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了解EB病毒显性感染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别.方法 将270例疑似EB病毒感染者分成儿童组及成人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EB-VCAIgA、EB-VCAIgG、EB-VCAIgM;并对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例儿童中EB病毒显性感染23例(阳性率18.0%);142例成人中EB病毒显性感染8例(阳性率5.6%);儿童EB病毒显性感染高于成人(χ2=16.48,P<0.05).成人EB病毒显性感染患者中VCA-IgG阳性率高于儿童(χ2=15.06,P<0.05).结论 儿童比成人更易出现EB病毒显性感染.  相似文献   

2.
李东明 《现代保健》2010,(27):60-61
目的总结小儿EB感染的诊治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儿科收治的138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经过精心治疗,138例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均消失,达到临床治愈,有效率为100%。住院时间7~41d,平均14d。结论对症支持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所致儿童肾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儿科2010-2018年收治的儿童EB病毒感染者304例,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45例(A组)和单纯非特异性呼吸道感染症状59例(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肾损伤情况,并对EBV-DNA定量与肾损伤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本研究304例患儿出现肾损伤者占29.61%,最常见肾损伤为单纯蛋白尿,占22.70%;A组和B组患儿肾损伤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EBV-DNA定量亚组间肾损伤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引起肾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以单纯蛋白尿居多;而肾损伤与EBV-DNA定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EB病毒(EBV)的感染情况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4月进行肾移植手术受者共127例资料,根据术后外周血EBV 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结果,分析受者EBV感染的特点。结果 127例肾移植病例中,EBV DNA阳性23例,阳性率18.11%;定量对数平均值(3.48±0.42)IU/m L;EBV最早检出时间为术后第2周,最晚检出时间为术后第11周,其中第5周检出率最高;使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73.91%阳性受者在1~3周转阴。EBV阳性组与阴性组术后3个月血清尿素、肌酐平均水平分别为(11.2±2.1)mmol/L、(152.8±15.8)μmol/L和(8.4±1.7)mmol/L、(108.6±35.7)μmol/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并且感染发生率较高,临床医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容易和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本研究分析EB病毒在儿童中的疾病谱及合并感染情况。方法以2017-01-01-2018-01-01抚矿总医院收治的3 072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荧光法检测全血中EB病毒核酸阳性的病例,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巨细胞病毒、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肠道EV71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的IgM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儿童EB病毒感染疾病谱及合并感染情况。结果本研究3 072例患儿中,共检测出阳性例数为615,检出率为20.02%。检出率最高的是1~3岁组,为21.25%,最低的是6~14岁组,为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4,P=0.035。EB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是以肺炎、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为主,EB病毒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者有260例,占42.28%,肺炎支原体在1~3岁组中的合并感染率最高,占20.16%。结论我院EB病毒检出率最高的是1~3岁组,EB病毒感染疾病谱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肺炎支原体是合并感染中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东滨州地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流行情况。方法对2013-2014年滨州市人民医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行血清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从性别、年龄和季节等方面统计EBV的感染情况。结果 EBV总阳性率为18.40%,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7%和8.33%;0-5岁的阳性率为40.57%;2012年和2013年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00%和18.40%,有上升趋势。结论滨州地区〈10岁儿童EBV的感染率低于我国公布的3-5岁儿童的感染率(90.00%),EBV感染的高峰年龄段在学龄前期,加强儿童患者EB病毒的检测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50例小儿EB病毒感染多样性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阐述了治疗与预后方案.  相似文献   

