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研究七氟烷预处理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心脏建立Langendorff灌注模型,随机分入以下三组:(1)对照组;(2)缺血再灌注组;(3)七氟烷预处理组(3%七氟烷预处理15分钟)。记录各组的血流动力学、心电图,测量冠脉流出液肌钙蛋白I水平,测定细胞内钙离子和活性氧水平。结果七氟烷预处理能显著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左室发展压,左室内压上升/下降速率和心率,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减少冠脉流出液肌钙蛋白I水平(P均〈O.05)。在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七氟烷预处理能显著减少室性早搏个数[从182(133)次/分降至83(52)次/分],缩短室速[41(45)s降至20(22)s]和室颤[从22(43)s降至0(0)s]的发作时程,减少室颤发生率(从80%降至10%),并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从4(0)降至2(O)](P均〈0.05)。七氟烷预处理还能降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和活性氧水平(P均〈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起保护作用,能改善离体大鼠心脏的再灌注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七氟烷对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的探究。方法:在血流动力学稳定30min后,缺血20min,再灌注60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参考相关发表大鼠动物模型文献[1-2]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以下5组,每组10只:时间对照组(TC):用95%氧合KH液恒流在离体心脏内灌流11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I):连续灌流95%氧合KH液30min后停止20min,恢复灌流60min;七氟烷预处理组(sevofluranepreconditioning,Sevo PC):离体心脏用95%氧合KH液灌流20 min,用95%氧合的3%七氟烷饱和KH混合液灌流10 min,停止20 min,恢复灌流60 min;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fluranepostconditioning,Sevo Po C):离体心脏用95%氧合KH液灌流30 min,停止20 min,用95%氧合的3%七氟烷饱和KH混合液灌流10 min,恢复灌流50 min;七氟烷联合处理组(sevofluranepreconditioning and postconditioning,PCPO):离体心脏用...  相似文献   

3.
宋思宜  李瑜  臧圆圆 《山东医药》2020,60(34):100-103+114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指心肌正常血流受阻时,通过及时重建心肌血供挽救即将梗死的心肌,心肌损伤却加重的一种现象。在MIRI中,除了会损伤心肌细胞外,还会损伤冠状动脉微循环中的非心肌细胞,如内皮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冠状动脉微循环中的非心肌细胞损伤是加剧MIRI的重要原因。因此,保护冠状动脉微循环中非心肌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改善MIRI预后至关重要。七氟烷由于血气分配系数低,很少引起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在MIRI中,七氟烷可通过保护内皮细胞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增加对维持内皮细胞功能完整起重要作用的物质表达和平衡,抑制白细胞和炎症因子过度激活,减轻血小板过度活化,抑制血小板自身相互作用或与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所介导的血流阻塞和炎症反应,调节非心肌细胞在冠状动脉微循环中的作用,减少MIRI中无复流现象发生,从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结扎和解除结扎大鼠冠状动脉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绞股蓝总皂甙(GP)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和绞股蓝给药组(5mg/kg、10mg/kg、20mg/kg)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91.91%(10/11)、81.82%(9/11)、45.45%(5/11)和27.23%(3/11),提示GP具有对抗大鼠再灌注心律的失常作用,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七氟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A、B、C、D4个组,各8只.A、B组采用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PB) 40 mg/kg麻醉,A组仅分离肝脏周围韧带不阻断入肝血流;B组麻醉后夹闭肝动脉和门静脉左支,造成约70%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3h,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C、D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C组余操作同A组,D组麻醉后行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LT、AST和乳酸脱氢酶(LDH);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方法检测肝组织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采用HE染色和Tunel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的Caspase3、p53蛋白.结果 D组血清ALT、AST、LDH、MDA低于B组,SOD和GSH高于B组(P均<0.05).D组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轻于B组,且肝脏组织中的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亦较B组减少(P均<0.05).B、D组肝细胞凋亡指数高于A、C组,且B组高于D组(P均<0.05).结论 七氟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氟烷预处理在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IR)中的保护作用是否与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有关。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大鼠50只,2~3月龄,体重250~280 g,切取离体心脏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IR组、地氟烷预处理+IR(DR)组、地氟烷预处理+AMPK抑制剂+IR(DC)组和IR+AMPK抑制剂(CR)组各10只。DR组和DC组在给予大鼠吸入1 MAC的地氟烷30 min后立即切取心脏。采用Langendorff灌注装置并以95%O_2~5%CO_2饱和的K-H液作为灌注液,在平衡灌注15 min后,停止灌注30 min后再灌注60 min建立IR模型。分别在停止灌注前和再灌注60 min时记录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和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采用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心肌组织内caspase-3活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冠脉流出液中心肌肌钙蛋白(c Tn)I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内AMPK(Thr-17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IR组离体心脏再灌注60 min时HR、LVDP、+dp/dt和-dp/dt显著降低(P<0.05),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和冠脉流出液中cTnI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AMPK(Thr-172)的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IR组比较,DR组HR、LVDP、+dp/dt和-dp/dt显著升高(P<0.05),caspase-3活性和cTnI浓度显著降低(P<0.05),AMPK(Thr-172)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与DR组比较,DC组HR、LVDP、+dp/dt和-dp/dt显著降低(P<0.05),caspase-3活性和cTnI浓度显著升高(P<0.05),AMPK(Thr-172)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地氟烷预处理使IR后心肌组织内AMPK(Thr-172)磷酸化水平升高而被激活,是其缓解心肌IR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用结扎和解除结扎大鼠冠状动脉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绞股蓝总皂甙(GP)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和绞股蓝给药组(5mg/kg、10mg/kg、20mg/kg)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91.91%(10/11)、81.82%(9/11)、45.45%(5/11)和27.23%(3/11),提示GP具有对抗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缺血再灌注 (ischemia reperfusion ,I/R)心律失常是心肌I/R损伤中一种最常见的表现 ,特别是快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可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和心室颤动(室颤 )。