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TCD治疗,观察比较并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22例,感染率18.33%;对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卡氏评分(KPS)、引流量、术前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与术后出现胆道感染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黄疸天数过长、术前ALP指标水平过高是造成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引流良好是术后胆道感染的保护因素;性别、梗阻部位及引流方法均不影响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KPS评分、引流量、术前ALT、ALP、TBIL等,其中造成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术前黄疸天数过长、术前ALP指标水平过高,有效的引流能够促进手术的顺利实施,继而降低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属于术后胆道感染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TCD治疗,观察比较并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22例,感染率18.33%;对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卡氏评分(KPS)、引流量、术前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与术后出现胆道感染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黄疸天数过长、术前ALP指标水平过高是造成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引流良好是术后胆道感染的保护因素;性别、梗阻部位及引流方法均不影响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KPS评分、引流量、术前ALT、ALP、TBIL等,其中造成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术前黄疸天数过长、术前ALP指标水平过高,有效的引流能够促进手术的顺利实施,继而降低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属于术后胆道感染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后胆道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以降低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于医院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3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分析术后感染率、感染病原菌构成及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18.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6例患者中有35例术后发生胆道感染,感染率为25.74%;采集35例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进行病原菌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占79.31%,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弗氏柠檬酸杆菌为主;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与年龄、梗阻程度、术前黄疸时间、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术前总胆红素浓度、术前KPS值以及每日引流量密切相关(P0.05),其中患者年龄、梗阻程度、术前黄疸时间、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每日引流量是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术前应积极调整身体状况,尽早采取PTCD手术,术后密切关注引流量,能为降低胆道感染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在阻塞性黄疸患者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方法]胆塞性性黄疸112例患者,在外科术前均行了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其中34例在PTCD术中行胆道活检术.对阻塞性黄疸患者外科围手术期行PTCD原因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病例一次全部成功,无气胸、内出血、感染加重,胆瘘及引流管脱落等并发症.46例急性脓性胆管炎通过胆汁引流+抗炎治疗,1~2周感染控制.30例直接胆红素大于300(132±172)μmol/L的病例经胆汁内外引流1~2周,黄疸下降明显,肝功能改善.34例在PTCD术中行胆道活检,明确梗阻原因及部位;本组病例外科围手术期经PTCD处理后手术得以顺利实施,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梗阻性黄疸外科围手术期经PTCD处理不仅可提高患者对外科手术的耐受性,降低外科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的发生;而且能明确梗阻部位和病因,对外科手术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及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外科行PTCD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分为感染组(n=80)及未感染组(n=112)。检测所有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sCD14-S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三指标对于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诊断价值,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D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整体sCD14-ST、CRP和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且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加重,sCD14-ST、CRP、PCT水平逐渐升高;ROC分析结果表明,血清sCD14-ST、CRP、PCT对于PTCD术后胆道感染诊断价值的Cut-off值分别为33.57 ng/ml、11.38 mg/L、0.57 ng/ml,其中sCD14-ST曲线下面积最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术前CONUT评分≥2、有胆道手术史、术前三指标(CRP、PCT和sCD14-ST)水平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术前CONUT评分≥2、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前CRP、PCT和sCD14-ST指标水平等,应进行针对性预防,sCD14-ST对于判断感染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取介入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医院行介入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感染的情况,对患者性别、年龄,术式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发生胆道感染患者33例,感染率为15.14%,20例患者的胆汁样本中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60.61%,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株占64.00%,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9株占36.00%,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支架植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术后胆道感染率分别为13.48%、15.85%和17.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9)。胆道感染史、术前黄疸天数、术后胆汁引流是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后胆道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有效地干预,以达到降低术后感染、确保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实施PTCD治疗并配合适当的术前、术中、术后有效的护理及术后临床效果观察。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20例患者黄疸均减退,术后均末发生严重并发症,仅1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经及时处理后导管引流畅通。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患者配合手术,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大程度上延长了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胆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400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分为感染组63例与无感染组337例.分析导致感染的病原菌情况,以及影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3例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出71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53株、革兰阳性菌13株、真菌5株.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梗阻部位、术前总胆红素、引流方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术前黄疸时间、术前谷丙转氨酶和引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术前黄疸时间>14 d、术前谷丙转氨酶>150 U/L和引流量≤300 mL/d为影响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胆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患者术后感染的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姑息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2005年1~12月,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穿刺肝左叶胆管46例,肝右叶胆管36例,同时穿刺6例。减黄3d后,经引流管行常规胆道造影,30例维持原PTCD外引流,6例改为内外引流,40例置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并维持PTCD外引流,其中5例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同时置入,2例因导丝通过狭窄段困难,于3d后重试,成功置入支架。结果1例因胆道大出血于术后8d死亡,余75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有39例下降明显,33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例仍呈上升趋势。7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在皮肤瘙痒、厌食、皮肤黄疸及尿液颜色方面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甚至加重。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有6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06年4月,有54例患者死亡,排除因术后严重并发症短期死亡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6个月,单纯PTCD患者为5.8个月,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为9.5个月。结论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安全性高,可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对于无手术机会且未合并肝细胞性黄疸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减黄手段。