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及地塞米松作为罗哌卡因的佐剂用于超声引导下腋路神经阻滞作用效果及对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P组:0.5%罗哌卡因30 ml)、右美托咪定组(D组: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μg/ml)及地塞米松组(E组:0.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各30例。比较3组患者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镇痛药用量、术后4、8、12、24及48 h的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术后12、24、48 h P组VAS评分显著高于D、E组(P<0.05)。P组阻滞持续时间显著少于D、E组;术后镇痛药用量显著多于D、E组(P<0.05)。D、E组术后VAS评分、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镇痛药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及地塞米松作为罗哌卡因佐剂均具有延长神经阻滞时间;增强镇痛效果,降低术后VAS评分作用,且两者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6例,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研究C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0.3%罗哌卡因30 ml麻醉,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研究A组联用0.5μg/kg右美托咪定;研究B组联用1.0μg/kg右美托咪定;研究C组联用1.5μg/kg右美托咪定。对比四组术后镇痛效果、应激水平,并观察四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B、C组术后4、8、12、24 h静息与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研究A组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时,研究A、B、C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皮质醇(Co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B、C组HR、MAP、Cor水平显著低于研究A组(P0.05);与研究A组及对照组对比,研究B组、研究C组阻滞起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阻滞消退时间明显延长(P0.05),研究A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阻滞消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1.0μg/kg与1.5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镇痛效果优于0.5μg/kg右美托咪定,且能减轻患者术后应激水平,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SNB)在老年患者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行开颅手术的老年颅内肿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罗哌卡因SNB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SNB组(B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根据手术切口部位,A组采用0.5%罗哌卡因选择性阻滞眶上、滑车上、耳颞、颧颞、枕大及枕小神经;B组采用0.5%罗哌卡因混合0.5μg/kg右美托咪定选择性阻滞上述神经。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切皮(T1)、锯颅骨(T2)、术毕(T3)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记录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补救镇痛次数;记录两组拔管后2、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T0、T1、T2、T3时,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B组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A组在拔管后2、12、24、48 h VAS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SNB可以减少老年开颅手术患者术中全麻药用量,延长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减少补救镇痛次数,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的右美托咪定应用浓度。方法选取8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腰丛-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术毕开启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泵,对照组采用0.5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镇痛,观察组采用1.0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Ramsay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和镇痛综合满意度。结果术后4 h两组Ramsay评分和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24 h和术后48 h观察组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0.00%和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镇痛综合满意度分别为97.50%和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胸腔镜下实施肺叶切除术患者150例,根据术后镇痛方法分为A组,B组,C组,术后分别实施静脉自控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记录患者手术前后机械痛阈值、血清炎症因子水平(IL-6、IL-10、TNF-α)、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术后各组间机械痛阈值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3 d,各组间血清IL-6、TNF-α、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能够明显增强术后镇痛阈,镇痛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髂腹下-髂腹股沟-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3组,分别为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联合阻滞组(A组)、等量罗哌卡因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联合阻滞组(B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各38例。观察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阻滞起效时间A组B组C组(P0.01),阻滞持续时间A组B组C组(P0.01),A组、B组生命体征更平稳,VAS评分A组、B组与C组在术后2 h、4 h无明显变化,术后8、24 h VAS评分A组B组C组(P0.05),A组、B组头痛、恶心、呕吐和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髂腹下-髂腹股沟-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联合阻滞,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镇痛效果好、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且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下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联合阻滞更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持续时间,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自控硬膜外镇痛在足月待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足月待产妇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单用组各30例。当产妇宫口开到2~3cm时,选择右侧卧位,L2-L3间隙直入法进针,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硬膜外腔内留置4cm,复合组注入负荷量0.5μg/kg右美托咪定5mL+0.1%罗哌卡因10mL,单用组注入负荷量0.1%罗哌卡因10mL+生理盐水5mL。产妇实行自控硬膜外镇痛,镇痛液的配置方法为50mg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50mL,镇痛泵设定为5mL/h、5mL/次,间隔时间15min。观察两组不同时点血压、心率、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运动神经阻滞评分、胎心、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产程及胎儿娩出后即刻脐动静脉血乳酸值。