动物实验已证实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具有抗I/R心律失常作用。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受体 )拮抗剂缬沙坦在心肌I/R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大鼠心肌I/R模型 ,观察缬沙坦对大鼠心肌I/R心律失常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 :4 8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 ,体重(2 98± 2 2 )g ,随机均分三组 ,灌喂给药。缬沙坦组 30mg·kg-1·d-1,苯那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七氟烷(SEVO)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非循环等容灌流装置制备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I/R+SEVO组(缺血前给予20 ml/L SEVO预处理10 min), I/R+SEVO+NAC组,I/R+SEVO+TEMPO组(NAC和TEMPO为氧自由基清除剂,浓度分别为10 μg/ml和10 μmol/L,缺血前处理30 min)。缺血前及再灌后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缺血后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II/I、Beclin1、AMPK的表达和AMPK的磷酸化水平。全程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SEVO预处理增加缺血前心肌ROS的水平(P<0.01),抑制再灌注期ROS水平(P<0.01);改善I/R心肌功能(P<0.01)。机制研究发现,SEVO增加AMPK的磷酸化和Bclin1的表达(P<0.01),上调LC3-II/LC3-I的比值(P<0.01)。该现象可被ROS清除剂NAC或TEMPO抑制(P<0.01)。结论 SEVO预处理改善I/R心肌功能,其机制与ROS介导的自噬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很多实验发现,致死性心律失常不仅发生于冠脉受阻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时,也发生于阻塞解除之后。引起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机制与因素已得到广泛研究,本文着重评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交感神经的作用 (1)化学去交感神经:在麻醉猫和孤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Bcl-2和Caspase-3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P组)、1.0MAC七氟烷后处理组(S1组)和1.5MAC七氟烷后处理组(S2组),每组10只。采用夹闭法制备大鼠颈总动脉缺血模型,缺血20min后再灌注24h。S组于再灌注即刻给予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15min。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海马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 IP组Bcl-2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减少(P<0.05),Caspase-3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增加(P<0.05);S组Bcl-2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增加(P<0.05)、Caspase-3的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减少(P<0.05),且S2组较S1组Bcl-2的表达增加(P<0.05)、Caspase-3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Bcl-2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减少有关,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学的电生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有秋 《心电学杂志》1991,10(3):190-194
  相似文献   

13.
杜津  陈政  王国林 《山东医药》2009,49(41):33-34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Ca^2+、Ca^2+-ATP酶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和七氟烷预处理组(S),测定肝脏缺血再灌注1、3、6、24 h后肝脏Ca^2+-ATP酶活性、Ca^2+和ATP含量。结果IR组ATP含量、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Ca^2+含量明显升高(P〈0.05);S组在各时相点上与IR组相比ATP含量、Ca^2+-ATP酶活性升高,Ca^2+含量降低(P均〈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可促进肝脏缺血再灌注期间ATP的形成,Ca^2+-ATP酶活性恢复,减轻肝细胞内Ca^2+超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亚麻醉浓度的七氟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机制。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CIRI模型,假手术组只进行穿线,不结扎;实验组每日给以1.2%七氟烷吸入治疗3 h,对照组每日给以1.08 mg/ml尼莫地平灌胃给药。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的神经元凋亡率,伊文思蓝(EB)染色检测BBB通透性,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脑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闭锁连接蛋白(ZO)-1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脑组织的梗死面积、细胞的凋亡率、EB渗出量明显升高(均P<0.05),脑组织中Occludin、Claudin-5、ZO-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对照组脑组织的梗死面积、细胞的凋亡率、EB的渗出量明显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老年兔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探究臭氧预处理对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24只老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缺血-再灌注(IR)组,臭氧预处理(O3P)组。O3P组术前5 d每天固定时间腹腔注射臭氧进行预处理。制备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平衡20 min,停灌30 min,再灌注60 min。于平衡20 min(T0)、再灌注60 min(T1)时记录左室发展压(LVDP),并取冠脉流出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10浓度。再灌注结束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采用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IR组相比,O3P组心率(HR)明显增快,LVDP明显增高,IL-6和MDA浓度明显降低,IL-10和SOD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减小,复灌时室颤时程缩短,室速发生率和室颤发生率减少,RA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臭氧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RA的发生,其作用可能与减轻了...  相似文献   

16.
