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D4+ CD28-T细胞及Th1细胞因子在大小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清中的数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腹主动脉瘤患者60例,其中小腹主动脉瘤30例,大腹主动脉瘤30例,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组受检者外周血CD4+、CD8+、CD4+ CD28-T亚群数量及占淋巴细胞的比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实验(ELISA)检测上述各组人群血浆中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结果 腹主动脉瘤组CD4+ CD28-T细胞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CD4+ CD28-T细胞在小腹主动脉瘤组升高最为显著(P<0.05).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中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也呈明显升高,其表达水平的升高与腹主动脉瘤直径呈正相关性.结论 腹主动脉瘤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8-T淋巴细胞升高,升高的CD4+ CD28-T淋巴细胞可能通过刺激和促进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Th1炎症因子的分泌,在早期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激活作用,并导致腹主动脉瘤局部慢性炎症迁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氢气抑制趋化素样因子1(Cklf1)在大鼠腹主动脉瘤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腹主动脉瘤组和腹主动脉瘤干预组(腹腔注射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术后28 d开腹取材,观察腹主动脉扩张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检测炎症浸润和腹主动脉中膜弹力纤维破坏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Cklf1(r Cklf1)、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r Cklf1、MMP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腹主动脉瘤组大鼠腹主动脉扩张率明显高于腹主动脉瘤干预组(P0.01)。腹主动脉瘤组大鼠瘤壁r Cklf1 mRNA、MMP2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腹主动脉瘤干预组(P0.01);r Cklf1、MMP2主要在腹主动脉瘤壁中层病变严重区域表达上调;与腹主动脉瘤组相比,干预组r Cklf1、MMP2阳性表达明显减弱,炎症浸润、弹力纤维破坏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氢气可通过抑制r Cklf1表达,抑制炎性细胞向腹主动脉受损区域聚集,降低MMP2表达合成,减缓中膜弹力纤维降解,干预腹主动脉瘤进展。  相似文献   

3.
腹主动脉瘤的药物治疗是近几十年来争议较大的话题,主要聚焦在:(1)药物治疗是否能延缓或阻断腹主动脉瘤的进展,预防其破裂;(2)药物治疗能否降低腹主动脉瘤患者总体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围绕以上问题,本文就抗高血压药物、降脂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为腹主动脉瘤的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肾下腹主动脉直径≥3 cm,主动脉直径>正常直径50%以上的血管致死性疾病.腹主动脉瘤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腹主动脉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重塑,迄今缺乏特异针对腹主动脉瘤的药物治疗.近年研究证实定位于溶酶体的组织蛋白酶(Cathepsins)通过促进血管炎症、诱导中膜平滑肌细胞凋亡、增加血管新生和激活其它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导致血管壁重塑而促进腹主动脉瘤的形成.Cathepsins有望成为腹主动脉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髂动脉多发炎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诊断及药物治疗的认识。方法对1例发生于髂动脉的炎性腹主动脉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炎性腹主动脉瘤好发于70岁左右老年人,临床表现为突发腹痛或背痛,体重下降,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影像学检查可见动脉瘤壁增厚,炎症累及输尿管可引起肾盂积水,常规治疗需手术,早期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可避免或推迟手术。结论突发严重腹痛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增厚及肾盂积水支持本病诊断。早期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显著缓解症状,并消除尿路梗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杂型腹主动脉瘤(AAA)采用腔内修复(EVAR)治疗的操作要点和临床疗效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7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复杂型腹主动脉瘤组和普通型腹主动脉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治疗及术后随访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疼痛症状的百分比、平均动脉瘤动脉瘤长度以及手术时长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中术后内漏、并发症及死亡率方面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对于复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而言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普通腹主动脉瘤和复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之间在术前资料、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等大部分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腹主动脉瘤是以主动脉进行性扩张为特征的主动脉疾病,其发病与多种环境和遗传因素相关。