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偏执和社会比较作为中介变量对羞怯和相对剥夺感关系的影响。方法:对543名大学生采用羞怯问卷、相对剥夺感问卷、SCL-90量表中的偏执分量表和社会比较倾向量表进行测量。结果:①羞怯、相对剥夺感、偏执和社会比较呈显著正相关;②偏执和社会比较在羞怯和相对剥夺感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个体羞怯水平越高,其偏执水平越高,越倾向于和他人进行社会比较,进而导致更高水平的相对剥夺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和相对剥夺感在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某高校413例大学生(男200例,女213例,年龄16~21岁),采用相对剥夺感问卷(RDQ)、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网络成瘾量表(CIAS-R)分别对大学生相对剥夺感、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和网络成瘾水平进行测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BollenStine解靴带法和Bootstrap法对领悟社会支持和相对剥夺感在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相关分析显示,PSSS得分与ASLEC得分、RDQ得分和CIAS-R得分分别呈负相关(r=-0.11~-0.36,Ps0.05),ASLEC得分、RDQ得分和CIAS-R得分之间呈两两正相关(r=0.14~0.23,Ps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ASLEC得分对CIAS-R得分的直接通径无统计学意义(β=0.11,P0.05),PSSS与RDQ得分在ASLEC与CIAS-R得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模型的Bollen-Stine Bootstrap P值为0.003,PSSS和RDQ得分的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的Bootstrap输出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10,0.103)、(0.002,0.032)和(0.005,0.061)。结论:本研究提示生活事件可能会降低个体领悟社会支持,增强相对剥夺感,间接促进个体网络成瘾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受欺负和自我控制在羞怯与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大学生欺负行为问卷的受欺负分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攻击问卷(AQ)测量了510名大学生。结果:1羞怯、受欺负与攻击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羞怯、受欺负和攻击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2受欺负和自我控制在羞怯与攻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羞怯通过受欺负和自我控制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个体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同伴侵害作为中介变量是进一步增加羞怯对社交回避的预测作用还是增加羞怯对攻击的预测作用。方法:对845名大学生采用攻击性量表、同伴侵害量表和羞怯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羞怯与攻击、同伴侵害、社交回避与苦恼均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侵害与攻击呈显著正相关,和社交回避与苦恼相关边缘显著。2同伴侵害在羞怯和攻击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同伴侵害在羞怯与社交回避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羞怯水平越高,越容易遭受同伴侵害,进而导致羞怯个体攻击性增强,而同伴侵害这一特定的社交情境并不会导致羞怯个体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自尊稳定性和偏执在羞怯与攻击之间的作用。方法:对442名大学生采用攻击性量表、自尊稳定性量表、羞怯量表和SCL-90中的偏执分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羞怯、攻击和偏执三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两两正相关,羞怯、攻击和偏执三个变量均与自尊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2)自尊稳定性和偏执在羞怯和攻击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羞怯个体由于自尊稳定性较低并且具有偏执思维,所以会有较高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愤怒反刍与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检验愤怒反刍是否是负性生活事件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中介变量。方法 选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愤怒反刍思维量表和网络攻击行为量表对扬州大学547名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负性生活事件与愤怒反刍呈正相关(r=0.63,P<0.01);负性生活事件与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呈正相关(r=0.54,P<0.01);愤怒反刍与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呈正相关(r=0.55,P<0.01);(2)愤怒反刍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愤怒反刍的中介效应占比为40%。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网络攻击行为,也通过愤怒反刍间接影响网络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安全感和自我控制在羞怯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安全感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测量了510名大学生。结果:1羞怯与安全感、自我控制以及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安全感、自我控制和生活满意度三者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安全感和自我控制在羞怯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羞怯通过安全感和自我控制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社会阶层大学生贫富归因、相对剥夺感与心理特权的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河南省某所普通高校553名低阶层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贫富归因问卷、相对剥夺感问卷和心理特权量表,以院系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贫富外归因与相对剥夺感显著正相关,贫富外归因与心理特权显著正相关,相对剥夺感与心理特权显著正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贫富外归因不能直接预测心理特权,但通过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心理特权。结论:相对剥夺感在低阶层大学生贫富外归因与心理特权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5-HTR1A基因rs6295多态性、负性生活事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chenbach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对715名初中生进行测量,并筛选出高、低攻击组被试共153名进行DNA分型。结果:rs6295多态性主效应不显著,负性生活事件可以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攻击行为,二者存在交互作用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负性生活事件是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其与rs6295多态性的交互效应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农民工基本心理需要、工作特征与相对剥夺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特征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和相对剥夺感量表对358名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农民工工作特征、基本心理需要与相对剥夺感之间相关显著,农民工基本心理需要在工作特征和相对剥夺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农民工工作特征会影响相对剥夺感,也能通过基本心理需要间接影响相对剥夺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反刍思维和自我肯定对负性生活事件与状态焦虑关系的作用。方法:选取某高校大学生265名,使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A)状态焦虑分量表、反刍思维量表(RRS)和一般健康问卷(GHQ)自我肯定分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重逐步回归分析和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探讨反刍思维的中介效应,采用多重逐步回归分析和简单斜率检验探讨自我肯定的调节效应。结果:城镇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自我肯定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农村大学生(均P0.05)。负性生活事件能够直接预测状态焦虑(β=0.57,P0.001);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和状态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29.7%;自我肯定在负性生活事件和状态焦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β=0.13,P0.05)。结论:负性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作用于状态焦虑,也可以通过反刍思维间接作用于状态焦虑;自我肯定调节了负性生活事件与状态焦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行社会比较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研究一采用上行社会比较量表、相对剥夺感量表与跨期决策问卷对52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研究二采用实验法研究上行社会比较和跨期决策的因果关系。