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定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421-3424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12例均行CT平扫,7例加作增强。分析不同组织类型脂肪肉瘤的CT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与病理对照,脂肪瘤样脂肪肉瘤(LLS)1例。硬化性脂肪肉瘤(SLS)1例,黏液样脂肪肉瘤(MLS)1例,圆细胞性脂肪肉瘤(RCLS)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DDLS)1例,混合成分7例。CT图像上,LLS表现为脂肪密度肿块,不均质,有分隔;MLS平扫表现为均匀的水样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可见网状、片状或岛状强化;RCLS表现为无脂肪的软组织肿块,与其他类型的软组织肿瘤难以鉴别;DDLS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常伴有分化良好的脂肪瘤样组织。结论:不同组织学亚型的脂肪内瘤其CT表现有所不同,CT表现的差异取决于病变内不同组织学亚型的比例、分布及混合的方式。本组中,腹膜后脂肪肉瘤多以混合形式存在,了解这些CT表现特点有助于脂肪内瘤的术前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2.
刘长琦  辛贺  李国栋  王乐乐 《吉林医学》2013,(26):5535-5536
<正>腹膜后脂肪肉瘤占腹膜后肿瘤的20%40%,好发于肾脏周围[1-2]。脂肪肉瘤是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的恶性软组织肿瘤,由脂肪母细胞构成。好发年龄为4040%,好发于肾脏周围[1-2]。脂肪肉瘤是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的恶性软组织肿瘤,由脂肪母细胞构成。好发年龄为4060岁,多为无痛性肿块,最常累及四肢的深部软组织和腹膜后。1病历摘要患者,女,54岁。于2011年3月10来我院就诊,以腹膜后肿物收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伴有腹胀,偶有疼痛,为间断性钝痛,无放散痛。1周前腹胀症状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运用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6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CT资料,患者均行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肿瘤大小为9~30cm,大部分肿瘤形态为不规则,属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2)60例患者中32例的肿块典型为脂肪成分,CT值为-5~-119Hu,增强扫描发现肿块脂肪无强化,而软组织成分为轻度强化。结论运用CT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可准确的定位与判断肿瘤和临近组织的关系,能够有效的检查出高分化脂肪肉瘤与含脂肪的非高分化的脂肪肉瘤,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4.
<正>脂肪肉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软组织肉瘤(仅次于纤维肉瘤),多发成年人,但实际临床工作中脂肪肉瘤较少见,且多位于腹膜后,发生胸壁脂肪肉瘤更为少见,我院最近五年仅收治1例,此患者于2014年9月手术切除病理确诊高分化脂肪肉瘤,2017年4月复发手术切除病理确诊去分化脂肪肉瘤,现报  相似文献   

5.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男女各1例,均作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2例均为腹膜后伴有脂肪密度的巨大肿块,增强扫描时肿块内的脂肪成分无强化,软组织成分轻度强化。结论CT检查能很好的显示病变部位、形态、脂肪密度及周围器官的关系,对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1月~2022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12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2例腹膜后肿瘤联合使用P16、MDM2与CDK4免疫组化检查均诊断为脂肪肉瘤,其中高分化脂肪肉瘤6例,去分化脂肪肉瘤4例,炎症性脂肪肉瘤1例,混合性脂肪肉瘤1例。结论 P16、MDM2与CDK4免疫组化检查可以很好地帮助诊断脂肪肉瘤,为没有实验条件做FISH检查的临床病理医生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脂肪肉瘤发病率在软组织肿瘤中居第2位,仅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见于腹膜后,发生于肾脏者较少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6月收治1例肾脂肪肉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DDL)的CT影像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对照病理,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3例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中,单发2例,多发伴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CT平扫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中存在明确脂肪成分,二者分界清楚,脂肪含量不一,但均较少且位于肿块周边区域。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成分动脉期呈轻至中度强化,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其中1例于术后7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后1.5个月再次复发,1例于术后2个月复发,1例术后1个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特征有助于活体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脂肪肉瘤(liposacroma)是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起源于原始间充质细胞并向脂肪细胞分化而成,约占恶性软组织肉瘤的14%~18%[1]。常发生在脂肪组织较多的腹部和腹膜后、四肢(尤其是下肢)、  相似文献   

10.
