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9):1745-174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9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5例,均为单侧侧隐窝狭窄,均行症状侧侧方椎间孔入路,L4、5节段24例,L5S1节段11例。平均病程23.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对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X线片、CT和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腰痛VAS评分从术前(7.21±0.22)降至术后1 d、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1.97±0.19)分、(1.35±0.24)分、(1.13±0.25)分;腿痛VAS评分从术前(8.54±0.22)分降至术后1 d、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2.08±0.28)分、(1.11±0.16)分、(1.06±0.33)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ODI评分分别从术前(75.89±2.61)分降至(23.22±3.09)分、(15.17±1.42)分、(13.85±1.26)分。末次随访时,依据改良的Mac Nab标准评估,优良率达91.4%。[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早期可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使神经根在侧隐窝处得到及时彻底减压及松解,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1):1042-1044
[目的]评价椎间孔镜技术翻修腰椎融合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椎间孔镜技术翻修腰椎融合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10例,术后1 d、1个月、3个月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末次随访时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沉、CRP均较术前降低(P<0.05);末次随访的ODI指数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 Nab标准疗效评价优良率为90.0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翻修腰椎融合术后腰椎间隙感染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及染色在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4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lumbar FLDH)患者,术前行椎间盘造影和亚甲蓝染色,继之行椎间盘薄层CT扫描,明确责任节段椎间盘及受累神经根。所有患者在局麻下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和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改良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手术疗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按Mac Nab标准评估治疗有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腰椎间盘造影和亚甲蓝染色及椎间孔镜手术,术中镜下可以清晰识别受压的神经根和突(脱)出的蓝染髓核组织。术后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VAS评分由术前(8.78±1.47)分降低至术后24 h时(2.00±0.42)分和术后3个月时(0.89±0.14)分,ODI由术前(83.70±5.59)%减少至术后24 h时(45.92±3.39)%和术后3个月时(13.33±2.23)%,按Mac Nab标准总体优良率为93.75%。[结论]椎间盘造影及亚甲蓝染色有助于明确责任椎间盘节段和受累神经根,提高FLDH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指导PELD术中发现髓核突出及神经根致压部位、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椎间孔镜单切口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单切口手术并获得随访的27例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75~135 min,平均95 min;出血量15~25 ml,平均20 ml;住院时间3~14 d,平均6 d。所有患者随访9~60个月,平均26个月。VAS评分术前(9.00±0.35)分,出院时(3.15±1.25)分,术后1个月(2.51±1.67)分,末次随访时(1.41±0.33)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71.21±15.22)分,出院时(29.46±9.23)分,术后1个月(17.58±7.16)分,末次随访时(10.13±5.29)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8例,良6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8.9%(24/2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单切口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术者要求高,但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可行性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准定向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自2014-08-2015-09在我院应用自制水平定向仪精准定向方法,靶向穿刺,配合自制子母调节器调整穿刺方向,自制半环锯,锯除部分腹侧关节突,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 Nab评分等评定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8min,平均出血量25 ml,术中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6 h即可在硬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术后68例患者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Mac Nab评分优良率94%。结论精准定向椎间孔镜技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7):1624-1626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联合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18例老年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椎间孔镜联合短节段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18(10.2±2.23)个月,均未出现感染、神经损伤、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在末次随访中,腰背部疼痛VAS、ODI评分[(2.15±1.86)、(20.54±18.26)分]明显低于术前[(6.85±1.65)、(72.73±1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优13例(72.22%),良3例(16.66%),可2例(11.11%)。[结论]椎间孔镜联合短节段固定可以实现对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彻底减压、椎间盘的摘除及融合器的置入,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guiding and sliding)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法]2016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计30例,均采用侧方椎间孔入路,上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椎间孔成形术。把后纵韧带后缘线以上部分称为"up",以下部分称之为"down",采用"up-down-up"的顺序分区域减压。随访时间3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并统计透视定位次数、手术时间,与既往上关节突尖部定位的30例患者及文献资料对比。