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1~3岁男童与女童情绪社会化发展的性别差异。方法利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南通市1008名幼儿,其中男童571名,女童437名。采用中国幼儿情绪性及社会性发展量表(CITSEA)分析男童与女童的情绪社会化发展状况。结果男童与女童在CITSEA中外显行为域、能力域得分有显著性差异(t2.136,P0.05),在内隐行为域和失调域得分无显著性差异(t1.172,P0.05)。结论幼儿的情绪社会化发展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孤独症相关的残疾流行病学数据,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0~17岁孤独症残疾儿童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6年中国0~17岁儿童中孤独症残疾率为0.212‰,男童孤独症残疾率(0.282‰)显著高于女童(0.132‰)(χ2=16.119,P=0.000),低年龄组儿童孤独症残疾率显著高于高年龄组(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30.101,P=0.000),城乡儿童孤独症残疾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093,P=0.760);孤独症儿童残疾程度排列依次为:重度(32.8%),极重度(26.0%),轻度(22.1%),中度(19.1%);孤独症残疾儿童中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占73.3%,未接受过的占26.7%。结论孤独症残疾儿童是个较大群体,他们的康复、教育问题,特别是成年后的养护问题等都亟待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段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认知与行为特点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达州市中心医院及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370例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婴幼儿组(0~48月龄)与儿童组(48月龄以上)。婴幼儿组有268例患者,儿童组有102例患者。对两组患儿分别进行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测试,分为发展测试与行为测试,以评定患者的认知与行为特点,将两组患儿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婴幼儿组患儿中,男童占70.52%,女童占29.48%,平均年龄(35.78±6.81)个月;儿童组患儿中,男童占66.67%,女童占33.33%,平均年龄(62.54±9.02)个月。两组患儿中男童比例明显高于女童。婴幼儿中男童认知能力(VAP)、语言理解能力(RL)、视觉或动作模仿能力(VMI)、小肌肉能力(FM)、大肌肉能力(GM)原积分分别为(28.50±12.58)、(15.60±10.49)、(10.76±4.69)、(26.09±5.89)、(23.39±5.19)分,女童为(20.10±14.40)、(13.10±10.98)、(7.21±5.19)、(23.95±7.61)、(20.59±6.87)分;儿童组男童相应原积分为(44.50±13.29)、(27.20±26.39)、(15.46±3.79)、(33.79±5.01)、(27.87±2.54)分,女童为(34.90±19.65)、(18.60±12.29)、(11.59±7.08)、(29.10±9.89)、(26.64±5.98)分。两组患者中男童CVP、RL、VMI、FM、GM原积分明显高于该组女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男童和女童CVP、RL、VMI、FM、GM原积分均明显低于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男童AE、SR原积分为(14.28±3.69)、(8.51±6.29)分,女童为(11.79±4.76)、(5.21±6.79)分;儿童组男童相应原积分为(17.93±3.67)、(13.19±5.72)分,女童为(14.81±5.79)、(9.81±7.03)分。各组患者中男童AE、SR原积分明显高于该组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男童和女童AE、SR原积分明显高于婴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确诊年龄越大,在认知及行为特点方面越完善,而且同年龄段女童患儿认知及行为的发展速度较男童缓慢,应在患儿早期抓住时机进行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4.
