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谢建群教授辨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临证用药注重疏肝理气,清热和中,以降为顺;强调顾护胃气,防治并举,辨病与辨证同步。  相似文献   

2.
先师王本立从医近60年,名享湘北。擅长各科疑难杂病,尤精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今举其治验5例,以飨同道。 清热利湿、健脾舒肝治泄泻 例1 易某某,男,半岁。1948年3月10日初诊。主诉:泄泻1天多(先吐后泄)。现腹泄黄糜,每天6—7次,泛恶呕吐;寒热往来,口渴喜饮,尿少且黄,精神疲倦,哭闹不安;指纹紫红过3关;舌质偏红,淡黄苔;脉  相似文献   

3.
吴滇辨治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病的范围比较广泛,现代医学消化系统诸多常见病均可归属于中医学脾胃病范畴。吾师吴滇系杭州市名中医,从医四十余载,在脾胃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辨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张珍玉先生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脾胃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等理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张老认为脾胃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位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推崇通过调动、激发人体固有的愈病能力来治疗疾病。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应治病求本、标本兼顾,注重脾胃气机升降,调肝以治脾,处方用药量小力宏。针对具体疾病主张辨病辨证相结合,在基本方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5.
正葛琳仪主任中医师于2017年荣获"国医大师"荣誉称号,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五十余载,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临证选方用药精练轻妙,独具匠心,强调中医"知常善变"和"治病求本"的辨证观~[1],临床擅治脾胃病、肺系病,及疑难杂症等。余有幸随师侍诊,得到葛师言传身教,获益匪浅,今将其治疗脾胃病的经验略作整理,以飨同道。1病机总览葛师治疗脾胃病重视气机的调畅,认为脾胃同属中  相似文献   

6.
正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柴可夫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对临床杂症有独到的诊治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左右,现将柴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经验总结如下。1辨病为先,参考微观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目前该病的诊断主要通过血浆D-二聚体测定、静脉造影、超声、螺旋CT检查及MRI静脉成像等加以区分。柴师认为,明确  相似文献   

7.
刘强教授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运用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临证20余载,对肺癌的辨证具有独到的临证心得.笔者常随刘教授研习揣摩,对其辨治肺癌经验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由于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糖代谢紊乱,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代谢障碍,并可并发眼、肾、神经、心血管等多脏器的慢性损害。随生活方式改变,社会老龄化及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而且其发病年龄倾向于年轻化,在中、青年人群中越来越多见。如何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长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林兰教授,于70年代初从事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为主的临床与科研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侍诊,获益良深,现将林师治疗糖尿病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笔者结合医案,将浙江省名中医程祖耀主任中医师辨治带状疱疹的经验归纳整理如下。1阴虚阳亢,肝胆火炽带状疱疹以发于头面部为最重。头为诸阳之会,中医辨证以阴虚阳亢、肝胆火炽为主,应中西药协同治疗,才能避免后遗症发生。如治徐某,女,56岁。2020年5月19日初诊。左侧头面部发际疼痛4天,昨天发现疼痛处皮色焮红漫肿,起发成簇水疱,眼肿疼痛难睁。  相似文献   

10.
魏子孝认为糖尿病可采用三消分治的方法,如证分上中下三消,定位于肺、胃、肾;定性为燥热、阴伤、阴损及阳。中医治疗以缓则图本,急则治标,标本兼顾。对并发病的治疗不能仅以化瘀、行痰为法,仍当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1.
朱世楷教授认为,脾胃病之伤在气机,中焦气机不利,临床百病丛生,然其病机核心是“脾不升,胃不降”.朱老指出胃病多热,脾病多寒,临床虽多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之证,但总以“虚”证贯穿于疾病始终.治疗时,补虚固本是基本治则,以调理气机升降为核心,同时应分清疾病寒热、虚实,随证化裁,补虚以静,调气以动,除其寒热,复其升降,补其脾胃.另外,治疗脾胃病仍应通过西医现代检查手段明确病情,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帅焘主任认为,辨治脾胃病时既要重视脾胃的功能,又要注意调整脾胃的升降功能;强调久病不愈与脾胃关系密切;用药以照顾脾胃为先.  相似文献   

14.
正文:徐云生主任医师,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从医三十余年。徐主任熟读中医经典,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脾胃病的证治研究和临床运用有着独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其认为,中焦脾胃为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亦是多种疾病的病因及病机所在,中焦脾胃气机郁滞是临床内伤脾胃病的根本原因,病变基础则从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开始,因此调理脾胃气机升降最为重要,辛开苦降法是临床治疗内伤脾胃病的主要方法[1]。在临床治疗中擅用辛开苦降法调理脾胃气机升降,并兼顾岭南湿热广泛致病特点,重视通降祛湿运脾,遣方用药立枳实消痞丸辛开苦降之意,效枳实导滞丸通降祛湿之法,每获良效,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脾胃病的发生,多由素体虚弱,中气受损,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怫郁、六淫侵袭等病因所致,兹具脾胃病十种主要证候和治疗方法,简述于下: 一、脾气虚弱证临床证见食纳减少、腹胀或食后饱胀,大便溏泻,或先硬后溏,倦怠无力,神疲懒言,面色痿黄,或腹痛绵绵,喜按喜温,舌淡苔白,脉象缓弱,治宜补脾益气,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厚朴、扁豆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金玉老师临症实践中治百病以脾胃为根的指导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从胃脾和胃消化三热能、脾胃疾病之用药、体会等3个方面进行了浅述。认为内科疾病,始于食不消化,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当医治胃、脾、肾之疾病时,应以祛巴达干为主。脾胃一般由来湿因素伤及,患虚寒性疾患为多见。故在实际临症中应以改善和调节脾胃,注重保护胃消化三热能,治百病应重视脾胃。  相似文献   

17.
魏子孝教授认为,不可忽视辨证论治,整体调节。血糖居高不下,配以活血、破血、祛痰、化湿药。指出:糖尿病合并感染,治疗必须彻底,症状缓解也不急于更方,同时,组方注意实邪出路。强调对并发症治疗同样不偏离辨证,不能仅以化瘀、行痰为法,仍当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8.
脾胃疾病病变复杂,病因病机有虚实寒热的不同,病久又易见虚实夹杂,使之论治也十分复杂。闵范忠教授辨治脾胃病常采用辨证辨病相互结合的方法,多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为基本治法,并随疾病和病症进行加减,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脾胃病是脾胃的纳运、升降、化生失常引起的消化病,治疗脾胃病要从胃纳脾运、脾升胃降、脾湿胃燥功能特性的反向失调中建立调治基点,根据两者功能失调引起疾病的病机状态提出:化纳相助,升降合用,燥湿(润)相济,纵擒摄宣的用药法度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医研究院施奠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 5 0余载 ,治学严谨 ,博采众长 ,学验俱丰 ,分层辨治脾胃病尤具匠心。笔者有幸侍诊 ,现就个人学习期间所见 ,将施老分层辨治脾胃病经验作一简介。临床上许多脾胃病病程迁延 ,病情复杂 ,症状极不典型 ,若单凭临床症状进行常规辨证施治 ,疗效往往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 ,施老常审证求因 ,从病机演变过程中推理分析 ,将病机演变过程分为若干层次 ,如第一病机层次辨证疗效不显著 ,接着可从第二病机层次着手辨证施治 ,以此类推 ,即所谓分层辨治。1 温燥不效 ,治宜养阴脾为阴 ,胃为阳 ,脾胃之中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