[结果]手术时间(55.00±14.60)min,术中透视(8±1.30)次,较本科原来[(90.00±15.00)min和(16±2.30)次]及其他作者报道的[(86.00±15.40)min和(37.50±7.50)次]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腿痛VAS评分从术前(5.43±1.24)分降至术后1 d的(1.88±0.49)分、术后3个月的(1.58±0.46)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ODI评分术前(43.40±18.11)分,术后1 d降至(34.87±16.02)分,术后3个月时降至(15.67±7.54)分(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依据改良的Mac Nab标准评估,优良率达93.33%。[结论]经皮脊柱内镜关节突定位滑移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椎间孔镜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撑开系统,术前、术后1d,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置入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弓根间距离,腰椎活动度.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 (15.5±2.53)个月.术后各时间点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略有下降(P>0.05),术后1d椎间隙后缘高度、术后各时间点椎弓根间距离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活动度由术前的(9.78±1.85)°减小到末次随访的(5.55±1.89)°.在末次随访中,腰背部疼痛VAS、ODI评分[(2.12±1.88)、(20.58±18.30)分]均明显低于术前[(6.82±1.68)、(72.76±1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假体松动、断裂及脱落.[结论]椎间孔镜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撑开系统在完成髓核摘除、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能够较好地维持脊柱活动度及稳定性,防止椎间隙塌陷及继发腰椎不稳的发生,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3):2188-2191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院期间均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其一般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3.4±36.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1.7±7.2)ml,未出现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与治疗前相比,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明显下降,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9个月时,根据改良Mac Nab评价标准,优良率为83.3%(53/6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对组织损伤小,符合现代骨科微创的操作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镜技术即TESSYS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5月行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2例,其中15例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局麻下行突出髓核摘除、椎间孔成形及神经根管减压术。结果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为(7.18±0.84)分和(36.50±3.90)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分别为(2.59±0.81)分和(18.95±2.57)分,明显改善(配对t检验,t=30.72、25.57,P=0.00、0.00)。随访6~12个月,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ac Nab评价标准,优6例(27.3%),良12例(54.5%),可3例(13.6%),差1例(4.5%),优良率81.8%。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在摘除突出髓核的同时能够充分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能够有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管狭窄患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1):1045-1047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1月~2015年3月,选取本科收治的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进行手术治疗。于术前及术后测量患者直腿抬高角度、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的直腿抬高角度为(70.05±4.21)°,较术前的(25.91±3.51)°显著改善(P0.01);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为(2.05±0.21),较术前的(7.91±1.41)显著降低(P0.01);术后3个月的ODI指数为(13.71±5.41)%,低于术前的(79.28±10.06)%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1.6%(11/1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内疗效确切,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采用经皮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L_(2,3)2例,L_(3,4)3例,L_(4,5)28例,L_5S_113例;中央型5例,旁侧型34例,极外侧型7例。病程5~87个月,平均13.4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JOA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未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6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5~210 min,平均153.6 min。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病例。VAS评分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1±0.7和2.2±0.6,较术前的7.3±1.2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ODI分别为(23.5±2.4)分和(22.10±9.26)%,均较术前的(13.2±2.8)分和(69.12±13.15)%,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结果 ,优30例,良14例,可2例。至末次随访没有发生间盘复发及翻修病例。结论:椎间孔TESSYS技术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椎间孔内口入路椎间盘摘除术(MF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1采用经皮内镜MFD技术治疗的3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术前、出院时、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记录VAS评分和ODI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8~12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时Mac Nab评分:优18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0.0%。出院时、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MF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微创、安全、有效,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和熟练的椎间孔镜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Ⅰ SEE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3月于本院应用椎间孔镜Ⅰ SEE技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0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手术疗效,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计算JOA改善率。