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邯郸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及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形式的倾向。方法对邯郸市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共12个社区的607名老人采用城镇居民养老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定老年人ADL。结果选择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的老人占27.2%,选择医养机构占41.1%,整体表现出养老与医疗服务结合意愿;对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的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收入、家庭户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医疗消费及经济收入之间有差异(P0.05)。对有显著差异的影响因素做多重比较检验(P0.05),筛选出由大到小的影响因素为慢性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年龄及家庭户情况。结论邯郸市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正在启动,应推进社区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一体化资源配置,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石河子市老年人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石河子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便利抽样调查。结果石河子市样本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知晓率不高;其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意愿及子女的支持度较高,但其本人支付能力又较低。结论在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注重加大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加强医养结合模式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整合多方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及Logistic回归来分析。结果老年人群普遍存在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健康和年龄是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最主要的因素,社会交往和社会支持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也有一定影响。结论将全过程的健康管理融入“医养结合”,倡导老年人树立积极向上的养老观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昆明市老年人群接受医养结合服务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昆明市344名≥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8.8%的老年人有接受医养结合服务的意愿.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种数和医养结合认知度是昆明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 昆明市政府应加强医养...  相似文献   

5.
<正>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重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1.65%,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1〕)。这种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老龄化现状给重庆地区的养老问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探索出一种适合的养老模式迫在眉睫。1不同地区养老模式的选择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养老模式各有不同。瑞典~(〔2〕)是北欧福利型养老模式的创始者,属于典型的政府养老模式。国家制定养老政策,郡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和住房、市负责老年人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人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求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浙江省内345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医养结合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合作养老模式的偏好都受子女数量影响。慢性病是居家养老模式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居住地是合作养老模式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影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偏好。房产数量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和医院养老模式偏好。结论医养结合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与养老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存在很多共性。资产而非月收入是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选择的制约因素。居家养老是浙江省老年人最偏好的医养结合模式。居家养老模式中,老年人对依托家庭医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意愿较强,但是农村老年人出现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分离的问题。建议大力发展精准型医养结合供给服务;促进医疗及养老资源逐级下沉。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必然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民生方面的危机问题。探讨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基于我国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和目前已基本建成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服务体系,通过调动社会多方医疗和养老资源,实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打造“医、养、护、康”四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1〕。文章从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概念,发展现状及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等为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人口老龄化最早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为破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养老难题,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与政策来转变老年服务理念,整合医疗与养老等各项资源,实现了为老人提供持续的、综合的、可发展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目标[1],并产生了以整合慢病的医疗服务和照护服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改变,老龄化与空巢化、高龄化、慢病化、失能化五化并进趋势明显[1]。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41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7.3%[2],预测到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25.0%,我国将迈入高龄老龄化国家行列[3],并且截至2015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约为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预测到2020年将达到4200万[4]。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基础的服务模式,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养老服务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SWOT分析法探讨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优势、机遇、劣势和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发展养老产业。以期为我国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西安市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访谈西安市7个主城区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11所养老机构负责人及22名老人,获得养老机构老年人基本情况、机构人员配置、服务现状及服务设施等资料。结果养老机构中老人医疗需求大、医养结合运行中存在医疗服务项目落实不到位、医疗设施不完善、专业医护人员缺乏等问题。结论提出整合资源,明确职能,更新理念,加强人才建设,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徐州市区老年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徐州市区1 18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8.0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9%的老年人有社区居家养老意愿,女性(OR=1.654,P=0.005)、初中文化(OR=2.820,P0.001)、独居(OR=2.085,P=0.006)、自觉健康状况差(OR=4.484,P=0.002)、对社区养老环境满意(OR=2.398,P0.001),身边有可及性的居家养老中心(OR=2.591、P=0.001)、接受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OR=5.155,P0.001)的老年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意愿较强。结论徐州市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广和发展应着重提高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增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多样性和高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城市居民未来养老意愿的因素.方法 利用四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影响未来养老选择的因素尤其是居住安排这一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的居住安排会在养老服务需求上产生差异.但是,选择与已婚子女分开,和配偶独住,不仅是多数人的现实状况,也是人们未来养老时对居住安排的主流意愿和趋势.结论 老年时独自(与配偶)居住,并依靠社会化养老服务或自我服务成为城市居民未来安度晚年的主流意愿,未来的居家式社会化养老支持体系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427名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和养老意愿,并对影响养老选择的因素中多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83.7%的空巢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在居家养老中36.3%希望现在或未来与子女同住养老。影响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家庭结构和居住状态、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及对子女的尽孝评价。结论应积极挖掘子女在养老方面的潜力,同时不断完善居家社会养老服务,满足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不同类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老年人对智慧化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和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智慧化养老服务需求量表对贵州省第一批、第二批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内居住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智慧化养老服务需求依次均为智慧化安全监护、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智慧化养老服务有差异(F=17.019,P<0.05),其中以医为主型总分最高,以养为主型次之,医养并重型最低。结论 不同机构性质的老年人对智慧化养老服务需求空间较大,对智慧化养老服务需求侧重点各不相同,相关从业者应结合其需求,认真开展精准服务,以提升医养结合的智慧化养老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 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老年人进行养老意愿问卷调查.结果 当将来的生活自理能力由部分不能自理转变为严重不能自理时,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发生显著变化,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比例从41.7%上升到49.4%.年龄、居住方式和健康状况对老人的养老意愿存在显著影响(P<0.05).结论 随着生活自理能力的弱化,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增强.  相似文献   

18.
<正>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约为3 3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9%。其中,有1 084.3万老人属于完全失能老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6.25%;农村失能老人所占比例为68.13%,约738.7万人,占农村老龄人口的6.83%;城市失能老人所占比例为31.87%左右,约345.6万人,占城市老年人口的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但是,适合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顺应了健康老龄化的趋势,有效地整合了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是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该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失能老年人对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院)养老两种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石河子市529名失能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20.2%失能老人选择机构养老,79.8%失能老人选择家庭养老;经Logistic回归分析,居住方式、失能时间、不良心理状况、近一年有无住院是影响失能老人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论 我国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模式,即在加强家庭养老功能的同时,积极推广以社区为主的居家养老体系,并以正式照顾为补充,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