马亚兵  管玲 《甘肃医药》2023,(4):382-384
腹膜后脂肪肉瘤(RLS)是一种来源于间叶组织最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病因尚不明确,成人多发,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10%~45%[1]。脂肪肉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腹膜后,因腹膜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在肿瘤早期不易发现。本文通过对1例腹膜后巨大肿瘤且病理分型为黏液样脂肪肉瘤去分化成分为横纹肌肉的多种影像学联合及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其影像学特殊性,归纳总结其特点并鉴别诊断,为后续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膜后软组织肉瘤12例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对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自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对12例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应用FEP-BY01型高强度聚焦超声体外聚焦热疗机进行治疗,并随访1~24个月。结果:12例腹膜后软组织肉瘤中显效8例(66.7%),有效4例(33.3%),总有效率100%,近期随访均存活,1年后复发1例。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适宜治疗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新疗法,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副作用和降低复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MSCT影像学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检查所得结果进行诊断分析;观察肿瘤发生的部位、肿块大小、形态、密度、边界及增强扫描后强化方式和程度等;观察邻近组织器官的变化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肿瘤直径大小18cm×22cm×28cm至6cm×12cm×15cm。15例高分化脂肪肉瘤,以脂肪密度肿块为主,不均匀,有网状分隔、无脂肪成分的等密度、低密度肿物,边缘较模糊。17例黏液型脂肪肉瘤,其中呈7例囊样改变,有分隔,边界较清晰,10例肿块呈棉絮样,密度较低,边界模糊。6例去分化型脂肪肉瘤,混合性肿块,有2例内部脂肪成分较少,与软组织影分界不清,1例有明显界限。2例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4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的肿块邻近组织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8例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伴有肿大,6例患者发现肝内转移。结论 MSCT检查可清楚显示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影像学特点,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判断肿瘤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正>原发性肠系膜肉瘤临床较少见,近12年来我院共收治8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47~59岁,早期症状为腹部不适,隐痛,3~5月后出现腹部肿块,一般没有消化道疾病的症状,体检腹部可扪及明显的肿块,质中,有包膜光滑感,活动度差,手术切除较大的肿瘤最大直径35cm,平均直径16cm。5例来源于小肠系膜,3例来源于结肠系膜。病理证实,平滑肌肉瘤6例,脂肪肉瘤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特点及再手术切除技巧。方法分析16例复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再手术。结果再手术平均2.64次,术后病理显示,脂肪瘤样脂肪肉瘤2例,硬化性脂肪肉瘤9例,炎性脂肪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所有手术患者均顺利出院,最长已存活8年。结论复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仍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极少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囊内切除再清扫周围残留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不主张强行完整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腹膜巨大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1例小儿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患者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效果佳、无复发。结论:小儿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宜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6.
屈翔  王宇  张长淮 《北京医学》2001,23(6):344-34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的机理及预后。方法 复习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临床资料及文献,总结伴有亚型转化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伴有亚型转化的患者平均复发次数高于非亚型转化患者,但生存时间较长。结论 亚型转化使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复发次数增加而不影响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肉瘤(liposarcoma)是恶性软组织肉瘤中较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腹膜后和股部,好发于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18.
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磁共振成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其他四肢软组织肿瘤表现相鉴别。结果黏液性脂肪肉瘤多位于四肢深部肌肉间隙内;MRI上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脂肪抑制像肿块信号强度无减低,组织学上以黏液成分为主,脂肪含量少,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的实性成分和粗大的间隔影,与其他四肢软组织肿瘤可以鉴别。结论 MRI可对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10例,术前2例行B超和CT平扫+增强检查,8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脂肪肉瘤其CT表现有所不同,分化良好脂肪肉瘤7例,粘液型1例,混合型2例。结论本组中,腹膜后脂肪肉瘤多以分化良好形式存在,了解这些CT表现特点有助于脂肪肉瘤的术前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20.
脂肪组织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瘤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脂肪肉瘤占腹膜后、下肢软组织肉瘤的第一位 ,分别为 2 8% ,42 % ;上肢脂肪肉瘤占该部位软组织肉瘤的第二位 ,为 14% [1 ] 。脂肪组织肿瘤含 CT可发现的脂肪 ,CT值低于 - 2 0 HU被作为脂肪的证据 [2 ]。笔者报道 35例含脂肪组织肿瘤的 CT特征 ,着重讨论鉴别诊断。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4~ 2 0 0 1年收治的脂肪组织肿瘤35例 (附表 ) ,男性 2 0例 ,女性 15例 ,年龄 47± 4岁 (18~ 79岁 )。其中 1例为肝肾多发。脂肪瘤除 5例因局部肿物来就诊外 ,其余病变均系偶然发现。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