40例1型糖尿病儿童心理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12~16岁1型糖尿病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为该年龄段儿童糖尿病的身心护理及教育提供有益的依据。方法应用艾氏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CBCL)对浙江地区40例12~16岁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心理行为评定,以53例同质儿童为对照组。结果12~16岁糖尿病男童和女童行为问题总分均明显高与健康对照组(P均<0.05)。糖尿病女童与对照组比较,“攻击”和“残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糖尿病男童与对照组比较,“攻击性”和“交往不良”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12~16岁糖尿病患儿存在某些特征性的心理行为问题,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并及早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孤独症与正常儿童的痛阈差异,并观察两组儿童在静脉穿刺过程中的心率变化差异。方法:应用两种方法测定痛敏感性:(1)对70名孤独症和71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痛阈测试。用钾离子导入测痛设备将探头置于儿童小臂桡侧皮肤,施加脉冲电流刺激,在儿童出现躲避反应时记录电流强度。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值。(2)用心电监测仪对68名孤独症和64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静脉穿刺前、中、后三个时间段心率连续监测,比较两组儿童心率升高的反应。结果:(1)孤独症男童痛阈高于正常男童(P<0.05)。5~7岁孤独症男童痛阈显著高于2~4岁孤独症男童(P<0.05)。(2)孤独症儿童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心率升高幅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在穿刺前(P<0.01)、穿刺中(P<0.001)、穿刺后(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与正常男童相比,孤独症男童痛阈偏高,且孤独症儿童对静脉穿刺引起的心率加快反应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湘西贫困农村985名四年级~六年级小学生,以儿童孤独感量表为测量工具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孤独感检出率为13.8%;单因素分析显示男童比女童孤独感更强(P=0.019);9岁以下组儿童的孤独感得分明显高于12岁以上的大龄儿童(P=0.007),10岁组儿童得分高于11岁组(P=0.040)及12岁以上组(P=0.003);四年级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五年级(P=0.000)、六年级(P=0.000),五年级高于六年级(P=0.047);留守时间5年以上者孤独感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与父母探视间隔4年以上者孤独感最突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高年级为儿童孤独感的保护性因素(P=0.025,P=0.000)。[结论]湘西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较高,应鼓励男童进行情感表达,通过加强亲子沟通、强化同伴关系,提高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持,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流行病学情况,并探讨其对3~6岁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张家港市83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并对其家长利用罗马Ⅲ诊断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功能性便秘(FC)的患病率为23.65%,男女童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病率为15.10%,女童患病率显著高于男童(P0.05),不同年龄儿童F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岁FC男童体质量、身高显著低于健康男童,3~4岁FD女童体质量、身高显著低于健康女童,3~4岁FD男童的体质量及5~6岁FD男童的身高均显著低于健康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FC及FD患病率均很高,FGIDs对儿童体格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儿童的口部感觉-运动功能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的FAD儿童61例为病例组,正常健康儿童90例为对照组。采用口部感觉-运动评估表对口部感觉及下颌、唇、舌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间的差异。采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将病例组分为无多动病例组(n=48)和伴多动病例组(n=13),并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的口部感觉-运动功能总分及口部感觉,下颌、唇、舌运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 4.471, P <0.001)。对照组不同年龄组间口部感觉-运动功能总分及各项运动功能得分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H>17.015, P <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病例组不同年龄组间口部感觉-运动功能总分及各项得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H> 10.567, P <0.01),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病例组男童、女童口部感觉-运动功能总分、下颌、唇和舌运动得分均低于同性别对照组(t> 2.49, P <0.05);病例组男童口部感觉-运动功能总分,唇、舌运动得分均低于女童(|Z|> 2.409, P <0.05)。伴多动病例组与无多动病例组口部感觉-运动功能各项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FAD儿童口部感觉-运动功能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正常儿童和FAD儿童口部感觉-运动功能均随年龄增长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上肢运动缺陷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4年2~5月北京市4所学校30名7~13岁孤独症儿童和30名7~8岁的普通儿童,依据儿童运动发展自编测试表对其上肢运动能力进行测试。结果孤独症儿童除右上肢肌张力(P0.05)外,其他上肢运动明显落后于普通儿童(P0.01)。孤独症男生的左、右上肢运动耐力均好于女生(P=0.020),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孤独症上肢运动多型与肩井穴不通呈中高相关(r=0.515,P=0.013),与上肢运动少型显著性差异(χ2=8.533,P=0.003)。结论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比较,上肢关节活动相对灵活、力量不足、持久性差、左右手发展不均衡,要结合他们的运动特点和经络通畅情况进行相应的运动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孤独症儿童对常见名词及名词词组的理解机制。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4月,接受特殊教育的7~14岁孤独症儿童43名、唐氏综合征儿童10名,7~8岁普通儿童42名,佩戴TobiiⅡ眼镜式眼动仪进行图片指认测试。结果普通儿童词语理解正确性好于孤独症和唐氏综合征儿童(χ~25.647,P0.05);普通儿童在正确图片上注视点集中程度多于孤独症和唐氏综合征儿童(χ~26.248,P0.05)。与普通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在理解名词性词组时注视点集中在非中心词的特征明显(χ~27.15,P0.05);提问前后注视点的变化趋势与普通儿童不同(χ~25.04,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在理解名词性偏正词组过程中,存在按语音顺序理解而偏离中心词的特点,词义的正确理解与注视点集中程度有关;孤独症儿童词语理解更容易受视觉干扰。  相似文献   

11.
