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占髋部骨折的50%以上,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发生率逐渐增加~([1]),因保守治疗并发症高,手术治疗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降低骨折卧床并发症,一般首选手术治疗~([2-3])。但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术后恢复慢,特别是低营养状况患者,如何减少出血,降低手术创伤更值得关注。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出血量的观察,临床已作了一定的研究,但多数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植入髓内钉过程中,需对股骨近端髓腔采用钻头扩大髓  相似文献   

2.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好发于老年人,加上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增加了治疗难度和风险。目前,多数学者主张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早期接受骨折内固定手术,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近年来,内固定技术、材料不断改进和完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在临床广泛使用,实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本研究分析了闭合复位微创  相似文献   

3.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1]),多发于年龄偏大并且伴有骨质疏松的人群,对于此种疾病患者,手术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案,为了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需要对患者尽早实施康复护理~([2])。我院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过程中融入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诊治的68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20例,年龄51~79岁,平均(67±4)岁;观  相似文献   

4.
<正>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病~([1])。骨折内固定手术可重建股骨上端稳定性,为恢复髋关节功能创造条件,但手术后骨愈合、创伤反应,如肿胀、疼痛消退所需的静态环境与肌力、髋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恢复所需的动态锻炼之间存在一定矛盾~([2]),也和老年患者需要避免长期卧床,防止并发症存在冲  相似文献   

5.
<正>踝关节为人体质量要承重关节,当发生骨折脱位时,多伴随软骨、韧带损伤,进而可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正常行走,降低生活质量~([1])。手术是目前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主要手段,虽具有一定疗效,但术后康复时间较长,而护理干预效果对患者康复状态具有重要意义~([2])。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临床提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系统化护理,其护理措施具有完整性、系统性与科学性,可促进术后康复,减轻疼痛程度,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广泛~([3])。本研究旨在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对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8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3~20个月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后的X线显示中都显示具有良好的转子间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假体位置良好;术后96例患者获得3~20个月的随访,平均10个月,优良率为85.4%。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负重活动早、功能恢复快,并且能够避免长期的卧床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应该得到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20例,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优良率。结果:20例均顺利通过手术,随访时间6~36个月,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Harris评分评定优良率为90%。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骨科手术具有无菌要求高、体位摆放繁多、器械种类复杂、手术耗时长、异物植入、毗邻组织多、创伤性大的特点~([1-2])。随着骨科手术适应范围不断拓展,对患者循环、呼吸、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甚至影响患者的心理功能~([3])。其中,骨科手术所继发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近年来屡见不鲜~([3-4])。POCD  相似文献   

9.
<正>肱骨远端C型骨折是涉及关节面的复杂骨折,骨折粉碎和移位严重,常有骨缺损,治疗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是创伤骨科较难治疗的关节内骨折之一,随着骨折治疗理念、技术的提高,手术器械及内固定物的发展,多数学者认为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宜选择手术治疗~([1-2])。但是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3-4])、内固定物的放置与种类~([5-7]),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我院2008年1月—2013年8月采用尺骨鹰嘴V形截骨、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髓内钉治疗已成为首选~([1]),但常因合并骨质疏松、骨折复位不理想、术后负重过早等导致内固定失败~([2])。对于初次内固定损伤股骨头或骨质疏松严重难以再次内固定的老年患者,临床上推荐髋关节置换~([3]),但初次置换所用的股骨柄多为近端固定,而此类患者多遗留股骨近端骨缺损,因此难以获得初期稳定性。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骨科2009年8月~2011年5月收治的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术,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手术时间为41~117min,平均手术时间为63.7min,术中出血量为230~400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20mL;患者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0.5个月,随访率100%;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秀33例,良3例,尚可1例,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7.3%.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满意,骨折愈合度高,手术创伤小,髋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正>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大部分是由于受到严重暴力撞击或坠落造成膝关节创伤性骨折,导致骨干和干骺端发生分离,因此该类患者存在膝关节不稳或脱位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1])。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方式来促使其复位。随着骨科技术的进步,内固定技术有所提升,取得显著疗效~([2])。本次研究比较锁定钛板内固定和传统解剖钛板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影响为该类型骨折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促使患者恢复健康,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本  相似文献   

13.
<正>脂肪栓塞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脂肪栓子进入循环后引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症状多表现急骤,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具有潜在致命性,多发伤患者多见,尤其并发多发长骨骨折患者~([1])。目前报道创伤患者中脂肪栓塞发生率为1%~10%,其中以长骨骨折患者多发,占90%,但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率1%~([2])。除了外伤,骨科手术包括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扩髓)也是脂肪栓塞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PFNA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老年骨质疏松型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给予西药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股骨颈、Ward三角、股骨大转子处骨密度测量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PFNA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型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明显,方法简单,创伤小,术后患者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老年转子间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随着老龄化逐渐加剧,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也逐年增多,骨折伴有骨质疏松的人群也在不断扩大。老年转子间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残率较高,严重者将会危及患者生命。Griffin等~[1]对300例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分析指出治疗3个月患者病死率高达16.7%。本科采用PFNA内固定联合口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型转子间骨折25例,临床效果满意,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应用Harri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49例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病死病例,随访时间6~36个月,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生活可自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张双喜  何相臣 《西部医学》2011,23(8):1478-1479
目的探讨PFN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FN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7例,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行PFN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获10~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无螺钉松动、断裂及明显切割,优良率91.8%。结论 PFN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能使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髋部骨折是临床多发的一种骨科疾病,且尤其好发于老年人群~([1])。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髋部骨折,虽然效果确切。但术后并发症和肢体功能康复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患者。如果能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对患者术后康复是更有保证的。为此本研究拟采用连续护理模式来对此问题加以改善,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实验对象为2018年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100例,在计算机表法指导下分成常规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常规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65~80岁,平均(72±5)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20例、转子  相似文献   

18.
<正>严重不稳定性腰椎骨折的治疗目标是通过手术解除脊髓神经压迫、重建脊椎稳定性、恢复脊柱正常生理序列,为脊髓、神经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1])。目前临床对于腰椎骨折的手术入路尚无统一标准,常采用前路、后路等方式治疗,各有其优缺点。其中后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轻微、矫治效果好,但不能处理突入椎管内的碎骨块,影响远期治疗效果~([2])。本研究探讨采用前后路联合治疗严重不稳定性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浙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98-100
目的研究和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0例,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内固定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0例,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与对照组的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00%vs 7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早,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67%,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67%vs 30.00%,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较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具优势,能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PFN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6.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PFNA具有操作简便、出血量少及创伤小等优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