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跑台扰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 方法:将97例脑卒中偏瘫伴有平衡障碍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PT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传统静动态平衡训练,20min/d;观察组中应用跑台扰动训练进行危机模拟步行功能训练,20min/d。两组训练时间均为5d/周,共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STABLE三维平衡姿势控制训练与评估系统进行静动态平衡功能测试,应用Tetrax平衡仪进行跌倒风险评估。 结果:治疗前,两组受试对象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对照组的睁眼站立、闭眼站立、脚前后站立、动态稳定时间明显改善(P<0.001)。单腿站立时重心摆动速度和跌倒风险评则进步不显著(P=0.482,P=0.066)。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进步(P<0.001),进步程度大于对照组,除了睁眼站立和动态稳定时间外均P<0.05。 结论:跑台扰动训练可以更好地帮助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改善动态平衡功能,降低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执行计算-平衡双重任务时,注意力分配原则对平衡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选取健康青年人20例,于坐位下进行睁眼+计算、闭眼+计算测试,于静态平衡仪上分别进行单腿站立+睁眼、单腿站立+闭眼、单腿站立+睁眼+计算、单腿站立+闭眼+计算测试。记录身体重心的左右最大摆幅、前后最大摆幅,外周面积,轨迹长,以及连续逆序减7计算的正确率。结果睁眼时身体重心左右、前后最大摆幅,外周面积,轨迹长显著小于闭眼时(t 8.775, P 0.001);双重任务闭眼时身体重心左右、前后最大摆幅,外周面积小于单项任务(t 2.276, P 0.05);双重任务睁眼时身体重心的左右、前后最大摆幅,外周面积,轨迹长与单项任务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 1.379, P 0.05)。睁眼坐位组、闭眼坐位组、睁眼平衡测试组、闭眼平衡测试组计算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低难度的认知双重任务不通过注意力分配原则来影响平衡稳定性和计算能力,计算任务反而改善闭眼时的单腿静态平衡稳定性,但对睁眼时的平衡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一个预测模型,用于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筛查,并量化活动能力与跌倒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四个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144例,根据过去1年是否跌倒分为跌倒组和非跌倒组,其中跌倒组50例,非跌倒组94例.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功能性步态测试(FGA)、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功能性伸展测试(FRT)、感觉整合和平衡的临床改良测试(CISIB)、单腿站立(OLS)、记时起立行走实验(TUGT)、10米步行时间,功能性伸展实验.跌倒组和非跌倒组之间各项测试的差异进行分析,除了睁眼、闭眼平地站立和睁眼抬头平地站立外,其余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并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受试者除睁眼平地站立、闭眼平地站立和睁眼抬头平地站立外,其余各项测试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FGA总分和mCISIB中的睁眼站立海绵垫上对跌倒的预测最有意义,其中敏度性为80%,特异度为74.2%.FGA和睁眼站立海绵垫上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4.2%和56%,81.6%.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结论 该模型可用于社区居家健康老年人跌倒的筛查,预测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敏感性优于FGA和睁眼站立海绵垫上,特异性与FGA相似.量化社区居家老年人活动能力与跌倒的关系,为跌倒预防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渐进式核心肌力训练对老年人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4月至9月,80例社区老年人分别接受自由操训练(对照组, n=40)和核心肌力训练(干预组, n=40)12周。训练前后测量单脚闭眼站立时间、闭眼30 s安静站立压力中心移动轨迹长、最大前后倾压力中心距离、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30 s连续站立坐下次数。结果训练后,两组单脚闭眼站立时间、闭眼30 s安静站立压力中心移动轨迹长、最大前后倾压力中心距离、TUGT和30 s连续站立坐下次数均显著改善(t 6.446, P 0.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t 2.127, P 0.05)。结论渐进式核心肌力训练能够改善老年人的动态与静态平衡能力、身体控制能力及核心部位力量,能有效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人在单姿势任务和不同认知-姿势双重任务下的静态平衡能力。[方法]采用目的抽样,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7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每人测试3次,分别为单姿势任务平衡测试、语义-姿势双任务平衡测试和数字-姿势双任务平衡测试,每次测试时间间隔30min。均采用Tetrax平衡测试系统进行平衡功能的测试。[结果]单姿势任务和姿势-认知双任务稳定性系数(睁眼、闭眼站立)和跌倒风险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稳定性系数(睁眼、闭眼站立)和跌倒风险系数两项指标均值上语义-姿势双任务高于数字-姿势双任务,但两者仅在闭眼站立稳定性系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任务对社区老年人静态平衡的维持具有负面影响;被试者在语义-姿势双任务范式下静态平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低于数字-姿势双任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下肢主要肌群及负重关节训练为主的肌力训练体操对老年人平衡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1-3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北京市某干休所老年人66名,坚持下肢肌力训练12周,比较不同跌倒风险等级老年人训练前后跌倒发生率、10m最大步行速度、单腿平衡时间、"起立-行走"时间等的变化。结果训练12周后,跌倒发生率由24.24%降至13.64%。高风险人群单腿平衡持续时间延长(P0.05)、步行速度增快(P0.05),中风险人群"起立-行走"时间缩短(P0.05)。结论下肢肌力训练可以改善高风险人群平衡状态、加快步行速度,提高中风险人群运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跌倒,同时方法简单易掌握,适合在社区及养老机构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对病人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观察年龄相当的健康志愿者、单膝骨关节炎病人、双膝骨关节炎病人的位置觉测试、闭眼单腿站立测试、膝关节伸屈肌群等速肌力测试、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双膝骨关节炎病人的闭眼单腿站立时间较健康志愿者明显缩短(P0.05),与膝关节伸、屈肌群等速峰力矩密切相关(P0.05),与WOMAC评分不相关(P0.05)。膝骨关节炎病人的位置觉测试与膝关节伸、屈肌群等速峰力矩、WOMAC评分均不相关(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病人的平衡能力较正常人降低,应进行膝关节伸、屈肌群训练,预防跌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注意力、平衡功能双重任务训练对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作用。方法:选取有提高平衡能力预防跌倒意愿的老年人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认知注意力、平衡功能双重任务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平衡功能训练。训练前后均采用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评定平衡功能,用连线测试评定认知注意力。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在面向前睁眼及闭眼状态模式下前后平均摆幅、左右平均摆幅、重心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及连线测试所用时间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单位面积轨迹长及连线正确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仅重心轨迹长和外周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余参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注意力、平衡功能双重任务训练效果明显,对预防老年人跌倒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丛笑  郄淑燕  李伟  汪杰  陈颖 《中国康复》2019,34(3):138-141
