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针对在校大学生,调查了解短视频的使用情况并探究短视频与网络成瘾和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抽取559名在校大学生,使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修订版(CIAS—R)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结果:①使用短视频的女性大学生显著多于男性大学生(χ~2=4.389,P0.05),短视频使用率在年级上的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246,P0.05);②是否使用短视频在网络成瘾和人格特质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③使用短视频频率高的大学生在网络成瘾总分(t=-2.761,P0.01)、强迫性上网(t=-2.434,P0.05)、戒断反应(t=-3.667,P0.001)、耐受性(t=-3.716,P0.001)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使用短视频频率低的大学生,精神质维度得分显著低于使用频率低的大学生(t=2.081,P0.05);④每次使用短视频时间长的大学生在时间管理问题(t=-2.026,P0.05)、精神质维度(t=-3.626,P0.001)得分均显著高于使用时间短的大学生,掩饰性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每次使用时间短的大学生(t=1.975,P0.05);⑤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P=0.01的显著性水平上,使用短视频的频率、内外向和神经质对网络成瘾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女性大学生更喜欢使用短视频,使用短视频的频率越高且低内外向、高神经质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五人格特质及性别变量与大学生风险决策行为的关系。方法:招募在校大学生110名,采用大五人格简氏量表(NE0-FFI)与气球模拟风险决策任务(BART)分别测量被试的外倾性、责任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及风险决策行为水平。结果:女生神经质与外向性特质得分高于男生,责任性与风险决策的得分低于男生(均P0.05)。神经质负向预测风险决策(β=-0.24),宜人性与性别的交互项负向预测风险决策行为(β=-0.34)。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主效应、宜人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结论: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中神经质与风险决策行为密切相关,而宜人性与风险决策的关系受到性别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以及留守类型在二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马鞍山市农村中小学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3种不同类型的儿童在内外向(F=9.075,P<0.001)、神经质(F=36.632,P<0.001)及精神质(F=4.530,P<0.05)人格维度、心理健康总得分(F=71.694,P<0.001)上均有显著差异.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209,P<0.01),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均呈显著正相关(r=0.680,0.352;P<0.01).③内外向性人格特质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β=-0.158,P<0.001),神经质人格特质和精神质人格特质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β=-0.647,-0.345;P<0.001).④留守类型与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交互项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显著(β=0.322,P<0.01),留守类型与内外向人格特质、精神质人格特质的交互项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留守类型在留守儿童神经质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关系之间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中不同类型的早年创伤、人格特质与临床症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适应不良的人格特质在早年创伤与强迫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147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使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测量被试的强迫症状严重度,早年创伤问卷-自评版(ETI-SF)测量其早年创伤经历,NEO大五人格量表(NEO-FFI)测量其人格特质。结果:ETI-SF中情感虐待分量表得分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r=0.19,P0.05),NEO-FFI中神经质人格得分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r=0.31,P0.001),宜人性人格得分与Y-BOCS总分呈负相关(r=-0.18,P0.05)。通径分析显示神经质人格在情感虐待与强迫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为0.107(95%CI:0.04~0.19,P0.05)。结论:早年情感虐待可能与强迫症状呈正相关,而神经质人格在情感虐待与强迫症状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人人格特质与拖延的关系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某高校一年级研究生344名(男性191人,女性153人),采用简版大五人格量表(Mini-IPIP)、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DMSC-S,包含冲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两个维度)和一般拖延量表(GPS)进行测量。结果:GPS得分与Mini-IPIP宜人性、尽责性得分呈负相关(r=-0.13、-0.53,P0.05和P0.01),与神经质得分呈正相关(r=0.27,P0.01)。以冲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为中介变量的模型显示冲动系统在宜人性与拖延行为中起完全中介作用(η~2=0.65,95%CI=-0.59~-0.15),控制系统在神经质与拖延行为中起完全中介作用(η~2=0.15,95%CI=0.02~0.25),冲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在尽责性对拖延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η~2=0.20、0.20,95%CI=-0.38~-0.05、-0.70~-0.24)。结论:青年人人格与拖延行为的关系受自我控制双系统的中介作用,在不同人格维度中自我控制双系统在二者关系中起作用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标准化量表对475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本研究样本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流行率为6.78%;(2)男生在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游戏成瘾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t=3.70,7.13;P0.001)。父母专制教养、同伴侵害、教育未来取向和非适应性认知与网络游戏成瘾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r=-0.203~3.51,P0.05);(3)在控制性别、年龄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的前提下,性别、专制教养、同伴侵害和非适应性认知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而教育未来取向可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F=12.33,P0.05)。结论:性别、专制教养、同伴侵害和非适应性认知等都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关系:以人格特质为中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情绪智力、人格特质与自我妨碍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妨碍量表、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大五人格问卷对109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自我妨碍与情绪智力显著负相关(P<0.001).人格特质在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间有完全中介作用,情绪智力通过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间接影响自我妨碍;②大学生自我妨碍与神经质人格显著正相关(P<0.001),与宜人性、责任心、外倾性、开放性显著负相关(P<0.001);神经质对自我妨碍的影响力最强(β=0.416).