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2~2014-12该院行MHD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通量组32例和低通量组30例,分别给予高通量和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透析前及透析后1个月、6个月时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变化。结果与透析前相比较,透析后1个月和6个月时高通量组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而低通量组所有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与低通量组比较,透析后1个月、6个月时高通量组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降低MHD患者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及改善磷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醋酸钙联合低钙透析液治疗对并发高钙和高磷血症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CAPD治疗6m以上、病情稳定且伴有高钙、高磷血症的老年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含钙1.5 mmol/L透析液+饮食控制)和治疗组(使用含钙1.25 mmol/L透析液+醋酸钙+饮食控制),每组10例,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3和6个月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①共18人完成该临床研究,其中对照组有1人因出现腹透相关性腹膜炎退出研究;试验组有1人因无法耐受服用醋酸钙后出现的恶心、反酸症状而退出试验.②醋酸钙联合低钙透析液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个月时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水平明显降低,血iPTH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至第6个月时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水平趋于稳定.③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除治疗组1人出现肌肉痉挛外,其余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醋酸钙联合低钙透析液对于合并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异常患者14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血磷、血钙、血肌酐及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磷、血钙、血肌酐和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磷、血钙、血肌酐和血甲状旁腺素水平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显著改善老年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通量滤器干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后钙、磷以及甲状旁腺的变化。方法:将48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改用高通量滤器透析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钙、磷、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所有患者B 超检测甲状旁腺,并分为增生(A组)、非增生(B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高通量滤器透析患者血钙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甲状旁腺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效果比B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滤器透析能够有效改善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钙、磷、甲状旁腺代谢紊乱,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及钙磷代谢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高通量透析(HFHD),对照组给予低通透量透析(LFHD)方法,治疗6个月后研究老年患者血钙、血P、PTH及血红蛋白(HGB)、β2-微球蛋白(β2-MG)等主要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情况。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HGB、β2-MG与研究前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HGB与研究前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HGB、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全部指标与研究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除血Ca外,P、PTH水平与研究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6个月后,观察组血P、PTH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FHD能更好地清除血P和PTH,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纠正钙、磷代谢异常,延长生命周期和改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实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胆固醇、血磷、钙磷乘积、血iPT(全段甲状旁腺素)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iPT、钙磷乘积、血磷明显下降,血白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磷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血磷、钙磷乘积、iPT、血白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有明显的影响:较大的降低血iPT及钙磷乘积,清除血磷,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通量滤器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以及甲状旁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改用高通量滤器透析治疗3个月为高通量组,另48例采用低通量滤器干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作为低通量组。比较2组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水平的差异。结果:与低通量组比较,高通量组患者血钙水平显著升高,血磷、甲状旁腺素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高通量组血清钙2.10~2.50 mmol/L、血清磷0.81~1.45 mmol/L、i PTH 130~600 ng/L达标控制率显著高于低通量组(P0.05)。结论:高通量滤器透析能够有效改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甲状旁腺代谢紊乱,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低钙透析液配合口服碳酸钙及活性维生素D3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钙、磷、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3-03~2005-06收治的68例慢性肾衰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Ca2 1·25mmol/L),采用CAPD方式,每日交换透析液均在6L以上。透析1个月后根据化验结果调整碳酸钙和活性维生素D3的服用剂量。观察透析前及透析后1、2、3、6、9、12、18个月血钙(校正的血清总钙)、血磷、iPTH等指标变化。结果透析前血钙(2·28±0·25)mmol/L,血iPTH(163·9±78)ng/L,血磷(1·16±0·13)mmol/L。采用低钙透析液行CAPD治疗1个月后患者血钙水平较透前下降(1·97±0·44)mmol/L(P<0·05),血iPTH明显增加(P<0·001);血磷水平无明显变化(1·11±0·32)mmol/L(P>0·05),碱性磷酸酶和血浆白蛋白水平保持稳定。加服或增加碳酸钙和活性维生素D3的剂量治疗2个月后,血钙水平回升,iPTH下降,接近透前水平(P>0·05),血磷水平保持稳定。连续观察至18个月,54例患者钙、磷水平维持相对稳定,未发现明显的高钙血症及高磷血症,血iPTH水平保持不变。结论(1)长期进行低钙透析(Ca2 1·25mmol/L)可以导致CAPD患者血清iPTH水平增加,配合口服碳酸钙及活性维生素D3可以很好地纠正并维持血iPTH水平,防治高磷血症,避免高钙血症及负钙平衡。  相似文献   

9.
