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复合物BMP/VEGF/PLGA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于兔桡骨中段造成3 mm骨质缺损作为骨折愈合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BMP/PLGA治疗组、VEGF/PLGA治疗组、BMP/VEGF/PLGA治疗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治疗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不同的复合物,对照组不放置任何植入物.分别于术后2、4、6、8 w每组随机取3只大鼠,取桡骨标本作为观察对象,通过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评价不同复合物治疗对骨折愈合的作用.结果 X线片显示,术后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的骨痂填充率均低于各治疗组,各时间点评分均低于治疗组(均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各组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愈合,但BMP/VEGF/PLGA治疗组显示出更好的血管化程度和更快的骨折愈合速度.结论 BMP/VEGF/PLGA复合物能够促进骨折局部的血管化和骨形成,加速骨折愈合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影响。方法6个月龄雌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去势组和非去势组,每组48只,分别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和假性手术;3个月后,去势组于股骨中段制造骨折模型,再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给药组手术次日给予10mg/(kg·d)氟伐他汀灌胃,疗程为2w,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给药组和对照组骨折后3、7、14、21、28和42d骨痂中BMP7、BMP7mRNA的表达,并用真彩色图像分析仪作图像分析。结果给药组和对照组在骨折愈合过程中BMP7及BMP7mRNA基因表达的细胞定位无差别,且表达模式基本相似。术后14d,阳性细胞的阳性程度给药组比对照组强(P<0.05)。结论氟伐他汀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BMP7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续骨丹对兔胫骨骨折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年新西兰家兔48只,按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只。制作胫骨骨折模型,观察组给予续骨丹外敷,剂量为150 mg/kg,敷药隔1 d 1次。两组分别于术后第1、3、5、7周选取6只家兔,通过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BMP、TGF-β、bFGF的含量,处死兔子后取骨折处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BMP、TGF-β、bFGF的局部组织表达检测。结果 观察组所有时间点BMP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 w及术后5 w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时间点TGF-β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 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时间点bFGF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 w及术后5 w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w两组BMP、TGF-β光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w两组bFGF光度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ACPC)复合骨形成蛋白(BMP)结合双头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采用双头加压螺纹钉内固定(A组)及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ACPC/BMP人工骨植骨(B组)治疗股骨颈骨折90例,其中A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62 ~91岁,平均69.3岁;病程5h~11d.B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64~87岁,平均71.6岁;病程6h~13d.对该两组病例进行了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 79例患者获随访6个月至2.5年,平均18.3个月.A,B两组术后伤口愈合L/甲,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B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A组,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B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A组,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结论 三枚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微创ACPC/BMP人工骨植入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率及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基因治疗糖尿病(DM)骨折延迟愈合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取6~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50只,分为骨折对照组、DM骨折组和治疗组。利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BMP-2、IGF-1的表达;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以判断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利用放射免疫竞争法检测血清中骨钙素的含量变化;利用局部骨密度仪检测骨折区域局部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前3 w,DM骨折组与骨折对照组BMP-2、IGF-1的浓度均呈上升趋势,第3周达到最大值,治疗组BMP-2含量在第2周达到最大值,IGF-1的浓度在第3周达到最大,随后开始下降、实验中,治疗组BMP-2、IGF-1的表达量最高,DM骨折组表达量始终最低。DM骨折组ALP与骨钙素的含量始终显著低于骨折对照组与治疗组,骨折前3 w,治疗组ALP与骨钙素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骨折无显著差异(P>0.05)。骨折区域局部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骨密度最高,骨折对照组其次,DM骨折组骨密度最低。结论 BMP-2、IGF-1基因通过提高DM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与成骨细胞增殖成熟相关的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区域局部骨密度的增加,从而显著改善DM骨折延迟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医用耳脑(EC)胶治疗手部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28处)手部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用EC胶固定骨折块,克氏针固定骨折累及的关节。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随访患者18例,其中15例20处骨折解剖复位、一期愈合,1例2处骨折畸形愈合,2例2处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植骨后愈合)。手部功能按TAM标准评价优良率达83.3%。结论应用EC胶固定骨折结合克氏针固定受损关节治疗手部关节周围骨折,骨折愈合好,可获良好的手部功能。  相似文献   

7.