结果与单用组比较,复合组T1、T2时点VAS评分减少,Ramsay镇静评分增加(P均〈0.05);余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孕足月产妇分娩中镇痛、镇静效果较好,且对母婴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40例,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术后进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随机分为DEX+罗哌卡因组(D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穿刺置管,接PCA电子泵经导管持续给药,D组泵内药物配方:0.125%罗哌卡因240 ml+DEX 4μg/kg,R组泵内药物配方:0.125%罗哌卡因240 ml。两组均给予负荷剂量20 ml(泵内抽取),然后按背景输注剂量4 ml/h,PCA每次1 ml,锁定时间15 min,持续镇痛48 h。记录病人术后4、8、12、24、48 h静息状态和持续被动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肌力分级、Rasmay镇静评分、患肢膝关节主动屈曲的角度、不良反应、额外镇痛等情况。结果术后8、12、24 h D组患者静息状态下VAS评分(RVAS)和持续被动运动VAS评分(PVAS)明显低于R组(P0.05)。术后4、8、12 h D组患者Rasm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术后12、24、48 h D组患者主动关节屈曲角度均大于R组(P0.05)。R组术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大于D组(P0.05)。结论 DEX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可以产生有效的镇痛、镇静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对儿童包皮环切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2015年3月—2018年8月,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行0.2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对照组右美托咪定应用剂量为1μg/kg,观察组为2μg/kg,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FLACC疼痛评分、苏醒躁动评分、补救镇痛情况。结果观察组躁动1级患儿构成比为70%,高于对照组的50%,4级患儿构成比为14%,低于对照组的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h、术后6h、术后12h、术后16h、术后24h的FLACC疼痛评分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补救镇痛率为2%(1/50),高与对照组的14%(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5%罗哌卡因+2μg/kg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在儿童包皮环切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将其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孔爱君  王建平  郭磊 《山东医药》2009,49(38):99-100
目的探讨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行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最佳浓度。方法ASAⅠ-Ⅱ级下腹部以下手术患者350例,随机分为7组,各50例。所用镇痛剂A组为0.07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B组为0.12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C组为0.125%罗哌卡因+4μg/ml芬太尼,D组0.2%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E组0.2%罗哌卡因+4μg/ml芬太尼,F组为0.2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G组为0.25%罗哌卡因+4μg/ml芬太尼,配成100 ml药液。每组均加用恩丹西酮8 mg。负荷剂量为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20μg/ml液6 ml,持续剂量为2 ml/h,PCA按压剂量为2 ml,锁定时间为15 min。结果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E、F、G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组(P均〈0.05)。A组患者按压次数或实际有效进药次数比值(D1/D2)〉5的比例高于其他组(P均〈0.05)。各组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用量无显著差异性(P均〈0.05)。镇静状态评分各组相比P均〈0.05。A、B、C三组运动阻滞评分相比P均〈0.05。D、E、F、G组运动阻滞评分与A、B、C组相比P均〈0.05。镇痛期间所有患者无呼吸抑制,但C、E、G组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下肢麻木者较多。结论0.12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恩丹西酮8mg是腹部手术后PCEA的最佳浓度组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复合罗哌卡因腹腔内及切口给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1例择期行LC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术毕前将20mL药液喷洒术野周围腹腔,10mL药液行切口注射。对照组(14例)药液为生理盐水,Dex组(16例)药液含有1μg/kg的Dex,罗哌卡因组(15例)药液为0.25%罗哌卡因,复合组(16例)含有1μg/蚝的Dex+0.25%罗哌卡因。观察患者术后1、4、8、12、24、48h的HR、MBP、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复合组术后1hHR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复合组、Dex组、罗哌卡因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降低(P〈0.05或0.01);与罗哌卡因组比较,复合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降低(P均〈0.05)。对照组、Dex组、罗哌卡因组、复合组需要地佐辛补充镇痛分别为14、7、4、0例;另对照组有5例患者发生恶心,2例患者发生尿潴留。结论Lc术后腹腔内单纯给予1μg/kgDex就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与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能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时,在罗哌卡因溶液中复合微量右美托咪啶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2例ASAⅠ~Ⅱ级行下肢或输尿管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R组为对照组:0.75%罗哌卡因15 mL+1 mL生理盐水硬膜外注射;D1组:0.75%罗哌卡因15 mL+2μg右美托咪啶硬膜外注射;D2组:0.75%罗哌卡因15 mL+4μg右美托咪啶硬膜外注射;D3组:0.75%罗哌卡因15 mL+8μg右美托咪啶硬膜外注射。监测记录注药后0、5、10、15、20、30、40、60、120 min患者心率、平均血压(MBP)以及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和恢复时间。结果与R组相比,D2和D3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缩短,D1、D2、D3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缩短(P均<0.05);D2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延长(P均<0.05)。D3组在注药后40、60 min MBP下降明显(P均<0.05)。结论复合微量右美托咪啶可以增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右美托咪啶最佳剂量是4μg。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四点神经阻滞在腹腔镜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肝肿瘤手术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A组)30例,罗哌卡因组(B组)30例,对照组(C组)24例。A组、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低位前锯肌、右侧肋缘下腹横平面及双侧腹直肌后鞘共四点神经阻滞,C组不予神经阻滞。比较三组术中麻醉时(T1)、切皮前5 min(T2)、切皮后5 min(T3)、肝切除时(T4)、缝皮时(T5)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48 h内(2 h、6 h、12 h、24 h、48 h)的静息及运动状态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T1~T5时间点,三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指标在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静息状态VAS评分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术后6 h、12 h、24 h,B组和C组的静息状态VA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在术后48 h,B组静息状态VAS评分仍显著高于A组,但A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运动状态VAS评分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术后2 h、6 h、48 h的运动状态VAS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B组运动状态VAS评分仅在术后6 h显著高于A组(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5)。