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除了引起肾性骨病外 ,还与心血管钙化密切相关。我们对近期准备透析治疗的 5 2例尿毒症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状况进行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2年 8月~ 2 0 0 2年 10月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5 2例。其中男性 37例 ,女性 15例 ,年龄 19~ 80岁 ,平均 (4 7 36± 15 0 6 )岁 ,在准备透析治疗前患者均未服用影响钙、磷的药物。1.2 方法 1.2 .1  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的检测 (用化学发光测定iPTH ,正常参考值 7~ 5 3pg/ml) ,血钙低于 2 12mmol/L为低钙血症 ,血磷高于 1 4 5m…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绝经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甲状旁腺素、钙磷蛋白及钙磷清除的影响。方法 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49例对照组和51例研究组。对照组行血液透析,研究组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检测对比两组甲状旁腺素、钙磷水平及清除率、炎性因子及肾功能指标水平、并发症、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甲状旁腺素、钙、磷、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尿素(BUN)、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降低,且研究组甲状旁腺素(403.57±50.77 vs 294.73±41.80)、钙(2.10±0.25 vs 1.95±0.21)、磷(1.70±0.18 vs 1.52±0.14)、CRP(7.26±1.09 vs 4.20±0.71)、TNF-α(137.89±16.57 vs 113.27±12.89)、IL-1(120.59±16.49 vs 101.58±11.23)、IL-6(175.34±19.25 vs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的高钙血症,观察将透析液钙浓度从1.75mmol/L(HCaD)降低到1.5mmol/L(LCaD)后对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存在高钙血症、使用HCaD的稳定HD患者32例,改用LCaD透析3个月。记录LCaD治疗前后透析中症状、透析前后收缩肜舒张压和心率、血清总钙以及透析前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结果 LCaD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趋于正常,高钙血症得到纠正,低iPTH患者血清iPTH水平升高,LCaD没有影响活性维生素D的疗效。结论 LCaD的使用有利于血液透析患者高钙血症的纠正和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法骨化醇联合碳酸钙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血钙、磷代谢及骨密度的改善效果。方法160例T2DM合并OP患者按照入院就诊号奇偶数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单纯碳酸钙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钙、磷指标、甲状旁腺素及碱性磷酸酶、L1~4骨密度、左股骨颈密度、骨钙素、Ⅰ型胶原C端肽(β-CTX)水平,并且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钙、磷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甲状旁腺素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甲状旁腺素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甲状旁腺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碱性磷酸酶水平无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L1~4骨密度、左股骨颈密度、骨钙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β-CTX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L1~4骨密度、左股骨颈密度、骨钙素及β-CTX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研究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27.50%;χ~2=87.236,P=0.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650)。结论阿法骨化醇联合碳酸钙治疗老年T2DM合并OP患者疗效显著,骨密度改善效果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调查,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且病情稳定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31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所有患者于透析前空腹抽血送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红蛋白(Hb)、钙(Ca)、磷(P)、白蛋白(Alb)等指标,同时测定透析后血清BUN浓度,记录透析后体质量和超滤量,根据公式计算血清白蛋白校正钙(Ac-Ca)、尿素清除指数(Kt/V)和标准蛋白氮呈现率(n PNA)。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Scr、P、i PTH、Alb浓度更低(P0.05),而Hb、Ac-Ca、Kt/V、n PNA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校正钙和白蛋白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乘积≤55 mg~2/dl~2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数存在钙磷代谢紊乱,校正钙和白蛋白是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钙腹膜透析液(LCD)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钙磷代谢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收治的CRF患者128例,均接受透析治疗并完成随访,其中连续采用标准钙腹膜透析液(SCD)透析12个月的62例患者作为SCD组,连续采用LCD透析12个月的66例患者作为LCD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及透析后4周、12个月钙离子浓度、磷离子浓度、钙磷乘积、血清iPTH水平及达标率,并观察LCD组患者随访1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1)时间与方法在钙离子浓度、磷离子浓度、钙磷乘积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钙离子浓度、磷离子浓度、钙磷乘积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钙离子浓度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磷离子浓度、钙磷乘积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LCD组患者透析12个月钙离子浓度、磷离子浓度低于SCD组,钙磷乘积小于SCD组(P0.05)。(2)时间与方法在血清iPTH水平上无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血清iPTH水平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透析前及透析4周、12个月iPTH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LCD组患者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低钙血症、抽搐、低血压、肌肉疼痛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等。结论 LCD可有效改善CRF患者钙磷代谢,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清PTH水平及甲状旁腺功能稳定,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含钙离子浓度透析液与不同剂量碳酸钙联用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和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的影响.方法: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钙浓度(DCa)为1.75 mmol/L(DCa1.75组)、1.50 mmol/L(DCa 1.50组)、1.25 mmol/L(DCa 1.25组)透析液透析.DCa 1.75、DCa 1.50组患者口服小剂量碳酸钙片或不服碳酸钙片,DCa 1.25组患者口服碳酸钙片3 g,每日3次.