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罕见原因,SCAD被指定为自发性,非外伤性非医源性冠状动脉壁破裂形成假腔和壁内血肿(IMH)。IMH能够压迫真腔引起ACS,常规血管造影往往很难识别血管内结构改变,冠状动脉腔内成像技术,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应用改善对情况的认识,为SCAD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发病率高、诊断率低但病死率高,美国1979-1999年统计结果显示,住院患者PTE发病率为0.4%[1],估计美国每年新发600 000例[2].目前PTE研究主要局限于近端水平的中央型PTE,尸检结果显示外周肺动脉血栓栓塞(peripheral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PTE)并不少见[3-4].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存在,尤其是严重内膜钙化病变和钙化结节,明显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和风险。钙化病变普遍存在于目前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中重度钙化病变约占30%,其中约5%为重度钙化病变。因此,准确地识别、评估钙化病变,选择恰当的技术,对严重钙化病变进行充分的预处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近期/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的手段包括: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估钙化病变的腔内影像学检查方法。与血管内超声相比,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可评估钙化病变的厚度,能更准确地量化钙化病变的容积。因此,本文将综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指导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运用近红外光进行血管内成像的影像技术,由于其高分辨率及组织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正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BRS)被认为是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之后,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L)的第四次革命。最初,PTCA因为早期血管弹性回缩、晚期血管负性重塑等原因,再狭窄率可达30%~50%。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BMS,克服了血管弹性回缩,再狭窄率得到大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的病因复杂多样,临床诊断往往存在较多困难。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作为新兴的腔内影像学技术,可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内成像,在MINOCA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MINOCA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对离体动脉壁成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识别可能发生破裂的高危冠状动脉斑块和引导介入治疗 ,均需对冠状动脉微结构进行微米量级的评估。传统的血管造影、血管镜甚至血管内超声 ,因成像深度或分辨率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分辨率可达微米量级的非侵入性横断面成像方法 ,不需切除组织标本 ,成像可达到或接近组织病理水平。国外学者已应用OCT技术在体外对处于粥样斑块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了成像 ,证实了OCT对不稳定斑块高分辨诊断的可行性[1 ,2 ] 。对处于脂…  相似文献   

8.
2002年,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登上心血管历史的舞台.OCT技术的出现,为我们研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指导介入治疗以及支架术后随访等提供了更加细致入微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斑块破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特征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阜外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在血栓抽吸后行OCT证实斑块破裂的33例患者。搜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危险因素、既往病史、冠状动脉造影资料、OCT影像特征和围术期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33例患者中,纤维帽厚度65μm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2.31±0.86)×10~9/L比(1.57±0.80)×10~9/L;(0.57±0.08)×10~9/L比(0.44±0.14)×10~9/L;(0.05±0.03)×10~9/L比(0.03±0.02)×10~9/L]明显高于纤维帽厚度≤65μm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胆固醇结晶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无胆固醇结晶患者[(0.04±0.06)×10~9/L比(0.10±0.09)×109/L,P=0.028];前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显著高于后者[(8.35±6.13)比(4.97±2.01),P=0.020]。具有白血栓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高于无白血栓组(P=0.038)。钙化斑块患者单核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无钙化斑块患者(P0.05)。有巨噬细胞浸润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明显升高[(165.72±85.93)比(113.47±19.13),P0.05)]。OCT特征数量的增加,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水平逐渐升高,但仅单核细胞计数水平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可能与AMI患者斑块破裂的OCT特征有关,提示炎症水平与斑块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病例摘要 患者女,67岁,主诉“阵发性胸痛半月余”,于2010年4月14日入院。患者于半月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肩背放射痛,持续约5min,含服“硝酸甘油片”可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血小板、抗凝、降脂及对症治疗,患者上述症状仍间断发作,遂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状动脉介入应用中有着高分辨率、高敏感性等特点,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的指导、术后的评估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现对目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现有临床影像诊断技术中分辨率最高的成像技术,它可以识别斑块类型特征,也可以识别体内巨噬细胞以及血清学炎性生物标记物(外周血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本文讨论了OCT检测易损斑块,巨噬细胞对于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48岁。因心前区压榨性疼痛4h就诊。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体检:T36.5℃,R21次/min.BP100/60mmHg。颈静脉无充盈。心界不大,心率92次/min,心律不齐,期前收缩6次/min,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88次/min,QRS波群Ⅲ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分析青年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方法:纳入北京安贞医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因ACS入院行OCT且年龄≤40岁的29例青年女性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及OCT对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青年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特点。结果:29例青年女性患者的造影中,25例(86. 2%)累及LAD,其中18例(86. 2%)为单支病变。对29例青年女性患者的29处靶血管进行OCT检查,结果显示:26例(89. 7%)病变为TCFA病变,15例(51. 7%)病变观察到巨噬细胞聚集,6例(20. 7%)观察到微通道,9例(31. 0%)病变处合并斑块侵蚀,1例(3. 4%)合并斑块破裂。结论:青年女性ACS患者多同时合并多种危险因素,且其斑块易损性高,其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病理学基础可能为斑块侵蚀而非斑块破裂。  相似文献   