结论:人格特质在情绪智力与大学生自我妨碍的关系中有中介作用:不同的人格特质对自我妨碍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违法青少年的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和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庭教养方式问卷(FUSQ)、大五人格问卷简版(FFI-R)和巴瑞特冲动人格问卷(BIS-11)对290名12-25岁违法青少年进行调查,并与188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违法青少年FES-CV矛盾性、成功性和控制性等维度分高于对照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和娱乐性等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违法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1);违法青少年FFI-R友善性和开放性得分低于对照组,冲动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违法青少年生活于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高矛盾性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到更多的负性家庭教养方式,表现出低友善性、低开放性和高冲动性等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人格特质的表现,并分析其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分别运用大五人格量表和耶鲁-布朗强迫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测量和评估47例强迫症患者及47例健康对照的人格特质及临床症状状况,并进行大五人格量表与临床症状的相关分析。结果:强迫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神经质、外向性及宜人性上具有显著差异;强迫症组在神经质上得分更高;在外向性、宜人性与健康对照组比得分更低(t=7.349,-4.716,3.676;P0.001);另外强迫症患者的神经质,外向性及宜人性方面与临床症状得分显著相关,且神经质与临床症状得分存在正相关;外向性、宜人性与强迫症的临床症状呈现负相关。开放性及尽责性方面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强迫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异常的神经质、外向性及宜人性的人格特质,且与临床症状具有相关性,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点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人格的关系.方法:以湖南、四川、福建、北京四地的637名初二、高二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中国人的个性量表(CAP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青少年人格特点方面,女生的神经质均数显著高于男生(t=2.923,P<0.01),而男孩的人际和谐性、面子、防御性的均数显著高于女孩(t=2.049,P<0.05;t=2.904,P<0.01;t=2.103,P<0.05).独生子女的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方面的均数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3.577,P<0.001;t=3.787,P<0.001;t=4.041,P<0.001).父母教养方式的各因素与青少年人格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多达到显著性水平.经回归分析表明,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青少年的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有积极作用;父亲的惩罚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对青少年的宜人性、人际关系有消极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格特点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大五人格问卷(NEO-PI-R)、自编的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调查了207名大、中学生被试。结果:①不同网络成瘾倾向组在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神经质(N)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瘾倾向与经验开放性、宜人性呈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正相关;②不同网络成瘾倾向组在娱乐动机、学习动机、信息动机和交际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瘾倾向高者动机更强;③信息上网动机、娱乐上网动机以及神经质人格维度可以对网络成瘾倾向进行有效预测。结论: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动机影响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国企员工工作-家庭平衡与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索人格特质在其中起到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工作-家庭平衡量表(WFBS)、工作投入量表(UWES)、工作满意度量表(JSS)以及大五人格简版(BFI-10),对263名某大型国企员工进行问卷测查。结果:工作-家庭平衡正向预测工作满意度(β=0.4,P0.01)和工作投入(β=0.5,P0.01);同时,神经质和宜人性调节了工作-家庭平衡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β=-0.11,P0.05;β=-0.12,P0.05);而在工作-家庭平衡对工作投入的预测中,只有尽责性起到了调节作用(β=-0.11,P0.05)。结论:对于国企员工来说,工作-家庭平衡可以很好的预测其工作满意度以及工作投入,神经质、宜人性以及尽责性特质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关系以及移情在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武汉市773名初、高中生为被试填写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基本移情量表和网络欺负量表,并用SPSS和AMO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和青少年网络欺负显著相关,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r=0.180,0.155;P0.001),父母情感温暖与网络欺负显著负相关(r=-0.136,P0.001);(2)父母拒绝通过认知移情间接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欺负(ab=0.01);父母情感温暖不仅对网络欺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c’=-0.02,P0.001),还通过认知移情间接预测网络欺负(ab=-0.01);父母过度保护只能直接预测青少年网络欺负(c’=0.05,P0.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欺负有显著预测作用,认知移情在父母拒绝、情感温暖与网络欺负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四川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网络行为的现况及影响因素,以及二者相互影响关系。方法:抽取2所农村中学的2745例初一和高一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分别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自尊和社会支持程度,问卷调查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网络行为情况,通过非递归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心理健康和网络行为的效应及二者相互关系。结果:心理健康量表平均得分为(2.1±0.7)分,其中学习压力感(2.4±0.9)分、情绪不稳定(2.4±0.8)分、焦虑(2.4±1.0)分三个维度得分较高。长时间上网行为率为32.8%(899/274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越大的青少年MMHI得分越高(β=0.058、0.058,P0.001),男性、年龄越大的青少年长时间上网行为越多(β=-0.171、0.149,P0.001)。SES得分和SSRS得分与MMHI得分负向关联(β=-0.300、-0.263,P0.001),并通过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间接负向影响网络行为(βi=-0.074、-0.065,P0.010)。MMHI得分正向影响长时间上网行为(β=0.246,P0.001);长时间上网行为也正向影响MMHI得分(β=0.008,P0.001),但影响力较弱。结论:农村青少年总体上心理健康问题较轻,网络行为较普遍,心理健康低水平与长时间上网行为互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他人导向的自我监控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人际社交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我监控量表,网络人际交往问卷对400名高中生进行测量,采用逐步回归进行中介检验。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拒绝程度(β=0.135,0.145;P0.01)和父母过度保护程度高(β=1.05,0.76;P0.01)时,青少年越多使用网络人际交往,他人导向在其中起到正向中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和程度越高(△R~2=0.02,β=-0.13,P0.01;△R~2=0.02,β=-0.15,P0.01),青少年越少使用网络人际交往,他人导向在其中起到负向中介作用。