背景儿童意外伤害中心理行为因素起重要作用.意外伤害儿童的性格及行为等心理学特点具有其特殊性.目的探讨意外伤害儿童与正常儿童个性特质及行为特质的差异.设计以患儿和正常儿童为调查对象的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小儿科.对象2001-01/12在藤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7~11岁的意外伤害患儿131例,除外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和非脑共发出问卷89份,8份因资料不完整而被剔除,收回资料完整的病例81份(回收率为91.01%).其中男50例,女31例,平均年龄(8.59±1.86)岁,Peabody图画词汇测验测试智商为96±15;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父母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儿童受教育情况,居住地经济文化情况相似的无伤害病史的正常健康学龄儿童,共81例.男45例,女36例,平均(8.92±1.73)岁,Peabody图画词汇测验测试智商为(98±18).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智商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Achenback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用表),对伤害组和对照组各81例进行测试.结果两组各81例均无脱落.①艾森克个性问卷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量表得分伤害组(50.01±10.58,55.19±12.1,57.35±10.12)均高于对照组(45.63±13.81,48.09±6.49,50.01±10.39),t=2.27~4.65,P<0.05,掩饰性量表得分对照组(49.42±10.42)高于伤害组(39.65±13.03),P<0.001.②伤害组男童在多动、攻击性、违纪、交往不良、分裂焦虑、抑郁、体诉7个行为因子;伤害组女童在多动、残忍、攻击性、抑郁、体诉、社会退缩、违纪7个行为因子的中位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③伤害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32.09%(26/81),高于对照组11.11%(9/81),P<0.001,OR值为3.78,95%CI为1.66~8.59.行为因子的敏感性(32.1%)较低,特异性(88.9%)和阳性结果价值(74.3%)较高.④伤害组男童Achenback儿童行为量表平均得分(39.84±10.99)高于女童(34.26±10.43)P<0.05.男童在违纪、攻击性,女童在抑郁因子中位数高于异性,P<0.05或0.01.伤害组Achenback儿童行为量表平均得分为(37.62±11.03),高于对照组(17.77±12.12),P<0.01.⑤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意外伤害的危险因子男童为攻击、多动、违纪;女童为攻击、违纪、抑郁.结论意外伤害儿童存在着明显的行为问题,行为因子敏感性较低,但特异性阳性结果价值较高,男童和女童都具有攻击、违纪的特点,具掩饰性低于正常儿童,从而较易出现应付行为的非理性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发育迟滞儿童和正常儿童共同注意行为的差异,以及ASD儿童共同注意行为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本院28名ASD儿童,15名发育迟滞(DD)儿童以及25名正常对照(TD)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半结构化的共同注意行为试验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受试者自发性共同注意(IJA)、响应性共同注意(RJA)。结果 ASD组IJA低水平、高水平的频数和RJA得分均显著低于TD组(Z3.063,P0.001)。ASD组IJA高水平频数、RJA得分低于DD组(Z2.925,P0.017);ASD组IJA低水平频数较DD组低,但无显著性差异(Z=-2.118,P0.017)。DD组与TD组间IJA、RJA得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Z1.328,P0.017)。ASD儿童IJA低水平频数(r=-0.552,P=0.002)、高水平频数(r=-0.805,P0.001)以及RJA得分(r=-0.857,P0.001)与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得分均呈负相关。各年龄组ASD儿童的IJA低水平、高水平频数以及RJA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Z4.816,P0.05)。ASD组儿童高水平IJA的频数低于低水平IJA(Z=2.787,P0.01)。结论 ASD儿童IJA、RJA均存在缺陷,尤其是高水平IJA缺陷明显。ASD儿童共同注意行为表现个体差异大。ASD儿童共同注意缺陷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而与年龄无确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的社会情绪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对68 例1~3 岁的听障儿童的社会情绪以及听力状况、气质和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和结论听障儿童的外显行为(13.23%)和能力(10.29%)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女童的内隐行为问题高于男童(P<0.05);助听听阈、儿童气质以及父母教养方式都会对听障儿童的社会情绪产生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症的流行现状及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问卷的方式随机调查长沙市天心区2421例儿童,并进行体格测量.[结果]参与调查研究的2421例儿童中234名为儿童肥胖症,检出率为9.66%.其中城市儿童肥胖症检出率为11.84%,城郊儿童为5.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肥胖症检出率为12.57%,女童为5.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13岁儿童肥胖症检出率为16.67%,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P<0.01);在学校或单位食堂、饭店及其他地方就餐的儿童的肥胖症发生比例分别为10.87%,10.48%,高于在家里就餐儿童(P<0.05);周末户外活动时间<1h的儿童肥胖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儿童肥胖症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学校地域、周末户外活动时间及就餐地点是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家长应联合学校共同干预,降低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抽动障碍(TD)患儿行为特征进行全面研究,完善TD诊疗方案,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 本课题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明确诊断为TD的患儿进行行为特征研究.