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中老年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研究认为DR不仅是微血管疾病, 同时也是神经退行性疾病。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NVU)是视网膜中血管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功能耦合构成的细胞复合体, 在DR的发病过程中NVU各组分发生进行性破坏以及功能障碍。本文就NVU相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为DR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以微血管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视网膜疾患,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社区糖尿病人群中DR患病率可高达27.3%[1],在我国DR已成为成人双眼盲的首位疾病.  相似文献   

3.
与糖尿病持续存在相关的严重性继发性病理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和心血管疾病(CVD),这些疾病是由于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引起的血管损伤而导致的。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试剂已成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对DR、DME及其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与发生CVD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兴基  阎胜利 《山东医药》2008,48(10):105-10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眼部是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DR发病率随年龄和DM病和延长而增加,病史超过10a者半数上有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视网膜病(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该病典型的病理改变为视网膜水肿和新生血管生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视网膜神经层变性在DR早期即可出现,可能与该层的细胞凋亡增加、Muller细胞功能改变、氨基酸代谢异常导致的谷氨酸兴奋毒作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高度特异性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大约有20%~40%出现视网膜病变,8%有严重视力丧失。2型糖尿病患者也是发生其他眼部疾病的高危人群,这些眼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已有共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约9 300万,其中增殖性DR(PDR)患者1 700万,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2 100万,威胁视力的DR患者2 800万〔1〕。DR属于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是一种涉及多种细胞、分子的非常复杂的视网膜疾病。  相似文献   

8.
重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慢性微血管病变在眼部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DR的预防与治疗应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形成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它们能与AGEs受体(RAGE)相互作用,并通过一系列分子机制导致视网膜周细胞缺失,诱发炎性反应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因此,抑制AGEs形成或阻断AGEs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可能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本文就AGEs形成、AGE-RAGE系统在DR中的作用和DR的药物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孙琳  石小霞 《山东医药》2009,49(37):103-10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DM)患者致盲和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DM及DR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性难题。DR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病理基础主要是各种危险因素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系统损害,使毛细血管肿胀变形,破坏血一视网膜屏障,引起视网膜渗漏、黄斑水肿,使视力受损;如不及时治疗可形成新生血管,引发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目前认为,DR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DM病程、血糖、血压及血脂等因素有关。因此,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对延缓DR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有研究认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2型糖尿病(DM)患病率高达11.34%,其中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男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DM患者的主要致盲原因,失明的DM患者中85%左右由DR引起。而DR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目前,关于老年女性DM患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高度特异性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大约有20%~40%出现视网膜病变,8%有严重视力丧失。目前对晚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减少糖尿病性盲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无症状的DR,使患者在失明前得到治疗。因此,了解DR的发病状况及危险因素并作出必要的干预,对降低其发病率和致盲率有着重要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可导致黄斑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也能导致黄斑水肿,随水肿时间延长,最终导致病人视力丧失[1].目前,临床上对黄斑水肿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激素.有文献报道,曲安奈德(TA)是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治疗各种眼部炎症及黄斑水肿效果明显且副作用较少[2].黑龙江省医院眼科2007年6月以来对RVO、DR引起黄斑水肿的患者应用TA玻璃体腔注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眼部并发症之一,DR的发生主要与糖尿病的病程有关,患糖尿病10年者,约50%有DR;20年后,几乎80%-90%的患者将发生DR。DR也是一种主要的致盲眼病,能导致双眼不可逆性失明,在失明的患者中,约85%由DR引起。目前对于DR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多数的学者认为血管内皮生  相似文献   

15.
正概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血管病变,其最早出现的眼底改变包括微血管瘤和出血。血管的改变可以发展为毛细血管无灌注,导致出血数量增加、棉絮斑和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等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的特异性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目前全球中老年人视力损害的主要病因~([1])。随着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攀升,DR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升高。这不仅严重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公共卫生事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DR,正日渐成为目前糖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DR患者全身和眼部均可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活化.TNF-α通过活化核因子、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减弱一氧化氮的生物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及活性氧簇的产生而参与DR的发生、发展.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抑制TNF-α的产生,预防早期DR.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的发病率及致盲率增长幅度较大,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明显〔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已经成为导致患者视力降低和失明的主要因素〔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眼科常用的一种检查技术,能诊断DR早期病变及指导治疗。本文拟分析FFA诊断老年DR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现已成为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同时伴随着多种并发症。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约有4.25亿,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6.29亿[1]。随着经济水平不断上升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疾病,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并发症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尽管糖尿病患者中DR发病率如此之高,但目前对DR的筛查和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DR的晚期阶段,在此阶段代偿机制已失效,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在视网膜血管的表现,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工作年龄人口中导致新增盲的首要病因。迄今为止糖尿病导致视网膜病变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已有一些理论被用于解释这一病理过程。病程与患病率糖尿病的病程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5年以上病程的1型糖尿病患者约有25%出现DR,病程15年以上者约为80%,同时,增殖性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