目的:探讨基于体感互动的综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体感互动综合平衡训练组(观察组)18例和传统平衡训练组(对照组)17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平衡训练,观察组利用体感互动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游戏项目进行平衡训练、躯干控制训练和下肢力量训练的综合平衡训练。治疗期间均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静动态平衡功能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Berg平衡量表(BBS)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部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睁眼站立、闭眼站立、脚前后站立时重心摆动速度和稳定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01),对照组在睁眼站立时重心摆动速度和稳定时间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0.01),脚前后站立和闭眼站立时重心摆动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体感互动的综合平衡训练结合常规平衡训练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静动态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虚拟现实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4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平衡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用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评估患者平衡能力,三维平衡测试仪静动态平衡评估来评价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2组患者TUG评估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均P<0.01);观察组患者睁、闭眼站立,睁眼前后站立,稳定反应时间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0.05);对照组患者睁、闭眼站立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睁眼前后站立及稳定反应时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虚拟现实平衡训练和常规训练均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姿势控制能力,但虚拟现实平衡训练联合常规训练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22-223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跌倒伤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老年人接受12周的散步练习,观察组患者进行12周的八段锦运动。观察两组患者起立-走时间(TUGT)、闭眼三角站立时间(ECLSB)变化情况,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对两组老人跌倒预防情况进行评分比较。两组老年人起立-走时间(TUGT)、闭眼三角站立时间(ECLSB)较12周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53.5±12分、132.4±3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8.8±11分、12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八段锦运动疗法对于预防老年人跌倒有显著效果,不但能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况,更能提高平衡感,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ro-Kin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另外给予Pro-Kin平衡仪训练,对照组另外给予常规平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定平衡能力,采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采用巴氏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跌倒风险。结果:治疗后,2组BBS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分级、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BBS及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跌到风险评估显示,观察组跌倒风险下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Pro-Kin平衡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刘晗  李莉  刘莉 《全科护理》2022,(18):2534-253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渐进式平衡训练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11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训练方案,观察组术后行渐进式平衡训练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后髋关节功能、平衡能力、活动能力、跌倒效能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8周后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8周后Berg平衡量表(BSS)评分高于对照组,睁眼支撑面稳定(EOFI)、闭眼支撑面稳定(ECFI)、睁眼支撑面不稳(EOFO)、闭眼支撑面不稳(ECFO)、综合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4周、8周后起立行走6 m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4周、8周后Sunglight平衡诊断系统(F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渐进式平衡训练方案可改善病人髋关节功能,增强平衡能力及活动能力,提升跌倒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八段锦运动疗法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按纳入、排除标准在成都市某社区筛选47例老年人进行12周的八段锦练习。干预前采集一般资料,并于干预前后分别应用起立-走时间(TUGT)、闭眼单脚站立时间(ECLSB)、Berg平衡量表(BBS)、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及修订版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工具(MFROP-Com)进行评估。[结果]干预12周后ECLSB评分、BBS评分、MF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MFROP-Com、TUGT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八段锦运动疗法可预防老年人跌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平衡姿势控制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患者的疼痛及静动态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共有40例CNLBP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9例)及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理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姿势控制训练,对照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核心稳定性训练30min/次,每天2次,每周5天,试验组核心稳定训练和姿势控制训练每天各1次,30min/次,每周5天,连续6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时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定。