每组均透析9个月(为观察终点),每3个月检测血钙、血磷、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和胎球蛋白A.结果:观察终点与初始值比较,DCa 1.75组血钙、钙磷乘积和胎球蛋白A明显上升(P<0.05);DCa 1.50组血磷轻度上升,iPTH均值和胎球蛋白A水平相对平稳;DCa 1.25组血钙水平有所下降,血磷与钙磷乘积显著下降(P<0.05),iPTH均值和胎球蛋白A水平相对平稳,且发现iPTH在150~300 ng/L间者所占百分比明显增多.结论:对合并高磷血症的MHD患者,使用高钙透析液可使钙磷乘积上升,钙化抑制物胎球蛋白A水平增高,增加了血管钙化的风险;对此采用低钙透析液联用较大剂量碳酸钙口服,不仅iPTH趋于理想范围,且胎球蛋白A水平相对稳定,可有效预防血管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低钙透析联合碳酸钙治疗血透患者高磷血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使用低钙透析液联合碳酸钙治疗血透(HD)患者高磷血症,观察其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变化和副反应。方法对上海市瑞金医院肾内科2002—2004年维持性血透的30例患者,透龄>3个月。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1·6±14·9)岁。血磷>1·78mmol/L,iPTH<300pg·mL-1,未用活性维生素D3。采用醋酸纤维膜透析,平均每周透析10~12h,分别观察常规透析组应用传统降磷治疗及低钙透析组(透析液Ca2 浓度为1·25mmol/L)联合碳酸钙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钙、磷、iPTH的变化。所有的入选对象均每4周测血钙、磷;每2个月测血iPTH。结果常规透析组透析6个月后,患者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2·33±0·29)mmol/L对(2·37±0·23)mmol/L],血磷无下降趋势[(2·69±0·35)mmol/L对(2·63±0·52)mmol/L,P>0·05]。iPTH亦无明显升高[(131·6±62·9)pg·mL-1对(130·7±84·6)pg·mL-1,P>0·05]。低钙透析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钙无明显上升趋势[(2·37±0·26)mmol/L对(2·41±0·24)mmol/L,P>0·05],血磷呈下降趋势[(2·60±0·47)mmol/L对(2·29±0·58)mmol/L,P<0·05],iPTH呈上升趋势[(130·7±84·6)pg·mL-1对(169·2±105·8)pg·mL-1,P<0·05]。低钙透析组治疗6个月后:6例患者血磷明显下降,显效占20%,5例患者血磷下降较为明显,有效占16·7%。有13例患者血磷亦有下降改善,占43·3%。同时6例患者无效,占20%。结论低钙透析的应用使大剂量碳酸钙治疗HD患者(iPTH<300pg·mL-1)的高磷血症成为可能,能维持比较正常的血钙、血磷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0例尿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P+HD组和HD组各35例。治疗并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蛋白(a)[Lp(a)]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心脏瓣膜钙化患病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HP+HD组脱失3例,完成32例;HD组脱失5例,完成30例。HP+HD组患者的血磷、PTHβ_2-MG水平均显著低于HD组(t=5.633 8,30.291,9.668 3,均P<0.01);两组患者的血钙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HP+HD组患者的血磷、PTH及β2-MG水平均显著低于HD组(均P<0.01);两组患者的血钙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HP+HD组患者的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Lp(a)]水平均显著低于HD组(t=8.353 5,7.311 3,4.638 8,3.534 1,均P<0.01)及其治疗前(均P<0.01);HP+HD组患者的心脏瓣膜钙化患病率显著低于HD组(χ~2=6.452 4,P<0.01)。结论 HP+HD能有效地清除血磷、PTH、β_2-MG及炎症因子,降低心脏瓣膜钙化患病率,其疗效优于单纯的HD治疗。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机制与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梅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2):1747-1749
尽管血液透析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根据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SRDS)2004年的报告,血液透析患者的总病死率自1985年以来仅下降了9%~12%,并且患者因心血管疾病(CVD)的入院率升高了7%,将近50%的血液透析患者死于CVD。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磷血症、增高的钙磷乘积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以导致血管钙化和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与血液透析患者增加的患病率及病死率相关。有作者应用电子束CT(EBCT)检测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发现54%~100%(平均8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同年龄普通人群甚至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低钙血液透析滤过对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方法 将在福建省南安市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1例,其中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为对照组,以低钙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为研究组。比较在透析前、后的血压指标及血液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透析前血压指标及血液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析后的血压指标及血液指标较透析前下降,研究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更低(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透析治疗中,实施以低钙透析液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下,可显著降低患者在治疗后的血压指标水平,改善血液相关指标,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低钙透析液对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钙透析液配合口服碳酸钙及活性维生素D3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3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行CAPD的患者,改用低钙透析液(钙1.25 mmoL/L),同时调整碳酸钙及1,25-(OH)2维生素D3(罗盖全胶丸)的剂量.在改用低钙透析液3、6、9、12月时,采用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和超声分型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钙、磷、血清甲状旁腺素(iPTH,放免法),计算钙磷乘积.结果: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自行退出.低钙透析液CAPD后,患者颈动脉IMT逐渐变薄,12个月时降至最低[(1.58±0.36)mm,P<0.01].伴随着颈动脉RI降低,8例患者颈动脉内的扁平斑及软斑数量减少(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数量也由47块降至34块.与此同时,血钙、磷及钙磷乘积明显下降(P<0.01),血iPTH明显增加(P<0.01).至12月时钙、磷、钙磷乘积、iPTH达标比例分别为83.33%、70%、96.67%、70%.碳酸钙的剂量也由(2.27±0.41)g/d增至(3.35±0.22)g/d(P<0.05),罗盖全剂量由(0.21±0.09)μg/d增至(0.33±0.14)μg/d(P<0.05).患者均未发生低钙抽搐、低血压等.结论:低钙透析有助于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转归,其机制可能与显著改善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减轻其对血管的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