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极易引起脑卒中事件。左心耳是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封堵左心耳可减少心房颤动血栓的发生率。现就封堵左心耳来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患者在人群中尤其是老年人中的比例非常高。国外研究表明,在55至64岁的人群中,每年新发房颤病例为2‰~3‰,在85至94岁人群中每年新发病例高达35‰。房颤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为循环血栓栓塞,其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是脑血管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作为口服抗凝药的替代治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预防房颤脑卒中的重要手段。器械相关血栓是左心耳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对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后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最近研究显示左心耳不仅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相关血栓形成最常见的部位,且参与房颤的触发与维持机制。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肺静脉隔离基础上附加左心耳电隔离(LAAI)可显著降低房颤复发风险。LAAI方法有射频或冷冻消融LAAI、左心耳切除、左心耳结扎。LAAI对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尚不明确,LAAI后卒中预防策略可于术后6个月行经食管超声检查后评估,初步研究表明LAAI联合左心耳封堵不仅降低房颤复发风险也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左心耳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具有独立的舒缩功能,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这种舒缩功能消失,成为血栓形成的场所。因此,干预(封堵)左心耳可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目前封堵左心耳手术器械有PLAA.TO、WATCHMAN、Amplatzer,以及国产Lambre系统封堵器,在临床上均有应用,并能降低房颤患者的脑卒中。此外,左心耳也是一种分泌器官、封堵术有创,并会造成相应的有关并发症。因此,仍需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其利弊。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 ( 简称房颤 ) 患者具有更高的卒中风险。左心耳被证实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经皮左心 耳封堵术是近年来发展的通过微创导管术封堵左心耳以达到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新技术。许多左心耳封堵器 已经正式上市或者进入临床研究阶段。Watchman 是当前使用最广、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封堵器。Protect-AF 研究 是第一个头对头对比华法林预防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目前,Watchman 成为目前第一个经过美国 FDA 批准的左 心耳封堵器。与此同时,国产左心耳封堵器 LAmbre 及 Lefort 也崭露头角并相继进入临床研究。左心耳封堵术开启 了全球预防房颤患者卒中治疗的新模式,即由“局部封堵、单次手术”替代传统的“全身抗凝、终生服药”。  相似文献   


7.
<正>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1-4]。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主要并发症之一,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非心房颤动患者的5倍,卒中是引起心房颤动患者发生严重残疾与死亡的主要原因[5-6]。心房颤动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及射频消融,但前者只能短期控制节律而无法根治,后者则有并发症多易复发的缺点;所以对于药  相似文献   

8.
对于不适合长期口服抗凝血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预防脑卒中的替代策略.左心耳封堵术相关主要手术并发症在实践中相对较少(1% ~2%),但一旦发生会造成一定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所以左心耳封堵术术者必须对以下潜在的并发症有充分的了解,并对其做好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现就左心耳封堵术相关主要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做...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患者的围术期中护理要点。方法:查阅文献并分析护士在左心耳封堵术的护理配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术前参加病例讨论,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术中备齐所需物品、急救设施。熟练掌握手术中的每一个操作步骤,了解手术进程,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术后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和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完善出院指导,加强随访工作以确保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结果:8例患者均被成功完成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置入,手术时间120~180(150±30)min。术中食道超声监测均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出院随访至今,患者无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结论: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是我科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护士不仅要全面了解左心耳封堵治疗过程,更应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加强医护患关系密切合作,提高临床技能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李慧慧  易甫 《心脏杂志》2023,(3):359-363
卒中预防作为心房颤动治疗的三驾马车之一,始终处在临床研究和实践的焦点。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约90%血栓来源于左心耳,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这一非药物血栓预防手段便应运而生。然而正如抗凝药物易引发出血等不良反应,左心耳封堵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便是器械周围的残余分流,目前尚未真正了解到这一并发症的临床危害,但有必要对存在残余分流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随访和管理保驾。本文对左心耳封堵术后新发残余分流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Amplatzer Cardiac Plug(ACP,圣犹达公司)是第一款封堵左心耳近端的封堵器,目前在国内较少应用。本中心应用ACP封堵器成功行一例左心耳封堵。患者,68岁,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5分,为卒中高危患者。拒绝长期使用口服抗凝药,遂考虑行左心耳封堵术。测定左心耳开口直径最大25mm,锚定区21mm。选择26mm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后,测定固定盘压缩比13.5%,牵拉试验示固定良好,装置周围无残余漏,提示封堵成功。术后患者恢复好,第三天出院。ACP封堵器的应用为左心耳封堵术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樊友启  王建安 《心脏杂志》2017,29(1):16-019
目的 对中国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预防血栓栓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单中心经验总结。方法 入选年龄40~90岁的非瓣膜性AF患者,CHADS2-VAS评分≥2分和HAS-BLED评分≥3分,且不愿意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或口服抗凝药物有禁忌证。经股静脉途径,穿刺房间隔,将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输送系统置入左心房,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装置至左心耳颈部。结果 入选102例AF患者,年龄(72±9)岁,CHADS2-VAS评分4~7(5.3±1.2)分及HAS-BLED评分3~4(3.4±0.6)分,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系统,手术时间(76±18) min,围手术期及术后2个月随访无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AF患者中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预防血栓栓塞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最主要的危害是血栓形成,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绝大部分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仍然无法根除,且成功率低,复发率高,抗凝药物治疗则存在达标率低,长期依从性差,具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鉴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90%以上的血栓来源于左心耳,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可成为预防心房颤动血栓事件的有效替代治疗方式。现就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房颤)与慢性肾脏病密切相关,二者并存时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左心耳封堵术是预防有长期抗凝治疗禁忌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方法,并能明显降低出血风险,但在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现就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的普遍老龄化,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房颤患病人口将在目前患病人数水平上增加一倍。而对于房颤患者,卒中的预防是房颤治疗的首要目标。据统计,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约为窦性心律失常人群的5倍。目前,对于房颤患者的卒中治疗预防主要是应用口服抗凝药物。最新研究表明,左心耳封堵术对于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有着显著疗效。本文将综述左心耳封堵术对于房颤患者防治卒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据国外报道,成人房颤的患病率在2%~4%之间。对我国30~85岁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房颤患病率为0.65%,在年龄>80岁人群中高达7.5%[1]。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及对房颤检测的加强,预计未来患病率将持续增长。房颤明显增加缺血性卒中以及动脉栓塞的风险。20%~30%的房颤患者会发生缺血性卒中,其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5倍。口服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基础。国内应用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以及新型/直接口服抗凝药(novel/new oral anticoagulant,NOAC/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DOAC)。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左心耳封堵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中的应用逐年增多,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在临床试验还是在临床实践中,均可观察到左心耳封堵术后卒中事件的发生。探究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规律有助于提升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卒中的效果。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左心耳封堵术后卒中事件发生的现状、卒中原因、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正逐步发展的用于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事件的治疗方法。二维及三维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左心耳围手术期应用的主要影像学手段,评估左心耳解剖特点以便选择合适类型及大小的封 堵器,术中指导封堵设备植入。另外,还用于术后随访评价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资料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心血管内科于2015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左心耳封堵术,至今已成功为7位患者植入了左心耳封堵器。7例患者均为持续性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52~79岁,平均(68.0±7.3)岁。均已婚,汉族6例,蒙古族1例。既往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肾功能不全1例。术前曾确诊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成人心律失常,其主要危害是卒中。目前,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取药物抗凝防止卒中发生是主要治疗策略,但在老年患者存在诸多问题。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开展有效解决了此类问题。然而,其术后并发症——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是当前临床实践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故本文拟对其诊断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