8.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原发性和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后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其中EB病毒感染最为常见[1].本文就近年来关于EBV-HLH的病因、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免疫酶法对112例淋巴瘤患者进行血清VCA/IgA抗体效应的检测,将其结果与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淋巴瘤与EBV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淋巴瘤患者血清VCA/IgA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仅次于鼻咽癌患者,在临床检验中有一定意义,2.抗体滴度与性别、年龄无密切关系。3.与组织学分型有一定关系:低度恶性的抗体滴度高,B-细胞性抗体滴度高。4.抗体滴度随着病情好转,稳定而阴转。5.本组大部分阳性病例集中在春夏多雨季节,说明EBV感染与季节,湿度有关。本文分析了112名未经治疗的淋巴瘤患者与EBV抗体效价间的关系,对这个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儿童患者EB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病毒)在住院患者感染及引起的临床症状。方法从2004年10月-2006年4月,对医院儿科住院患者,取咽拭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咽拭中EB病毒-DNA。结果总共检测了3429例,有738例为阳性,阳性率为21.5%;EB病毒感染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在≤3、4~7、8~11、12~15岁年龄组的感染率分别为18.8%、26.5%、29.0%、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EB病毒感染的病例中,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1.2%)、肺炎(15.3%)、支气管炎(12.6%)等。结论EB病毒是儿科住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主要感染病例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患儿1~2年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EBV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类型分为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组66例(IM组)、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组51例(CAEBV组)和EBV相关淋巴组织细胞增生性噬血综合征组35例(EBV-HLH组)。另选取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变化情况。结果各组间Ig 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HLH组相对于其他组Ig G水平明显下降(P0.05);CAEBV组相对于其他组Ig M水平明显升高(P0.05),EBV-HLH组Ig M水平明显降低(P0.05)。IM组CD3~+水平最高,CAEBV组其次,EBV-HLH组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儿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M组CD8~+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三组患儿CD1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AEBV组患儿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患儿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BV感染所致不同临床类型患儿发病情况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免疫功能检测对EBV感染患儿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变化,观察其与EB病毒(EBV)-DNA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22例经临床确诊为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BV-DNA载量分为阳性组(EBVDNA>500IU/ml)和阴性组(EBV-DNA≤500IU/ml),选取同期50例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EBVDNA定量,计算EBV-DNA含量;收集两组淋巴细胞总数与淋巴细胞比值等。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与EBV-DNA载量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未检出EBV-DNA;EBV-DNA阳性者40例,阳性率为32.79%(40/122),阳性组EBV-DNA载量平均为(3.61±0.72)logIU/ml。不同年龄间患儿EBV-DNA阳性率相比较(P<0.05)。阳性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为(52.71±17.44)%,高于阴性组、对照组(P<0.05);阴性组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为(6.97±3.52)%,高于阴性组、对照组(P<0.05);阴性组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性(r=0.611,P<0.001);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性(r=0.758,P<0.001)。结论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可有助于临床诊断EB病毒感染,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407例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亚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46-3247
目的:分析小儿EBV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各种表现出现机率,提高对EBV感染的认识。方法:对407例经实验室确定为EBV感染的住院患儿,回顾性分析首发症状、病程经过和治疗转归。结果:EBV感染在小儿高发,男256例,女151例,男女之比为1.7∶1。EBV感染所致的典型表现占60%,非典型表现占40%。以单纯发热为首发症状就诊占40.29%,颈部包块和眼睑水肿为首发症状各占11.06%和16.21%。血常规白细胞增高占70.20%,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占74.20%。变异淋巴在发热的7~10天比例高达10%。肝肿大占50.86%,脾肿大占20.88%。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恢复快。更昔洛韦治疗效果较好。结论:EBV感染可累及机体多系统,主要表现有发热,咽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眼睑水肿,鼻塞,皮疹,咳嗽。40%病儿临床表现不典型。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常见的发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重症患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早期诊断和即时正确的处理对防止和减轻脏器的损伤非常重要,延误诊疗可造成严重的后果.我院收治1例发热、休克及多脏器损伤病人,伴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初步诊断考虑EB病毒感染,但转至上级医院后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最终治疗无效病人死亡,故对该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为今后防止流行性出血热的误诊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唐山地区胃癌组织中EB病毒的感染状况,以分析EB病毒相关胃癌(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EB病毒在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自唐山市工人医院(130例)、开滦医院(57例)和唐山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15例)病理科2001~2003年储存的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共202例。