在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两方面,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均优于单纯PTCD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8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是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分为肾衰竭组及无肾衰竭组,比较2组年龄、术前肾功能、肝功能、手术时间、出血量、有无胆道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性因素。结果 8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有7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为8.54%,2组患者术前肾功能均在相同水平;肾衰竭组患者谷氨酰基转肽酶(55.4±23.7)mmol/L、总胆红素(313.2±48.2)mmol/L、手术时间(5.6±0.9)h、出血量(800.5±100.7)ml、术前胆道感染6例,均高于无肾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谷氨酰基转肽酶、总胆红素、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有无胆道感染,与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术前肝功能、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有无胆道感染,是梗阻性黄疸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姑息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 2005年1~12月,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穿刺肝左叶胆管46例,肝右叶胆管36例,同时穿刺6例.减黄3 d后,经引流管行常规胆道造影,30例维持原PTCD外引流,6例改为内外引流,40例置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并维持PTCD外引流,其中5例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同时置入,2例因导丝通过狭窄段困难,于3 d后重试,成功置入支架.结果 1例因胆道大出血于术后8 d死亡,余75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有39例下降明显,33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例仍呈上升趋势.7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在皮肤瘙痒、厌食、皮肤黄疸及尿液颜色方面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甚至加重.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有6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06年4月,有54例患者死亡,排除因术后严重并发症短期死亡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6个月,单纯PTCD患者为5.8个月,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为9.5个月.结论 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安全性高,可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对于无手术机会且未合并肝细胞性黄疸的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减黄手段.在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两方面,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均优于单纯PTCD患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103例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入院后均通过PTC确诊,其中45例行PTCD治疗后手术,另58例直接手术。PTCD治疗3周内血清胆红素、AKP,WBC和SGPT值均有明显降低,血浆蛋白逐渐上升。PTCD后手术组手术合并症(加上PTCD本身合并症)发生率为20%,直接手术组为39.6%,二者差别显著。良性胆道梗阻者PTCD后手术组死亡率显著低于直接手术组,分别为4%和22.2%,恶性梗阻患者无明显差异。认真掌握PTCD指征、操作方法和术后护理,PTCD合并症并不高,本组为6.7%。作者认为对黄疸程度深,合并胆道急性感染或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胆道手术者,术前施行PTCD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X线引导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atheter drainage,PTCD)在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导联合X线透视下行经皮肝胆道置管外引流术或内置支架术.结果 65例患者中,置管引流51例,行胆道内置支架11例,放弃置管2例.62例手术成功患者术后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显著下降(P<0.001),8例经PTCD治疗后再行肿瘤根治手术,10例行胆道内置支架术后胆汁少量出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和X线联合引导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TCD术治疗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狭窄的护理体会。方法 4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并发胆道狭窄接受了PTCD术的治疗,做好术前护理,术后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情况、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饮食护理。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结论 PTCD术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有效手段,做好PTCD术后的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的临床表现,做出正确的护理,预防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的患者,总结相关的治疗过程,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有6例患者出现胆汁漏出腹壁外,其中1例因肿瘤晚期引起全身衰竭已死亡.1例因家庭原因已带管出院;有2例患者出现胆道感染;有2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上述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并发症得到了缓解或者消失。结论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PTCD术后的并发症,为患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胆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0月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87例的病例资料,对胆道感染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7例中有12例占13.79%术后出现胆道感染;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黄疸减退、吻合口直径、胆管空肠吻合术式与术后胆道感染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年龄、性别、术前黄疸持续时间、术前胆红素水平、术中抗菌药物应用、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与胆道感染无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吻合口直径(OR=0.226,P=0.023)、胆管空肠吻合术式(OR=9.628,P=0.039)为影响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吻合口直径≤2.0 cm,胆管空肠侧吻合为Roux-Y吻合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脓毒症危险因素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7例胆道术后患者资料,按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将其分为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比较两组在年龄、糖尿病、术前胆道感染、肿瘤、术前胆道梗阻时间>2周、入住ICU、深静脉置管、胆肠吻合术、术后早期单一脏器功能不全、术后留置T管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21例脓毒症患者发病时间平均在术后(10.1±5.6)d,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糖尿病、肿瘤、胆肠吻合术、入住ICU、深静脉置管、术前梗阻时间>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胆肠吻合术为胆道术后脓毒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21例脓毒症患者经及时清除或引流感染灶及针对性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均顺利康复。结论糖尿病、胆肠吻合术是胆道术后发生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对这类患者应尽可能避免长期滞留ICU或留置深静脉导管并采取预防脓毒症的措施,一旦发生脓毒症应及时清除或引流感染灶并针对性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胆道手术后脓毒症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齐华英  杜颖 《职业与健康》2003,19(9):164-165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是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引流术 ,是在放射线的监视下或在B超的引导下 ,使用细针从体表穿入患者肝脏内的胆管 ,进行胆道外引流或内引流。从而减轻胆道压力、降低血清胆红素、改善肝肾功能[1] 、缓解梗阻性黄疸 ,控制胆道感染、还可通过PTCD注入可溶性造影剂 ,进行胆道造影以及胆管内压力测定 ,并可进行胆汁的各种检查 ,同时PTCD还可起到一个支撑作用 ,防治胆道狭窄。1 临床资料1999~ 2 0 0 1年我院采用PTCD对 2 3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狭窄进行了治疗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2例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行胆道探查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12月入院行胆道探查手术的200例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在患者手术成功后的恢复期内,调查切口发生感染的情况,对切口感染进行分析,判断影响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200例患者中分离出20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24株占59.62%;发生切口感染15例,感染率为7.50%;患者切口感染主要与手术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是否患有低蛋白血症、T管经过切口引流等有很大的关系。结论 影响胆道探查术后手术切口感染与否的因素种类多,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20.
苟中华 《现代保健》2012,(14):157-158
目的:探讨分析胆道姑息引流手术在处理恶性梗阻性黄疸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6月-2010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分别对其行胆总管植入外引流、胆总管植入内外引流、胆总管植入支架三种手术,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有49例得到了随访,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手术用时104.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5.4ml,总胆红素量由术前的278mol/L平均下降137mol/L,肝功能、退黄效果均很好,术后3个月均未再发生黄疸。结论:采用胆道姑息引流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手术创伤也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