自1988年以来,我们用粗丝线(10号或双7号)做内固定物治疗踝部骨折23例(31踝),骨折愈合率为100%。本组骨折部位在内踝23处,外踝8处;粉碎性骨折15处,斜型骨折6处,横断型骨折10处。均经闭合复位失败后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以骨折处为中心做短弧形切口,外踝亦可做纵切口,长约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适当游离皮瓣后护皮,分离断裂的韧带,清除血肿,显露骨折处。清除骨折端纤维组织及血块,充分显露骨折端,小的游离骨块可去除,大块的保留,不剥离骨膜,此法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固定。将骨折复位后先用手巾钳固定,再用1.5~2mm骨圆针在骨折近端及骨折块相应部各钻2孔,然后用粗丝线结扎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复骨方对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GIOP)骨折大鼠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雌性SD大鼠165只,3月龄,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55只,适应性培养1 w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 mg·kg~(-1)·d~(-1),3次/w,持续12 w,构建GIOP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2 w后行手术造成大鼠左侧股骨中段闭合性骨折,治疗组给予复古方药液10 ml/kg灌胃,1次/d,持续8 w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测量12、20 w末时大鼠骨密度、血清Ca、P含量、碱性磷酸酶(ALP)含量、骨钙素(BGP)活性。结果实验12 w末,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全身骨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大鼠GIOP模型构建成功。20 w末,模型组股骨去骨痂骨密度及骨痂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股骨去骨痂骨密度及骨痂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12 w末,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血清Ca、P含量,ALP、BG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20 w末,模型组大鼠血清Ca、P含量,ALP、BG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P0.05)。结论中药复骨方能够提高GIOP骨折大鼠骨密度,升高GIOP骨折大鼠血清中Ca、P含量,提高ALP、BGP活性,改善GIOP骨折大鼠骨代谢,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骨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凝血功能、骨代谢指标。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优良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4 w,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明显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1)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能够促进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骨折愈合,可能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与骨代谢指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杨红叶  郭珍  徐婷 《山东医药》2008,48(33):56-56
1990~1998年,我院对65例尺桡骨骨折患者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6个月后复查,发现14例尺骨骨不连。现分析如下。资料分析:本组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8~55岁。内固定术后6个月发现尺桡骨骨不连接,表现为骨折局部活动时仍疼痛,局部压痛,轴向叩痛,断端异常微动。X线示内固定物部分松动、滑移,骨折断端骨硬化,髓腔封闭,或断端肥大,骨折线仍清晰可见,或骨断端破坏、吸收,残留骨缺损。再次手术更换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经1-2a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内固定全部拆除,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膝、肘关节碎性骨折的两种不同疗法的应用价值。对手术治疗的54例膝、肘关节内骨折,随机分为改良AO张力带固定组(A组)和传统治疗方法组(B组)进行对比观察。A组内固术中测试、关节活动度正常,骨折块无移位为固定可靠;术后石膏固定者,平关节面横行折断石膏托,消除有害旋转应力,关节在轴位功能锻炼恢复。术后随访1~12个月,A组骨折愈合时间2~4个月,骨折愈合率95.8%;B组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骨折愈合率83.3%。两组骨折愈合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影响膝、肘关节功能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应清创同时解剖复位,采用改良AO张力带固定,术后强化功能锻炼能促进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骨痂在不同内固定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斌  魏红 《地方病通报》2008,23(2):74-76
目的 观察不同内固定对兔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的差异.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27只,建立大白兔股骨中段骨折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分别为股骨中段骨折保留骨膜,同时使用钢板内固定组(Ⅰ组)、股骨中段骨折骨膜剥离同时使用钢板内固定组(Ⅱ组)、股骨中段骨折骨膜保留但去除骨髓同时使用髓内钉固定组(Ⅲ组).各组在不同时段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取骨折愈合部位测量其骨痂直径,观察骨折愈合中骨痂的差异.结果 (1) X线片显示,Ⅲ组在相同时段有大量的骨痂生成,Ⅰ组、Ⅱ组在相同时段显示骨痂生成量少;(2)Ⅰ组与Ⅱ组骨痂直径不存在差异(F=5.14,P>0.05),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Ⅲ组骨痂直径存在差异(F=3.15, 3.30,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髓内钉固定组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生成多,利于骨痂的钙化以及早期的功能锻炼和负重;骨痂多利于骨折愈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鱼降钙素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两组均由同一组医师按照骨折情况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法固定骨折。观察组于入院后第2天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术后2 w改阿仑膦酸钠口服长期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术后2 w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治疗疗效及Harris功能评分,术后第1天及术后6个月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变化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较术后第1天显著增加(t_(观察组)=25.994,t_(对照组)=18.360,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8.555,P0.05)。两组术后6个月股骨颈和L2~4骨密度较术后第1天显著增加(t_(观察组)=20.307、19.496,t_(对照组)=7.319、9.372,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股骨颈和L2~4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2.496、8.665,P0.05)。