标本经切片和常规脱蜡处理后提取DNA,经PCR进行β-actinDNA检测,阳性标本用PCR法检测EB病毒核抗原1(EBNA1)DNA。结果 202份标本β-aetinDNA阳性166例,阳性率为82%;166例标本中EBNA1PCR阳性14例,阳性率为8.4%;166例β-actin DNA阳性的胃癌标本中,腺癌150例,非腺癌16例,残胃癌15例。经EBNA1 PCR检测EB病毒DNA阳性例数在腺癌、非腺癌和残胃癌中分别为14,0,5,阳性率分别为9.3%,0%。33.3%。结论 EB病毒感染在唐山地区胃癌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泪液、唾液分泌减少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45—55岁的女性。它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可能与EB病毒感染以及遗传因素有关,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则常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疾病。由于外分泌腺破坏,腺体的分泌功能逐步丧失,泪液分泌减少,患者会感到眼内干燥,并有烧灼感,严重者出现眼结膜、角膜感染和溃疡,并可导致葡萄膜炎、白内障和青光眼。由于唾液分泌的减少,病人经常感到口干,舌质干裂,咀嚼和吞咽困难。由于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可以出现口臭、龋齿,以及牙龈萎缩。早期患者皮肤正常,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影响汗腺的分泌,出汗减少,甚至无汗。女性患者还可伴有阴道干燥,烧灼感,外阴萎缩。除腺体功能受影响外,部分病人还有轻度、自限性关节疼痛,以及血管炎、周围神经炎、肺纤维化等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多系统损害情况,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为EBV-VCA-IgM阳性的239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症状主要有:发热97.1%、咽峡炎84.9%、淋巴结肿大84.9%、睑结膜充血76.2%、咳嗽53.1%,肝、脾肿大、皮疹等;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但以呼吸道最多见,其次为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症状复杂多样,可累及多系统,预后较好,EBV-VCA-IgM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239例儿童EB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多系统损害情况,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为EBV-VCA-IgM阳性的239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症状主要有:发热97.1%、咽峡炎84.9%、淋巴结肿大84.9%、睑结膜充血76.2%、咳嗽53.1%,肝、脾肿大、皮疹等;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但以呼吸道最多见,其次为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症状复杂多样,可累及多系统,预后较好,EBV-VCA-IgM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厦门市儿童EB病毒(EBV)感染情况及常见疾病,探讨EBV-DNA阳性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EBV-DNA载量与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34例疑似EBV感染患儿,采用ELISA检测EB病毒衣壳抗原Ig M (EBV-CA-Ig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EBV-DNA载量并分析结果。对168例EBV-DNA阳性患儿,按EBV-DNA载量分为低病毒量组和高病毒量组。结果 234例患儿中,EBV-CA-IgM阳性101例(43. 16%),EBV-DNA阳性168例(71. 79%)。不同年龄组患儿EBV-CA-IgM阳性率及E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患儿EBV-DNA载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同季节患儿EBV-CA-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不同季节患儿E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168例EBV-DNA阳性患儿中,出院主要诊断以单核细胞增多症(IM)、急性扁桃体炎和肺炎为主;出院次要诊断以电解质紊乱、轻度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主。EBV-DBA阳性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扁桃体肿大和淋巴结肿大。高病毒量组患儿眼睑水肿、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和脾脏肿大发生率显著高于低病毒量组(均P0. 01)。与低病毒量组相比,高病毒量组患儿异常淋巴细胞比率、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小板计数(PLT)降低(均P0. 01),而C-反应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厦门市儿童EBV感染率较高,不同年龄组患儿EBVCA-IgM和EBV-DNA阳性率不同,不同季节患儿EBV-CA-IgM阳性率不同; EBV-DNA阳性患儿的主要疾病为IM和呼吸系统疾病;不同病毒载量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存在差异,可用于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儿童急性腺样体炎的相关性,为比较其差异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在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腺样体炎患儿,对其中确诊为急性EB病毒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5例非EB病毒感染与35例伴EB病毒感染急性腺样体炎患儿中首发症状均为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及其他,经统计分析,二者首发症状中发热、鼻塞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头痛、咳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例非EB病毒感染与35例伴EB病毒感染急性腺样体炎患儿中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经统计分析,二者相关性疾病中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急性腺样体炎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首发症状为头痛、鼻塞为主,相关性疾病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