陈旧性骨折除外)。结果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12个月。按照解剖学上的恢复结果,解剖复位9例、功能复位24例、接近功能复位2例。术前尺偏角为-15°~15°(平均10.5°)及掌倾角-30°~0°(平均-10°),术后尺偏角20°~35°(平均25°)及掌倾角0°~20°(平均11.5°)。关节功能疗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21例、可2例。无针道感染,无针孔骨折,无医原性神经、血管损伤,无伤口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感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