目前对于腹主动脉瘤,除手术治疗外,尚无其他有效治疗方法。对于未达手术指证的腹主动脉瘤,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最新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具有限制腹主动脉瘤扩张的效果,同时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靶向药物也有可能对腹主动脉瘤具有治疗效果。本文针对腹主动脉瘤的非手术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16层螺旋CT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患有腹主动脉瘤的患者4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采用多平面成像重建(MPR)、三维成像和容积再现(VR)、CT血管成像(CTA)。结果 16层螺旋CT三维成像能够较好地呈现出腹主动脉瘤的大小、形态、走位,有无附壁血栓及钙化,VR精准的显示出腹主动脉瘤与临近腹主动脉以及分支血管的位置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可以有效且清晰的呈现并诊断出腹主动脉瘤,所有图像清晰明了,是临床上诊断腹主动脉瘤的有效影像技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腹主动脉瘤临床特点及诊治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年龄在80岁以上腹主动脉瘤患者的高危因素、瘤体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高龄老年患者多同时合并高血压、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腹主动脉瘤瘤体直径3.0~9.2 cm,平均(5.8±3.2)cm,瘤腔内多形成硬化斑、钙化斑或血栓。按瘤体大小分为A(3.0~4.9 cm)、B(5.0 cm以上)两组。腹主动脉瘤治疗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后A组、B组瘤体平均年增长率均显著下降[A组:(0.45±0.24)cm比(0.23±0.12)cm;B组:(1.02±0.1)cm比(0.68±0.22)cm,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瘤径≥5.0 cm时,瘤体年增长及血栓形成率显著增高。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安全有效,适用于高风险的高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达变化及巨噬细胞浸润在老年人腹主动脉瘤中的病理学特点. 方法 对15例老年人腹主动脉瘤与6例正常腹主动脉组织行HE染色、VanGieson法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组织蛋白酶B及CD68蛋白表达. 结果 老年人腹主动脉瘤病变处胶原容积百分比(9.3±1.9)%,较正常主动脉的(5.3±1.8)%增高(P<0.05).老年人腹主动脉瘤中组织蛋白酶B和CD68的表达增强分别为0.38+0.07和0.51±0.12,α-SMA表达减弱为0.23±0.05,与正常腹主动脉(分别为0.13±0.06和0.01±0.01,0.33±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SMC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改变及巨噬细胞浸润可能参与了老年人腹主动脉瘤血管壁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 ,80岁。 1992年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腹主动脉肾动脉水平稍下方至髂动脉水平呈 4cm× 3cm囊样扩张区。诊断为腹主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形成。 1998年复查B型超声波示腹主动脉瘤 6 5cm× 4 6cm ,伴有轻度左中腹隐痛。既往否认高血压病病史 ,检查血压 10 8~ 12 8/ 6 8~79mmHg(1mmHg=0 133kPa) ;眼底检查 :双视网膜动脉硬化 (ⅡA级 )。B超提示 :双肾形态正常。 1998年 10月 6日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经左侧股总动脉穿刺将分叉的Talent腔内血管移植物经导管送入腹主动脉肾下部位 ,安置成功。术中经腹主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征,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在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检查确诊的腹主动脉瘤患者67例(腹主动脉瘤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确诊的外周血管病患者86例(外周血管病组),同期正常体检人群46例(正常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入选者的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斑块数量及性质等,并将三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腹主动脉瘤组和外周血管病组中,男性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及平均颈动脉IMT值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同性别内,外周血管病组的平均颈动脉IMT值、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均显著高于腹主动脉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经性别校正后,外周血管病组的平均颈动脉IMT值、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均高于腹主动脉瘤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腹主动脉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管病组合并冠心病例数及脑卒中的例数明显高于腹主动脉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本文通过颈动脉超声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外周血管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在腹主动脉瘤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极小.  相似文献   

13.
