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桥血管造影特点,分析相关因素对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我院CABG术后因心绞痛复发再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256例患者,男性218例,平均年龄(61.2±9.7)岁。CABG到复查CAG的间隔时间(50.9±40.1)个月。共722支桥血管,其中左乳内动脉(LIMA)桥215支,大隐静脉(SV)桥485支,左桡动脉(RA)桥19支,右乳内动脉(RIMA)桥3支。桥血管造影完全闭塞或狭窄≥75%视为桥血管病变。结果31.6%(228/722)的桥血管发生病变。LIMA桥病变率13.5%(29/215),SV桥病变率39.2%(190/485),RA桥病变率42.1%(8/19),RIMA桥病变率33.3(%1/3)。术后1年内LIMA桥和SV桥病变率分别达14.6%和32.9%,之后随时间缓慢增加。不同靶血管的SV桥通畅率有明显差别。手术年龄<50岁者桥血管病变率增加。性别、序贯吻合及综合危险因素对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影响。结论CABG术后桥血管病变较常见,是造成术后心绞痛复发的重要原因。LIMA桥的通畅率明显优于SV桥。不同桥血管、不同靶血管、手术年龄均明显影响桥血管通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常规CABG)术后5年血管桥的通畅率。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40例单独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地被分为OPCABG组和常规CABG组。OPCABG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CABG;常规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CABG。两组术前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利用双源CT造影检查及CT图像后处理,研究两种术式各条血管桥的通畅情况。结果常规CABG组及OPCABG组左乳内动脉(uMA)到前降支(LAD)的通畅率都达到100%,静脉桥的通畅率分别为93.87%和94.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G旁路血管桥的3~5年通畅率可以和常规CABG相媲美。OPCAB治疗冠心病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35例。用评分的方法来客观评估冠状动脉桥血管吻合口及桥血管本身管腔狭窄的情况。对于中、重度狭窄的患者进一步行DSA检查,并与MSCT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5例患者共移植87支桥血管,其中评为2分的桥血管55支、评为1分的桥血管21支、评为0分的桥血管11支,桥血管通畅率为63.2%。评为1分的21支桥血管,经DSA检查18支桥血管评为1分、3支桥血管评为2分,正确率为85.7%;11支评为0分的桥血管经DSA检查均评为0分,正确率为100%。结论MSCT能够很好地显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及其吻合口的狭窄及其程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10余年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普遍展开,冠状动脉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需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经右侧桡动脉人路途径无法完成左侧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的造影工作,所以常规经右侧股动脉路径,行包括LIMA桥在内的冠状动脉和桥血管造影。根据大血管走行和解剖特点,阜外医院结合临床实践,越来越多地采用左侧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和桥血管(包括LIMA桥和大隐静脉桥)造影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术后3-4年时血管桥的通畅率。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2月间40例单独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地被分为OPCABG组和CCABG组。OPCABG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CABG;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CABG。两组术前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区别。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造影检查及CT图像后处理,研究两种术式各条血管桥的通畅情况。结果:CCABG及OPCABG组在左乳内动脉(LI MA)到前降支(LAD)的通畅率分别达到94.1%,94.4%,后降支(PDA)为88.2%,91.6%,钝缘支(包括对角支)的通畅率分别为88.9%,90.9%,静脉桥的通畅率为87.8%,88.0%,动脉桥的通畅率为85.7%,91.3%。各组间统计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OPCABG旁路血管桥的3-4年通畅率可以和CCABG相媲美.OPCAB治疗冠心病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它的普及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近中期桥血管的通畅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术后患者预防桥血管病变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首次CABG术患者38例,入选的患者在复查期间未再行任何血管再通术(PTCA、PCI及CABG等),术后4~59(28.1±17.6)个月复查时均行CTA检查,部分患者行CAG检查对照,分别计算动脉桥血管和静脉桥血管的通畅情况,分析影响CABG术后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的高危因素。结果 CABG术后桥血管的总体通畅率为75.3%;LIMA的总体通畅率为92.9%,SV的总体通畅率为64.4%。结论 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大隐静脉桥血管;患者的手术年龄、性别以及综合相关危险因素等都会影响桥血管通畅率。  相似文献   

7.