15.
1958年,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被首次应用并成为衡量冠状动脉解剖结构的金标准。20世纪90年代早期,血管内超声(IVUS)被用于评估冠状动脉内形态并用以指导冠状动脉造影。然而,由于灰阶的限制超声难以准确衡量斑块的成分。20世纪90年代后期,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在提供精细的斑块成分信息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应用1300 nm波长的近红外线来对血管进行横断成像的血管内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清洁级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电脑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内膜损伤加高脂饮食)和对照组10只。实验前,实验第6周及第12周空腹12h,采集兔股动脉血行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VLDL)浓度检测;实验第1周末对模型组兔进行腹主动脉球囊拉伤;实验第12周末对兔行腹主动脉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结果第6周及第12周模型组兔血清TC,TG,LDL,HDL,VLDL浓度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模型组发现内膜增生,巨噬细胞浸润,脂质斑块形成,而动脉造影未观察到两组存在差别。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高于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及其结构特征。方法 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应用球囊拉伤加高脂饲养的方法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12)和对照组(n12)。对照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共22周;治疗组前10周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后12周改为普通饲料喂养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2 mg/(kg·d)。应用OCT评价血管管腔面积、管腔偏心指数、斑块纤维帽厚度及视频密度。22周处死动物后取靶血管行HE染色。结果 24只动物在第10周末OCT检查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第22周时治疗组管腔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2.07±0.48 mm2比1.50±0.52 mm2,P0.016),管腔偏心指数小于对照组(18.74%±9.28%比27.35%±7.21%,P0.025)。对照组斑块纤维帽厚度小于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70.00±26.08 μm比94.55±29.79 μm,P0.053)。分析OCT图像的视频密度显示,22周时对照组斑块纤维帽视频密度显著低于治疗组(49.7±7.5比59.4±4.3,P0.004),相关性分析显示斑块纤维帽视频密度与细胞数量存在线性关系(R0.706,P0.001)。结论 OCT能精确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变化,图像视频密度可用于反应斑块纤维帽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因"发作性胸痛20天"于2010- 01入院.入院20天前晨5时突发心前区疼痛,伴背痛、酸胀,大汗,持续2 min缓解,此后多于18~19时发作,含服硝酸甘油1 min缓解,与活动无关.高血压30年,最高180/130 mmHg(1 mmHg=0.133 kPa)多维持在140/90 mmHg,吸烟40年,脑血管病及高血压家庭史.查体:血压125/85 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5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入院心电图正常,余无异常.治疗:入院前后服抗血小板、降脂药,地尔硫30 mg及硝酸异山梨酯15 mg每6小时1次、阿替洛尔6.25 mg每日2次治疗.  相似文献   

20.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一种新的血管内成像方法。由于其良好的图像分辨率,能更为精确地分辨粥样斑块的细节特征,成为识别易损斑块,判断支架贴壁情况及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一种新手段,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指导治疗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