<正>早在1991年,Parodi等[1]首次报道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现在腔内修复术已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一种重要选择。典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因其足够长、足够规则的瘤颈锚定区和不太扭曲的瘤体,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成功率可达到98%[3-4]。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及医疗水平的提高,EVAR的手术适应症也在逐渐放宽,越来越多的复杂的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病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缺氧诱导因子 1α及其相关基因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表达 ,选取腹主动脉瘤标本 2 2例 ,以 5例正常腹主动脉作对照 ,检测缺氧诱导因子 1αmRNA及蛋白的表达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结果发现 ,腹主动脉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 1α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腹主动脉 (P <0 .0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亦明显增强 (P <0 .0 1)。缺氧诱导因子 1α表达主要分布在腹主动脉瘤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外膜处 ,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布部位基本一致。腹主动脉瘤中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 (P <0 .0 1) )。结果提示 ,缺氧诱导因子 1α在腹主动脉瘤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 (CTA3D)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1例腹主动脉CT血管三维成像 ,其中正常 4例、腹主动脉瘤 3 3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例、腹主动脉金属支架植入 9例。造影剂量按 1 5ml·kg- 1,注射速率为 3ml·s- 1。扫描延迟时间按 2种方法进行 :①造影剂跟踪扫描 ;②造影剂峰值测试进行时间延迟。数据重建为三维工作站用RealTime 3D及Fly 3D(VR) ,有的亦用多平面重建法 (MPR)、曲面重建法 (CPR)及仿真内镜 (VE)。  结果  51例腹主动脉CT成像 ,4例为正常 ,3 3例腹主动脉瘤和 5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经MPR、RT3D、VE等成像 ,均能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夹层的真假腔和破裂口。 9例腹主动脉金属支架植入可清晰显示支架的部位、范围、通畅情况。  结论 多排螺旋CTA3D腹主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 ,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两种实验性腹主动脉瘤大鼠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探讨和比较两种腹主动脉瘤大鼠模型特征,以便进一步为腹主动脉瘤体内研究提供基础,选取SD大鼠肾下腹主动脉猪胰腺弹力蛋白酶恒压灌注,或使用豚鼠肾下腹主动脉正位替换。利用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于术后2周和4周,观察腹主动脉形成率、形态学变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结果发现,64%酶灌注大鼠和88%异种移植大鼠形成腹主动脉瘤,均无出血或腔内血栓形成。与灌注型腹主动脉瘤相比,移植型腹主动脉瘤壁损伤更为严重,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也显著增高。证明两种方法均能诱导腹主动脉瘤形成,但以移植模型更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是PYHIN家族中的一员,它能感知双链DNA(dsDNA)并组装AIM2炎性小体。AIM2炎性小体活化后引发细胞焦亡及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释放,从而导致炎症。AIM2炎性小体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腹主动脉瘤壁中可被激活,并与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的发展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AIM2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中的作用,以期为这些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马方综合征(MFS)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腹主动脉瘤是MFS的罕见症状[2,3,4,5]。该文报道了1例男性患者,22岁,3年前因腹主动脉瘤破裂入院,行腹主动脉+左侧髂动脉置换术,今再发主动脉夹层破裂和腹主动脉瘤。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腹主动脉瘤27例B超10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B超检查观察老年人腹主动脉瘤自然发展规律。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7例经超声诊断并随访10年以上的老年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89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体检的老年人中,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34例,其中经超声检查随访10年以上且持续存在的27例。27例中,腹主动脉瘤大小为2.5~6.6cm,平均每年增长(0.14±0.01)cm。其中17例(63.0%)有附壁血栓形成,形成时间在诊断后的(3.9±2.0)年,血栓每年增长(0.21±0.05)cm。结论老年人腹主动脉瘤随增龄增长缓慢,半数以上形成附壁血栓;较少发生瘤体破裂及附壁血栓脱落。  相似文献   

20.
腹主动脉瘤破裂是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现代指南主张动脉瘤体直径≥5.0 cm者进行修复手术。但扫描发现绝大多数腹主动脉瘤是无症状的小腹主动脉瘤(<5.0 cm)。我们回顾有关小腹主动脉瘤的进展观察,影响小腹主动脉瘤进展的因素,特别是对小腹主动脉瘤内科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