结果:(1)问卷结果表明上行社会比较可以显著预测个体在跨期决策中更多选择短期利益的选项,且相对剥夺感在两者关系中起中介作用。(2)实验重现了问卷研究结果,即相对剥夺感在上行社会比较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上行社会比较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相对剥夺感影响个体的跨期决策状况,即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采用上行社会比较越多,其相对剥夺感便越高,这会导致他们目光短视,最终倾向于选择短期利益而忽略了未来更长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宏观层面的风险性因素相对剥夺感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的影响以及个体层面保护性因素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经济相对剥夺感问卷、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使用问卷和自尊量表(SES)收集了692名大学生数据,使用SPSS 21.0和AMOS 2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男女生在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使用、相对剥夺感、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t=1.981,5.202,5.302;P0.05);高低年级报告的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使用总分、遗漏焦虑上差异显著(t=2.556,3.015;P0.05);城镇与农村大学生报告的遗漏焦虑、认知失败、负罪感以及相对剥夺感差异显著(t=-2.061,-3.615,-2.721,3.658;P0.01);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使用、相对剥夺感和自尊在父母最高学历上差异显著;②相对剥夺感与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使用呈正相关(r=0.453,P0.01);自尊与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使用呈负相关(r=-0.287,P0.01);相对剥夺感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529,P0.01);③结构方程检验表明,自尊在相对剥夺感与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使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21。结论: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提高个体自尊水平从而降低相对剥夺感的消极影响,减少大学生过度依赖社交媒体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命意义感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危机脆弱性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MLQ-C)、心理危机脆弱性量表对313名医学生进行问卷测量。结果:相关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危机脆弱性呈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危机脆弱性呈显著负相关。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生命意义感在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危机脆弱性之间的中介模型拟合度良好(χ~2/df=2.741,CFI=0.949,TLI=0.933,IFI=0.949,RMSEA=0.075),Bootstrap程序显示,生命意义感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危机脆弱性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26.65%。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可通过生命意义感间接预测心理危机脆弱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抗逆力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方法:采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和抗逆力量表等研究工具对31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贫困大学生的创伤后成长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F=12.004,P=0.001);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丧失维度与创伤后成长显著负相关(r=-0.246,P0.01);抗逆力在丧失维度和创伤后成长之间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三者共同解释45.7%的总变异。结论:抗逆力能够增强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大学生的调整能力,对创伤后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非营利机构中员工相对剥夺感与情绪耗竭的关系。检验心理契约违背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相对剥夺感量表、心理契约违背量表以及情绪耗竭量表对477名非营利机构员工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被试的相对剥夺感与情绪耗竭显著正相关,相对剥夺感通过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情绪耗竭。结论:我国非营利机构员工的相对剥夺感是他们情绪耗竭的直接诱因之一。并且,心理契约违背在上述关系中起了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基于虚拟化身-玩家关系的视角,探讨相对剥夺感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经济相对剥夺感问卷、游戏角色依恋问卷、化身认同量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885名具有角色扮演游戏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条件下,相对剥夺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2)角色依恋在相对剥夺感影响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中起着中介作用;(3)化身认同对中介路径“相对剥夺感→角色依恋→网络游戏成瘾”的后半段路径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相对于低化身认同,在高化身认同条件下,角色依恋对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作用更大。结论:相对剥夺感能够通过角色依恋影响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且这一关系受到化身认同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青少年体像障碍与生活事件、自我控制、人际控制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体像障碍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控制圈对200名大三学生和180名高三学生实施测量。结果1高中生的体像障碍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大学生。2大学生个人实力感、人际控制感得分与体像障碍各维度具有高相关;高中生控制感得分与体像障碍得分之间的相关不显著。3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个人实力感能有效预测体像障碍;"丧失因子"可以预测体障。结论高中生体像障碍比大学生严重;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我控制感可以预见体像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负性情绪调节预期、负性生活事件与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负性情绪调节预期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安徽某高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状态焦虑水平在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F=3.473,P<0.05),在辅导员管理方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F=3.932,P<0.05);2负性情绪调节预期与状态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r=-0.478,P<0.01),且负性情绪调节预期对状态焦虑具有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3负性生活事件与状态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8,P<0.01),且负性生活事件对状态焦虑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负性情绪调节预期水平越低,承受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状态焦虑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心理弹性、人际关系困扰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72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人际关系困扰显著正相关(r=0.50,0.30;P0.01);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14,P0.01);抑郁与人际关系困扰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1),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r=-0.45,P0.01);人际关系困扰与心理弹性评分呈负相关(r=-0.35,P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和人际关系困扰在负性生活事件影响抑郁的过程中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56%。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分别通过心理弹性、人际关系困扰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弹性和人际关系困扰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