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功能障碍程度,使用三维平衡测试仪进行静动态平衡评估来评价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静态平衡指标为三种体位下的重心摆动速度;动态平衡指标为稳定时间。结果:治疗3周两组VAS、OD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闭眼站立和脚前后站立平衡得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6周两组VAS、ODI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睁眼站立和闭眼站立平衡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静动态平衡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6周试验组VAS、ODI、睁眼站立、闭眼站立、稳定时间得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脚前后站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平衡姿势控制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显著减轻CNLBP患者的疼痛及改善静动态的姿势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步行阶梯训练联合抗阻训练对老年中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ebetic 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步态调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选取115例老年(≥60岁)中度DPN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抗阻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步行阶梯训练,3个月后,对比干预前后步态调控指标、平衡能力指标。结果观察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曲线异常比例、全足压力变化曲线异常比例及全足平衡性曲线异常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计时-起立测试(TUGT)低于对照组(P0.05),睁眼、闭眼单腿站立测试(OLST),30 s连续座椅试验(30 s STS)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步行阶梯训练联合抗阻训练能够降低老年中度DPN患者的足底压力,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体操训练对老年人平衡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4年12月老干部病房长期住院病人72例,坚持运动体操训练12周,比较训练前后Tinetti平衡步态量表得分、单腿平衡时间、特定动作平衡信心、计时"起立-行走"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得分情况。[结果]训练12周后,Tinetti平衡步态量表中平衡及总分明显提高;单腿平衡时间明显延长;平衡信心有所增加;"起立-行走"测试完成时间明显缩短,ADL评分增加,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动体操训练可以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及运动能力、增强平衡信心,是预防跌倒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周平衡训练干预对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身体站立位平衡控制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50名7~12岁粗大功能Ⅰ级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16周的平衡训练。受试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接受Berg平衡量表(BBS)、静态平衡及动态平衡测试。结果:治疗16周后,2组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静态平衡测试在睁眼(DLO)与闭眼状态(DLC)下足底压力中心在左右方向最大动摇径(Dx)、前后方向最大动摇径(Dy)、移动总路程(Lng)和包络面积(Area)干预后值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动态平衡测试干预后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最大旋转角速度(MRS)、平均旋转角速度(ARS)显著小于干预前(P<0.05)。组间平衡能力比较,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Dx-DLO、Dx-DLC、Dy-DLO、Dy-DLC、Lng-DLO、Area-DLO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动态平衡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RS及MR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6周的平衡仪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均可以有效地提高脑瘫儿童身体平衡控制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相比于常规康复训练,平衡仪训练改善静态及动态站立平衡能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人动静态平衡能力及核心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2018年1月至6月,老年人80例随机分成30 Hz组(n = 40)和45 Hz组(n = 40),分别接受30 Hz和45 Hz全身振动训练,共12周。训练前后,测量最大前后倾压力中心(COP)距离/足长比、单脚闭眼站立时间、闭眼30 s安静站立COP移动轨迹长、30 s连续站立坐下次数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 结果 训练后,两组最大前后倾COP距离/足长比、单脚闭眼站立时间和30 s连续站立坐下次数均显著增加(t > 7.359, P < 0.001),45 Hz组高于30 Hz组(| t| > 2.271, P < 0.05);闭眼30 s安静站立COP移动轨迹长和TUGT时间显著减少( t > 6.631, P < 0.001),45 Hz组小于30 Hz组( t > 2.171, P < 0.05)。 结论 12周30 Hz和45 Hz全身振动训练均可提高老年人动静态平衡能力,增强核心稳定性,改善移动能力,以预防老年人跌倒发生,45 Hz全身振动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刘程  吴嫄  王梦奇  杨洪慧  鲁俊 《中国康复》2023,38(9):548-551
目的:探讨基于前庭-眼反射的凝视稳定训练对提高老年人平衡功能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体检健康的10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物理治疗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凝视稳定训练。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来评定受试者的平衡能力、采用特定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测定所有受试者的信心情况、采用平衡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跌倒风险;干预前后进行站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1年的随访,记录并计算跌倒率。结果:干预4周及干预后3个月,2组的BBS及ABC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且各时间点干预组的BBS及AB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及干预后3个月,2组的TUG时间及跌倒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各时间点干预组的TUG时间及跌倒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结果表明,干预组跌倒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00%、22.00%,P<0.05)。结论:基于前庭-眼反射的凝视稳定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平衡功能和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