16排CT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入选6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其中6例因心率控制不佳被排除。对其余56例共152条桥血管(其中内乳动脉桥48条,隐静脉桥104条)分别用16排CT造影(CT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检查。CTA检查均通过回顾性心电图门控方法进行。患者平均心率(58±6)次/min。在CTA检查过程中以4ml/s速度静脉注入120ml的Visipaque320造影剂。冠状动脉桥血管的通畅和狭窄程度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来评估。结果在本研究中,CTA方法能显示所有冠状动脉桥血管;CTA还能显示所有桥血管近端吻合处以及71%的远端吻合处。并且,经CTA检查发现有29条桥血管发生闭塞,13条桥血管有显著狭窄病变。通过CAG检查比较CTA结果证实:在所有42条CTA检查发现闭塞或狭窄的冠状动脉桥血管中,CAG显示有34条桥血管有闭塞或狭窄;在所有110条CTA检查显示正常的冠状动脉桥血管中,CAG显示有108条桥血管正常,有8例假阳性和2例假阴性发生。CTA检查的敏感性94%,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86%,阴性预测值99%。结论CTA可提供清晰的冠状动脉桥血管图像以及较高的诊断准确性。CTA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及冠脉造影对冠脉搭桥手术后桥血管的评价作用。方法33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术前常规冠脉造影检查,手术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手术后1 a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并于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复查后1周内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33例患者共行冠脉搭桥101支,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能够成功显示99支,显示率为98.02%。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其对冠脉搭桥手术后桥血管狭窄和阻塞评价敏感度达100%。结论应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评价简便、无创,具有较好的可信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5年8月~2008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因心绞痛复发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2例,男6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82±9.02)岁.冠状动脉造影时间平均(36.51±23.34)个月.旁路移植血管共199支,其中左内乳动脉桥41支,大隐静脉桥156支,桡动脉桥2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或疑诊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双源CT的原始数据均行容积再现、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横断面重建。结果 352支血管中(直径≥2 mm),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50%狭窄的血管为163支,占46.3%;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50%狭窄的血管为155支,占44.0%。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狭窄(≥50%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89.9%、87.7%和93.7%。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多支血管严重病变者,外科手术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自体静脉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主要桥血管材料,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自体大隐静脉。自体大隐静脉虽然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但有术后桥血管再狭窄或闭塞等诸多问题。本文综述静脉桥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及其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病变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多支血管严重病变者,外科手术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自体静脉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主要桥血管材料,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是自体大隐静脉.自体大隐静脉虽然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但有术后桥血管再狭窄或闭塞等诸多问题.本文综述静脉桥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及其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左前降支作为冠状动脉三大分支之一,其再血管化对于抢救患者生命、改善缺血症状非常重要,尤其是内乳动脉到左前降支的吻合至今仍是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金标准”。对左前降支进行旁路移植术,可选择的桥血管材料包括游离或原位左右乳内动脉,游离或原位胃网膜右动脉,游离桡动脉、大隐静脉等。但是不同桥血管到左前降支的吻合策略和通畅率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了近30年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初步探讨不同桥血管选择策略及左前降支旁路移植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观察采用桡动脉(RA)和大隐静脉(SVG)分别联合左乳内动脉(LIMA)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术后1年桥血管通畅情况.方法 接受CABG治疗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6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A组、SVG组,其中RA组35例患者选用LIMA+RA作为桥血管进行CABG治疗,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大隐静脉序贯桥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3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以大隐静脉序贯桥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45-69岁,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例,于术后2年行冠状动脉螺旋CT随访。结果:37例病人中,35例全部血管桥均通畅,有2例病人乳内动脉桥路通畅,大隐静脉血管桥闭塞,未予介入或手术干预。结论:大隐静脉序贯桥中期随访通畅率良好,虽有“一闭俱闭”的风险,但大多数不会导致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血管重度狭窄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23例,所有患者在进行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后的4~20天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评价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的准确性,并对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分析,准确性包括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基本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一致,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轻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值分别为68.9%、96.3%、74.2%、94.8%、92.8%;对中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值分别为68.4%、98.9%、93.1%、95.8%、96.2%;对重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值分别为71.0%、99.6%、98.3%、94.2%、95.0%。结论双源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血管准确性较高,且对重度狭窄的准确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将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应用于诊断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34例临床确诊或疑诊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对其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通气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双源CT的原始数据均行容积再现、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横断面重建。结果 134支血管中(直径≥2 mm),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50%的狭窄为63支,占据的比例为47.01%;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50%狭窄的血管为59支,占据44.03%。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9.9%、阳性预测值为87.7%和阴性预测值为93.7%。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可靠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使用双侧乳内动脉(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桥血管通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应用BIMA行CABG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2±7.2)岁。分析患者术中即刻桥血管流量、手术效果,并通过出院前及术后3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结果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个月右乳内动脉(RIMA)桥及左乳内动脉(LIMA)桥通畅率为97.8%,静脉桥通畅率为95.4%(P0.05)。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总体通畅率为99.5%,其中RIMA-前降支搭桥通畅率为99.4%,LIMA-前降支搭桥通畅率为100%。结论 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的,早期效果及桥血管通畅率良好。LIMA-前降支及RIMA-前降支搭桥均有较高的近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9.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现今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1],术后5~10年内约25%~50%的桥血管会发生再狭窄或者闭塞[2],评价CABG疗效的最主要指标之一是桥血管近、远期的通畅率。国内外CABG采用最多的移植血管是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IMA)和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SV)。由于IMA长度受限以及冠心病患者大多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以自体SV仍然是CABG术中最常用的桥血管移植材料[3]。如何提高静脉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已经成为CABG术后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静脉桥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病人,共145条桥血管(其中内乳动脉46条,大隐静脉桥99条),进行64排螺旋CT造影(CTA)。CT扫描时病人的平均心室率为(60±5)次/min。42例中20例桥血管血管吻合口冠状动脉狭窄(≥50%)或闭塞的病人及7例吻合口远端狭窄或闭塞的病人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42例病人CTA均可评价。显示桥血管通畅125条.闭塞20条(其中内乳动脉5条,静脉桥15条)。CTA诊断冠状动脉桥血管狭窄(≥50%)或闭塞的准确性达100%。结论:CTA可以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以及吻合口再狭窄的程度,桥血管近端吻合口的位置,可提示冠状动脉桥血管术后CAG的径路,是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创伤性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