结果 行为特征研究发现,TD男童与正常儿童行为因子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从4~16岁,TD男童的外向性评分逐渐高于内向性评分;TD女童则除性问题、违纪、残忍因子外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内向性评分明显高于外向性评分.结论 TD患儿具有广泛的行为问题,男童以外向行为为主,而女童则以内向行为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onners父母、教师问卷在3~7岁听障儿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使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TRS)对30例3~7岁听障儿童进行测查。结果使用PSQ和TRS,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是53.33%和26.67%,男童和女童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SQ和TRS各分量表得分在性别、年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SQ和TRS的各个分量表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PSQ和TRS适用于3~7岁听障儿童行为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训练结合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效果,以及其积极作用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9月—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就诊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PECS训练与康复护理,利用PEP-3量表对患儿治疗前后的沟通能力、肢体功能、行为模式进行评价,对两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沟通能力与行为模式方面的得分,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P0.05);但在肢体功能得分比较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CS训练结合康复护理可以提高孤独症患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对孤独症儿童社交方面的障碍有所改善,其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水平及其与孤独症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30名孤独症儿童和20名正常儿童血浆n-3 PUFAs水平进行测定;选用Conner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和孤独症刻板重复行为量表(RBS-R)对其临床特征进行评定,分析n-3 PUFAs含量与患儿行为间的关系。结果 孤独症组儿童血浆中亚麻酸(AL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以及总n-3 PUFAs水平较正常儿童下降(P<0.05),其中尤以DHA含量下降最为明显(P<0.01);n-6PUFAs水平无明显变化。孤独症儿童血DHA及总n-3 PUFAs水平与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学习问题、焦虑、刻板行为、自伤行为、强迫行为、仪式行为和固定行为呈负相关。结论孤独症儿童血浆PUFAs水平比正常儿童低并与孤独症临床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血红蛋白浓度(low haemoglobin density,LHD)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在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患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缺铁性贫血患儿86例为IDA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儿童12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IDA患儿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儿童血常规,依据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计算出LHD,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中LHD值为2.74%±0.90%,其中男童为3.07%±0.81%,女童为2.26%±0.69%,男童高于女童,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5,P0.05);RDW值为12.37%±2.84%,其中男童为12.09%±2.80%,女童为12.56%±2.8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7,P0.05);86例IDA患儿治疗前外周血中LHD和RDW值分别为30.67%±20.12%和16.62%±3.27%,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5~19.650,P0.05~0.01),其中男、女患儿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1~0.917,P0.05),治疗后LHD和RDW值分别为10.65%±8.92%和14.02%±2.93%,明显低于治疗前,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2~9.675,P0.05)。结论IDA患儿治疗前血液中的LHD和RDW值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LHD和RDW值对IDA患儿诊断和治疗动态监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引导式教育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引导式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末采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分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估患儿孤独症症状。结果干预6个月末患儿的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分量表各维度得分、总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6个月末患儿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总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基于引导式教育可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社交能力,减轻行为问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