结论:不良的教养方式会使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人际交往,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减少青少年使用网络社交。自我监控的他人导向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网络人际社交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人格特质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人格特质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江西省某高校46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总体幸福感量表(GWB)、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①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4,1.971,F=7.973;P0.05),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水平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3,P0.05),医学生人格特质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8,-4.996,2.130,-2.898,F=5.840,3.840;P0.05);②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健康适应(β=-1.572,95%CI:-1.960~-1.183)、人际关系(β=-0.235,95%CI:-0.470~-0.001)和神经质(β=-0.987,95%CI:-1.166~-0.808)能负向预测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内外向能正向预测医学生主观幸福感(β=0.501,95%CI:0.286~0.715);③精神质和神经质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值的5.03%、46.44%。结论: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负性生活事件既直接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又间接通过精神质和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少年创伤经历、抑郁症状及其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武汉市(10~17岁)中小学生5793例,使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测评创伤经历,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筛检被试的抑郁症状,大五人格量表简版(NEO-FFI)评定五种人格特征的水平。结果:本调查中青少年抑郁症状(CES-D≥16分认为有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6. 2%(937/5793)。CT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CES-D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 CES-D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NEO-FFI神经质人格得分均存在正相关,与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人格得分均存在负相关(均P 0. 05)。人格特征在早期创伤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β=0. 22,95%CI:0. 19~0. 25,P 0. 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2. 4%。结论:创伤经历与青少年抑郁症状呈正相关,人格特征可能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meta分析来了解我国学生网络成瘾和艾森克人格特质维度的关系。方法:通过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检索系统、维普期刊、读秀网以及Google学术搜索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我国学生网络成瘾与艾森克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数据,将其转换成相关系数作为效果量,应用R语言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5篇以艾森克人格测验为测量工具的文献,包括70个效果量,共46586例被试。Meta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与艾森克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呈正相关,效果量分别是0.25(0.21~0.29)和0.25(0.21~0.29),而与内外倾(-0.04,95%CI=-0.08--0.00)和掩饰性(-0.09,95%CI:-0.14--0.05)维度没有相关;学生类型(Q=24.72、108.11、37.31)、期刊类型(Q=104.07、174.13、55.34)、测量工具(Q=71.64、74.44、17.59)、女性比(Q=3.93、10.18)以及年龄(Q=10.21、60.60、141.54)对网络成瘾与艾森克人格特质的关系有调节作用。结论: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是学生形成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中生父母同伴依恋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选取珠海市4所中学507名高一至高三学生,采用网络成瘾测试量表(IAT)和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网络成瘾学生的各依恋因子得分均低于非网络成瘾学生(t=-3.870,-2.792;P0.05)。网络成瘾与各依恋因子之间均存在相关(γ=-0.28,-0.2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母子疏离、同伴疏离、同伴沟通和父子疏离4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F=21.056,P0.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同伴依恋分别在母子疏离与网络成瘾间、父子疏离与网络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t=-7.350,5.433;P0.001),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3.5%、15.9%。结论:高中生父母同伴依恋与网络成瘾关系密切,母子疏离和父子疏离直接影响或通过同伴依恋间接影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海南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大学生人格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16年4-5月对海南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女生在外向性、开放性、顺同性、严谨性髙于男生(t=-2.452,-3.551,-6.433,-2.667;P0.05),而在神经质方面的得分差异不明显(t=-0.21,P0.05)。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大学生大五人格各个维度均具有显著性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神经质维度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外向性、开放性、顺同性和严谨性维度均低于非独生子女。不同专业间的大五人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间大五人格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其他民族相比,在顺同性、严谨性、外向性和开放性维度有统计学差异(F=6.566,8.088,1.641,1.971;P0.05);海南省大学生大五人格的总分高于外省大学生的得分,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7,P0.05)。在开放性维度,城市高于农村,乡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49,P0.05);农村的顺同性最高,其次是乡镇,城市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735,P0.05);各年龄组大学生外向性、开放性和严谨性维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64,3.171,5.863;P0.05);父母文化程度对孩子的顺同性和严谨性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468,2.530;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向性、开放性、顺同性、严谨性与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民族、年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2、0.167、0.117、0.078,呈正相关(F=3.510,P0.05);与父母的文化程度相关系数为-0.078,呈负相关;神经质与是否是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相关系数为0.062、0.053,呈正相关(F=2.630,P0.05)。结论: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年龄对外向性、开放性、顺同性、严谨性呈正相关;所在年级、民族外向性、开放性、顺同性、严谨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