[结果]手术时间60~110min,平均88 min;出血量5~20 ml,平均11.5 ml;住院时间3~7 d,平均5.4 d。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8.10±0.61)分,术后3 d VAS评分为(2.81±0.40)分,末次随访为(1.44±0.28)分。术前与术后3 d、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JOA评分为(7.93±0.73)分,出院当天评分为(18.73±0.91)分,末次随访评分为(31.16±1.10)分,术前与出院时、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评分标准计算改善率,优8例,良1例,可1例,差0例。[结论]应用椎间孔镜I see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患者.突出节段:L3~L4 8例,L4~L5 46例,L5~S1 24例.术前、术后测量患侧直腿抬高角度,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即刻缓解,患侧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即刻转阴.78例均获2周~12个月随访,无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2例,对症等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术前患侧直腿抬高角度为(29.41±3.53)°,术后为(68.21±5.73)°;术前VAS评分为(8.01±1.13)分,术后为(2.68±1.52)分;术前ODI指数为(77.35±17.45)%,末次随访为(19.08±8.53)%,术后直腿抬高角度改变、VAS评分、末次随访ODI指数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66例,良6例,可5例,差1例.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年以上随访的疗效。方法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并随访2年以上,比较患者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病变节段椎体活动域、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80例随访24~35个月(平均28.5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中位数6(1~9)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3(1~5)分和末次随访时1(0~3)分(P<0.05);术前腿痛VAS评分中位数6(1~9)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2(0~6)分和末次随访时1(0~3)分(P<0.05);ODI术前(70.8±4.6)%,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16.6±1.6)%和末次随访时(9.9±1.2)%(P均=0.000);病变节段椎体活动域(过伸位角度+过屈位角度),术前L 4~5节段椎体间角度活动域为9.62°±0.78°,显著低于术后3个月9.91°±0.72°(P=0.037),但与末次随访9.91°±0.61°无统计学差异(P=0.058);L 5~S 1节段椎体间角度活动域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分别为10.78°±1.27°、10.84°±1.43°和°,10.92°±0.97°,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260,P=0.771);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前(6.52±1.12)mm,与术后3个月(6.38±0.93)mm和末次随访(6.42±1.29)mm无统计学差异(F=0.329,P=0.720)。按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患者术后优良率95.0%(76/8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能明显缓解症状,中期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5—2015-08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36例老年椎间盘突出症,其中30例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68.6(52~93)min,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及脑脊液漏发生。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6(14~53)个月。术后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年VAS评分、ODI指数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Mac Nab标准评定:优22例,良11例,可3例(其中2例未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通过镜下精准减压、椎间孔扩大成形确保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806-180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自2016年09月~2018年09月,采用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52例,分析临床疗效;评估指标包括直腿抬高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评定标准。[结果]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直腿抬高度数、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MacNab标准为优35例、良14例、可3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5年8月于本院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3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手术疗效,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计算JOA改善率,术后1年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40~85 min,平均55 min;出血量5~25 ml,平均10 ml;住院时间3~14 d,平均7 d。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13±0.54)分,术后3 d为(2.05±0.34)分,末次随访为(1.41±0.28)分。术前与术后3 d、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JOA评分为(9.89±0.53)分,出院当天评分为(18.23±2.25)分,末次随访评分为(28.41±2.34)分,术前与出院时、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JOA评分标准计算改善率,优18例,良3例,可1例,差1例;术后1年优良率为91.3%。[结论]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水平入路治疗近端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水平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16例近端脱垂游离型Lee分型Ⅰ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疼痛VAS评分及ODI,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0~180(96. 2±9. 5) min。术后下肢股前区麻木3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股四头肌无力1例,1个月后症状消失;余12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分别为(5. 02±1. 41)、(2. 73±0. 81)、(1. 94±0. 68)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 17±1. 93)、(1. 83±1. 16)、(1. 72±0. 96)分,ODI分别为76. 12%±11. 35%、15. 14%±5. 37%、13. 77%±5. 32%;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术后即刻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3例,良3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水平入路治疗近端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