两组术后6个月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和骨钙素(MID)水平较术后第1天显著降低(t_(观察组)=22.320、13.447,t_(对照组)=12.484、8.328,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清PINP和MI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9.562、4.675,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鱼降钙素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疗效良好,可增加骨密度,改善髋关节功能,改善骨代谢,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麦胚提取物对去卵巢大鼠无机盐和骨形成蛋白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麦胚提取物对去卵巢引起骨质疏松大鼠无机盐和骨形成蛋白 2 (BMP2 )的影响。方法  2 1只雌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组、去卵巢加麦胚提取物组 (麦胚提取物 1 0 0 mg/ kg· d) ,1 0 w后测定血清无机盐钙、磷、钠、钾、AL P含量 ,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 BMP2 表达。结果 去卵巢组大鼠试验 1 0 w后血清和尿钙、钠和血清 ALP含量显著升高 ;而血清和尿钾降低 ,骨 BMP2 表达下降 (P<0 .0 5或 P<0 .0 1 )。去卵巢加麦胚后大鼠的尿钙、钠和血清 ALP含量显著降低 ,骨 BMP2 表达增高 (P<0 .0 5)。结论 麦胚提取物可调节去卵巢大鼠血清和尿中钙、钠、钾 ,促进 BMP2 表达 ,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固定后是否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对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78例,其中A组椎弓根钉固定后未行经椎弓根植骨32例,B组行经椎弓根植骨46例,比较术前、术后、取出内固定后的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78例患者术后均获1~2年的随访,通过复查X线、MRI等检查,发现A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9例(28.15%),其中骨折不愈合2例,内固定取出后发生椎体高度丢失3例,取出内固定后发生顽固性腰痛9;B组患者均骨性愈合,取出内固定后无椎体高度丢失及顽固性腰痛的发生(P=0.00)。结论椎弓根钉固定后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与传统的单纯椎弓根钉固定手术相比,增加了伤椎的骨量,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脊柱的承重能力和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术后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取出后椎体高度丢失、顽固性腰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将32只普通家兔随机分为6组,制成左、右桡骨15mm骨缺损模型,左侧桡骨骨缺损处用自体髂骨骨松质颗粒、骨髓及部分旋前圆肌肌肉联合移植作为实验组,右侧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任其自然生长。于术后1、2、4、6、8周后处死动物取材,标本进行X线检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免疫组化染色和BMP2的cDNA探针原位杂交并在光镜下观察BMP在修复的长段缺损骨中表达。结果:为实验组在术后1周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2、4、6、8周相同时间内BMP在修复长段骨缺损模型中的表达强度均强于对照组。认为BMP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7.
庄强  徐娉  张亚波 《山东医药》2009,49(6):92-93
目的观察一期整复颅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2例颅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行医用胶粘合加丝线固定一期整复颅骨缺损,对照组31例行硅橡胶二期修补颅骨缺损、36例行钛网二期修补颅骨缺损。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半年后刀口感染率及术后平均刀口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切口愈合良好,术后6—12个月X线或CT检查显示骨片存活良好,局部形态完整,无明显术后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与对照组行硅橡胶二期修补颅骨缺损者比较,治疗组术后皮下积液率、平均刀口愈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医用胶粘合加丝线固定一期整复颅骨粉碎性骨折能一次完成颅脑清创与颅骨成形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机理和疗效。方法对21例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史患者(其中带锁髓内钉内固定6例,钢板内固定8例,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4例,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尺骨骨折2例,肱骨骨折4例,股骨骨折6例,胫骨骨折9例)。均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2~3次。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经2次体外冲击波治疗后21例中16例获得骨折愈合,治疗3个月无明显骨痂生长5例,再行第三次体外冲击波治疗,2例获得骨折愈合,最终成功18例,治愈率为85.7%。2例患者出现局部表浅皮肤破损,治疗中未观察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无需住院、疗效确切等优点,对促进骨不连愈合有较好的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05~2009-05共行手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4例(26足)。男18例,女6例。年龄20~42岁,平均24.6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7例,车祸伤5例,挤压伤2例;根据Sanders分型,其中Ⅲ型19例,Ⅳ型5例。术后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4例术后均获随访8~36个月,平均10.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12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术后切口延迟愈合3例,无感染、无皮肤坏死及医源性神经损伤。结论掌握手术指征、正确骨折复位、恢复距下关节面是治疗的关键,手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预后及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转归的影响。方法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7例按照入选患者病历号单双号顺序,随机分为不切开旋前方肌(不切开组)36例,传统L形切开旋前方肌(切开组)41例。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析骨折愈合、内固定物放置情况;术后6 w、3个月分别进行一次门诊随访,观察预后指标;检测术前、手术日、术后1、6 w、3个月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影像学检查显示,两组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钢板内固定牢固且位置较佳,但不切开组有1例、切开组有2例手术植入的螺钉从背侧骨皮质穿出。术后6 w时不切开组腕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明显大于切开组,握力明显强于切开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明显高于切开组(P<0.05);两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水平均在术后1 w降至最低点,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不切开组术后1、6 w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水平明显高于切开组(P<0.05)。结论旋前方肌的保留能够明显缩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的恢复时间,提升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