三组首次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四点神经阻滞用于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肝肿瘤手术,虽然在术中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提高了术后上腹部镇痛效果,减少了镇痛泵按压次数,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受到右美托咪定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0.4%罗哌卡因,而观察组则运用0.3%罗哌卡因,并且两组分别加入右美托咪定1μg/kg,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均较长,且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Ramsay评分和VAS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将右美托咪定运用在0.3%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能够使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延长,获得较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包于L3、L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针内针法行鞘内注射,D组注射右美托咪定12μg,C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头向硬膜外腔置管3.5 ml,平卧后先注入2%利多卡因3 ml,5 min后无全脊麻症状后再注入0.75%罗哌卡因12 ml,记录麻醉前(T0)、注入罗哌卡因后5 min(T1)、10 min(T2)、20 min(T3)、30 min(T4)、60 min(T5)的平均血压(MBP)、心率(HR)、血氧脉搏饱和度(SpO_2)、脑电双频指数(BIS);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最高阻滞平面、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所需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1 d(D0)、术后1 d(D1)、3 d(D2)、7 d(D3)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D组硬膜外麻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及运动持续时间延长;D组达到最高阻滞平面高且所需时间短(P0.05)。与T0及C组相比,D组HR、BIS在T1~T5各时间点均降低(P0.05)。与D0时及D组比较,C组在D1,D2时MMSE评分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能缩短硬膜外麻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及运动持续时间,并能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行开胸手术的老年COP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麻醉前(T0)、右美托咪定输注10 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5 min(T3)、手术结束即刻(T4)时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30 min、6 h、1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30 min血压,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T2、T4时Pa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T3、T4时HR、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0 m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疼痛特点及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效应。方法将80例接受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为0.9%盐水对照组,B组为利多卡因组,C组为罗哌卡因组,D组为利多卡因、罗哌卡因混合组。术后即刻腹壁戳孔浸润注射、腹腔内膈下及胆囊床喷洒上述药物,观察术后1、3、6、24 h患者视觉模拟尺疼痛评分(VAS)。结果组内不同时间比较,术后1 h VAS最低,3、6 h VAS依次上升,24h VAS又有所下降;其中1、3、6 h之间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术后1 h A或B组VAS分别与C、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6 h及24 h A组与B、C、D组比较VAS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腹腔内喷洒均可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罗哌卡因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对产妇产程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盲法将250例足月初孕产妇分为镇痛组200例、对照组(C组)50例.镇痛组根据宫口开大程度及镇痛泵罗哌卡因浓度随机分为4个亚组:A1组(宫口开大到1 ~3 cm,泵内0.14%罗哌卡因)53例、A2组(宫口开大到1~3 cm,泵内0.089%罗哌卡因)47例、B1组(宫口开大到>3 cm,泵内0.14%罗哌卡因)56例、B2组(宫口开大到>3 cm,泵内0.089%罗哌卡因)44例.C组不镇痛.观察各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及胎儿Apgar、NBNA评分.结果 镇痛组VAS评分、收缩压、心率、第一产程持续时间<6h、第二产程持续时间>2h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镇痛后30与120 min的宫缩周期>5 min、持续时间<30 s,双下肢麻木,第二产程持续时间>2h,A1、B1组与A2、B2、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一产程持续时间<2h,B2组与A1、A2、B1、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缩宫素使用率,A1、A2组与B1、B2、B1、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组新生儿生后Apgar、NBNA评分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0.089%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不影响产妇的潜伏期产程进展,活跃期及急产期安全有效,对母婴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三种镇痛方式的应用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克寒 《山东医药》2011,51(30):48-49
目的对比观察剖宫产术后三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并观察对早期产后产妇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手术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50例。A组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泵,药物为芬太尼0.5 mg+罗哌卡因250 mg;B组采用静脉镇痛泵,药物为芬太尼1.0 mg;C组采用哌替啶肌注镇痛。记录3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初乳时间、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产妇麻醉前和术后24、48 h的血清PRL。结果 A、B组的术后VAS、镇静评分、排气时间、初乳时间均优于C组(P均〈0.05);A、B组术后24、48 h血清PRL水平高于C组(P均〈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均〈0.05)。结论硬膜外镇痛或静脉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哌替啶肌注,硬膜外联合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和芬太尼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较轻,对产妇血清RPL水平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芬太尼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入室后以0.4ug.kg-1.h-1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Ⅱ组以同样的方式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术中均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Ⅰ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后1h、2h、4h、24hVAS和BC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PCIA按压次数及术后24h镇痛药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与Ⅱ组比较Ⅰ组术后1h、2h、4hVAS和BCS评分显著性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性降低;术后24h镇痛药用量总量显著性降低。结论手术中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能增强术后芬太尼镇痛效应,降低术后镇痛药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