大鼠心肌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心律失常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彦  徐成斌 《心电学杂志》1995,14(4):231-232
20只大鼠乙醚麻醉后开胸结扎左冠脉主干10min、放松5min,反复10次。病理学检查证实40%大鼠发生了心肌坏死。持续心电监测显示在冠脉结扎后均出现ST段明显升高,实验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00%,出现最多的是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其发生高峰在第1次再灌注期间,若早期发生了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则其后再发的机率明显降低,提示心肌缺血预适应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4,4’-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4,4’-diisothiocyanostilbene-2,2’-disulfonic acid,DIDS)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e,I/RI)心脏的心律失常、心肌酶活性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I/R组、I/R+DIDS(7 mg/kg)组、I/R+DIDS(14 mg/kg)组及I/R+DIDS(28 mg/kg)组。于再灌注即刻,经股静脉以程控微量泵给予DIDS[4 ml/(kg·h)] 2 h。于缺血前、后和再灌注后,记录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电图变化,再灌注后测定各组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结果 DIDS可改善缺血 30 min/再灌注4 h,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升高;而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内压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明显下降(P<0.05);降低心脏心律失常积分,再灌注期间,在假手术组、I/R组、I/R+DIDS (7 mg/kg)组、I/R+DIDS( 14 mg/kg)组、I/R+DIDS(28 mg/kg)组的心律失常积分值,分别是1.20±0.45,4.57±1.62,3.97±1.51,3.23±1.13和3.56±1.47,表明DIDS可明显抑制再灌注期心律失常(P<0.05),尤以I/R+DIDS(14 mg/kg)组为显著(P<0.01);减少外周血CK和LDH的活性,与I/R组相比,DIDS组LDH和CK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DIDS具有保护I/RI的作用,减少再灌注后的心律失常、抑制心肌酶释放和改善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卡维地洛对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第三代肾上腺素 β受体拮抗剂———卡维地洛 (Carvedilol,CVD)对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 ,建立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前 7d连续胃管给CVD(1mg/kg) ,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 30min后松开进行再灌注 36 0min ,处死动物。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和肌酸激酶 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一氧化氮及丙二醛变化 ,并进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 :CVD使再灌注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 5 3.85 % (P <0 .0 1) ,死亡率减少 5 7.15 % (P <0 .0 1)。CVD减少肌酸激酶 同工酶、低密度脂蛋白及丙二醛的释放 ,稳定一氧化氮的分泌。心肌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电镜检查对照组细胞明显呈片状或局灶性坏死 ,闰盘结构紊乱 ,大量反应性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于坏死细胞之间。CVD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 ,闰盘结构基本完整 ,粒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少。结论 :CVD明显降低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对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具有强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七氟烷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ASAⅡ或Ⅲ级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S组:呼吸回路中预充2.7MAC七氟烷,给予诱导及插管;P组复合静脉输注4~6 mg·kg-1·h-1丙泊酚。两组均复合泵注瑞芬太尼。监测两组患者基础心率和血压,手术10 min(t1)、30 min(t2)、手术结束前30 min(t3)和手术结束前10 min(t4)的HR、MAP、血液气体分析(p H,PO2,PCO2)并观察术后苏醒情况。结果 S组与P组在t2,t3点的HR和MAP较同组t1有显著差异(P0.05);S组与P组在t2和t3时间点HR、MAP之间比较显著差异(P0.05);S组PO2在t2,t3时间点较t1有显著差异(P0.05),S组与P组t2与t3时间点PO2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与丙泊酚麻醉相比容易获得较稳定的心率和血压,在手术过程中氧分压较高,对肺功能下降的人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近来发现它能明显延缓或者拮抗缺血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因而倍受关注。本实验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 ,观察 CGRP对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直接作用 ,为其能防治缺血性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和方法 健康家兔 2 4只 ,麻醉后迅速开胸取出心脏 ,制备左心室肌标本 ( 10 m m~ 15 mm× 3m m× 3m m) ,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 (电极阻抗 10 MΩ~ 2 0 MΩ )记录正常状态动作电位 ( action potential,AP)作为对照 ,开始实验。由不同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